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现象。最接地气的音乐现象,就是民谣。民谣最动听的时候,恰是人心最困惑的时候,而最让人困惑的,莫过于熟悉的一切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所以,经济转型总是伴随着民谣崛起,美国如是,中国亦然。在转型成为主旋律的当今中国,我们躬逢民谣崛起之盛世,耳朵是幸运的。
我们都在忍受着漫长
每一次听到《南方姑娘》,我都会停下手上的工作,背对身边的人群,轻轻增大音量,让赵雷那痞痞的、又带点磁性和慵懒的声音挤满心房。绝不会泪流满襟,但总有一些湿润的东西无声无息地滋润着,让整个心情变得柔软、变得释然。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不管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你拼尽全力却于事无补,你心怀不平却无苦可诉,你慨然以慷却孤独无助,郁闷、不甘和苦涩的滋味荡漾在一起,瞬间就没过头顶,让你感到窒息。而每每这种时候,又不能肆意大喊,你只能咬紧酱紫的嘴唇,小心地藏起这突然涌来的忧伤。不过,好在,你还可以听。
至于听什么,如果要我来推荐,那必然是赵雷的《南方姑娘》。特别对于漂泊在外的人儿来说,这首歌带来的治愈感很容易超出你的想象。我已记不清自己被治愈了多少次,每一次听到《南方姑娘》,我都会停下手上的工作,背对身边的人群,轻轻增大音量,让赵雷那痞痞的、又带点磁性和慵懒的声音挤满心房。绝不会泪流满襟,但总有一些湿润的东西无声无息地滋润着,让整个心情变得柔软、变得释然。
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我还从没有听过一首歌,像《南方姑娘》这样具有画面感,讲的故事又是这样貌似恬静、又带着淡淡的波澜,让人无限遐想,又莫名心怀感伤。
歌的开始就是故事的开始:“北方的村庄住着一个南方的姑娘,她总是喜欢穿着带花的裙子站在路旁”,多美的画面,“她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悠扬”,就像每个初来乍到的北漂一样,羞涩又带着点胆怯,所以,打拼之余,她总是会想到家乡,“她柔弱的眼神里装的是什么?是思念的忧伤”。后来,她“习惯了北方的秋凉”,她眼里的新天地也闪耀着机会的光芒,“日子过得就像那些不眠的晚上,她嚼着口香糖对墙漫谈着理想”。再后来,在无数次碰壁之后,她那青涩的冲动“眨眼间芳香已飘散,影子已不见”,连她自己,也忍不住感叹,“南方姑娘,是不是高楼遮住了你的希望?”。于是,她从希望变成失望,由失望变得迷惘,“夜空的北斗也没有让她找到迷途的方向”。在“忍受足够的漫长”之后,她突然变得随遇而安,“阳光里她在院子中央晾晒着衣裳,在四季的风中她散着头发安慰着时光”,定格的画面显得那么幽静、无争和平淡。最后的最后,她还是融入了北方,她的生活变得稳定又悠然,但“南方姑娘,你说今天你就要回到你的家乡”。为什么还想着回去?因为“思念让人心伤,她呼唤着你的泪光,南方的果子已熟,那是最简单的理想”。噢,原来是最简单的理想。
多么熟悉的画面,多么熟悉的故事,这不就是我们的故事吗?难怪毫不费力,浅弹清唱,就砸中了我们的心房。一首充满画面感的歌,能让人想起的画面,不仅是穿着花裙的南方姑娘。每次听到《南方姑娘》,我的思绪总是会不由自主飘向一个个青涩却模糊的时间切面,就像是高中时候把自行车停在路边,假装无意地等待着邻桌的那个姑娘;又像是和哥们儿踢完足球后,躺在青草上高喊着要去打游戏的另类理想;还有大学时的冬夜,自习后和同学抢吃完一碗泡面后的无边卧谈。
想想也是奇怪,《南方姑娘》讲的并不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歌里也藏着不断碰壁的桥段,但听到它时想到的画面,却总是清纯又温馨。听得多了,我才明白,原来《南方姑娘》虽然夹杂着一些苦涩,但本质上还讲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毕竟,歌里面南方姑娘还是回到了她的家乡,而且,她甚至还有“简单的理想”。多么美好啊!
现实却不会那么美好。绝大多数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无论是家乡,还是过去的自己;绝大多数的我们,也不再有“简单的理想”,现实把我们盘剥得只剩下“复杂的欲望”。所以,我们能做的,唯有“忍受着漫长”。
是啊,我们都在忍受着漫长。时间就像一个嘲讽的哈哈镜,当你强迫自己,向着世俗认定的方向,走得越快,它就显得越是漫长;而一旦你放慢不停追赶的脚步,回望本心,它又变短了,稍纵即逝,让人来不及感伤。于是,你不敢放慢脚步,实际上,你也无法放慢脚步,但你却越来越不堪忍受这段无谓的“漫长”。
人生就是这样一种悖论,它明明很短,却让那些不得已的“快”变得无比漫长。很少有人像歌中的南方姑娘那样,放下所有的追逐,回到过去的自己。因为从经济学来讲,人生之路,无论有多坎坷,都是不断得到的过程,而不断积累的得到则是“回到过去”的沉没成本,而放下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并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轻易做到的。
我们都会往前走,于是,我们都要忍受漫长。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这份忍受变得不那么沉重和不堪,所以,还是像南方姑娘那样,尽量简单一点,尽量记得理想,如果你曾经有过的话。
《南方姑娘》(赵雷)
日子过得就像那些不眠的晚上
她嚼着口香糖对墙漫谈着理想
南方姑娘我们都在忍受着漫长
南方姑娘是不是高楼遮住了你的希望
昨日的雨曾淋漓过她瘦弱的肩膀
夜空的北斗也没有让她找到迷途的方向
阳光里她在院子中央晾晒着衣裳
在四季的风中她散着头发安慰着时光
经济世界本原和夜空中最亮的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唱出的,是“累觉不爱”的感觉。逃跑计划的这首歌具有一种非凡的魔力,它先是摧毁了你,然后又给了你涅槃重生的力量。
作为2011年的作品,《夜空中最亮的星》算不上新歌了,但老土如我,还是最近才偶然听到它。初听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干净的吉他、沙哑的低吟、清亮的高音,还有恰到好处的歌词,这所有的一切糅合在一起,让这首歌具有一种“抓人”的特质,就像年少时在街道转角或学校阶梯偶然撞见初恋一样,你可能曾经无数次想象过她的模样,但直到邂逅的一刹那,你才恍然大悟,触动心弦的人原来是这个样子。
喜欢的人,百看不厌;喜欢的歌,百听不倦。一遍遍地听《夜空中最亮的星》单曲循环,初听时心底被触动的“那一下”不断层叠、不断积蓄,突然就形成一股抑制不住的情感,让人鼻子发酸。后来看豆瓣上这首歌的评论,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觉,那么,《夜空中最亮的星》究竟唱出了怎样一种感觉?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听到这第一句,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到了这么多年,艰涩努力后的不名一文、辛劳奔忙后的一无所有和真心付出后的孑然一身?
“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越过谎言去拥抱你。”你又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海誓山盟破碎后的泡沫、天道酬勤证伪后的无奈和各种承诺幻灭后的虚无?
原来,《夜空中最亮的星》唱出的,是“累觉不爱”的感觉。生活粗粝、世事黯然、人道沧桑,你已经习惯了年华的老去、躯体的发福、梦想的破灭、朋友的疏远、房价的飙升、股市的摧残、职场的虚伪和挣扎的无谓,以至于麻木到忘记了去感慨、去愤怒、去悲伤。是啊,就连夜空中最亮的星都不一定注意到了你的叹息、你的麻木、你的“累觉不爱”,又会有谁在乎?
在乎只能带来痛苦,所以连你自己,也变得不那么在乎了,直到《夜空中最亮的星》,温柔地揭开藏在你心底的伤疤。在鼻子发酸的刹那,你一定在想:我怎么变成了这样?是的,生活欺骗了你,生活改变了你,你想嘶喊,你想抵抗,却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就在这个时候,还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拯救你。
非常奇怪,豆瓣上很多人和我一样,反复听这首歌,先是感到自怜自伤,随后又会变得内心敞亮、无比坚强。《夜空中最亮的星》具有一种非凡的魔力,它先是摧毁了你,然后又给了你涅槃重生的力量。这种“正能量”似乎来自“夜空中最亮的星”,“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它总能“给我指引,照亮我前行”。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想:这夜空中最亮的星,究竟是什么?是父母?老师?挚友?还是某种精神?都不是。当你在黑暗中仰望星空,你面对的不是群星。星海就是人海,那个最亮的星,就是离你最近、却又永远遥不可及的人,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就是过去的你,就是本原的你。所以,逃跑计划在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时,真正想说的是,靠近自己的本原。再听,“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这不就是“回归本原”的本意吗?
虽然你累觉不爱,但仔细想一想,你的付出、努力和坚持,一定有本原的意义。也许是为了父亲的一句肯定,也许是为了给母亲一生没有过的一次旅行,也许是为了向无情的她做出一些证明,也许是为了让襁褓中的孩子拥有成长的安宁,也许你只是想变得更好一些,或者,仅仅是喜欢正在做的事情。重温本原、回归本原,努力变得再简单一些、纯净一些、会流泪一些,你一定就可以找到在粗粝生活和琐碎工作中继续前行的动力。
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你收拾好心情,带着纯净的心灵和最大的善意再度拥抱最初的梦想,很可能的情况是,过不了多久,你又会碰壁、又会被欺骗、又会被伤害,然后你又会告诉自己:别傻了。所以,在我看来,光我们每一个人回归本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个能够激励善良、回馈付出、褒奖友善的大环境。
事实上,我们身处的这个经济世界,正悄然变得诡曲、滞涩和苛责。在《第一财经日报》有个叫“实话世经”的专栏,我曾经为该专栏写过两期《2013年全球经济十大谎言》。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2013年经济世界发生了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经济复苏和市场运行大幅偏离了预期的轨道,在这样一个遍斥不确定性和专业妄语的世界里,人们真的很难“再有相信的勇气”。不仅缺少勇气,越调越升的房价和节节攀升的生活成本也让年轻人失去了追求理想、拥抱梦想的底气,而随处可见的阶级固化和金融游戏则让整个实体经济缺乏足够的活力。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由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构成的,如果仅是微观个体在变好,而宏观体系却不够好,那么,微观个体再怎么回归本原可能也收效甚微。接下来很自然的问题是,宏观经济世界可以变好吗?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有时也会有所怀疑,因为这几年的危机,让我看到了经济学象牙塔的迟钝和出世,让我目睹了政策应对的失序和无力,让我感受到了金融市场的狂躁和逐利,让我领悟到了专业主义的高傲和凄厉。
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因为它让我强烈意识到,即便经济世界再怎么混乱不堪,它也是可以变好的,只要它能够靠近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够回归自己的本原。经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还是歌中唱到的“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
“透明的心灵”之于经济世界,就是市场机制,就是资源配置的本原方式,它不含感情,却能保障社会效率和机会公平。“会流泪的眼睛”之于经济世界,就是经世济民,就是政府调控对最大化微观福利(特别是弱势群体福利)的充分考虑,它饱含感情,也能促进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
正是因为如此,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依旧充满信心。即便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事实不容质疑,即便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问题不容回避,即便我知道很多人不愿听原因只会嗤之以鼻,但必须承认,中国经济的确正在朝向“回归本原”发生着改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新一届政府在提出增长底线思维时考虑的是充分就业,现在中央组织部考核地方干部时也不再强调GDP,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我们也已看到了社会风气的改变,简政放权落实中我们则感受到了市场力量和微观力量的崛起。尽管这些变化的量级尚不足以带来整个经济大环境的根本扭转,但只要有“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指引,我们还是可以对中国经济在回归本原过程中的持续崛起抱有信心,我们还是可以对这种宏观环境变化中每一个人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中国梦”寄予希望。
人生苦涩,如果你累了乏了,就来听一听《夜空中最亮的星》吧,它能帮你读懂世界、找回自己。
《夜空中最亮的星》(逃跑计划)
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
和会流泪的眼睛
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
oh越过谎言去拥抱你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
oh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指引我靠近你
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只有经历过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成功和失败的缠绵交织、希望和失望的彼此吞噬,我们才会在某个瞬间恍然大悟,人生无谓输赢,认真活着才是一种责任。伟大的背后总是藏着一股脆弱的执着,平凡的内里才装得下人生的起起落落。
一个男神倒下了,另一个男神又站了出来,不,确切地说,是两个。当很多人还在忙不迭补刀芮成钢的时候,朴树回来了,他的身边还站着韩寒,两位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让人感觉舒服的男神共同带来了一首歌:《平凡之路》。谈不上是蓄意为之,但这首歌的出现的确讨喜,毕竟朋友圈里正充斥着对芮某人惯有的刚愎自用的口诛笔伐,而朴树和韩寒却低调、温柔地唱上一句:“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感觉就像刚吞下一盘麻辣烫,没什么比补上一口冰啤酒更惬意的了。
朴树的音乐,韩寒的文字,这任何一样都是有足够说服力的,掺在一起,会是怎样呢?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单曲循环播放了很久很久。说实话,谈不上惊艳,但有种熟悉的触感,轻轻拂过心房,一遍一遍。朴树的嗓音,还和十年前《生如夏花》里那样,淡淡的,似乎藏着激情,却满是有质感的忧伤;韩寒的歌词,就和这么多年的博客文章一样,暖暖的,似乎藏着愤怒,却满是有共鸣的感叹。不需要什么琴瑟相和,两个个性迥异的男神只不过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表达出了同一种情感,那就是对成长的领悟,对平凡的向往。仅仅如此,就足够我们在歌声中变得柔软,感觉若有所失,又有些欣然神往。
听着这首《平凡之路》,不可避免地,我就想到了《平凡的世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路遥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他笔下的那个中国恰在经历最不平凡的一段转变,他笔下的那个孙少平,不仅一点也不平凡,甚至可以说很伟大。其实,我并没有想出答案,直到朴树又在耳边一遍遍地唱着“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我才顿悟,也许很久以来我一直都没有真正搞懂过,什么叫平凡。
平凡是什么?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赞美词:“某某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伟大的事业。”这里的平凡,听上去似乎令人感动,却不让人向往。现在仔细品味,这种褒美如此强烈,却遮不住一些异样的气味,夹杂着表扬者的恩惠和被表扬者的自卑。这种平凡,从来没有变成过我们的理想,因为它是一种层级错落的状态,伟大是比平凡更高阶的一种人生属性。
但是朴树和韩寒却说:“平凡是唯一的答案。”所以,我可以肯定,他们说的平凡是另一种平凡,因为仅仅是听到朴树简单的吟唱,我就已然心有灵犀般,悄然向往。这种值得向往的平凡,究竟是怎样一种平凡?
这种平凡,是一种宠辱不惊的状态。歌里唱到:“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笑平凡着。”人生总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世界上一秒还像是你的亲人,下一秒就撕下了伪善的面具,亮出了足以撕碎你那点自尊的獠牙。只有经历过这个理想和现实激烈碰撞、成功和失败缠绵交织、希望和失望彼此吞噬的阶段,我们才会在某个瞬间恍然大悟,人生无谓输赢,认真活着才是一种责任。伟大的背后总是藏着一股脆弱的执着,平凡的内里才装得下人生的起起落落。
这种平凡,是一种岁月沉淀的状态。歌里唱到:“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岁月是一种奇妙的添加剂,我们曾费尽心机去捕捉它的味道,却尝不出半点咸淡,但不知不觉间,它就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滋味。岁月是公平的,不管曾有过多少虚度挥霍或惜时如金,不管是悔不当初还是心存庆幸,时钟一圈圈地转,最终总会绞碎这所有的区别,凝结成同一种人生的精华,那就是经历。跨过山、穿过海、识遍人,经历过所有值得经历的经历,我们终会明白,伟大只是无稽的短暂,平凡才是沉淀后的永恒。
这种平凡,是一种淡然向前的状态。歌里唱到:“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给过什么;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夺走什么;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会错过什么;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会……”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被怎样,当敬仰伟大的时候,我们总是很怕会被怎样,失去远离平凡的机会。当不断被怎样之后,才终于发现,我们能够失去的,只有自己。坚持做自己,哪怕是看似平凡的自己,坚持走自己的路,哪怕是看似平凡的路,未来才是属于自己的未来,才不会由于被怎样而混乱不堪。
人生如水,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我想,我听懂了朴树和韩寒,虽然《平凡之路》并不惊艳,但这不就是最衬得起它的一种曲风吗?所有我们这些平凡而又曾经不安于平凡的人儿们呀,又怎能不懂朴树和韩寒的心声?就像歌里唱的:“易碎的,骄傲着,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那不仅是朴树和韩寒年轻时的模样,也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模样,甚至,我可以肯定,那也是中国经济曾经的模样。当几十年改革开放沉淀之后,中国经济会走向何方?起先,我太过无知,不知道答案;后来,我学了一些,还是找不到答案。年少轻狂的我,曾经以为自己迈进了经济学的门槛,但当我推开经济学的窗,却看不到中国经济的光。于是,我选择了世界经济作为我的学术方向,因为我太迷恋那种貌似有理可依的感觉。再后来,洗掉一些铅华,我又开始默默关心身边的中国经济,每每若有所思,却始终没悟到一句明晰的答案。
直到听到朴树和韩寒的歌,我才突然明白,中国经济的未来也许就是回归平凡。经历过那么多经济周期的起伏,经历过无数次金融危机的洗礼,经历过如此曲折的改革摸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之路不是永续辉煌,而是找到平凡,找到那种在快慢之间荣辱不惊的状态,找到那种在风险激荡间稳稳沉淀的状态,找到那种在改革之路上淡然向前的状态。看似不再慷慨高昂,但这种云淡风轻,就像歌里唱的,也许就是“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平凡之路,不就是你我脚下的路吗?“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平凡之路》(朴树)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
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
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给过什么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夺走什么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会错过什么
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会
想带上你私奔
所谓的私奔,就像是一个精神上宣泄悲伤的出口,无谓背叛、无谓逆反、无谓挑战,只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人生重新拾起快要消失的坚强。
喜欢一个人,喜欢一首歌,不需要理由。其实,仔细想想,还都是有理由的。很多时候,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一个人,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会不会不经意地想起,而是不是喜欢一首歌,则是会不会不过脑地哼起。按照这个标准,我应该很喜欢郑钧的《私奔》。最近这些日子,无论是在跑步,还是在洗衣服,每每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总是会哼起:“想带上你私奔,去做最幸福的人。”
想想也是奇妙,共鸣这种东西,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却总是会在某个空间里真切地存在着,以至于你无法表达,却清晰可见、触手可及。《私奔》这首歌,实在是太契合现在这个年代的心境,那么多的抑郁、困惑、不解、震惊、恐惧和失望,凝结在小小的金融市场里,不断发酵,无处可逃。也许,在每一个观察者、交易员、研究者、投资者和亲历者的心里,都藏着一个被压抑的念头,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私奔,远离这一切痛苦、不堪与苦闷。
就像听到了这些心语,郑钧在碎碎的鼓点里第一句就唱道:“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城市,为了这个美梦付出着代价。”嘿,是不是有种撕心裂肺的共鸣感?你投入全部心力得到的那些收获、那些成长、那些辉煌,一刹那间就被现实扯得粉碎,你相信的市场逻辑和投资理念,越来越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你却在为坚持它们不断受伤。怎么办?
用时而低沉、时而又接近撕破的嗓音,郑钧接着唱到:“把爱情留给我身边最真心的姑娘,你陪我歌唱,你陪我流浪,陪我两败俱伤,也直到现在,才突然明白,我梦寐以求的是真爱和自由。不要再悲伤,我看到了希望,你是否还有勇气,随着我离去?”听得出来,不甘中的挣扎,需要一个出口,而所谓的私奔,就像一个精神上宣泄悲伤的出口,无谓背叛、无谓逆反、无谓挑战,只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人生重新拾起快要消失的坚强。
能够让我们坚强的,是什么?郑钧唱得明白:真爱、自由和勇气。表面上,《私奔》似乎关于爱情,但实际上,它更关于人生。对于人生而言,真爱不是赤裸裸的欲望,而是慢慢靠近的理想。理想,听上去是一个光鲜又遥远的大词,实际上,放在每个短暂又真切的人生里,无非就是做一些事,让生命闪光。做一些事,对每个人的意义可能大不一样,也许是写一首歌、守护一个姑娘,也许是读懂这个市场、做好这个市场。相似的是,做一些事真的很难,总有你想不到的一些力量,藏在郁郁的黑暗里,微笑着放上一记冷枪。就像现在这个市场,投机者疯狂,投资者恐慌,决策者彷徨,参与者感伤,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都很难去做那些对的事,都很难把那些熟悉的事做对。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记得真爱,记得理想,虽然它被市场无情摧残,但只要不怕做错一些事、坚持去做一些事,我们总是能找到新的方法,让真爱重新轻舞飞扬。
真爱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现在这个市场,很大程度上不是财富在消失,而是自由在消散。很多人,把自己禁锢在那些成功的市场逻辑、投资理念和政策经验里,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现实摧残,直到迷失了方向。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而言,再没有什么比彻底迷失更大地心伤了。所以,当听到有职业投资者和交易员绝望中走上天台,我总是会有种钻心的痛,失去追逐理想的自由,把自己逼上悬崖,这才是最残酷的事情啊。那么,如何才能自由?郑钧唱得太好了:“在熟悉的异乡我将自己一年年流放,穿过鲜花,走过荆棘,只为自由之地。”在我看来,真正的自由,是随时可以从头来过。无论如何被流放,总是能放下过去,抛开所有,活在当下,才是自由。不被过去束缚、不被经验束缚、不被名利束缚、不被世俗束缚,就不会有迷茫,不会有失望,当然,会多很多艰难。不过,为了思想的自由,随时随地从头来过,都是值得的。
最后,不能回避的,是勇气。从头来过,做一些事,需要勇气。勇气来自哪里?郑钧唱道:“在欲望的城市你就是我最后的信仰,洁白如一道喜乐的光芒,将我心照亮。”勇气来自信仰,信仰和理想不同,理想是具体地做一些事,信仰是抽象的信念。在这个跌到绝望、波动到惊悚的市场里?还有什么可以信仰?斯密?凯恩斯?弗里德曼?哈耶克?巴菲特?还是格林斯潘?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现成的金科玉律值得信仰。我唯一信仰的的是:万物皆可知。这个经济世界,无论再怎么离经叛道、再怎么波动无序、再怎么令人绝望,最终都是可以被理解、可以被读懂、可以变好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决心和恒心。
我一直觉得,比我大整整一轮的郑钧,是充满魅力的,他表面上放荡不羁,只是为了隐藏内心的情感细腻。据说,《私奔》是首准备了整整一年的歌,实际上,它的确比我想象的要深邃很多。而没有想到的是,直到在金融大动荡的当下,我才似乎真正听懂这首歌。
想带上你私奔,不为逃离,只为理想、自由和勇气。
《私奔》(郑钧)
在熟悉的异乡我将自己一年年流放
穿过鲜花走过荆棘只为自由之地
在欲望的城市你就是我最后的信仰
洁白如一道喜乐的光芒将我心照亮
不要再悲伤,我看到了希望
你是否还有勇气随着我离去
牙齿与爱情,你为什么焦虑?
焦虑,是因为选择很痛苦。你在选择的时候,总是越来越害怕失去,而不是感恩得到的东西。瞻前顾后、左右为难,却不能随遇而安,根本原因在于,你的选择里堆满了虚幻的欲望,而不是真实的需要。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的滋味。所以,再怎么阳光灿烂,也总会有那么一两天,心情就像北京少有的春雨,淅淅沥沥,没有一泻而下的酣畅淋漓,却堵满了黏着飘尘的沉重和孤寂。碰到这种嵌在时光缝里的日子,最适宜听点小清新了。所以,周日的早晨,我反复播放《牙齿与爱情》,听着小宋佳慵懒、松弛又带着甜腻的声音,感受着无厘头歌词里藏着的小机智,突然间我就释然了,近日的阴霾终于一扫而空。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焦虑?
是啊,为什么焦虑?经济增长如此高歌猛进,生活娱乐如此丰富多彩,为什么抑郁的人却越来越多?是因为房价吗?似乎是,又显然不是。很多人,有房有车有事业,却比一无所有的小房奴更焦虑。听着《牙齿与爱情》,我隐约想到了一些更无厘头的答案。
我想,焦虑是因为想得太多。看到《牙齿与爱情》这个歌名,你肯定在想,牙齿和爱情有半毛钱关系吗?一边这么想着,一边你可能就开始百度了,然后,你就有点烦躁了,因为你搜不到答案,想来想去也没什么结果。那么,我告诉你,“牙齿和爱情一样,无法自拔”,“爱情和牙齿又不一样,不是修补就能得到幸福”,你是不是有点顿悟的快感?再然后,你来听《牙齿与爱情》吧,第一句话就让你无语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突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我该去做些什么,去补我的牙呢,还是通个电话。”原来,并没有你臆想的那么玄妙,小宋佳只是在犹豫,是去补牙呢,还是给男友打个电话,就这么简单。
怎么能这么简单?不相信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把所有的事情想得很复杂。从我的专业体悟来看,这应该算是全球化和博弈论思维遍布天下的流毒吧。人类经济生活如此联系紧密,社会组织如此唇齿相依,人们的行为选择如此藏满博弈,以至于容不下单纯的独立。所以,无论是美国退出QE和中国经济,还是领导表情和汇报言辞,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在寻找着不同事情之间的相关性,甚至用尽心力在论证这些相关性里是不是有数理上认可的因果关系。可是,这个世界没那么多复杂的因果,想得太多,你一定不会轻松。
当然,即便不那么忧国忧民或是处心积虑,你也得面临牙齿和爱情的问题。也就是说,时时刻刻,你都得选择,而很多选择就像牙齿和爱情一样,一个不足为外人道却又迫在眉睫,另一个看上去高大上却又不能当饭吃。说得再直白点,就是现实和理想,总是难以两全,你必须做出选择。而这,就是你为什么焦虑的又一个原因。
我想,焦虑是因为选择很痛苦。你在选择的时候,总是越来越害怕失去,而不是感恩得到的东西。瞻前顾后、左右为难,却不能随遇而安,根本原因在于,你的选择里堆满了虚幻的欲望,而不是真实的需要。我有两个朋友,都在面临买不买房的选择,一个痛苦不堪、举棋不定,因为他害怕房价会跌,投资会亏;另一个毫不犹豫就买了,满心欢喜,因为她给父母选了个颐养天年的好房子。很多时候,选择是否痛苦,区别只在于你是否真的需要。
当然,不光选择什么令人烦恼,甚至选择的过程也伴随着焦虑。选择的前提,是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但实际上,你经常会发现,定位是不稳定的。比如,你觉得自己是个现实的人,于是你选择丢下爱人去补牙,但突然你又觉着自己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于是,你就焦虑了。即便牙很好,你对这种感觉应该也不陌生,就像前一秒,你还挤在地铁里,下一秒,一个电话打来,你可能就在谈论着上亿的资金交易,连你自己都觉得与飘着煎饼味的空气格格不入。
我想,焦虑是因为人格的分裂。听上去似乎有点严重,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面具,有的面具是本我,有的面具则是名片上的头衔或是机缘巧合的某个身份。什么时候戴上哪个人格面具,是个问题。很多时候,戴惯了不是本我的面具,要么会产生一种高大上的良好错觉,要么会留下一种狐疑卑微的渺小感,带着这些感觉回到本我生活之中,你会发现周围的人慢慢都疏远了你,甚至连你都觉得与原来的自己渐行渐远,焦虑油然而生。直到某一天,不是本我的面具不可抗地脱落,你被迫戴上本我的人格面具,又会感到痛苦。这种例子,我们都见过很多,越是不能在分裂中认清自我,人生就越是悲剧。
所以,还是听一听《牙齿与爱情》吧,别想那么多,认清自我,随遇而安,简单生活,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牙齿与爱情》(小宋佳)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突然不知所措
不知道我该去做些什么,去补我的牙呢,还是通个电话
这个问题一直把我困惑
我最爱的季节,秋天已经来到,出门走一走也好
可是我的牙呢?还有我的爱人?这些问题让我心跳
哎呀呀哎呀哎呀哎呀哎呀
哎呀呀让我心跳
越过山丘,还在乎无人等候?
你曾经慨然以慷,你曾经苦断愁肠,为了打动某个人、为了追赶某个人,你赤手空拳,不自量力地去挑战。你以为越过山丘,就能看到山花绽放,但等你真的做到了,你又发现,年轻时那些信誓旦旦、咬牙切齿的念头,早已在翻越过程中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大叔的魅力总是让人无法抵挡,就像蓄上胡子的吴秀波、打理盆栽的让·雷诺以及抱着吉他的李宗盛。不过,读懂大叔,却需要足够的经历。所以,看到最近朋友圈里《山丘》不断刷屏,我多少有些讶异,因为这也算是一首老歌了,李宗盛那一成不变的沧桑调调似乎也缺少微时代的流行点。后来一搜索才知道,原来是R&B歌手胡彦斌让《山丘》变成了话题,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上,他把朴实无华的《山丘》改成了一幅流行又花哨的模样。
出于好奇,我从网上找来胡彦斌的版本听了一下,平心而论,也不能说他唱得有多差,如果没听过原唱,甚至还会觉得有些味道。但对于所有听过李宗盛版本的人来说,胡彦斌的所谓改编就完全不可接受了。其实,这很容易理解,音乐是刻在五线谱上的情感,每一首歌都自带一张隐形的名片,记录着歌者和听歌人某时某刻某种共鸣的情绪,所以,每每听到一首喜欢过的老歌,我们总是会想起某个人,忆起某段时光,勾起某些泛黄的情感。好的改编,会强化歌曲既有的那种情感,在听众被点燃的心火上加一把柴,像金志文改编刘若英的《为爱痴狂》,就把那种孤注一掷和无怨无悔后的渺小感唱得更加感人肺腑。而胡彦斌的失败,恰在于他有技巧,玩唱腔,却把握不住音乐的情感,他给《山丘》加上了一种不伦不类的欢快,而听众呢?刚被旋律勾出心里的一声感叹,突然就被生生噎在了那里,不痛不痒,无力感伤,一种被欺骗、甚至被羞辱的厌恶感油然而生、无处隐藏。
情感源自内涵,所以,音乐是有气质的,就像每个人一样。李宗盛的音乐,有一种洗尽铅华的质朴气质,这是年轻的胡彦斌装不来、学不像、更改不了的。把《山丘》硬是唱成R&B,这种违和感,就像西装配球鞋,几乎不能原谅。
“是不能原谅,却无法阻挡。”无法阻挡的,是李宗盛赋予《山丘》的强大气场。其实,胡彦斌的改编失败,也不是全无意义。至少它证明,《山丘》是首真正有灵魂的好歌,不像那种滥情又粗糙的口水歌,怎么改都一如既往的浮夸又空洞。那么,《山丘》的灵魂,究竟安放在哪里?
作为李宗盛2003年就开始酝酿、2013年才写成的歌,《山丘》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在我看来,只有毕业后摸爬滚打个至少十年以上,才能从表面的惜时悲怆之中听出励志的味道。李宗盛其实很直白:“我没有刻意隐藏,也无意让你感伤”,听上去“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歌词,并不是存心去喋喋不休“时不我与的哀愁”,或是感叹“还未如愿见到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只是淡淡地陈述一个事实——“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个发现,与其说带着“念念不忘、未见回响”的凄凉,不如说是藏着“若有所失、恍若隔世”的感叹。
听得越多,越觉得《山丘》的主题不是怀旧的傲娇,而是大叔的自嘲:嘿,还记得不知疲倦翻越每一座山丘时的念头吗?你曾经慨然以慷,你曾经苦断愁肠,为了打动某个人、为了追赶某个人,你赤手空拳,不自量力地去挑战。你以为越过山丘,就能看到山花绽放,但等你真的做到了,你又发现,年轻时那些信誓旦旦、咬牙切齿的念头,早已在翻越过程中变得那么微不足道。越过山丘,你已白了头,你慢慢明白,不会有谁会为谁去等候,也无需在意无人为你等候。越过山丘,你已白了头,“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么时候”,但你总会记起,那个让你挑战山丘的理由。这个理由,现在看来是那么可爱又好笑,自嘲之余,你还是会感激命运的温柔。无人等候,也是值得的,因为你总算没有错过这一个个精彩的山丘。
人生,真正宝贵的,不是得到,而是经历。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知道该去经历什么,总是没有勇气去经历什么,而得到的渴望,会变成激生经历的温床。听着《山丘》,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读硕士时的一个朋友,他曾经单纯地以为,本科女友毕业后就离他而去是因为他还不够优秀,于是,他拼命读书、四处游学、全情工作,试图证明他值得等候,但事实却是,没有人在等待他的证明,只有他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理想,找到了方向。后来我问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傻?他笑着说:“傻,才算年轻过;傻,才会不白活。”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得有多傻?越过山丘,不在意无人等候,这得有多酷?我想,这才是大叔的魅力所在吧。
《山丘》(李宗盛)
遗憾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就已经老了
尽力却仍不明白,身边的年轻人
给自己随便找个理由
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李宗盛演唱会现场表演
青春离奇:致增长终将逝去的狂欢
青春离奇,离奇在,所有的荒唐不羁,所有的异想天开,所有的任性胡来,所有的错误摇摆,都是那段如花岁月里最恰当的一种存在。
“他不羁的脸,像天色将晚;她洗过的发,像心中火焰;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疯了,累了,痛了,人间喜剧;笑了,叫了,走了,青春离奇。”久违的王菲,慵懒的琴声,熟悉的唱腔,再加上这飘逸的歌词,没有比这更好的搭配,来演绎这首《致青春》了。作为五月天里最热门电影的主题曲,《致青春》不经意间就给听它的人带来了一丝淡淡的清凉、一味轻轻的暗香,还有,一缕悄悄的畅想。
听它的时候,我就在想:好像有哪里不对。和朴树的《那些花儿》、叶蓓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和许飞的《那年夏天》相比,王菲的《致青春》似乎在缅怀、惆怅、向往和青涩之外,还多了一点什么。翻来覆去听了很多遍,我才突然意识到,王菲的浅吟低唱里,夹杂了多一点的心酸、感叹和质疑。我们已经习惯于在青春之前加上“美丽”“难忘”或“纯真”之类的溢美之辞,但王菲却唱到:“青春离奇。”
青春为什么离奇?是因为拥有它的时候,你无度挥霍,失去它的时候,你追思失落?这不离奇,青春本来就是用以挥霍和缅怀的。是因为拥有它的时候你无所畏惧,失去它的时候你满心顾虑?这也不离奇,因为青春本来就会赋予人无尽的勇气。在我看来,青春真正离奇的是,失去它的时候,你忠贞不二,而再拥有它的时候,你又出尔反尔。我们总是习惯于一边追忆似水年华,一边感慨岁月无常,我们总是期盼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有机会去说出那想说没说的话,去握紧那想拉又松开的手,去尝试那想做没来得及做的事。但如果真的再经历一遍,我相信,我们并不会兑现自己改变青春轨迹的承诺,而是会原原本本地重复那些同样的正确和同样的错误。
青春离奇,离奇在,所有的荒唐不羁,所有的异想天开,所有的任性胡来,所有的错误摇摆,都是那段如花岁月里最恰当的一种存在。人生如是,经济亦然。听《致青春》里的“青春离奇”,我同时想到了两个问题(搞经济的人就是如此无趣):如果回到过去,我还会不会像年轻时那样无谓地蹉跎光阴?如果回到危机前很久很久,美国或是欧洲还会不会像年轻时那样热衷于透支增长或是举债发展?尽管事后来看,这两个问题反映的过去似乎都是错误的,但如果一切重来,结果还会是昨日重现。
人生和经济真是太像了,人生周而复始,经济周期有高潮就有低谷。于经济而言,所谓青春,其实就是增长那平躺的“S”曲线上最曼妙、最精彩的中间一段。在这一段里,浪漫可人的金融创新、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将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在激情碰撞、要素融合和需求满足过程中激发出经济增长的无尽潜力,创造出最具活力、最富激情的发展黄金期。
但终究缘分有时尽,当一种经济增长模式耗尽了青春的激情和成长的潜能,那么经济周期必然会由盛及衰,青春的后遗症将不断显现,甚至会以经济危机的极端方式和青春割袍断义,就像王菲唱到的:“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岁月的报复总是会让我们轻易忘却曾经的温情,但必须承认,可能没有什么模式比我们曾经选择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那一段岁月里的资源优化配置,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青春才会如现在缅怀的那般演绎。
因此,在我看来,即便过度创新、过度消费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根源,即便货币一体化给欧债危机治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如果真的获得时光倒流的机会,还是会选择同样的经济发展道路,而相比这一路的风光娟秀,现在的危机完全是可以承受的青春对价。从某种意义上看,危机就是青春已逝的标志。缅怀青春,却不能被过去所摧毁,青春留下了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但需要改变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青春不可追回,青春却可以再造,无论是危机中的欧美经济,还是经历过三十年增速狂飙、如今放缓的中国经济,都需要重新找到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激活全要素生产力的新增长模式,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增长周期到来后的青春再至而积淀活力。王菲唱得好,“青春离奇”,但终究是“人间喜剧”。
每一段青春,都是不可改变的印记,事实上,也无需改变,因为与它相伴的,恰是彼时彼刻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致青春》(王菲)
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年华青涩逝去,却别有洞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
疯了,累了,痛了,人间喜剧
笑了,叫了,走了,青春离奇
王菲北京首场演唱会
最强大脑和简单爱
只有聪明人才永远可爱,大多数正儿八经的经济学家都有很高的智商,却未必是聪明人。那么,什么叫聪明?什么是大智慧?一边听着《简单爱》,一边忆起周杰伦,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所谓聪明,所谓大智慧,就六个字:“知简,知止,知爱。”
本来,我对现在的电视已经无力吐槽了,因为放眼看去,全是跟风的唱歌节目和相亲节目,充斥着刺耳的高音、廉价的眼泪和虚伪的感情,直到百无聊赖之中转到《最强大脑》,才突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毫无疑问,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普节目,但还是显得清新可人、别具一格,在科学趣味和娱乐元素之间谋得了一个讨喜的平衡。
在我看来,《最强大脑》里,从选手到嘉宾,有真聪明的,有假聪明的,有不聪明的,有自作聪明的,真正称得上“大智慧”的人,当属周杰伦。有这种感觉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周杰伦在这个节目里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得体、练达、温馨,又不失幽默。对我而言,看这个节目最大的收获,不是有幸目睹了智商秀,而是非常欣慰地确定了两件事:第一,音乐是有智慧的,在音乐和经济之间完全可以找到“乐思经济”的思想共鸣;第二,喜欢周杰伦多年是明智的,他不仅有天赋,更是借由专注而变得通达、睿智。
最开始喜欢周杰伦的时候,我还在上学,像刚出道时的周杰伦一样,成天戴着一顶棒球帽,塞着耳机,骑着破自行车穿梭在校园里,包里时刻放着周杰伦的专辑《Jay》《范特西》或《八度空间》。我最喜欢听的歌是《简单爱》,写曲的是桀骜不驯的周杰伦,填词的是古灵精怪的徐若蠧,很符合我青春懵懂时的审美和喜好。大多数听《简单爱》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手上可能捧着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或是梯若尔的《博弈论》之类。那个时候,作为初学者,我像喜欢周杰伦一样喜欢机智、有趣的经济学;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经济学,谈论经济学,经济学家则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喜欢周杰伦的朋友越来越多,身边那些喜欢过经济学的朋友却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彻夜长谈阿罗不可能定理、瓦尔拉斯均衡或是有料的《资本论》了。更令人悲哀的是,经济学家似乎有沦为“过街老鼠”的趋势,有一次在参加某大学的论坛活动时,一位颇有声望的法学家不无调侃地对着我们一帮搞经济的人“怒斥”:“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被你们搞成了烂摊子,现在轮到我们这些学法律的来收拾了。”语落,现场立刻回以一片热烈的掌声。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社会地位和大众口碑越来越今不如昔?经济学本身没有退化,还是不断进化,还是如此饱含智慧和理性,还是人们观察、理解和洞悉经济世事的大好工具,但经济学家在中国却越来越不受欢迎。看到周杰伦在《最强大脑》里的表现,我突然意识到,只有聪明人才永远可爱,大多数正儿八经的经济学家都有很高的智商,却未必是聪明人。那么,什么叫聪明?什么是大智慧?一边听着《简单爱》,一边忆起周杰伦,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所谓聪明,所谓大智慧,就六个字:“知简,知止,知爱。”
首先是“知简”,简单为美,至简为智。《最强大脑》是周杰伦在大陆参加的第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来,他就说了一句:“因为好奇。”还有比这更简单、更顺畅、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吗?听到这一句,我就被杰伦的坦诚打动了,就像当年听到他唱“我想带你去外婆家”的时候,我立刻就体味到了“简单”爱的意思。经济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不能用简单的表达来向大众阐述经济观点,更不意味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才叫“专业”。我非常欣赏张五常先生的一个观点,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背后的逻辑和道理都能用通俗的话说出来,而很多经济学家在面对大众的时候喜欢浅入深出,甚至会抛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论,难免令人厌恶。“知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既需要独自去探索和理解复杂的理论世界,还需要战胜内心利用知识优势获取利益的复杂欲望,这显然是一种“大智慧”。
其次是“知止”,过犹不及,知止有定。《最强大脑》里有一个精彩的猜音环节,四位观众同时按下四个钢琴键,盲听的周杰伦正确地猜出了其中前三个,主持人让他猜第四个,他幽默地拒绝了:“聪明人知道适可而止。”那一瞬间,杰伦的音乐才华和内敛修为同时绽放出智慧的光芒,就像初听《简单爱》的感受,正因为杰伦没有把他那独一无二的乐风和唱法用在每一首歌,这首简简单单的平凡歌曲才最是打动人心。经济学是一个很有内在逻辑的理论工具,把它用在非经济领域往往也能得到许多有趣的收获,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些年部分经济学家大力鼓吹“经济学帝国主义”是有益的。当经济学越来越频繁地被滥用于无意义的地方,当经济学的实际功用越来越被扭曲和夸大,社会公众对经济学的认识可能就越来越偏离常识,对经济学家的信任可能也就越来越打折扣。“知止”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经济学家需要克制学术追求上和现实生活中不断膨胀的欲望,真正做到内心平静、张弛有度,这显然也是种“大智慧”。
最后是“知爱”,大爱无形,爱生慧心。综艺节目里飙泪炫爱是很常见的桥段,但《最强大脑》里,周杰伦没有主动煽情地去送球拍、送专辑,面对几乎全是冲他而来的粉丝,杰伦淡然而亲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疯狂找茬环节点魔方时,他故意背过身去,只为替观众证明过程的公正。在我看来,炫爱和示爱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把自己放在一个施爱者的超然地位;后者则把自己和别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设身处地地去为别人着想,哪怕没有有形的给予,也能感受到细腻的关怀。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充满理性的学问,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必须无情,毕竟经济终极目标是经世济民。没有感性的内心,又怎能设身处地为广大普通民众着想,又怎能用理性的工具找出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可行办法,又怎能真正建成一个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又怎能促成效率和公平的长期平衡和内在稳定?“知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时代,大爱越来越需要放下自我、沉淀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这显然又是种“大智慧”。
总之,智慧不仅是智商,还是知简、知止和知爱。真正的聪明人,永不令人生厌。所以,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应该向周杰伦好好学习,也许这样才能更受尊重,更受欢迎。
《简单爱》(周杰伦)
我想带你骑单车,我想和你看棒球
想这样没担忧,唱着歌一直走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
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伤害
你靠着我的肩膀,你在我胸口睡着
像这样的生活,我爱你,你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