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性格地图
5847900000008

第8章 陕西人:何日再现汉唐雄风

历史名人:蒙恬、王维、白居易、司马迁

人力资源:陕西人身体健壮、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外表看起来对新文化和新资讯接受比较快,但其实他们十分保守,安于现状,厚道又偏执,骨子里有着很深的农民情结。他们爱唱秦腔,却不会踏实的赚钱,种种原因导致陕西总体比较贫穷落后。陕西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粗酿的稠酒,陕北老农穿的是粗布衣裳,扎的是白羊肚毛巾。陕西人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吆喝。陕西男人恋家,很少背着老婆在外面找女人。陕北女孩温柔顺从,但内心刚烈,炙热如火。

镇宅之宝: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唐芙蓉园、骊山

特色小吃: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

举世闻名的关中文化

说到关中文化,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掘出来以后,世人对这样的杰作感到惊讶,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来,来到这西北高原的荒漠上,来到小小的临漳,要一睹为快。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都对兵马俑的工艺之美感到叹服,并使英法德日等国家的首相慑服在秦始皇的威严之下。一天,一个参观者惊奇地说道:“秦俑的相貌多像关中人啊!”众人赶紧出来看关中人民的长相,果然是极像:他们都身材高大,前额突出饱满,眼眶深陷,眉骨隆起,鼻阔近于嘴,腰长过于腿,于是人们对兵马俑的神奇更是感到不可思议,于是绘画艺术上便有了“描关中人容,临始皇兵俑”的说法。而对于这个结论,关中人并不反感,反而觉得是自己的无尚光荣,纷纷开店建馆,成立学术研讨会和艺文报刊之类的组织,并把“陕西”改为单字“秦”,由此可见,这古文化的力量有多大。

陕西过去有秦川之称,但秦只是陕西的一部分,指的是从东部控关始,沿黄河之东南岸,逆渭河而西行,经渭南地区华明、华县、大荔、合阳、韩城、白水等13个县,又经咸阳地区高陵、三原、经阳、周至、户县、兴平等12个县,到宝鸡地区武功、扶风、岐山、凤翔、眉县、千阳等11个县,过去有秦川之称的是一个800里平坦富饶的狭长谷地。这里的黄土自古以来就是养人的,物转星移,穷万物之哲理,尽万物之情态,这里是华岳崛起之地。陕西的万物由于地面辽阔而变得粗犷,从而形成了向外扩张的民性,在这里几百里内所见到的村庄,都是以黄土筑墙,墙高且檐宽,房与房之间都是横七竖八、随其自然的,没有对称可言。但谁家的门前都有一条挺宽的出路,路和路的交岔处,有白杨高耸、黑榆遮荫,远远望去,感觉自己是蹲卧在蓝天之下,黄土之上,享受着这份安闲,清晨雾起或夕阳西下的时候,有母亲呼唤儿子的,也有孩子喊娘的,拉着长音,长达数分钟,十里八里都能听到呼应。

关中人除了吃普通的五谷之外,还不能缺酒,山西汾酒味美,但他们觉得太甜了;四川老窖虽香,但他们又觉得太绵;贵州茅台虽淳,他们又觉得后劲儿太大了,所以,他们最爱的酒是“西凤”。西凤酒产自凤翔柳林镇,味辣性烈,外地人一般是喝不了的,三杯下肚,便醉为烂泥,是真正的“三碗不过岗”。但关中人不管是农民、工人、职工、干部,大凡红事、白事、聚朋、会友,办的酒席上,是一定要备上西凤酒的。七八个人酒过三巡,再打贯官,酒令五花八门,动作痛快豪爽。女人也能喝酒,而且不喝也就算了,一喝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经常是一个女子就能横扫满座。他们以酒论英雄,不管你的地位、身份、性别、长幼,而且他们平日里有菜能喝酒,没有菜也能喝,有的喜静坐一个人喝闷酒,有的爱聚众合饮,有的可一杯一杯的慢慢来,有的则用大碗一仰而尽。他们爱饮酒但绝不是酒鬼,他们喝多了绝不会借酒发疯,言谈举止绝不忘形。

喝西凤,吃泡馍,唱秦腔,这便是关中人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又影响了他们的性格,于是这里成了产生很多英雄和建立英雄业绩的土地,十三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这是一段伟大的历史,这也是关中人做出的伟大贡献。至今一提起关中,人们的脑海中都会想到:东有渲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金锁关,威威乎白天红日,荡荡乎渭水长行,朔风劲吹,大道扬尘,广漠平原皇陵排列,断石残碑记历代名胜斜埋于田埂,在农舍村头,常会捡到秦砖汉瓦。这里是中华历代兴邦立业之境,关中百姓也尽显了中华民族刚强武威的特性。

但天下之事兴衰不定,唐才子王维也曾有诗:“行到穷路处,坐卧看云起”,关中正是如此。往日的长安城已经失落了它的风采从此成了天龙地凤的陵墓,和一种民众强悍的遗风。战争年代,这里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关中儿女们走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成为功勋昭著的将军,名垂青史的英雄。但这块土地却落后了,成了保守的代名词。广州发达了,上海依旧繁荣,四川富裕了,只有这里,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已经落入龙尾,原因有很多,就像一只雄鹰被关在笼里,日夜向往云天,但一旦把它放出笼子,过惯了有吃有喝的舒适的笼中生活,翅翼变软了,也就飞不起来了。关中辉煌的历史,使他们得以炫耀,祖先的勤劳、勇敢、威武、争胜给这块土地带来了富饶丰盛,也使得它的子孙们滋长了一种惰性,再反过来冲击着古老的风俗。

现在,中华在振兴,陕西也在振兴,陕西人民热血沸腾。今天的陕西人,年轻人和老年人已经明显有了不同,年轻人不再像父辈一样热爱西凤酒,而是更爱啤酒,热衷去吃七碟子八碗的凸底盘儿炒菜。至于秦腔,在农村的受热爱程度远胜于城镇,老人也是多于年轻人,台上的是满脸皱纹,台下的是皱纹满脸。

当然了,历史在推进,社会在发展,风俗习惯也不可能是食古不化的,但如果把自己的健康习俗拼弃,一味洋化、软化、柔化、媚化、甜化,这不能不引起重视啊!现在的陕西人,很少有人愿意出外干大事,人才也就越来越少了,一位诗人曾到关中,参观了昭陵六骏之后,感叹道:“古关中人崇尚骏马,志在千里,威在海内,今关中人却喜黄牛,忍辱负重,厮守农舍,来回田头啊!”诗人的话虽夸张,但却不能不令陕西人警醒。

所以说,想要振兴陕西,民性风俗也要一起振兴!关中之地要大大补精滋神,主要就是在民俗风情方面。关中重振了雄威,才会继续人才辈出,用强盛的业绩告诉人们,这的确是一块有力量的土地,它养育了很多胸怀大略的英杰。

古城西安的皇城遗风

陕西西安这座古时候的皇城曾经如此的辉煌,汉民族的始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陕西人认为,这里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摇篮,炎黄子孙的发源地就在这里。加上后来盛唐的空前影响力,先进的文明使得四夷臣服。再有就是古城西安曾是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汉赤眉、绿林、唐黄巢、明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也先后在此建立过政权,有这样一句话“秦中自古帝王都”,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是世界著名的古城之一。

长安的格局从几何意义上说,是处在城市的边缘,居北端。可是从结构上说,王宫是重心,是整个城市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城市是因为被权力者选为宫殿基址而诞生的。

在关中平原的广袤大地上,城市的位置完全随王宫位置的迁移而迁移。秦王的宫殿在西垂、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之间不断转换。王宫迁到哪儿,哪儿就迅速崛起一座城市。王宫迁出后,这座城市就迅速败落甚至消失。就像皇帝身边的小太监一样,皇上到哪,他就跟到哪里。中国皇帝不是一个社会组织者和历史促进者,而是让整个社会为他的权务服务,首都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宫廷的扩展,是为皇帝服务的一个庞大的工作系统。所以,都城的位置和规模不以居民为主体,而是完全随着皇帝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皇权的兴衰而兴衰。中国都城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最明显的规划色彩。

西安曾经是十三个王朝国都的历史倒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对于显赫的汉唐,它只能称为“废都”,但这座城市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时至今日,它依然气派不倒、风范依存、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它的城墙依然完整,大街小巷方正对称,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历史并不很遥远,在爬满的青苔如古钱一样的城墙根下,仍有人表演着中国最古老的属于这个地方的秦腔,或者皮影木偶,有人演着,有人看着,在他们的心里涌动着的是一种对历史的追忆,就连他们土得掉渣的话,如果用笔把字写下来,居然是文言文中非常典雅的词语,抱孩子说“携”,嘴里没味儿叫“寡”,让人滚开叫“避”,随便走进一家小店,店里都会摆放着几件古陶旧磁,西安人爱文物,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追求。

西安人关心国事,带着一种古都赋予的秉性,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它是一个旧的文物,又是一个鲜活的象征。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性别,比如苏州属于小家碧玉,南京是侯门诰命,杭州是大家闺秀,旧上海是洋场少妇,重庆是徐娘半老,而相比这些南方的城市,北方的城市就是男性化的,北京是威严而慈祥的父亲,太原、济南、洛阳也都是男人一样的城市,西安似乎算得上是一个“纯爷们儿”了。秦俑、碑林、大雁塔,钟楼、鼓楼、大差市,都和女人没什么关系,曾经有过一位女性,却还是个权力的最高拥有者,充满男性化的社会角色。

把西安比成是男性化的城市,也是因为他们喝西凤、吃泡馍、吼秦腔。想看陕西人的吃风,光是盛泡馍的那只粗瓷大海碗,就能让南方人看得目瞪口呆,再加上用生命的底音唱出的秦腔,有“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唱秦腔”之说,这声音经过阳光打磨、冷风揉搓,发自肺腑,磨烂喉咙,便有了一种悲壮的肃杀的气势,这样的阵势,让人一想起来就是一群男人的世界。

这种肃杀之气是属于西安的。西方属金,本多肃杀之气,何况又是一座有着青砖厚墙的废都!听着那喇叭声咽,让人不知不觉地感到世事的苍凉。但站在西安保存完好的城墙下,看着那洞开的城门,巍峨的角楼,齐整的垛口,仍然会感到一股豪雄之气从岁月的底层升起,一下子使你的热血沸腾。

熟知西安的人都知道,西安有众多的“三”,尤以“三大”、“三小”、“三老”和“三新”最有特色,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

三大是大老碗,大口气,大工厂。在西安的泡馍馆里面,这种像脸盆一样大的餐具往往会吓外地人一跳。西安人的口气大,倒不是说他们爱吹牛,而是他们说话倔,不会轻易认输,因为他们身上带着一股西安独有的优越感。西安曾是中国重要的兵工基地,在西安的西郊,还有很多大厂,国企改革后,这里冷清了下来,很多处在停产状态,所以,这里的大厂房就成了一景。

三小是小笼包子、小奶糕、小日子。贾三灌汤小笼包子是西安的一道名小吃,全国闻名,但它的经营却很小,只有几家分店,店面也小,没有名牌老店的气势。钟楼小奶糕在钟楼附近卖得很火,成为西安人的最爱,就算在冬天,一样能看到有人拿着它一边吃一边冻得发抖。西安人习惯于过吃不愁、穿不愁、有房子有工作、闲时谝一谝、打打小麻将的小日子,他们对生活没有太大奢望,只希望能平平淡淡的过日子。

三老是老房子、老字号、老人家。西安是个古都,所以它留下的老东西太多了,大小雁塔钟鼓楼城墙碑林等等都不用说了,在西安正在进行改造的旧居民区,每天都有很多老房子被拆掉。西安的老字号很多,同盛祥和老孙家的羊肉泡馍、樊记腊汁肉夹馍、西北眼镜行,在各行各业都有。西安的老人家是那种“祖师爷”级的人物,他们德高望重,桃李满西安,就算可能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做不出什么实际的贡献了,仍然具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

三新是西高新开发区、新新人类、新西安。新长安八景中介绍过,西高新开发区是新的楼房,新的公司,新的城市街景,代表了新一代西安人的成长。这里的新新人类打扮潮流一般都比别的地方慢上半拍,应该被严格地称为“旧新新人类”。新西安对于这个古都来说,现在是一个新的开始。

老婆孩子热炕头

关中盆地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之说,这里物产丰富,水源充足,人民生活富裕,陕南的“汉中盆地”是块风水宝地,有“小江南”的美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非常满足于已有的安逸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出去闯荡。在陕北高原,百姓的生活虽然不如汉中人和关中人富裕,但也愿意在家里过平淡的日子,只要有“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知足了。

陕西人重文轻商,重义轻利,他们习惯于“耕读传家”,不屑于经商。陕西丰厚的文化遗产使他们带着儒雅之气。他们做事不愿冒险,遇事不敢出头,总是要等别人干了没问题,才敢动手,经常比别人慢半拍。

陕西是北方的一部分,自然也继承了北方人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吃饭喜欢盆碗不分家,这样才能吃得过瘾。他们爱吃面食,爱唱秦腔,如果一时吃不到辣子面,听到不秦腔,就心里空空,人没精神。他们还爱玩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坡上,吼得地动山摇,敲得鼓声震天,尘土飞扬。陕西人性格豪爽,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从不拐弯抹角。当然陕西人也不是一味的粗犷豪爽,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如信天游中的道情表意就坦荡细腻。陕西的皮影艺人、木偶艺人、建筑师傅都是精通细活的高手,据说有的工匠建造的宫室,能使关在里面的蚂蚁无缝可出,陕西的木偶艺人能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都摆上木偶舞台。陕西的皮影更是一种极精细的手工工艺,既有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还有陕西女人的剪纸,中外闻名,她们的剪纸窗花丰富多彩,各有特色,有的粗犷简练,有的玲珑细腻。这些精细的艺术品体现着陕西人内心的细腻之感,给陕西这片黄土地增添了不少亮丽色彩。

陕西人有着很深厚的包容性,就像他们脚下的黄土地一样深厚博大,他们能忍耐各种不幸和不公平。陕西人能吃苦,他们以苦为乐,也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了不朽的秦长城,才能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除了盛唐时,陕西人其它时期基本上都是处于逆境,他们苦苦挣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逆境中求生存。

陕西为在陕原以西而得名,陕西中部在春秋战国时秦国之地,又名“秦”。项羽灭秦后,立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立司马欣为塞王辖感阳以东至黄河,立董翳为翟王辖上郡,这就是“三秦”。今天说的“三秦”指的就是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区域。

同为陕西人,陕北、陕南和关中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使得他们的性格特点也不相同。这种个性差异首先归因于地域区别。陕西的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山地、平原、盆地、峡谷等多种地形。从南到北可以分为秦巴山地、关中盆地、陕北高原这三个明显的地域,这三个不同的地域孕育出的陕西人自然是各有各的特点了。

陕北高原往北就是内蒙古大草原,游牧文明和农耕方明在这里交融,所以在陕北人身上有着高原人和草原人的混合性格。在陕北高原上,随处可见沟沟坡坡,这样的地形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心里表现出更多的稳定性和包容性。陕北人的性格中带着一股子“土”劲儿,就像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窑洞一样,陕北人粗犷憨厚,衣着朴实,说话直,干活舍得卖力气。从自然地理上看,陕北是比较封闭的,旧时交通落后,这样的地理环境几乎断绝了陕西与外界的联系。这样的地理环境带来的后果是信息闭塞,这使得他们的观念陈旧落后。他们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又一辈这样生活着。但他们的骨子里也有一种反判精神,在解放战争中,陕北父老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十几万宝贵的生命。

陕南地区有汉水流经,农作物多以水稻和油菜为主,在这里,不管是地理环境还是人民的生活习惯,都带着南方的特色,在陕西这个贫瘠的地方会出现这样一个富庶的盆地,所以得了“小江南”的称号。虽然也有山有川,但和黄土高原不同,这里山清水秀,山石千姿百态,清秀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河流,好像来到了江南水乡。他们坚守古老的道德准则,崇尚儒家思想,崇尚古人和古风,汉唐遗风在那里直到现在仍旧非常浓厚,在这样的温润气候和秀丽山水中生活,使他们的性格平和淡然,不急不躁,这里的女人有巴蜀的绰约和吴越的细腻,男人略乏阳刚之气。

关中平原,八百里一马平川,这里视野开阔,一切以“大”为美,关中人长的也粗犷,他们普遍身材高大,前额饱满,眉骨突出,鼻阔,腰长。关中人不喜欢婆婆妈妈的做事,认为那样太小家子气,他们做事重视结果。许多人都认为这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才是正宗的陕西人,只有这里的人才能代表真正陕西人的性格。

陕西十大怪

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这块黄土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经过汇集,称为陕西十大怪。

把辣子当道菜:

陕西盛产辣椒,辣椒非常辣,颜色鲜红,个长头尖,当地人称之为线辣子或尖辣子。陕西的辣椒出口到国外,外国人称之为秦辣。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认为中国最能吃辣的是湖南人和四川人。其实,和他们相比,陕西人吃辣椒的功夫更胜一筹。湖南、四川人吃辣椒只是把它做为一种调味品,而陕西人却把它当菜吃。陕西著名的油泼辣子,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既开胃又下饭,能增进食欲。做法是先把辣椒的蒂把摘去,再用文火炕干,再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后往上边洒上细盐,最后用滚油一泼。油泼辣子,颜色鲜红,闻着特别香、吃着特别辣,夹馍吃别提多好吃了。

泡馍大碗卖:

陕西的冬天寒冷又漫长,在这样的天气,人们都喜欢围在温暖的壁炉前,吃些带着汤热热乎乎的饭食,于是就有了羊肉泡馍,这种泡馍有肉有热汤,热热乎乎的,很开胃口。陕西人爱吃的泡馍还有葫芦头泡馍、大肉煮馍、羊血泡馍等,味道都非常好。一般人都能吃很多。泡馍馆为了顾客食用方便,就用大瓷碗来盛泡馍,就产生了泡馍大碗卖。

面条像腰带:

关中地区盛产小麦,关中人也最爱吃面食,而面条则是关中人的最爱了。他们喜欢把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捞在碗里,不管是泼油辣子还是浇上别的佐料,吃起来味道都很好,光滑又劲道。

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爱用一种白瓷青花大碗吃饭,直径一尺左右,甚至比小盆还大,往往碗盆难分,陕西人称它为老碗。陕西人劳动强度大,饭量也大,所以吃饭就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省去再盛饭的麻烦。

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陕西人把它当成主食,外出时也会随身携带。相传锅盔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助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也有人说是唐代修千陵时,一名士兵为了节省吃饭时间,不耽误施工进度,在焦急中把面团放进了头盔里,再把头盔放到火上烤,就烙成了饼,所以得名锅盔。不管它的来历是哪个,总之它在陕西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了。陕西人做锅盔的面和得非常硬,用手是揉不动的,要用全身的力量压在木杠子上来压揉,压成圆饼后放铁锅里烙烤,再用文火煨熟。这样烙成的锅盔才会外脆里酥,也不容易变质。陕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烙出的锅盔自然也就又大又厚,看上去象一个锅盖。从陕西人的锅盔也能看出他们的纯朴性格和豪爽气度。

板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的男人们冬天时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太阳,再加上他们吃饭时也是蹲在一起开老碗会,所以就养成了板凳不坐蹲起来的习惯。

帕帕头上戴:

关中平原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用棉花纺纱织布,他们把用这种棉花纺织成的土布染成黑色。所以在关中,大多数人的衣服都是黑色的。关中的妇女,不管老少,几乎人人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对此,外地人非常不理解,其实这种帕帕非常实用,可以防风、防尘、防雨、防晒,可擦汗、可洁手,临时包东西,它也能派上用场。

唱戏吼起来:

关中人吃饭用大碗,干活也舍得卖力气,唱起戏来也是大嗓门。秦腔是关中的主要地方戏,有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特性。唱起来都是扯开嗓子大声吼,被当地人称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一要舞台结实,否则非得震塌了;二要演员身体好,否则肯定累病了;三要观众胆子大,否则非得吓坏了。每当农闲之季或逢年过节,爱唱戏的人就会聚在一起唱上几段。他们的乐器主要是笛子、胡琴等管弦乐器,俗称弦索,只要弦索一拉,锣鼓一打,附近的老乡都会闻声而动地聚拢过来,爱唱的、会唱的,都会在乡亲们的推荐下或者是自告奋勇地喜欢唱的唱上几段,不唱的就当观众。人们唱戏不收取任何报酬,只要观众爱听,叫好声不断,他们就比歌星得了大奖还开心,这样既不用花钱,又省事,属于自乐班,非常热闹。唱的人投入,听的人也是如痴如醉,关中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才过瘾。

房子半边盖:

全国各地民居的式样都各不相同。有上海、广州的高楼大厦,有北京的四合院,有福建的土楼,但陕西的建筑式样,却属罕见,他们的房子是半边屋式样,因为陕西人口在近百年前迅速增长,但土地面积有限,所以只能房子半边盖,房子的样式奇特,其实是人口膨胀的信号。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这样的房子可能会越来越少的。

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也很方便。只要把种子撒到土里,就基本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了。所以关中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少不入川”的谚语,极少会有人到外省谋生。久而久之,姑娘们也不愿嫁到外地,也是因为嫁的近可以和娘家人相互照应,不至于使自己举目无亲。

米脂的婆姨名不虚传

陕西受着千百年的古老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女子自然也是卓尔不群。陕西姑娘不仅貌美,还温柔内秀、端庄贤淑,历史上的著名美人中,貂婵是陕北米脂人,自古就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的说法。褒姒是陕西汉中人,是“烽火戏诸侯”的女主人公。还有罗敷,就是那位让过路人为之侧目倾心的秦代的村姑。

陕西女人有种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原生气息,她们安静恬淡,柔媚可人,她们生得柔媚艳丽,娇羞中带着几分野性的大胆,她们能和你无所顾忌地谈笑着,完全没有女人的矜持,只是那样鲜活生动地把自己展现出来,让你感到一种真情与气韵的随意流露。这里的女人爱美,她们知道美在自然和气质,她们稍稍装扮一下就自成一格,给人以无限的典雅和庄重。她们气若幽兰,一点点沁入你的心脾肺,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陕西人口味偏重酸辣,女人则更甚,所以陕西女人的肤色较白嫩。她们保养的方法就是美食,减肥也从不靠运动,只在节食。她们认为那样养出来的美才是最柔弱、最自然的古典美。在陕西,美人就是这座古都不朽的风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作为古都名城给了陕西女人高贵、淳厚的气质,她们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依照着自己独特的模式生活。她们外表温顺,内心却热情似火,她们有着自己的追求,不会轻易被外界诱惑。主动和她们搭讪的男人一般都不会博得她们的好感,因为陕西女人对他们口中说的那些新鲜有趣的事都没什么兴趣,她们只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无意中透露出一种贵族气质和巾帼豪气。

巾帼英雄花木兰,被认定是延安人。如今在延安的万花山下,还有花木兰的陵墓和她曾经跑马射箭的演武场。在法门寺,到现在还有明代告御状的民女孙巧娇用双膝在石头上跪出来的石窝,这些陕西女人身上都带着一股刚烈的秉性,代表着陕西女子顽强不屈的品格,直到现在,这种品格在她们身上仍然看得到,也正是由于这种品格,陕西的成功女人比比皆是。

陕西女人不仅性子刚烈,还有才情,女才子薛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留下名满天下的“薛涛笺”,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得那样淋漓尽致,那样完美。

陕西女人从小就有良好的家教,她们的家教和文化内涵使她们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带着一种高贵的气质,她们虽然不及吴越美女那样纤细妖娆,也不像北方姑娘那样高挑俊美,却有股国色天香的风姿,十分耐看。陕西女人很少有一时冲动的情况,她们大气、温婉而不走极端,她们不像北京女孩那样豪放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待人接物风风火火、落落大方;不像上海女孩那样现实精致,嗲声嗲气,她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落落大方,但不乏含蓄,娇而不骄,又不失柔韧,她们干练利落,又不像湘妹子一样泼辣张狂,而是泼而不辣,她们直爽率真,待人热情,为人处事极有分寸。和她们交谈,可以谈穿着打扮,她们的品位很好,也可以谈国家大事,她们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陕西女人在爱情方面深沉而含蓄,她们如果有了意中人,就会送对方一双鞋,一个荷包,或是送一些可以代表情谊的小信物,绝不在人前张扬。当她们爱上一个人,就会痴情而专一。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陕西女人很能干,在她们的头脑中,“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她们爱看菜谱和服装书,看到丈夫工作累会很心疼,希望能帮丈夫分忧。她们任劳任怨地在家里侍奉公婆,伺候丈夫,教养孩子。她们把孩子看得如生命一样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孩子想学什么,她们会毫不吝惜的给孩子报培训班,交辅导费。陕西女人对待丈夫,往往是刀子嘴豆腐心,她们虽然泼辣又不失温柔,她们会关起门来“训夫”,但都是为了丈夫好,为了整个家好,但她们不会把丈夫训练成“家庭妇男”,在她们心中,最看重的是丈夫的事业,希望丈夫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如果男人不上进,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她们就是拼了命也要把他扶上墙,却很少离婚。

陕西女人待人真诚,对人实在,所以和她们交往不要耍心眼,那样只会让人家看不起。陕西女人说话大多嗓门高,但绝不是火气十足型,而是得理让人,有时宁愿退一步也不愿被人说成“泼妇”,但如果真的受了气,那么她们就会不依不饶的闹,非争个是非曲直不可。

陕西女人能吃苦,在家里起得最早,收拾好家里的卫生,就给大人孩子准备早餐,等把家人伺候到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后,自己再去工作。晚上下班后,劳累了一天的她们回到家,还要赶紧围上围裙给一家老小准备晚饭,等家人都吃饱喝足看电视休息时,她们还要料理家务,洗衣拖地,还要准备第二天早晨的饭菜。就算稍有空闲可以看看电视休息一下时,她们还要织毛衣。在农村,陕西女人干的活一点也不比男人少,拾柴、揽羊、割谷、拉车、割麦等,没有她们做不了的。

陕西女人就是这样,她们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缺乏浪漫和幻想,安分守已,勤俭持家。她们小时候给父母争气,出嫁后为丈夫分忧,还要为儿女操心,绝对称得上是女性中的楷模。这样的女人才最值得爱,娶这样的女人才会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