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类昂首奔赴太空的119个伟大瞬间
5845300000021

第21章 “斯普特尼克——1”号:开创人类新纪元(1957.10.4)

谁创造了科技的辉煌?谁书写了人类的传奇?谁将人类送入太空时代?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让人类文明史掀开崭新一页。它引发的美苏太空竞赛,弘扬了太空探索的激情,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世界因此而改变。

1957年10月2日,苏联政府作出一个历史性决定:1957年10月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是一个球体,直径58.5厘米,重量83.6千克,设计寿命3个月。它由壳体、仪器设备和天线组成,内装化学电池、无线电信号发射器和温度调节系统。

1957年10月4日19时28分34秒,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一团令人目眩的烈焰从火箭底部喷吐而出,声浪和气流翻卷起棕褐色烟云。只见“卫星”号运载火箭徐徐离开发射台,直刺夜空,不到10秒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火箭起飞116.38秒,助推火箭分离;294.6秒,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关闭。卫星以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引力。314.5秒,第二级火箭抛弃,“斯普特尼克—1”号从火箭上分离,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造天体。

当“星箭分离成功”的消息传来,卫星总设计师吉洪拉沃夫竟有些不敢相信。他暗暗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成功了?”因为这样的梦,吉洪拉沃夫已做过多次。火箭总设计师科罗廖夫明亮的大眼睛也迷茫起来……

这时,克柳奇测控站的工程师鲍里索夫中尉第一个听到从无线电接收器里传来的“嘟嘟嘟”声。第24分钟,卫星在223千米的地球表面高度,以7.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由西向东围绕地球轨道飞行。

一个流星般的亮点每天环绕地球约15圈,划过天际时向地球上吃惊的听众发送“嘟嘟嘟”声。虽然它很微弱,却是第一个来自地球外的天音。信号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因为电池耗尽而终断。

“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运行在近地点215千米、远地点939千米、倾角65.1°的轨道上,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96.7分钟。它的科学任务包括测量200~500千米高度的大气密度、电离层电子密度、温度、压力、磁场、紫外线和X射线等数据。

“斯普特尼克—1”号的俄语意思是“最简单的卫星—1”。为纪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来“斯普特尼克—1”号命名为“人造地球卫星—1”号,简称“卫星—1”号。“卫星—1”号在太空共运行了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40圈,飞行了6000万千米。1958年1月4日,“卫星—1”号失去动力,重返大气层烧毁。

尽管“卫星—1”号其貌不扬,只会发出“嘟嘟嘟”声,却宣告了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从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到2013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7472个航天器,其中6707个成功。目前,环绕地球飞行的共有100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500多颗属于美国,俄罗斯名列第二,欧洲第三,中国第四,日本名列第五,印度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