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天天学禅
5871000000004

第4章 三岁孩子眼中的“佛”

一个年轻人在自己三十多岁之际,虽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几年的辛苦打拼,却依然无甚作为,成天愁眉不展满腹哀怨,难得见到一笑脸。邻人见他如此痛苦,告知山中寺里的老禅师常能妙语解惑,或许能解其心中忧愁与烦恼。

他觉得有些道理,便抱着孩子进山拜佛,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工作之余把孩子带在身边已成习惯,而孩子也是他的定心丸,不管什么不快在抱起孩子后都能得到短暂的释然。年幼的孩子满脸笑靥,难得出来的兴奋写满红扑扑的小脸上,看到儿子如此开心,年轻人也把不快暂放一边,露出久违的舒心微笑。到得寺中,禅师并没有像年轻人期待的那样说出什么惊世之论,而是神态祥和的看着孩子,让年轻人把困扰自己多日的因由说出。

“为何我无论怎样努力,总是无法达到我的目标,我觉得我的付出不比别人少啊?”年轻人问道。

“那你的目标都是什么呢?”禅师说。

年轻人:“就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就现在来说,想有份能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工作。不受别人太多的约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最基本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好一点的教育。可是我在这个城市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每天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不管有什么想法最终都难有作为。”

禅师说:“想让家人幸福说明你很有担当,可不想受人束缚和觉得‘活在别人的眼光下’正是你想要去做什么,却又心有畏惧,不自信是令你烦恼的根源。”

年轻人见禅师指出其症结所在,以为禅师会有解决之道,赶忙问道:“那该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请禅师赐教。”

禅师呵呵一笑说道:“带着你的孩子去拜佛吧,回来后就会知道你想要的答案。”

年轻人怀着复杂的心情拜遍寺中的每尊佛,孩子跟着他只是好奇地看这些神情与姿态各异的佛像,偶或学样磕头,憨态可掬中有种让人无法言语的虔诚。

寺庙虽大,佛像也不少,带着问题的年轻人心中只想赶紧拜完,到禅师那里讨一个解决之道,至于所拜何方神圣哪还有心情去看个端详,所以很快他就像完成一个任务一样拜完了事。匆匆而归的年轻人满怀期待地向禅师“交差”,静候禅师慧言点拨。

禅师看着风风火火归来的年轻人,说道:“你拜了寺中你所看到的所有佛,但这些佛却不在你的心中,你拜的时候或有所希冀,或心有不解顾虑重重,它们不过是一个影像与符号,你没有找到你真正要拜的那尊佛。”

“何谓是‘我真正要拜的佛’,难道这些佛像中没有吗?”年轻人很是疑惑。

“不错,你拜佛也好,让老僧帮你解惑也罢,不过是想寻个解决问题之道而已,否则你何必不辞辛苦跑来这里?”禅师答道。

被禅师这么直接地说出自己所做所想,年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禅师的话,怔在那里很是尴尬。禅师见他如此,话锋一转说:“其实你想要的答案,孩子都已告诉你,不过是你尚未察觉而已。”

“小儿不过三岁而已,他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会知道禅家妙理,禅师说笑了吧?”年轻人更是不解。

禅师呵呵一笑,说道:“孩子是不懂什么理论,但孩子天性中的单纯与率真告诉世人什么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然而俗世中人想的太多太杂,反倒陷入自己所设的一个接一个的幻象当中。就在你们拜佛的时候,孩子是在你的影响下去拜,他不知不解你为何而拜,只知你做的就是对的,才去模仿着做,因为你在他心中就是能解决他遇到问题的‘佛’。”

年轻人心中一震,终于不再迷惘,刹那洞悉了孩子、佛还有他自己的关系,不是别人太伟大,而是我们还不足够强大,甚至缺少一份自知与自信。茫茫人海中一凡人在自己的孩子那里就是无所不能的“佛”,我们所敬畏的现实时候中存在的,或是虚幻的“佛”,无非就是在另一个世界的‘凡人’。

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他眼中爸爸身上的光环也会逐渐消退,这是自然规律。我们能否日益强大,不再去仰视众多的“佛陀”,却要打个问号,因为这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倘若真能理解这层关系,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该拜哪尊佛,知道自己是谁的话,就不会纠结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毕竟你自己也是佛,修好你自己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