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研究
5856800000010

第10章 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征(1)

会展业被誉为21世纪的“三大无烟产业”之一,是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式,会展业通过人、物、信息等资源短时间的集结,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带动效应。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成渝协作发展构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在发展区域经济进程中,成渝两地高度重视会展经济。近年来,成渝两地会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会展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会展业加速发展,其活跃经济、带动产业、整合营销的功能初步显现,为改善区域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概况

(一)会展经济发展迅速,联动效应显现

随着我国会展经济的持续发展,西南地区会展业步入上升道路。2011年,在我国八大经济区中,西南经济区会展业发展水平排名整体较为稳定。从办展数量看,西南经济区占比11%,仅次于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中部经济区或珠三角经济区;从办展面积看,西南经济区占比12%,居全国第四位;从平均展会面积看,西南经济区平均展会面积达1.2万平方米,仅次于珠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整体而言,西南经济区为我国第四大会展经济区。

就成渝两地而言,近年来,成渝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在展会数量、展场面积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会展经济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展会数量方面,2009年至2011年间,成渝两地举办的会展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三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55%和30.38%。就展会数量而言,重庆举办的会展项目多于成都。展览面积方面,以重庆为例,2009年—2011年,重庆平均展览面积增长率为56.89%。2011年,重庆展览面积达382.8万平方米,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

经济效益方面,2009年至2011年成渝两地会展经济直接收入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三年来,成都会展经济直接收入平均增长率为46.17%。重庆2011年会展直接收入达43.6亿元,增长率高达72.13%。此外,成渝会展经济关联效应初步显现。2009年—2011年,成渝两地会展业直接收入与间接收入的比值均高于1∶8;三年来,成都会展经济直接收入与间接收入的平均比值达到1∶8.44。整体而言,近三年重庆会展经济发展速度略快于成都。

(二)注重会展品牌建设,提升展会质量

品牌化发展是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加强会展品牌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区域会展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地区知名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区域会展活动质量,实现地区会展业发展目标。

近年来,重庆市会展品牌培育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中国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暨迎春展销会、中国重庆大足龙水五金博览会和中国畜牧科技设备展览会等15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区会展品牌,其中7个由国家部委参与主办,5个由全国会展行业协会参与主办。另外,成都会展品牌项目持续增加,有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等自办展和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药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展览规模明显扩大。在做大做强现有会展品牌的同时,成都依托城市特色和优势产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婚庆等行业领域,加快开发培育新的会展项目,积极引导中小会展项目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成渝两地在发展城区品牌会展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城市周边地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其差异化的会展资源,打造特色会展活动。为打造会展经济特色区,重庆市对周边区县会展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万州区将加快规划建设三峡库区国际会展中心,依托库区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中药材博览会等库区特色农产品交易展会;黔江区将规划建设渝东南会议展览中心,发挥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和土家族风土人情等优势,重点培育和举办农产品交易会展活动、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大足、荣昌、璧山等县则依托已建专业会展场馆,围绕五金、畜牧科技、鞋业等优势产业,举办特色产业会展活动。成都则以现阶段会展业发展格局为基础,构建会展核心功能区和特色功能区。会展特色功能区以旅游资源为载体,力主会展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以蒲江县为例,该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石象湖旅游节、采茶节、樱桃节、猕猴桃节等活动,完善成都会展活动结构。

会展业功能分区、地市级会展经济共同发展,促使成渝两地初步形成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品牌会展体系。这一方面促进了成渝两地会展活动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成渝经济区会展业质量水平。

(三)会展主体日趋增多,整体实力增强

会展市场主体是会展经济活动的主角。一般而言,会展市场主要有三大主体:一是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二是行业协会;三是各类会展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等。我国的会展业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政府相关部门一般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同时也具有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地区会展活动、维系会展经济良性发展的职能。行业协会对地区会展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活动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同时也注重对地区会展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会展企业是会展经济的运行主体,是会展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不可否认,在目前的展览市场中,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未来的趋势可能是,展览场馆仍然主要以国有为主,而展览的组织、服务行业则逐步向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状态过渡。就成渝两地而言,重庆和成都都已建立各自的会展业管理部门,即重庆市会展办公室和成都市博览局,在机构设置方面保证了成渝会展业的稳步发展。同时,重庆市还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一方面协助政府部门对会展业进行监管和规范,另一方面也积极助推会展业持续发展。

在会展企业方面,近几年,成渝经济区会展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向着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据重庆市商业委员会统计,2010年,重庆市注册有会展业务范围的企业共190余家,从业人员4600余人,其中不少公司都可以独立承担一些大型展会活动。2009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会展企业有7家,其中,重庆国际会展中心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重庆展览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大地会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这7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计超过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0%,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趋势初显。同时,近年来一批国际展览公司纷纷入驻重庆会展市场,不仅提高了重庆会展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也为其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成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其会展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实力的会展企业。2011年,成都已有80多家注册会展企业,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的有6家,年累计办展规模超过1000个展位的会展公司达20个,长期服务会展活动的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宾馆酒店等达200多家。而随着国际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会展企业进驻成都。

会展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运作,为成渝经济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会展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增强成渝经济区会展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成渝经济区的吸引力,促使更多高端会展活动落户成渝经济区。

(四)会展人才培养加强,供需缺口缓和

会展人才是会展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会展专业人才一般可分为核心性人才、支持性人才和辅助性人才。近年来,成渝经济区快速发展的会展经济,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转行进入会展业,会展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日益明显。为缓和会展人才供需缺口,成渝两地大力开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开设会展相关专业,发展会展高等教育。会展高等教育是会展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成渝经济区的会展专业教育层次覆盖本科和专科。2012年,成都有7所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本科院校1所,专科院校6所,分别是四川大学、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等。重庆则有11所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6所,分别是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各高校开设的会展相关专业主要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两个专业。在本科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重庆走在前列。重庆文理学院首先在重庆开设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出两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而作为成都第一所设置会展专业的高校,四川大学于2012年首次招生。

二是开展会展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在职培训是会展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目前国内推出的会展职业认证培训已至少有10种,比较权威的有会展设计师、注册会展经理以及会展策划与实务等。成渝经济区在发展会展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成渝两地的会展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等多种类别。以会展策划师为例,全国会展策划师考证培训班于2007年在重庆开班,这是重庆市首次对会展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培训。会展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分四个等级,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会展概论、会展调研、会展策划、会展销售和会展运营管理等,不同等级的会展策划师的培训内容和能力要求存在差别。培训班结合会展行业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会展行业知名实战专家和高校会展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并安排学生到展会现场参观学习。

三是积极开展“借智”工作,引进高水平会展人才。高层次会展人才属于行业稀缺资源,成渝两地在自主培养会展人才的同时,也积极引进高水平会展人才。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为区域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咨询、论证服务;另一方面,注重引进会展策划师、会展营销人才、高级翻译人才等核心人才,吸引、聚集一批会展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使成渝经济区成为中西部地区会展人才交流中心和集聚中心。

二、成渝经济区各区县会展业发展概况

成渝经济区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包括四川省15个市和重庆市31个区县,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约1.58万亿元。具体而言,成渝经济区区域范围包括: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以及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2011年10月,重庆市行政区划出现一定的调整,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因此,成渝经济区重庆部分实质上包含29个区县。

(一)重庆部分

1.万州区

万州区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万州区是国家重点扶持开发城市,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三峡库区经济、教育、文化、交通枢纽中心,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近年来,万州区积极利用自身区位条件和政策优势,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发展柑橘种植业等现代高效农业的同时,积极打造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及食品药品等产业优势,并大力扶持服务业发展。2011年,万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59亿元,经济总量列重庆第4位。会展经济方面,2012年以来,万州区围绕建设“三峡库区会展中心”的总体目标,实现了会展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万州区共举办各类会展17次,其中国家级、市级大型会展活动3次,全年实现会展收入2.68亿元。

纵观万州区会展业发展现状,其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坚持自主培育和申办引进相结合。处于长江中上游结合地区的万州区,交通运输条件优良,且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为此,万州区积极打造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和重庆三峡库区美食文化节等会展活动,自主开展特色会展品牌活动。以长江三峡国际游艇展为例,该展会于2012年11月底在万州区进行首展,共有36艘游艇分为水、陆两个区域展出。现场展出了全球销量第一的豪华游艇圣斯克游艇、大陆销量第一的进口游艇代理商代理的飞驰游艇以及富仕游艇、太阳鸟游艇等,带动了游轮游艇产业的发展。

二是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为推动地区会展业持续发展,万州区于2012年11月出台了加快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组织领导、联动机制、规范秩序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并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加大了对会展业发展的倾斜力度。同时,万州区重视培育会展主体,引导会展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办展能力,并以此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到2012年,该区共有规模以上会展公司5家,从业人员110多人,营业收入近1500万元。

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万州区以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为平台,积极发展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会展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万州区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会展活动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2012年,万州区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和重庆三峡库区美食文化节活动,除了有国家部委、重庆市领导出席活动外,库区近20个区县的有关领导也应邀出席相关活动。与此同时,万州区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据统计,2012年,万州区共组织300多家企业近500个产品参加“渝洽会”、2012年重庆休闲博览会、重庆西部糖酒会、重庆第十五届迎春商品展销会等全国各类会展活动,组织2000多家企业1.5万人参加了重庆市会展宣传活动,为该区带回了大批订单和赞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