卜式,西汉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人。屡以家财捐助政府。后封关内侯,官至中郎(宫庭禁卫官)御(yu)史大夫(最高监察长)。
卜式小的时候,家里很富有,有几百亩田产和几百头牛羊,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好景不长,在卜式15岁的时候,父母相继患病去世,只留下他和不满6岁的弟弟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卜式身上,他既要当爹娘,抚养只知道哭哭啼(ti)啼的弟弟,又要管好几百亩田产和几百头牛羊,的确很不容易。可是他年纪虽小,却将这些大小事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卜式对弟弟几乎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天冷了,他买棉衣给弟弟穿;天热了,他领着弟弟去村边的池塘游泳嬉闹;该上学了,他又把弟弟送进村里最有名的学堂念书。衣食住行,油盐酱醋,他都要管到管好。尽管一天到晚忙得腰酸背疼,但他却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没有辜负父母临终前的遗愿:把弟弟带大,将田产管好。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弟弟变成了一个大小伙儿,长得壮壮实实的。卜式又忙着为他张罗婚事。终于,在这一年年底,弟弟成家了!
这一天,卜式把弟弟叫到自己的房间,对他说:“弟弟,你已经长大成人,以后就只能靠你自己去闯了。你知道吗?”说着,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弟弟眼里也含着泪,他拉着卜式的手不解地问:“哥,您怎么突然说这样的话呢?”卜式擦了擦泪,笑着说:“不要哭,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你已经成家了,两兄弟感情再好也是要分开过日子的。所以我考虑来考虑去,决定分家!”“分家?”从小生活在哥哥翅膀下的弟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对,分家。明天,我就离开这栋老房子,我什么都不带走。只是这一百头羊养熟了,我就带走了,你不会反对吧?”弟弟摇了摇头,只知道流泪。“其余的,包括几百亩田产和牛群,你要好好经营、照管,这可是父母亲留下来的老底呀。”说完,他将一个精心制订的账本交给弟弟。弟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抿着嘴哽咽(gěng ye)着点头。
第二天,卜式就赶着羊儿上了山。他在山上盖了一间茅草屋栖身,每天赶着羊群吃草喝水,看山听水,倒也逍遥。因为他深知羊性,善于调理,羊的饮食休息都定时定量,对于那些害群之羊,则挑出来出售,所以,不到几年功夫,羊群不断扩大,羊的数量也猛增到千只左右。他将这些羊卖了出去,重新买了土地,盖了新房,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可他的弟弟呢,空有几百亩土地和牛群,却一点儿都不善于经营,不到几年,就近乎破产了。听到这个消息,卜式连忙赶到弟弟家里,将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血汗钱送给弟弟,帮他渡过难关,并告诉他一些经营田产的方法和诀(jue)窍。
不久后,弟弟的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卜式和弟弟也都因此而成为当地有名的人。
《汉书·卜式传》
本篇成语解释:
1.【好景不长】:hǎo jǐng bu chang 景:光景,时机。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常用来表达感伤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