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叩问生命之源:达尔文传
5993600000001

第1章 序言:让梦想成真

如果达尔文活到今天,他已经是204岁的老人了。这二百年间,世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特别是高科技的发明,诸如电灯、电话、电脑、飞机、汽车等等,都是在近二百年里才出现的。与科学技术相比,人的自身并没有多少变化,从西汉三国时期考古墓葬里发现的古尸解剖资料来看,两千年前古人的脑容量和身高、面貌等,与今天的人都没有什么差别。

探索这个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达尔文是这个领域里的一位卓有成效的佼佼者,地球在旋转,时光在流逝,但人们不会把他忘记的,尽管他的理论在今天仍倍受争议。

说到本书的主人公,少年时期的达尔文肯定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在中学读书时,他的校长也曾说达尔文是“不可救药”了。这个背着“坏孩子”名声的少年,却仍然能够快乐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沉浸在达尔文的故事里,并试图用笔来发掘这位200年前的先辈的心灵秘密。

值得让大家思考的是,达尔文身上的叛逆性格,是应该提倡呢,还是给予扼制?当你翻阅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笔者是带着欣赏和赞美的语言来讴歌“坏孩子”达尔文的。因为我们现在培养下一代太需要出现更多的像达尔文这样有创造性的人才了。

但是,面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我的忧虑之心却总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科研条件,早就比达尔文的年代好多了。可是我们这些年究竟出了多少让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呢?有是有,但与一个大国的地位相比,还是太少了。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学校家庭,到处都在培养“听话”的好孩子,中规守距,不要逾雷池一步。我们能容忍少年达尔文的行为吗?

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今天,当年的“坏孩子”达尔文的行为,也要受到相当多的家长们的质疑或者强烈的批评,也许我们的身边就有无数个小达尔文,他们的身上蕴藏着无穷和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是,还不等到他们长大,就已经被改造成“好孩子”了,成为一个平庸的无所事事的好人。笔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就常常想,百年以来,为什么中国人在自然科学方面从没有摘过诺贝尔奖。(本书的创作期间,欣闻莫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真是高兴极了,觉得他给中国的文学争了气)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我想就是与学校环境和家庭的教育有关系。

达尔文的父亲是曾经那么坚决地让儿子学医学、学神学。但儿子还是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他在20多岁时,跟着船队去环球旅行,那是需要冒险的,也是需要很大的一笔钱的。最初反对他此行的父亲,不还是拿出一笔巨款支持他了吗?另外,达尔文在大学时,不是去野外收集标本,就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搞辩论,这一切之所以能够从他的想法变成行动,都是离不开环境的呀。

所以,让思想冲破牢笼,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或者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子来机械化地培养学生,这才是我写作本书的要旨和追求的意义。

需要提及的是,我曾写过一些人物传记,比如航天英雄杨利伟,比如当代**郭明义。我都有机会亲自采访他们,与他们面对面地交谈着生活的往事,探求着人生的话题。可是写达尔文我只能到书店里买有关他的书籍,跑图书馆里查他的资料,在网上寻觅着他点点滴滴的记录。虽然这本书是小说,有大量的细节是我艺术虚构和加工的,但达尔文基本的生平经历,我决不敢枉加编造。本书参考了许多前人积累下来的材料,我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由于视野与水平所囿,本书,肯定会有诸多的缺陷,诚望各位方家教正。

每章后面的阅读思考,也是笔者加上的,是对上面章节的概括提要,也是作者的思考浓缩。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正文里笔者偶尔跳出来的议论一样,都是仅供您参考的。

最近,“中国梦”一词相当流行,我忽然想到,达尔文其实就是一个从小有梦想的人,也是一个能让梦想成真的人。希望我们的小读者都能有“中国梦”。有梦想的人才是幸福的,愿你们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让梦想成真。

好了,说了不少了。还是请您来读小说吧。

笔者带着十分敬畏的心情期待着您的批评。谢谢了

董恒波

2013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