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先做人,带人要带心
5935000000007

第7章

身为管理者,应该有大肚能容的胸怀。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管理者的心中要容得下一个团队,要包容得了不同个性、性格和处事方式的下属和同事。即便与同事或下属有了小摩擦,也不能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

某公司有两位主管,甲和乙,甲分管公司宣传工作,乙管经营办的工作,在营销代表需要寄相关宣传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算计,推卸工作。乙说,寄资料是宣传部的事情;甲说,宣传部是专门搞创作、写文案的,怎么能做寄资料这样的琐事。就这样,两位主管你推我,我推你,大家都不积极处理问题。

例子中的两位主管,是典型的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型的管理者。这类管理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推卸工作,推卸责任,还有对待员工时,喜欢计较员工的无心之过,尤其是无意间对他们的冒犯。

工作中,下属顶撞上司、偶尔说话态度不好、因为手头的工作没有积极配合上司,引起上司的不快,这些事情是常有的。有胸怀的管理者往往不会往心里去,而小肚鸡肠的管理者则不一样,他嘴上说没当回事,心里却记着下属对自己的冒犯,骨子里甚至记仇下属,当时风平浪静,秋后跟下属算总账。

怎么算总帐呢?比如,在下属评职称、提职务、加工资等切身利益问题上给下属制造障碍,或在实际工作中给下属设套子、下绊子,或找一些小事为借口,处罚、处分下属,甚至直接辞退员工,等等,通过这些卑鄙的手段打击报复下属。这种斤斤计较的行为,是无能的表现,是缺乏领袖品格的表现。

有能力、有魄力、有作为的管理者绝对不会这样对待下属。他们胸中装大事,心里想的是正事,眼睛看的是公司的发展前景,根本不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记在心里,不会为个人恩怨所累。这样,他们既能让自己轻松,又能让下属轻松,让整个团队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

一个人的魅力不是取决于他的身高有多高,而是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宽广。就像林则徐写的一副自勉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试想一下,如果领导者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怎么称得上有魅力呢?怎么可能赢得他人的追随呢?

管理者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而不要斤斤计较。被人误解时要做到不怨恨,遭人诽谤时要做到不动怒,虽然大权在握,但却不依仗权势排挤、打击别人,这才是智慧管理者应有的风度。

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融洽相处,但也不排除有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来说,下属由于在职位上低于管理者,对管理者往往是敬畏三分、礼让三分,但如果管理者做得过分,也可能会引起下属的直接对抗。这个时候,管理者应该怎么做呢?

愚蠢的管理者往往会与下属“抬死杠”,与下属唇枪舌剑,互相指责,如果见指责无效,往往会以权压人、简单行事,甚至仗势欺人,凌辱对方,与其对吵对骂。殊不知,这样既有损于领导形象,又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造成剑拔弩张之势,使本来的小事越闹越僵。这样轻则引起公司上下的议论,影响管理者的威信,重则导致管理者难以开展工作。

而聪明的管理者面对下属的对抗,懂得及时控制情绪,控制事态的发展。他们懂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避下属的锋芒,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当下属冲撞他们时,他们懂得耐心地听其把话说完,然后再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的处事原则。而且事后还会积极地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下属对抗、冲撞自己的原因,找到从根源上消除矛盾的对策。

一般来说,下属表现出对抗情绪,往往有四种:一是下属性格孤僻、个性强硬,容不得半点委屈;二是下属心胸狭窄、对管理者早有成见,往往借工作上的小事当面顶撞管理者,欲使管理者难堪;三是下属自以为是、居功自傲,自以为有能力、有功绩而不服管理;四是下属遭遇不公正的待遇,由怨而生怒,当面顶撞管理者。

面对下属的对抗情绪,管理者首先必须弄清下属顶撞自己的原因,是下属性格所致,还是下属思想上有疙瘩,故意找茬儿,还是自己的管理不当,引起下属不满等。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消除矛盾。

如果属于个人性格问题,应该让下属把话说完,然后再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自觉服从大局;如果属于个人恩怨问题的,那么平时要多与下属交流,加强了解,消除误会,增进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如果属于管理不当导致的,管理者应尽可能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以出色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融合彼此之间的关系。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聪明的管理者应该将与下属的冲突、对抗,转化为了解下属的机会,由此进一步拉近与下属的距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下属,赢得下属的支持、信任和配合。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思想修养,还会赢得一大批下属的真心尊敬和追随。

在发现企业生产的冰箱存在缺陷时,张瑞敏当即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检查一遍,查出76台冰箱有问题。然后,张瑞敏把全体员工召集起来,对大家说:“如果我允许你们把这些产品卖掉,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年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最后,他宣布谁干的谁来砸,而且自己率先抡起大锤子砸冰箱。这种果断处事的魄力,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学习的。

众所周知,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发现机会时,如果你不果断出手,而是犹豫不决,那么只会让你痛失良机,失去一个成功的机会。优秀的管理者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总是能够准确地发现机会,果断地把握机会,聪明地利用机会为企业创造利润。

1980年夏天,温州人周先生到上海出差,走在大街上,他发现很多人总是抱着大捆的文件夹、财务册。他感到非常奇怪,于是找了一家文化用品商店了解情况。原来,当时的上海在开展企业整顿活动,原来的办公表格、账册都要更新换代。从这一信息中,周先生看到了商机,于是果断买了几份不同格式的表格和账册,还购买了一本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

回到老家温州苍南后,周先生马上开始制作企业管理表格,这些表格包括财务、设备、档案、物资等14类种。然后,周先生把这些表格委托给苍南一家印刷厂印刷,同时发动家人和亲友,给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上的企业邮寄征订信、表格样本、订单。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周先生总共寄出了8700多封征订信,花了上千元的邮费,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焦急等待,终于盼来了订单。有1000多家上海企业寄回了订单,为此周先生整整忙了两个月,一共售出7万多本文件册、账册,净赚了6万余元。这在当时,6万元简直是天文数字。但是,周先生丝毫没有满足,他果断地买来了印刷机、切纸刀、装订机等设备,创办了一家文教用品厂。

1982年,周先生又抓住了上海开始评定“文明企业”的信息,加紧生产“文明企业验收台账系列产品”,然后运到上海销售;1983年,周先生又抓住国家对工业企业评定“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等称号这个机会,再次生产了系列用品他又抢先为上海企业升级提供系列用品……如今,周先生已经是一个拥有500万元固定资产的大老板,每年的产品销售额超过百万。

周先生之所以顺利地走向成功之路,源于他有一双捕捉机会的慧眼,还有敢于果断下决心的智慧个性,更少不了他快速执行的办事风格。周先生的成功告诉我们两个经商的准则:眼光要准,出手要快。如果看到了商机,却犹豫不决,不敢行动,那么再好的机会,也无法帮你成功。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说过:“快速制订计划并迅速行动是一种修养。”身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这种修养,而且如果你想成就大事,你就必须具备这种修养。只有具备了这种修养,你才能果断作出战略决策,才能果断出击,以快制胜。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之本、创业兴邦之基。古往今来,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俗语不计其数,比如“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从一句“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中,我们看到了诚信的价值。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是无可估量的财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老板、公司领导者只有坚持走诚实守信的道路,才能凝聚人心,才有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

对企业领导者而言,守信表现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在下属心目中产生威信,才能获得下属的信任。下属信任领导者,才会坚决执行领导者的决策,才会团结一心为企业贡献力量。

在商君书中,记载了商鞅变法的故事: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之初,为了显示变法的决心,树立国君的威信,做了一件事:他叫人在京城南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然后对围观百姓说:“谁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50金。”百姓们大多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他们担心商鞅许诺是一句空话,因此,没有人愿意搬动那根木头。

就在大家疑惑、犹豫的时候,有个壮年扛起了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之后,商鞅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兑现了诺言,当场赏给那个壮年50金。看到这一幕之后,人们都相信了商鞅的话。从此以后,商鞅推行新法时,人们都自觉地去遵守。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一个非常重视诚信的人,他认为诚信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保证,是促使销售成功的秘诀。他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客户感到高兴,就要用诚实守信去打动他们,让他们看到你的诚意,这样你的销售能力必然随之提高。”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守信形象,维护自己的诚信。

一个普通百姓不讲信用,只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一个企业领导者若不讲信用,则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影响员工、客户、合作者对领导者的信任。企业领导者是否讲信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处变不惊的修养,否则难堪大任。可以假设一种场景,公司经营突然出现危机,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管理者一听当场急得慌乱起来。下属们看在眼里,会作何感想呢?下属们肯定会想:大事不好了,公司要完蛋了,还是赶紧撤吧!管理者应该成为下属的“定心丸”,要发挥安抚人心的作用。越是在危机面前,越要处变不惊,这样的管理者才能体现出大将风范。

战国时代,秦国独强,各国都惧怕秦国,经常割城池给秦国。有一次,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相传价值连城,秦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就打起了和氏璧的主意。秦王派使者前往赵国,表明愿意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

赵王心想:秦王一向只想占便宜,从来不肯吃亏。这一次这么大方,肯定有问题。如果不答应秦王的要求,又担心秦王发兵。答应吧,又怕上当。赵王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办,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好办法。

后来蔺相如自告奋勇地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面见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后,爱不释手,东抚西摸,大有占为己有的邪念。蔺相如察言观色,深知秦王的小心思,于是谎称和氏璧有瑕疵,让他给秦王指出来。然而,当他把和氏璧拿到手里之后,马上做出要摔碎的姿势,说:“秦王,如果你不讲道理,想霸占和氏璧,我蔺某就血溅七尺,连璧玉一起摔碎。那时候,玉碎了,大王的信用也碎了,人人都会指责您的不是。”

秦王讪讪地笑了笑,最终被蔺相如的处变不惊折服。

处变不惊是一种超强应变力的表现,即当事物发展的偶然性表现在面前时,善于灵活地处理的能力。作为一名管理者,纵然判断力和预见性再强,也不可能完全预见事物的发展,因此,突发事件是难免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将偶然因素变成实现目标的有利因素。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达到“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的境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保持镇定自若的状态,这样才能从容理智地做出应变策略,最后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