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筑是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开始的。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有7000多处。其中最早的是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两处,距今已有7000—8000年。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村落,面积达数万至数十万平方米、典型的村落遗址如仰韶村落遗址、西安半坡遗址、郑州大何村遗址,住房多为浅穴或地面建筑,以木骨架抹草泥成为墙壁和屋顶。晚期的龙山文化出现套间房址,普遍有石灰质的地面表层,光洁耐用。陕西临潼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情况。西安的半坡原始部落遗址就为人们提示了原始建筑的艺术形象。遗址平面或方或圆,挖地为穴,四周从穴口撑椽木交于中心立柱头,上面覆盖草筋泥灰,在顶端束之成结,形成一种不规整的方或圆锥体。门道是两坡地上交的雨篷,与其锥体前方部分连接。富有意味的是,中国的半坡遗址就已经有了装饰,正如杨鸿勋所说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西安半坡’有一个列入建筑残件的浮雕或圆雕泥塑残片,似为动物形象,如果无误,则可以证明仰韶文化建筑装饰已有相当的发展。”建筑装饰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考古发现,中国最早出现的祠庙可以远溯到5000年前的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女神庙,出土多个裸体着色的女神泥塑。这可以说是中国可见的最早的祠庙遗存。
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中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已发掘的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约8米的木架建筑遗址,推算原是一座长条形的体积相当大的干栏式建筑。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根据出土的工具来推测,这些榫卯是用石器来加工的。这一实例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域。邓福星还列举了在中国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陶屋模型。尖攒式屋顶,四周出檐,四壁一门三窗,外墙还刻有狗的图形,作为5000年前的房屋建筑,其基本结构与文明社会的住室已十分接近。
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分布的重心主要在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流域,其范围北抵江苏的扬州、海安一带,南入浙江的宁(波)绍(兴)平原,东及舟山群岛,西达宁(南京)镇(江)地区,是公元前5300年至前4000年遗存,是中国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一支高度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大莫角山下,发现有大片的夯土层与夯窝等建筑基址,在小莫角山南的良渚基址面上,还发现了成排呈圆或椭圆形的柱洞。其柱洞口径达0.4—1.35米,大立柱遗迹直径一般有0.5米左右,最大可达0.9米。经钻探表明,夯筑基址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这种大型柱洞与大规模的夯筑基址,显然与人们习称的礼制性宫殿建筑有关。也就是说,在长江下游当时已经有可能产生礼制性的宫殿建筑。
西亚和地中海的建筑有约旦和阿那多里亚(现在的土耳其),有些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另外如爱琴海岛上的克诺索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住处为半永久性的草棚,一期之初用烧过的土坯建造房屋,墙壁有石砌的基础;一期后半在石基上夯土筑墙建房。二期时房屋朝向一致,建筑显得更有规划。
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是用石头来建造房屋,如苏格兰的奥克尼群岛上的斯卡拉·布雷。1850年的一场特大风暴吹出了这个久被埋没的石器时代的村落,这个村落是大约3000年前被另一场风暴吞没的。村中的房屋全由石头建成并有人行道路相连接。房屋的墙壁向内突出而形成烟道,原来的墙壁表面可能是用草泥抹平的。房中有石床、石灶台,甚至还有石头做的梳妆台。欧洲还有一些国家的原始建筑是搭在湖中小岛上的木屋。1839年,怀尔德爵士考察了爱尔兰的一些湖上住宅,或者说是半人工的小岛。它们一般用石板、木块和树枝筑成的(也称粗杂木材住宅),建筑在爱尔兰的一些湖中小岛上。这位爵士所考察的第一个住宅位于拉格尔(Lagore),第二个湖上住宅位于丹贡诺(Dungonon)附近的拉汉湖上。此后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这类住宅,直到1857年已有46个住宅被记载下来。1853年至1954年的冬天,在瑞士湖岸凯勒博士发现了“沉淀树林”,他认为史前人类在这里居住的证物相当于最近所证实的丹麦居屋证物。但是,这些发现还没有显示出西方建筑的特点。
真正显示西方原始建筑神秘特点的是原始巨石建筑遗址。这是欧洲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或者说是“神圣空间”。这些所谓的“史前巨石”(Menhir)的原始巨石建筑遗址,长期被当作传说中的巨人、神灵所为。17世纪时,英国学者奥布里认为一些巨石建筑为古代克里特人之神庙,开始逐渐认识到它是原始文化遗存。帕瑞克·纽金斯说道,原始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奥秘(可以用两个垂直的砌块支撑一个水平砌块),有时还为这种结构方法披上一层神奇而庄严的色彩。如将这样组合的三块巨石作为日出日落时阳光通过的门道;还有,采用这种结构方法将史前巨石柱(英格兰)作环形排列,它具有原始人类的神奇色彩。确实,在原始人看来,万物是有灵的,自然界存在着神秘的力量。他们感受到每天日落日出、四季轮回,以及人的生与死,于是他们试图通过建造建筑物来祭祀天神,观测太阳或者埋葬死人。英国史前的南部居民在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建造了巨型石柱。有人认为,这个石柱建造时间长达1700年,大约用了150万个工作日,每天约有1000人工作。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巨石建筑是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英国督伊德教徒在环形石阵中举行历史悠久的夏至曰祭祀仪式。因为夏至日的日出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宣告播种季节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另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巨石建筑是用来观测太阳的。有的学者指出,公元前1800年南部英格兰史前巨石建筑显示了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用当时最大的努力将观测太阳获得的时空坐标加以固定化、符号化。该建筑由一圆圈形排列的直立巨石构成,这些巨石指向一水平放置的石板和两个在内的小圆圈。整体结构恰好指向夏至日太阳升起地平线时的方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巨石建筑是一种墓室。邓福星在《艺术前的艺术》中列举了衰变期(大约在5000年~4000年之间)法国境内的巨石建筑,其实并非当时人们的住所。它们大多为墓室(另有一种图腾柱),具有很强的原始宗教意义。这类建筑,还用巨大的石块来建筑“多尔门”(坟墓)、“阿里几门特”(排列很整齐的石道行列)、“门里尔”(竖立的巨石行列和石冢,以及英国阿米斯堡的石垣)。这些巨石建筑物,还以很大的工程来建筑堡垒防御敌人和野兽,虽然仅仅显示了一种单纯、雄伟的造型美,却也反映了人类为生活而斗争的创造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