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柳传志人生哲学课
5858200000002

第2章 创业哲学:有一点希望就绝不放弃

1.创业最重要是敢想敢做

柳传志哲学语录:

中国市场后面还有外国市场,“饼”足够大,我们要越做越大。

经典再现

事情的发展很多时候会超出人们的预期值,比如1984年,联想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小平房里诞生,柳传志当时勉励大家说:一定要把联想做成一个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的“大企业”。

在2013年,联想全年产值达3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72亿元,是创业时期柳传志团队期待目标的10万倍。联想能够达到今天的程度,与其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国际市场上耕耘是分不开的。

其实,联想国际化的愿景在创业第四年时就萌生了。那是在1988年,柳传志意气风发地带着200多名联想员工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宣称要将“联想汉卡”卖到国外,占领国外的汉卡市场。

由于产品特性的问题,联想人的这次国际化梦想没有成真,但在柳传志的心目中,国际化的道路已经初步勾勒出轮廓。其实,联想真正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应该是在此后的12年。或许可以说,柳传志先生从提出国际化的策略,到最终践行这一策略,用了12年。诚然,一个企业在发展中想要进阶到更高的平台参与竞争,也是需要一番耐心积累的。

2000年,被柳传志确定为接班人之一的杨元庆,开始真正落实联想国际化的梦想。同年9月,杨元庆带领陈绍鹏等联想高管赴美国硅谷考察,回国后开了两天的闭门会议,最终确定了联想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的路线。

2001年,从大环境上来看,我国加入WTO,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内部来看,这一年联想内部也实现了资产重组,原来的联想正式分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其中,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并正式提出“国际化联想”的战略。

实际上,联想选择国际化的道路已经不容回避。因为当时,联想PG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几乎达到了业内所谓的“天花板”,IT行业的属性又要求其必须不断扩大销售规模。

然而这时,戴尔以其独特的直销模式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威胁了联想在国内PC市场的占有额。这种情况下,仅有国内市场的联想只能选择“先保住本土市场”的策略,通过三年的苦战,最终击败戴尔,守住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紧接着,联想走向国际化的日程B益紧迫。而这时,正打算产业转型的IT巨头IBM找到联想,双方的合作关系很快确定下来。即使这样,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还是面临很大困难。比如,联想当时的年营业额约30亿美元,而IBM的PC业务部年营业额约130亿美元,联想这场并购行为,被很多人称为“蛇吞象”,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联想内部的分歧也很严重。

然而,柳传志在经过缜密分析后,却发现了这起并购行为的可行性,并于2004年正式并购IBM的PC业务。至此,联想的市场舞台开始由国内全方位地拓展到全球,联想在IT行业做的“饼”也越来越大。

延伸阅读

在一次演讲中,马云慷慨激昂地说道:“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呢,都想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事情能够做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你准备干5年,你准备干10年、20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你可以失败,但是你不能失去做人的执着。”这是马云坚信的一条人生信念。不管你确立的目标是什么,不管要去实现这个目标有多么艰难,一旦踏上追寻理想之路,就要有强烈的意愿坚持下去。就好像坚持一份美好的初恋一样,抱着百分之百的热爱去面对挑战,克服难题。

马云在外界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坚持做中国黄页,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在黄页的发展上。

就像一则故事中讲的。

深山之中有两块石头,甲石头对乙石头说:“我们这样千年万年待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太没有意思了,不如去外面闯一闯、看一看吧。”

乙石头非常不情愿,它留恋山中悠闲的时光,害怕出去遇到困难。在甲石头的一再劝说下,乙石头还是不肯出去,它还劝甲石头和自己一起留在山里。

但甲石头终究没有为了一时的安稳,放弃自己的理想,它随着山中溪流翻滚下山,历经了大自然的风霜与磨砺。很多年过去了,甲石头历经艰难险阻,成为了罕见的珍品,被人们收藏在博物馆里。而害怕受苦的乙石头,在日昏昏沉沉中,被工程队的施工人员挖出来,扔到车上,拿去做了修房子的石头。乙石头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甲石头的话,跟随它一起下山,不然今天躺在展柜里的也可能是自己。

同样的两块石头,一块被世人瞻仰,一块被打碎做成了墙砖。两块石头的不同选择,折射出了不同人生的不同结局。

马云就像第一块石头,不甘平庸,不怕面对挫折,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可以冲破任何艰难险阻。理想的光芒不要被现实的尘埃所遮蔽,当理想还未实现的时候,要保持一种为了理想奋斗不息的良好心态。

这是给自己的态度,也是对理想所负的责任。在阿里巴巴做大做强之后,马云回忆创业时的艰难,说道:“因为七八年前阿里巴巴没有名气,我们没有品牌,没有现金,人们也不一定相信电子商务。那个时候非常难招聘员工。我们开玩笑说,街上只要会走路的人,只要不是残疾得太重,我们都招回来了。但是经过了五六年,我们这些人居然都很有钱,大家都有成就感了。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因为相信我们是平凡的人,相信我们在一起能做成功一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创业者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份坚持是极其关键的。”

“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理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马云这样告诉自己,也将这股正能量传递给旁人。

2.险可以冒,但要保持理性

柳传志哲学语录:

联想集团其实还不具备实施多元战略的资本。当初,之所以会实施这种战略方针,都是因为我个人对联想集团的形式进行了乐观估计。

经典再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让无数企业家羡慕不已。很多企业纷纷开始模仿学习,柳传志也是学习者之一。

联想集团曾尝试以多元化发展战略来扩张自己的销售版图。但是,这一战略实施后,联想集团就出现了经济危机。

对于联想集团的此次经济危机,在2008年的一次论坛峰会上,柳传志坦言道:“联想集团其实还不具备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资本。当初,之所以会实施这种战略方针,都是因为我个人对联想集团的形式进行了乐观的估计。”

虽然研究表明多元化战略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将多元化战略做好。如果企业领导者看不清企业的实际情况,就贸然采用多元化战略,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企业要想长期发展下去,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战略目标。在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即在制定战略目标前,企业导者一定要认清自身的实力。

柳传志说过:“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前,企业领导者首先需要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这句话是柳传志对自身失误的总结,他曾因没有认清联想集团的实力现状,而制定出了错误的多元化战略。在制定了多元化战略后,柳传志还放出了这样的豪言:“一年之内我要让联想集团的营业额达到100亿美元。”

那么,是什么让柳传志决定实施多元化战略呢?是柳传志高估了联想集团在PC市场中的地位。

当时,联想集团不仅在PC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利润也很高,这让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具备了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资金实力。

然而,2000年后,中国的PC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变。联想集团在PC市场上的利润降低了近一半。在这种形势下,联想集团没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承担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工作。因此,柳传志只好取消了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失败后,柳传志感慨道:“每一个人或者企业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事。如果盲目地去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无异于在自己身边放了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在实施战略目标前,要首先认清自己的实力。只有认清了自己的实力,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联想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银行投资等业务,很多人表示质疑:“难道联想集团又要走多元化战略之路吗?”

对此,柳传志解释道:“我们不是要走多元化的战略路线,而是想借助联想集团长期运作积累的品牌号召力、资金实力、企业管理经验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联想集团的运营模式‘复制’到其他行业中去,以衍生出更多的‘联想集团’。”

柳传志还补充道:“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最合适方式就是采用子公司的形式。每一个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可以独立制定战略体系,并监督执行相关体系的行为。如果采用企业事业部的形式来实施多元化战略,这显然是愚蠢的行为。如今,联想集团正是企业事业部组织模式,所以我不会贸然实施多元化战略方针。”

从联想集团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虽然集团曾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出现了偏颇,但是,这只是暂时性、局部性的。从联想集团的长远发展来看,联想集团的专业化发展战略还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伴随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延伸阅读

王石是一个很冷静看待问题、注重企业发展节奏的管理者,这一点与做财务出身的郁亮有很大的不同。郁亮追求的是资产的规模和周转的速度。2004年,万科完成了权力的交接,王石把企业管理大权交给了郁亮,而郁亮一上任就开始了万科急速扩张的道路。有数据为证,2004年万科的销售额只有91.6亿,然而到2011年,仅7年时间,万科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26亿,这是其他很多同行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种急剧扩张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此战略确实壮大万科的实力,使万科在四大房企里遥遥领先。然而,另一方面,万科此时也面临着比以前更加复杂的处境,主要是产品质量问题。过度强调快速发展,必然会在质量上有所欠缺。因为房屋质量问题,上海万科金色雅筑项目和深圳万科金色领域项目先后遭遇业主送花圈维权。2012年的“毒地板”事件也对万科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一系列事件把万科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外游学一年的王石突然回到国内,并且声称“万科要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模式”。王石虽然这样说,但万科表示总的发展方向不会变,这显然是新旧两代管理者在发展节奏上出现了分歧。对于这种分歧,郁亮给出的解释是:“在战略上没有根本分歧,但做法上有些不同意见。比如有段时间我说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更快地发展,他说资本市场不一定可靠,要找到不依靠资本市场发展的模式,我就说有机会我们就要用,没有机会就算了。他说,我们要注意这些问题。这中间,我们也找不依靠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在公司发展速度上,快和慢我们是有些分歧,但大的方面不会有。”

虽然如此,王石还是认为万科要控制好发展的节奏,他甚至发出警告说:“如果万科一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王石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万科确实存在很大的隐患。财报周报显示,万科2011年3季度末的2832亿资产规模中,就有2236.5亿元来自负债。

王石注重保持企业的发展节奏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认为企业要想更长远地发展,就要建立和执行成熟的企业运行机制。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善于保持好自己的节奏,否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3.蒙着打,还是瞄准打

柳传志哲学语录:

我们想做一个长久性的公司,要做百年老字号,不急于一下子很出名,利润很高,然后很快就垮了,这是第一条最重要的目标;第二是我们要做一个有规模的公司,要有国际性市场地位;第三是要做高技术的公司,不能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

经典再现

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做不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自己制定好合适的战略,另外就是制定的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家应当不停的制定高远的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这中间难就难在它不是单方面的、业务上的问题,而是要有全方位的具体设计。不是光“知”就行了,一定要“知”和“行”统一起来。所以说,要做一个真正的成功企业家,就要具备战略实施设计的能力。

柳传志曾回忆说,在1987年、1988年,中关村有5000家企业,大概90%的企业都垮了。“垮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可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到底是在懵着打,还是在想着打。懵着打就是毫无战略,什么好我做什么,什么急需我做什么。”

1995年,柳传志表示:联想要做一个长久性的百年老字号公司,就不应盲目地定下目标,更何况联想要做一个具有高技术的,又有国际性市场地位的大模公司,就更不会“懵着打”。为此,柳传志强调了制定战略的三个指导思想:一是坚决不受“做成一个产品而一举成功”的诱惑;二是要发挥优势,做外国大公司所不能或不愿做的事;三是做一般小公司或短期行为的公司做不了的事。

柳传志表示,联想在1993年、1994年受过房地产、炒股等的诱惑,“我们立刻就研究:到底我们企业该不该做这些事情?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研究清楚以后,我们就定下来了,联想只在信息领域内多元化经营。所以我们就没炒过股,炒别的公司的股票,从来没做过,也没有经营过房地产,因此在房地产大潮过去以后,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受到了这方面损失的时候,我们没有。”

柳传志指出,对联想而言,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是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也不能干。

柳传志认为,1989年以后,他就开始学着进行战略分析。那么进行战略分析都做什么事情呢?后来柳传志逐渐地为制定战略的部门定了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要制定一个战略发展指导思想。第二步,要有一个中远期的目标。第三步,要有战略路线。路线的意思就是说,你到底通过什么道路去做呢?你到底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是战略路线。第四步,就是要做一个当年的目标。每年你的目标是什么,有目标以后,还要进行战术分解。就是说在这一年之中,你要有一个具体的数字目标,要哪几个子公司,目标是多少,他们什么事情,要详细进行战术分解,分解完了以后,做的时候,再一步就是检查调整。这才形成了一个战略系统。

延伸阅读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我会让自己沉浸于想象之中:如果我刚刚继承了这家公司,而且它将是我们家庭永远持有的唯一财产,那么,我将如何管理这家公司?我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我需要担心什么?谁是我的竞争对手?谁是我的客户?我将走出办公室与客户谈话,我会从这些谈话中发现,我这家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如果你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你可能会比管理层更深刻了解这家公司。”

与巴菲特一样,李嘉诚在做什么事情时,也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瞄准以后才出击。

1977年,随着香港经济的好转,当时的香港开始大规模修建公共工程,其中最大的工程当属地铁工程,整个工程计划用8年时间完成,总投资高达200多亿港元。当时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有关当局提供担保,获得银行的各类长期贷款;地铁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售股集资;地铁公司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车站上建物业的利润充股。

在建的地铁线路中,中环站和金钟站是最让众多地产商眼馋的,因为这两个站点是地铁先期建设的线路中最重要也是客流量最大的停靠站,谁承建了这两站,谁就可以在上边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颇具经商头脑的李嘉诚自然不会放过。

由于很多大地产商、建筑商都纷纷争夺这两站的建设,“狼多肉少”,所以大家都纷纷施展各种手段进行较量。当时只是一家中型企业的长实,如何才能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李嘉诚时刻思考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调查,李嘉诚列出了置地、太古、金门等几个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认为这些企业将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而在当时的香港商业界,有一句话非常流行,叫作“撼山易,撼置地难”,所以自己的企业参与投标,就必须把置地作为头号对手,而以当时长实的实力,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是李嘉诚并没有畏惧,他认为正因为置地财大气粗,自然会认为自己势在必得,而不去研究合作方,也不会去迎合合作方,这正是它的薄弱环节,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做一做文章呢?

经过调查后,李嘉诚得知,当时的香港地铁公司是一家直属有关当局的公办公司,而在香港,公办公司的一切消费并不是全部由当局包揽的,除了少许的当局允许的专利和优惠外,地铁公司的资金筹集、设计施工、营运经营都得进行市场化运作。

用作修建中环、金钟两站的地皮,当局估价2.5亿港元,然后以估价的原价卖给地铁公司,但是在购地支付问题上,地铁公司与当局产生了分歧,地铁公司希望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但是当局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李嘉诚认为,地铁公司之所以希望按他们的方式支付购地款,说明地铁公司目前严重缺乏现金,而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

因此,在投标书上,李嘉诚列出了两个吸引人的条件:第一,由长实—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这样就满足了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第二,在两站上建设综合性商业大厦,建成后全部出售,所获利润由地铁公司与长实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竞标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长实最终打败置地,上演了一出“以小搏大”的好戏,而李嘉诚经过这次投标成功,也带领着公司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所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但适合用在人际交往、军事战争中,同样也适用于商业投资。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做生意时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他会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认真分析生意成功的各个要素,了解竞争对手,了解其经营战略,从而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取得最后的成功。

4.机遇不会平白无故降临

柳传志哲学语录:

守正才能出奇。机遇从来不会平白无故地降临到谁的身上。

经典再现

冯仑曾说过:“领导者做生意首先要守正,要让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在机遇来临之时,领导者才能创造奇迹。”

传志对此说法深表认同,他表示:“守法经营的企业才会走得远。”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柳传志的确将“守正”落到了实处。

在联想集团壮大后,柳传志做起了房地产投资业务。在进行投资时,柳传志强调:“我们绝不能钻法律的空子来谋取私利。一切投资活动均要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如果让我发现有人从中谋取私利,我一定会按照相关制度严惩他。”

康德说:“诚信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只有讲诚信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联想集团刚创立时,很多跟联想集团有相同出身的企业,都忙于四处敛财。有些企业的领导者更是为了一己私利,根本不去关注企业的体制改革和利益分配管理等工作。

然而,柳传志却一心想着联想集团的发展。柳传志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了集团结构,还对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实施了股权奖励。正是因为柳传志采取了这些措施,联想集团才率先完成了企业改制和股权分散两项重要工作。

对于柳传志的做法,很多人都不认可。然而,柳传志却说:“拖延企业改制与股权分散迟早会给国有企业造成危害。我只有及早地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联想集团在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事实证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很多国企因为企业机制和股权问题导致了运营困难,有些国有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然而,联想集团却借助这个平台,成功实现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梦想。

从联想获得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只有恪守正道,做好准备,才能获发展的机会。

柳传志常说:“机会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犹豫或者迟疑就放慢前行脚步。只有第一个抓住机会,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当初,联想乐Phone在市场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苹果公司的iPhone。柳传志坦言:“苹果的iPhone性能实在是太好了,目前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到。”

既然这样,为什么柳传志还要冒险开发这项业务呢?对此,柳志解释道:“因为联想乐Phone的主要销售市场在中国,它针对的是中国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从这方面来看,显然,联想集团比苹果公司更有优势。例如,联想的乐Phone可以在各大服务商的支持下,满足中国用户的所有购物需求,而苹果iPhone却有很多限制。所以,我们不仅不会放弃这次竞争机会,反而要主动出击。”

苏格拉底说:“善于利用外物,善于抓住机会则可事半功倍。”因此,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在做好准备后,如果遇到机会,就要及时主动出击,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延伸阅读

罗曼·罗兰说:“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

两个猎人前往深山打猎,他们看到一只酣睡的老虎,猎人甲掏出猎枪就开始瞄准,准备射杀,猎人乙却说要用弓箭去射,因为猎人甲的枪法不准。两个猎人为了争论应该用猎枪还是用弓箭而耽误了时间。

老虎被他们的吵闹声打扰到,睁开了眼睛,看到这两个猎人在离自己不远处的地方,便纵身离去。两个猎人这时看到老虎跑了,才慌忙拿起猎枪和弓箭,向老虎进攻,但可惜老虎已经跑远了,他们白忙了一遭。

本来,在老虎酣睡之际将老虎打死,是最好的时机,但因为两个猎人没有把握住机会,才白白错失了这个机会。人生就是这样,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出手很重要。经常听到有人感慨:我当时真应该怎样怎样,我那时候怎么就没有怎样怎样。这些悔之晚矣的话说了也没有用,人生没有后悔药吃,有些机会一旦错过了,就抓不住了。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后悔,应该抓住机会。

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到了适婚的年纪,城里的很多人家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提亲的人都快要把他家的门槛踩烂了。可是,他的眼光很高,一个姑娘也看不上。一天,一位老翁登门,说他有三个女儿,个个美貌,德才兼备,三个女儿都很仰慕诗人的才华,希望能够与诗人结识。

诗人推辞不过,便去到老翁家里。老翁的三个女儿果然都很出色,她们与诗人畅谈诗书,个个都很博学。三个女儿都希望能够嫁给诗人做妻子,诗人也很喜欢这三位姑娘,但他只能娶其中的一位,这让他很苦恼。

回到家后,诗人仔细分析三个姑娘的优点和缺点,希望能和最完美的一位姑娘结婚。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诗人始终没有作出决定。终于,一年过去了,年纪稍大的大姐无法再等待下去,便嫁人了。

得知大姐嫁人的消息,诗人十分后悔,他回想起来,其实,大姐是三姐妹中最完美的一个女人。为了不让自己继续后悔,他决定在剩下的两个姑娘中选出最好的一位来。又一年过去了,二姐也嫁人了,就剩三妹了。

但诗人还在想会不会遇到比三妹更好的姑娘,就这样,三妹也出嫁了。城里与诗人年龄适合的姑娘一个个都出嫁了,诗人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妻子。眼看年纪越来越大了,诗人只好随便接受了一个年纪比他大,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女子做妻子。

这位诗人本来有更好的选择,就因为他一味等待,错过了最佳的出手机会,才使得自己没有好姻缘。一个人的失败总是源于他看不清机会,他总在想机会总是会有的,等一等也不要紧。就这样,错过机会导致了他失败,他总在等下一次机会,这样,永远也等不来机会。所以,在遇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时,就立刻迎头去做,那样就很可能获得成功。

5.创业需要一步步做大做强

柳传志哲学语录:

如果把我比作联想,把我穿的衣服比作联想标识,我觉得联想的品牌并没有改变。就相当于我柳传志没有改变一样,只是今天穿的衣服和昨天的不一样,柳传志还是柳传志,柳传志的品牌在于这个人。

经典再现

1988年6月23日是香港联想开业的日子,联想首次采用了“Legend”英文标识,可以说这是联想海外战略的第一步。1989年11月,联想集团公司成立,开始对“联想”品牌建设进行积累。1990年联想推出第一台自有品牌电脑,1992年“联想1+1”、“家用电脑”概念被提出。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上市。1996年,联想产品四次大降价,“万元奔腾”使联想成为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1996年以前,当国外知名品牌在国内一统天下时,联想扛起了民族大旗,使电脑在中国百姓家庭中得以普及,其品牌知名度也随之威名远播。

1997—1998年间,联想更着重于电脑品质,对于电脑的功能和应用理念进行了广泛传播,一方面加速了电脑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升了联想品牌的知名度。

1999至2000年,随着Internet的推广,联想开始向用户提供Internet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此期间推出的“一键上网”功能,更是让联想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1999年,联想举行覆盖300多城市的“联想Internet中国行”活动,大大推动了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2000年,联想又举办了覆盖600多个城市、企业、行业的“联想电子商务中国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可以说在这两年,联想在树立品牌的道路上跨越了很大的一步,不但树立了Internet厂商的形象,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联想品牌的美誉度。

2001年4月1日,由于联想的分拆,使得联想新一代领导人担负起了联想未来发展的责任,此时的联想品牌被赋予技术和服务的内涵,初步树立起高科技、服务、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当联想启动了技术创新与服务转型战略后,就标志着联想进行了多元化的发展,按照“从单一到丰富,从前台到后台,从产品到服务”这三个原则,联的业务范围、产品和服务体系也日益完善。

当“Legend”创造了中国PC市场上的一个个辉煌后,面临的则是如何冲破原来的高度,开辟新的契机,一直以来,联想都希望能够跻身于国际一流企业,而品牌是否能与自身的发展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所以,“lenovo”应运而生。杨元庆说:“我们不畏艰辛、成功地打造了中国IT产业第一品牌联想Legend,这个标识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和辉煌。今天,新的品牌标识联想lenovo即将启航,它寄托着新老联想人在21世纪的美好愿景,它将使我们的定位更明确,我们的公司更具凝聚力,我们的国际化进程更坚实,我们的眼光更长远,我们的心胸更宽广。”联想另一位高层的描述是:“它将是我们做一切的根本,它为我们描绘未来行动的蓝图,它使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从中体会到了未来广阔的利益。”无论怎样,携带着联想人的所有梦想和憧憬,迎来了“lenovo”时期。

延伸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从一步步出发,不可能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流水,也不可能融成江海,也就是说任何事都得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如果你是一粒种子,就一定得经过埋藏地下慢慢抽芽,才有望长成大树;如果你是一棵小树苗,也必经四季轮回才能亭亭如盖。

年轻时,为了养家糊口,李嘉诚不得不外出打工,他从茶楼的堂倌做起,做过店员、销售员,不管如何艰辛,他从来不曾放弃。并且,无论做哪一行,李嘉诚都能够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也让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经验的积累无疑为他日后自己当老板打下了基础。

茶楼工作异常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尽管这样,店伙计仍然需要在凌晨5点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所以作为新伙计的李嘉诚,经常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但是李嘉诚并没有因为劳累而有丝毫的懈怠,他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定好响铃,最早赶到茶楼,脚踏实地地做好这份工作。

在茶楼工作的李嘉诚除了每天辛勤工作,也认真琢磨了茶楼这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世界有些什么人生经验可值得自己参考。茶楼里的人川流不息,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令初入社会的李嘉诚大开眼界,人们谈论的东西也和他在书本上学习的不一样,扑鼻的新鲜感让李嘉诚奋力地吸收社会的营养。比如,对不同茶的喜欢和对茶点的选择。不久,常客来时,不等他们点东西,李嘉诚就端上了他们喜爱的东西,顾客对此十分满意。后来,面对新茶客时,李嘉诚也能猜测他们的喜好了。茶客们觉得他特别善解人意,便常常来光顾这家茶楼,李嘉诚也得到老板的赏识,频频给他涨工资。

后来李嘉诚跳槽成为推销员,他也仍然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凭借着在早期的茶楼生活中练就的从早到晚跑腿的功夫,在做销售时,李嘉诚也往往以步代车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这样既省钱也能揽得更多的客户。每每回忆起这段销售的日子时,李嘉诚总是自豪地说:我十几岁就做销售,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时间总比别人的长一倍,所以,业绩也总超过别人很多。做到最好时,我的业绩是第二名的7倍。凭着我的业绩,一年后我就坐上了部门经理的位子。两年后就做了总经理。

开始创业后,李嘉诚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老板而有丝毫的懈怠,由于创业之初他仅有5万港元,为了节省资金,他经常要背着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一天走10多个小时的路,推销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同时,在日常交往中,李嘉诚积极树立良好的人品和信誉,很多人就是被李嘉诚这种脚踏实地的做事态度感动的,纷纷和他合作,这也让嘉诚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

从白手起家到成就其商业帝国,李嘉诚的经历告诉我们,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主义者,他们每大都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管这些事看起来有多么平凡和卑微。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事情,若想成功,都得从基础做起,稳扎稳打。相反,若一味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成功只会是梦中的幻影,永远无法实现。

6.创业初期,就要有清晰的目标

柳传志哲学语录:

在创业初期,只要确定好了大目标,哪怕半路上再迷茫,领导者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只要坚持,目标终会变得明朗。

经典再现

很多创业者都表示:“在创业之初,企业发展的大目标是清晰的。可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目标越来越模糊,我都不知道企业该哪里走了。”

1984年,柳传志下海创业,他希望凭借自己的知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虽然有了这个大目标,他却不知道该如何走出第一步。正因为如此,柳传志在创业初期摔了不少跟头。

下海经商的柳传志首先做起了“短平快”的项目,可是,因为缺乏经商经验,他的钱被别人骗走了。

无奈之下,柳传志找了几位计算机行业的朋友,大家一块儿开始卖彩电,这次又赔了。

经过多次尝试,柳传志终于摸出了点儿门道来。他对自己的创业同伴说:“我们为什么非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呢?我们去做自己擅长的东西不是很好吗?”于是,柳传志确定了进军计算机市场的战略目标。

为了证实这个目标的可行性,柳传志对当时的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台进口的286电脑,差不多可以赚到2万元。调查结果给了柳传志信心,更加坚定了他进军计算机市场的决心。

在确定了这个目标方向后,柳传志等人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做事,这一做就是30年。如今,他们已经成功地创办了联想集团,使成千上万的联想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正如泰戈尔所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其实,目标是创业者心中暗藏的一个朦胧意识。在发现真正目标的过程中,创业者只有不断犯错,才能让目标变得清晰可见。对于创业者而言,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可见的大目标,并要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延伸阅读

一个人树立目标容易,坚持这个目标不变是很难的。马云恰是那迎难而上的少数人中的一个。马云很早就认为中国加入WTO是早晚的事情,中国的企业不应该只在国内发展业务,而更应该将目光投向国际,走向全世界。马云希望阿里巴巴能够成为连接国内外企业的一个平台,帮助国内企业出口,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

但中国企业那么多,应该帮助哪些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呢?马云认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应当帮助的对象。他一开始是这样想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在互联网打拼了多年,融资了几千万美元后,这个目标依然没有动摇。可以说,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与马云“打不死就坚持下去”的精神息息相关。

孙正义欣赏马云这样的态度。很多商人善于投机,钻空子,这种看起来聪明的做法,其实背后危机四伏。而马云看似傻傻地坚守,背后所蕴藏的却是极大的能量,积聚起来,一旦厚积薄发,不可估量。所以,在2004年,孙正义再次为阿里巴巴投资,而在这一年,马云也完成了互联网史上非常巨大的一次融资——8200万美元。

这笔巨大资金的投资方包括软银、富达创业投资部、GGV、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这次融资是由软银牵头,孙正义当时表示对这一次的追加投资十分高兴。他说:“这一次的投资与软银公司一贯坚持的寻找能占领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投资策略是一样的。”看得出来,孙正义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前景是十分看好的。

之前,马云不肯接受孙正义3000万美元的投资,可几年后,却接受了8200万美元的投资,马云认为这是符合公司长久持续迅猛发展的要求的。马云依然坚持他最初设定的目标,为中小企业服务,他还预言,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格局将在未来几年发生巨变——“网商”将成为焦点。

“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马云此话一出,自然又是激起干层浪,但不论外界舆论如何喧嚣,马云只是做好自己要做并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付出终有所回报,阿里巴巴完成了从“烧钱”到“赚钱”的蜕变,马云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曙光,他所创建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正确的。一时之间,各种效仿、抄袭阿里巴巴的网站在网络上纷纷出现,但阿里巴巴却保持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纪录。

之后,马云的日子好过起来,他从默默无闻走到了闪光灯下。可是,在他荣耀的当下,谁能想到他之前几年是如何坚持和打拼过来的?其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马云和一直坚守在他身边的创业团队能够体会。

暂时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失利,一时的成功也不表示水远都能一帆风顺;只有坚持理想,坚持目标,并坚定地走下去,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成功。马云坦言:“有人觉得我牛,6分钟说服了孙正义,其实是他说服了我。见孙正义之前,我在硅谷至少被拒绝了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