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
5880400000002

第2章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是个阳光灿烂的夏日的星期天。这天早上9点刚过,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女公爵就到了萨拉热窝市,准备参加一个军事演习。傍晚时分,一个年轻人在参观人群中慢慢向前面靠近,突然,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不等旁边的警察和军官缓过神来,年轻人就对准斐迪南夫妇扣动了扳机。两声枪响后,一颗子弹射进斐迪南的脖子,第二颗洞穿索菲的腹部,两个人当场死亡。这两响震惊世界的枪声,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各个资本主义强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之间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程度是不平衡的。这时候,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则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国。

1870年的时候,英国的工业产量还占了世界总产量的1/3,工业产品出口量占2/5;到8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英国,不久美国在生铁制造等行业也超过了英国;10年后,德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三;到1913年的时候,英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比例从1900年的29.7%下降到了21.8%。因此,英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结束了其独霸世界的时代;相反,美国经济则迅速赶超,到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超过了英国和德国的总和。

此外,德国的经济也迅速发展。在1900年后的14年中,德国生铁产量增加了1倍多;到1914年,德国开采和消费的铁矿石、生铁产量和钢产量,已经超过英国达70%;德国和奥匈帝国机器制造行业的产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俄国总和的50%;德国西门子和一些工业巨头的电机厂已经闻名世界。

以经济背景为基础,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世界殖民地的瓜分。到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日本所瓜分。虽然中国、波斯和土耳其等国家虽然还保留中立的姿态,但是实际上也已经成为半殖民地或者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

虽然英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第三,但由于它从15世纪开始就有“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其殖民地遍布整个地球,在大战发生之前,英国殖民地面积达到了33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达到39350万人。而经济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其所占的殖民地面积才3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为970万;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德国的殖民地为29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230万。总而言之,英国、法国和俄国的殖民地范围极为广大,而美国、德国和日本这3个“后起之秀”却只有可怜的一小块殖民地。因此,帝国主义之间重新划分殖民地领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各国之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战败,德国取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但是法国不甘心《法兰克福和约》带来的屈辱,决议要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因此,法、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欧洲的主要矛盾。

德国为了改善和法国的关系,决意改善同俄国的关系。虽然奥匈帝国和俄国在争夺巴尔干地区方面存在矛盾,但是在德国的压制下,不得不妥协。1873年,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缔结协定,成立“三皇同盟”。但是这个同盟不久因为“东方危机”而产生了分化。

1875年,土耳其统治下的黑塞哥维纳和波斯尼亚等国发动起义,争取民族独立。不久,俄国打着“援助斯拉夫同胞”的旗号,插手巴尔干事务。由于塞尔维亚军队很快就被土耳其军队击败,俄国出兵干涉。1877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并很快进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英国、奥匈帝国此时害怕俄国独占巴尔干地区,因此立即向俄国提出警告,俄军被迫停止军事行动。1878年3月,俄国和土耳其签订了和约,规定:保加利亚等国家独立,土耳其割让喀斯、巴统以及阿达罕给俄国。

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势力的加强,引起了英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强烈不满。同年6月,俄国、英国等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该会议结果使俄国原先已经取得的利益大为减少,而英国、德国等国则从该会议中得到了好处。俄国对此非常恼怒,俄国和德国、奥匈帝国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三皇同盟”不再续订。

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力量,在1879年缔结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在缔约任何一方受到俄国进攻时,另一方就要以自己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如果一方受到除俄国之外的国家的攻击,另一方保持中立;但是如果攻击的国家受到俄国的援助,则未被攻击的一方应该全力援助另一方。

1881年,意大利和法国在争夺突尼斯的战争中失利,两国关系恶化。意大利感到自己力量弱小,需要依靠外援支持战争。因此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3国在维也纳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规定:意大利如果被法国攻击,德、奥需要全力支援;德国如果遭受法国攻击,意大利同样予以帮助;奥匈帝国则全力阻止俄国援助法国。

三国同盟建立之后,俄国和法国感到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双方开始合作。1891年,法国除了向俄国提供财政支持之外,还和俄国缔结协定,规定当法国受到德国或者意大利攻击、俄国遭到德国或者奥匈帝国攻击时,另外一方应该全力支援。

在三国同盟和法俄集团对立的同时,双方都争取英国加入自己一方,但是英国由于和法、俄、德国都有矛盾,仍然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到了20世纪初,德国经济的追赶,使大英帝国在欧洲的地位受到挑战,因此全力对付德国。随后,英国和它的宿敌法国接近,试图调整双方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签订合作协约。

英法关系的改善,促进了英、俄关系的改善,加上日俄战争后,俄国在远东对英国造成的威胁大为减少,英国和俄国在共同反德的斗争中日益接近起来。1907年,英、俄也签订了合作协议。英、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英、俄、法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给世界和平造成了很大阴影。此后,两大集团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从1883年到1908年的25年中,各国的军事开支增加了81.3%,从1913年到1918年又增加了49.6%,到大战之前,军费开支总额已经增加了两倍以上。

同时,随着欧洲技术革命的开始,一些突破性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例如,重机枪成为杀伤力很强的武器,大炮的射程也提高了3倍以上,潜水艇开始大量装备在各国海军,飞机也开始被引入战争。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从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来看,协约国占有一定的优势:英、法、俄三国包含殖民地人口在内的总人口达到了7.045亿,陆军兵力总额达到了977.7万人,三国总共有飞机700来架,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而德国和奥匈帝国包含殖民地在内的总人口只有1.3亿,陆军总兵力为634万人,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艇35艘。

1908年,奥匈帝国用武力吞并了波斯尼亚。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是个贪得无厌的极端****分子,他对塞尔维亚垂涎已久,梦想着有一天也把它列入自己的版图。

1914年6月28日早上,一列豪华的专车驶进萨拉热窝车站。一会儿,从车厢走出的斐迪南大公傲慢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的人群,洋洋得意地偕妻子钻进了一队敞篷汽车内。随后,这一队敞篷车队缓缓地驶离火车站,向萨拉热窝市政厅驶去。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前往波斯尼亚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此举激起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极大愤恨。以加夫里洛·普林齐普为首的一个爱国军人团体,组成一个7人暗杀小组,准备暗杀斐迪南夫妇。

下车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萨拉热窝城内。这时,埋伏在路旁的一个暗杀小组成员向车队投掷了一枚炸弹,但是此炸弹只炸坏了跟随在斐迪南夫妇座车后面的一辆汽车,导致一个军官受伤。投弹者旋即跳入河中,但是还是被捕。

这声爆炸,把斐迪南大公着实吓了一大跳,他虽未受伤,可脸上那最初的得意神情一扫而光,索菲夫人更是面色蜡黄,惊恐不已。受惊的车队继续驶到了市政厅,浑身发抖、不知所措的萨拉热窝市市长正站在那里迎接。在听完市长的欢迎词后,大公决定改变原定去博物馆的行程,先去医院探望受伤者。

车队司机并没有预先得到已经改变行程的通知,因此当车队到达拉丁桥时,司机被命令停下来,准备向左转开往医院。就在这时,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齐普,在距离大公两米的地方向静止坐在车上的斐迪南大公射击,导致斐迪南大公夫妇死亡。

对于对塞尔维亚觊觎已久的奥匈帝国而言,萨拉热窝事件是个难得的机会。奥匈帝国决定利用这一事件,挑起摧毁塞尔维亚的战争,但是又害怕遭到俄国的军事干涉。因此,就在斐迪南夫妇遇刺后的第二天,奥匈帝国以备忘录的形式向德国征询意见。威廉二世得知此消息后,叫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并认为自己已做好战争的准备。

7月5日,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奥匈大使,表示德国希望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德国将全力支持奥匈作战。此时,俄国和法国公开宣布支持塞尔维亚。

英国则做出一付置若罔闻的样子,玩弄狡猾的外交手腕:英国外交大臣一边对德国驻英国大使说“将尽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国之间发生战争”,一边又和俄国大使说“德国认为俄国是自己的主要敌人”,因此极力怂恿俄国对德国作战。应该说,英国的态度,给战争准备不足的俄国壮了胆,同时又给德国造成了错觉,使德国认为自己不愿意卷入战争。

1914年7月23日下午6时左右,奥匈帝国趁法国总统和总理坐船去俄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向塞尔维亚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并要求在48小时内答复,排除了进行谈判的任何可能性。通牒要求取缔一切反奥组织,清除军队和政府中的反奥官员,奥匈帝国派人审判刺杀案件等。应该说,这是对塞尔维亚主权的严重干涉。尽管如此,塞尔维亚政府还是委曲求全,除了通牒中有关奥方派人审判刺杀案件外,其余条文都接受了。

最后通牒引起了俄国、法国、英国的惊慌。当天,俄国就召开大臣会议以商讨对策,法国进而宣称支持俄国。而英国则建议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开会,以解决奥、塞争端。但是,由于奥匈帝国发动战争的决心已定,以塞尔维亚没有全部接受通牒条件为由,于7月28日宣布对塞尔维亚作战,开始炮击贝尔格莱德。

奥、塞战争爆发后,俄、法等国家纷纷宣布国内总动员。就在俄国宣布总动员的第二天,德国宣布对俄作战。同日,德国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在18个小时给予答复:对于德、俄战争,法国是否保持中立。法国拒绝了德国的最后通牒。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

德国为了取道比利时而进攻法国,便捏造说法国飞机越界轰炸德国铁路,需要借道比利时。由于比利时保持中立原则而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德国在8月4日越过边界袭击比利时,进而攻击法国。英国以德国破坏比利时的中立为借口,于4日晚上11点对德国宣战。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个必然的偶然事件,即反抗是必然的,反抗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则是偶然的,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而帝国主义之间发展不平衡则是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当时伦敦的《日监报》评论说:“对欧洲来说,这件暗杀事件犹如一声惊雷。”此后,奥匈帝国和德国就以此为借口向“协约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