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下)
5876000000003

第3章 宋神宗赵顼推行改革

公元1067年,宋英宗病死,立为太子不久的赵顼仓促即位,是为神宗。

赵顼即位之时,社会矛盾已经比较尖锐,宋初以来就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愈演愈烈。宋初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有很多地方不适应社会的现实状况,百姓日生不满,小规模的起义也此起彼伏,因此必须在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才能有效地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宋仁宗其实已经发现这些问题,但在施行过程中,由于遭到强大的阻力,他在位时的庆历新政很快就流产了,主持改革的范仲淹也被迫下台。

血气方刚锐意求治的宋神宗赵顼下车伊始,就急于寻找一个能够全力帮助他改革的大臣作为臂膀。王安石就在这时脱颖而出了。王安石在地方为官多年,亲眼看到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他曾给当时的皇帝仁宗上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宋仁宗没怎么看,未即位的赵顼倒看得很仔细,因而非常欣赏王安石。赵顼即位后,就把王安石召到身边。第一次召见王安石时,心急的赵顼就问他治国应当先作什么。王安石的一番回答令赵顼耳目一新,于是命王安石写出《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讨论北宋先帝的治国之道。

赵顼看后大喜,便于公元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即副相),并亲自督促王安石提出并推行了一整套新法。

改革命令一出,朝野大哗,新法中许多措施直接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改革,加上新法本身有许多不足,所以几乎各项新法都遭到强烈反对。而遭到反对最多的就是侵犯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免役法和市易法。一时朝野内外,反对声四起,就连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也站出来表示对反对派的支持。

在这样的局面下,赵顼有些动摇了,先后将王安石两次罢相,以平息反对的声音。不过,王安石下台后,赵顼还是将部分新法进行到底,其中改革官制与强化军兵保甲的制度成为改革的重心。由赵顼自己单独进行的改革被后人称为“神宗改制”。

赵顼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其富国强兵的目的非常坚决,但在抑制兼并这一点上,他遭到强烈反对后便往往虎头蛇尾,既想增加财政收入,又不愿损害上层既得利益,结果,负担只有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

赵顼除了推行改革之外,还不满北宋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因此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了多次战争,但大多是胜少负多,只有对交趾的反击战和第一次征伐西夏还比较重要。

位于现今越南北方地区交趾,不断在宋边境进行劫掠。公元1076年,赵顼派兵征讨交趾,将交趾打败,全部收复被交趾占据的邕州、廉州等失地。随后攻入交趾国内,交趾王李乾德眼看宋军就要兵临城下,赶忙奉表乞降。从此,交趾再不敢侵扰宋境。

公元1037年,赵顼派王韶率军进军1800里,占领了宕、岷、叠、洮等州,招抚大小蕃族30余万帐。这是自北宋开国以来宋对辽、夏战争中的空前大胜。但后来再对西夏用兵,北宋都以败而告终。公元1081年,赵顼趁西夏国王秉常的母后专权之机,兵分五路,共20多万兵力征讨西夏,大军深入西夏境内,直抵灵州(今旗灵武)城下。西夏军决黄河水将宋军淹没,并切断宋军粮道,结果宋军大败。此次战争,宋军有200多个将校阵亡,伤亡20多万士兵和民夫。消息传到朝廷,赵顼悲痛难忍,竟临朝大哭。从此,赵顼彻底丧失了先前的雄心,维持原来对西夏的和议,每年向西夏交纳财物。公元1085年,深受西北边境军事失败所打击赵顼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