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流血的股市
5943700000002

第2章 初入股市(1)

初中时,曾有机会赚到千万

先讲一个投机故事吧。

那是在2000年秋,我刚念初二,在报上看到,偶尔还有人使用的第三套人民币,要停止流通了。

第四套人民币在1987年开始发行后,原来1962年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在市面上就慢慢地用得少了。

而第五套人民币,也已经在这之前不久的1999年开始发行。

因为从小所能接触得到的任何有字的书和纸都看,常在书刊上看到一个古钱币、铜钱价值几万几十万的故事。

我马上感觉到,这里面,肯定有很大的机会,应该会有差价,也许,发大财的机会来了。

我便赶紧告诉家里,马上去收集这套人民币,肯定能升值。

不过由于我还小,家人完全不信我说的。

没办法,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在饭票中省下了十几元当车费,先到了市里,再到处问路,找到了古玩市场,也就是花鸟市场旁的几个柜台和摊点,发现这套人民币的价格都开始涨了。

其中,那种2元的,在古玩市场,能卖80元。

同时,我注意到,这些小商贩都是在那坐等生意上门,转手赚点差价,没有谁主动出击到处收购,都从早到晚在那打牌,积极性不高,爱理不理的。

我把这些和乘车路线都记了下来,可是家里人根本就不关心我说的这些。

他们都是大人,那么有所谓的经验,怎么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突然开窍,反而去听从一个初中生的?小孩能懂什么呢?

我还被狠狠地训斥一顿,胆子太大了,没有大人带着,竟一个人就跑到市里,要是跑丢了、被拐卖了,怎么办?以后不准出去!

直到2001年春节过后,本就在外到处跑生意的表哥,才抽空到文物市场看了一下。

结果发现,真如我所说,那边的收购价,远高于这套人民币的票面价。

表哥抓紧时间,在周围的村和镇上收集这套人民币,但已太晚了,能收集到的已经没多少了。

我赶紧让表哥带我去市里的几家大点的银行。

银行的说,要是年前来我们这,你想要那种2块的,就收你2块,按1比1的比例兑换,不额外收费。现在,也是还这价。

但问题是,年前收集上来的太多了,库房都堆满了,年底已经全部统一销毁了。

一个能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家人依然没什么感觉,唯一遗憾的就是表哥,后来一提到这事就唉声叹气。

因为他接触过,就知道有多暴利。

他现在手里也还留存着少许当时收上来的崭新、连号币,这种价值更高。

要是当时去银行兑换1万元,那在文物市场的市场价就能值三四十万,现在至少也价值1000万了。

当时别说去兑换1万了,就算要兑换10万,银行都有。

那些工作人员都没收藏这个概念,根本就没想到,天天接触的人民币,居然还能成为收藏品,不然不会轻易销毁的。

到16岁时,思维又有所提高,觉得其实在13岁时,其实也能抓住这机会,完全可以钱生钱。

虽然没本钱,但是可以先借100元换50个2块的,然后到文物市场,80元的市场价,每家只卖几张。(以免数额多了、次数频繁了,惊动他们。他们一旦发现这中间有钱可赚,40倍的空间还能批量放大时,立马就会放下手里的牌,到处去收购。马上,消息就会扩散,收的人一多,紧接着,银行的人也会察觉,发现这中间的有巨大空间,就不愿意兑换,自己留着好升值。)

这样一倒手,就有4000的本金了。

接下来,继续找家小银行兑换,这次就不能再在本地倒手了,2000张一放出来,傻子都会跟着去收购,有无数的人来竞争。

只能悄悄地,谁也不惊动,当天赶紧跑到省城长沙,迅速转手,带着16万,马上回来。

然后在几小时之内,分开在几家银行火速全都兑换。

再到华中最大的城市出手几千张,就有了下一步的周转资金。

前面这些非常快,事先不被人察觉,悄悄进行,没人发现没谁抢。

等到别人都反应过来了,嘿嘿,自己手里已经囤了几万张了,就可以慢慢来。

先故意大张旗鼓地去文物市场兑换200张,相当于告诉所有人,这几十倍的差价,是个多好的机会。

整个市场马上疯狂,这时,我就开始当上家,自己坐庄。

手里已有几万张,占了本地流通盘的大部分,就有压价权了。

不断放一些跌价的利空消息出去,我手里有多少要多少,不稀罕。

本地就是这个价,小单不接,50张起,批量收购,一口价50元,最关键的是,当场结清绝不赊欠。

而众多自发到处去兑换零散的跟风者们,根据自身实力和条件,会自然形成小“走鬼”或批发商,把散落各地的2元币一层一层往上聚拢。

手里有几十张的,40元都已经远超过他们的心理预期。

两天后,被控制的收购价开始每天下跌,将信将疑鼠目寸光是大众通病,都怕亏本砸自己手里了,想着赶紧落袋为安。

于是,外面的筹码也都主动流入囊中。

本地的2元币基本都扫光了,就可以跑去广州、深圳、上海、北京。

每地出手6500张,变现100万,不缺钱了,就可以把剩下的10万张作为收藏品留着,坐等升值。

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同样的好机会,很多人你再告诉他们都不行,不会相信这或那机会的。

意识影响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在思想上认为不可行,就不会有行动,即便行动,也是报怀疑的态度,和全力以赴去干的结果,肯定差距很大。

其次,在能力、实力和人脉、资源均接近零的情况下,很难抓得住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如果,大家普遍都有那样的眼光和头脑,那么高的综合素质,怎么可能在改革开放的黄金二十年后,还一直在当农民、小生意人,艰难度日呢?

全都早就在深圳、上海成为亿万富翁了。

2000年的时候,电话是整个村才有一两部,只有追求时髦的年轻老师们,才会攒几个月工资买个手机,神气十足地别在皮带上。网络、电脑更是听都没听过,市区都还没网吧。

现在,我们随时都能手机上网查到,第三套人民币有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壹角、贰角、伍角7种面额。

在2001年刚退出流通领域不久,27张大全套的价格,就被炒到了七八百元,随后价格一路上扬。

到2015年时,一套的价格已到2万多。

当时我看中的2元有五星水印版和国旗水印版,现在的价格,分别是3000、2500元。

有读者跟我说,他父亲的几个同事,在九十年代出差时,凑了钱,把广东某县的金猴邮票买光了,没过几年,就用一版猴票,换来了几套房子。

80年代,0.08元一张的金猴邮票,随处可买,到现在,市场价早就已经过万了。

升值了十几万倍!

很可惜,那种只要去干,傻子都能暴发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现在如果没背景没关系,即便偶然发现空挡和漏洞后马上开搞,也很快就会被无数跟风复制者搞死,除非本人具有别人模仿不了的超高综合素质。

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别人不懂,你懂。这,就是信息差。

而这,也恰是机会所在,别人明明有那条件或优势,但自己没发现、没意识到,这就给了我们空手套白狼的空间。

面对同样的局面,要是谁都能巧妙腾挪,那很有头脑和思维的高手,也就跟碌碌庸庸的愚民凡夫俗子们一样,不值钱了,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因为年龄太小,错失这个十几年后上亿的商机。

我对自己说,不用老是遗憾过去错过了什么,还是要朝前看,偶然和运气成分的不算,确定性的机会,永远都会存在。

关键在于,能否洞察到,并抓住。

神奇的先知

多年来,我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闲暇时,都会把天涯聚焦的帖子和腾讯迷你首页的各版块,全都浏览一遍。

感兴趣的,就点击进去看看。

说起来也有意思,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几件事、一些人,起因都是因为天涯的某个帖。

当然,也包括这次。

2012年秋,天涯首页的一篇财经悬疑小说吸引了我。

很多所谓的著名作家,其实写的东西也烂得惨不忍睹,而正巧那篇小说,写得正对胃口,我便每天追贴,看得正过瘾,突然就没下文了。

为叙事方便和他人隐私,暂且将该作者称之为简鹿作家吧。

也是我没经验,还不知道简作家虽然写的东西还行,不过,信誉不太好,是论坛上有名的简公公。

每回,都信誓旦旦,这次绝不太监,大家看完开头,被吊足了胃口,然后,突然,又没了。

为什么要说“又”呢?这还得鉴于他过往的“劣迹斑斑”。

过段时间吧,他又开了个新帖……

简鹿倒很是真性情,网友骂得凶了,简鹿就回应,我辛辛苦苦搞创作,本就毫无回报,又不收你一分钱,兴之所至,想写就写,不写了,你又能奈我何?

虽很无赖,但确是实情。

简作家这回似乎立志要善始善终搞部鸿篇巨制,定下规矩,为增长人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顶贴过百,才更新下一段,每天还可解答个股。

真会吊人胃口,这就变成读者们求着简鹿更新了。

慢慢地,这个小说连载帖,就变成了股票交流帖。

我很是郁闷,腹诽着,老简你好好的小说不写,整天不务正业,老是谈那些股票干啥啊?

这些股民也真是傻,明知股市是火坑,还都往里跳,这下个个都被套牢来求助了吧?

对于股市,只是有所耳闻,从没想过要去了解。

九十年代,那种遍地黄金的历史性大机遇,早已消失,捡钱时代,渐渐远去。

而离得最近的那波大牛市,07年自己当时还在上学,也毫无感觉,关键是连生活费都还得靠自己去挣,哪有闲钱去关注什么股票啊?

自己身边的同学、亲朋好友,也没谁炒股。

而这5年来,一直漫漫熊途,那年有新闻说股民人均亏损7万,辛辛苦苦炒一年,还反倒给股市发7万的工资,除非是脑子被驴踢了!

要不,谁会去干这样的傻事呢?

社会上对股民也普遍有所偏见,本来都是好好的正常人,一去炒股,慢慢就都快炒成精神病了。

在深圳闯荡时,经常被路边的业务员诱之以礼品相送,拉去开户,我就更加坚定,股市肯定不是啥好玩意。

不然,大家都抢着去开户了,哪还需要你来勾引啊?

到了11月开十八大时,冒出很多感谢简鹿提醒他们提前清仓躲过大跌的回帖。

好像是简鹿之前的一些走势预测都应验了。

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大家都知道每次开会必跌的魔咒,都准备在预期将会大跌前就赶紧跑,这跟李嘉诚的“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行为,异曲同工。

那么,主力必然就会充分利用这一点,并反其道而行之,提前几天就大跌,把大家都套住。

对此观点,当时我仅仅是感到有意思,并没放心上。

直到三年后,为之付出了几千万的代价才有了新的理解,并且我发现所有股民在这方面都吃过大亏。

比如说吧,大家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并且超级精明,只要一到5500点,就带着几倍利润提前跑路,笑着离开。

结果呢,在所有人都认为马上就会突破6000点时,主力们在5200点就来个连续超级大暴跌。

所有个股,都来上10个跌停,全都被惨套,谁都没能跑掉,哭都哭不出来,傻眼了。

简作家的连连命中,让我开始感兴趣。

不断搜索后发现,他在1996年刚毕业就考进省委宣传部成为公务员,早早地就在大城市分配了中心地段的住房。

到2000年,已是冉冉升起的文坛新星,论名气和实力,犹在当时的韩寒、郭敬明等人之上。

那一批崭露头角的文学新秀,现在都已是高人气的偶像派。

而这他这实力派,为什么在十几年后,还在论坛跟我等屌丝们混成一片呢?

造化弄人,本应大展宏图的青年才俊,却落魄成了屌丝大叔。

前后如此鲜明的反差,其中也有着必然。

究其原因,说来也让人啼笑皆非,竟然都是因为炒股!

2000年时,在牛市大赚、热爱自由的简鹿,辞去了省委的科级干部的银饭碗,毅然投身股市,成了职业股民。

然后……

然后,命运好像开了个大玩笑,接下来是长达四五年的熊市,漫长而惨烈。

简鹿既不是预知未来的先知,也没有三头六臂,自然也亏损惨重。

很潦倒地每天混迹网吧看行情,算计着吃盒饭时该不该加个蛋。

之后迫于生计,当过北漂、芒果台编导、小酒吧老板、大学教师、野出租司机、小旅馆老板……

他的坎坷人生,这只是个缩影。

不得不说,股市,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本就不甚宽裕的几千万股民们的血汗钱亏损连连。

难道这里面就没有让人深思的社会原因吗?又是谁一手设计所导致的呢?

简作家虽然没能红,但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

作为天涯的特邀版主,篇篇都是打动人心的高质量好帖,每个帖都被推荐上首页。

怪不得会被我发现呢,迟早的事嘛。

简鹿的那篇太监小说,是以简鹿自己的视觉展开并推动,主角是个执掌百亿私募资金的神秘孤僻青年常鸣。

在回帖互动中,简作家经常谈到他自己和常鸣对大盘走向和个股的一些看法,搞得我晕乎乎的,颇为恍惚。

这个常鸣,不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吗?难不成,还真有这样一个人?

9月时,简鹿就说常鸣很看好5月份才上市的“西部证券”,在证券板块中,市值、流通盘都最小。

现价15元,在12月初会跌到10元左右,但一旦牛市来临,就至少能涨10倍。

他们说的,我完全不懂,但由于简鹿转述的常鸣每次事先提醒,居然全都正确,让我慢慢重视,不由得开始关注西部证券。

我擦,上市后从15冲到了19,然后就不断走下坡路,到11月下旬,真的跌到了12元,有一天直接跌停了,竟然已经11.3元了!

我的心怦怦直跳,难道,真的会如常鸣所说,跌到10元,然后再涨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