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会表达成就最优秀的孩子
6000200000005

第5章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关键(1)

影响孩子表达的关键因素

培养表达能力,就像是培养一株幼苗,采取正确的方法能令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相反,一旦出现偏差,幼苗就可能被摧毁甚至是连根拔起。为了能够让这棵“幼苗”在经历风雨后仍能茁壮成长,就需要我们找出可能会影响孩子表达的因素,并逐一予以击破。

案例

悠悠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时奶奶与他相处的时间最长,奶奶身体不好,还有耳聋的毛病,但对这个孙子是非常尽心的,每天换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带他出去玩,可是悠悠变得越来越沉默,除了和奶奶说几句话外,根本不怎么理其他人,有时爸爸或妈妈步步“紧逼”,悠悠才会不情愿地说一两句。正当爸爸妈妈着急的时候,悠悠奶奶需要回老家很长一段时间,无奈夫妻二人只能将悠悠送去长托。

爸爸妈妈原以为沉默寡言的儿子会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定会哭个不停,不想再去。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周后他们将悠悠从幼儿园接回来,他变得爱说话了,一开始还有点羞怯,但禁不住爸爸妈妈的“勾引”,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说着说着,他还兴奋地问妈妈:“咱们下周是不是还去幼儿园?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了,让我们周末的时候好好观察家人的生活,上课时我们都要上去讲呢!”

看着儿子兴奋的脸庞,爸爸妈妈感到既欣慰,同时又很不解,为什么悠悠在家里不爱说话,去幼儿园后却像变了个人似的?

可以说,在悠悠的语言发展甚至表达能力培养方面,家庭起到了一个负面作用。悠悠身边虽然有三个大人,但是爸爸妈妈无暇与他沟通、交流,奶奶虽然长时间陪伴他,却因为身体原因同样无法正常与他交谈,久而久之,悠悠在这种环境下由于缺乏开口的机会,不仅丧失了说话的欲望,性格也变得内向了。而当他到了幼儿园,在这个大环境下,悠悠在挑选交谈对象时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再加上老师通过组织演讲等方式加以引导,慢慢地就变得开朗爱说话了,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孩子表达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1.家庭语言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语言课堂,什么样的家庭语言环境,往往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如果比较内向,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孩子也有可能受其影响,变得沉默寡言。相反,家长如果能言善辩,孩子在其影响下就有可能积极与人交谈,从而为培养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2.幼儿园语言环境

幼儿园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二语言课堂,对于长托的孩子来说,甚至可以上升为第一课堂。在幼儿园中,老师将会代替家长的职责,通过游戏、比赛、授课等方法,充分调动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口语训练。在这一期间,孩子的语言天赋不断被挖掘,他们在天性的驱使下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不管一开始说得好与坏,都乐于去尝试,久而久之,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3.孩子自身的性格

性格与口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开朗、活泼的孩子往往很自信,说起话来侃侃而谈,具有突出的表达能力。而一些内向的孩子往往是沉默寡言的,他们听得多,说得少,表现欲不强,缺乏口语训练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对表达能力造成影响。

当然,影响孩子表达的因素绝不仅只有这三点,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并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这样一来才能让孩子的表达能力更进一步!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宜早不宜晚

通常说来,及时得到语言能力开发的孩子,要比未及时得到语言能力开发的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而且他们多数都口齿伶俐、思维清晰、语言流畅、理解能力强。因此,如果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一定要尽早开发他们的语言天赋,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案例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神童。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并可以熟练运用三百多个词汇;八岁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种语言;九岁就考上了大学,十四岁已经成了博士。卡尔·威特在语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超强能力与他父亲对他科学而又严格的早期语言教育密不可分。

老威特认为,对孩子的语言教育不但要重视还应该开始得早。所以,当威特刚刚15天大的时候,老威特就开始教他说话了。刚开始,他在小威特眼前伸出一根手指,小威特看见后就想要捉住它,最初由于看不准总也捉不到,后来终于捉到了就表现得非常兴奋,然后把老威特的手指放在嘴里吸吮起来。这时候,老威特就会慢慢地、柔和地、清晰地反复对小威特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让他去倾听。到了小威特有了一些辨别能力的时候,老威特便把周围的很多东西逐个拿给他看,然后用缓和清晰的声音重复这些物品的名称。就这样,小威特没用多久就可以清楚地说出许多词汇了。久而久之,老威特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小威特很自然地将物品和父亲在自己眼前晃动的东西联系了起来,这也让他逐渐明白了周围的每一件东西都有其特定的名称。

老威特对卡尔·威特语言天赋的开发和教育得到了斯特娜夫人等众多儿童早教专家的认可,他们把这种方法也用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虽然说孩子的语言天赋越早开发越好,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的。

1.及时对孩子发出的音节做出回应

当孩子发出第一个音节时,家长必须立即给予回应。比如,孩子发出“a”的声音,家长就要立即“a a a”地回应。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回应,就会刺激他反复地发音。当家长教孩子发音时,有时即使孩子的回应不是非常清晰,家长也要用积极的回应给予他鼓励。形成这样的习惯之后,孩子的语言天赋便会得到最初的开发。

2.从孩子身边的物品开始练习

当孩子能够正确发出一些音节,并具备了辨别能力之后,就可以考虑对他进行一些词语方面的“刺激”了。这些词语最好出自孩子身边的一些常见物品,比如孩子的小床,客厅的电视,餐厅的桌子、椅子、吊灯等,把这些东西的名字用清晰、柔和的语调反复地念给他听,他的词汇便会渐渐地丰富起来。不过,在实行这一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并每天坚持练习,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抓住孩子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会表达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但说到底,与其最有渊源的要数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就是孩子表达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关键期内,如果对孩子进行训练,使其很好地掌握语音、语调、措辞、表达方式等,对其日后的表达能力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令孩子的智力、理解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高。相反,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发育就会变得缓慢,出现表达能力差等缺陷。

案例

小聪说话年龄比同龄小朋友都早,每天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让忙了一天回到家想休息的爸爸妈妈感到十分头痛。为了获得片刻安静,只要小聪开口说话超过几分钟,爸爸或妈妈就会厉声喝止:“我在忙呢,你跟别人说去。”“别说了,光说话怎么看电视!”……久而久之,小聪的话越来越少了。对此,小聪的姥姥向女儿、女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却并不担心,认为小聪天生话多,一旦少说一点就会给人留下“话少”的印象,而且孩子现在还小,话少也是到了认生期,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让爸爸妈妈没想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聪的“话少”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厉害,一着急起来一个完整的字都说不出来,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

与小聪相反,在小欢两岁时妈妈发现她不怎么爱说话,即使开口说话也往往词不达意。为了能让女儿多开口说话,妈妈买了很多简单的彩图绘本,每天都带着小欢一起读、一起练习背诵,甚至在做家务或者做其他事情时都会将故事或歌谣联系起来说。大概过了几个月,小欢终于能看着图片读出书中的文字,妈妈并没有松懈下来,她还鼓励女儿多和幼儿园或邻居家的小朋友一同唱歌、玩角色扮演游戏等。经过妈妈努力的培养,小欢变得开朗起来,话也逐渐多起来,不仅能流利地与人交谈,经常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演讲比赛,还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呢!

小聪和小欢的情况不同,最后造成的结果也是截然相反的。小聪虽然说话年龄较早,可是爸爸妈妈无意识的“阻挠”,使他失去了比较好的语言成长环境,语言能力明显出现倒退,根本谈不上表达能力,就连正常说话也很困难。小欢的情况正好相反,她的语言发展虽然有些缓慢,但是妈妈并没有放弃,而是抓住了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语言特点,采用了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案,终于使小欢由一个话都说不好的孩子,变成一个能说会道的小演讲家。

从小聪和小欢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二者的转变都是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作用下完成的,如何更好地利用关键期,将其作为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手段而非阻碍,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家长了解孩子学习语言的不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发掘训练重点。

1.第一阶段:预备期(0~1岁)

预备期又叫做“先声期”,孩子在这一阶段会发出简单的音,并能初步理解一些发音的意思。预备期真正发起时间为3~6个月,在这期间孩子开始意识到语言的存在,并试图用吐口水、无意识的呢喃等方法发音;而到了7~8个月左右,这种发音方法有了明显提高,在发音的同时还能改变音量,并能学大人重复单一音节,如“爸爸”、“妈妈”等。9~10个月,孩子能理解大人语言,并用手势、表情配合发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这一阶段,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尽快有意识地开始与孩子进行交流,利用喂奶、换尿布、散步、哄睡、游戏等机会与孩子多说话,多用眼神交流,让他沉浸在充满温情的“语言世界”中;同时,还可将周围各种事物用清晰、准确的名称说给孩子听,尽管他此时可能并不明白,但至少可在脑海中留下一定的印象。

2.第二阶段:语言发育第一期(1~1.5岁)

在语言发育第一期,此时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仅能使用简单的字或发音(通常使用在表述动物名称上),还会同时配合手势、表情等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不仅如此,随着听力和大脑的不断发育,他们还能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模仿(医学上称之为回音),模仿的通常为一句话中的最后1~2个字或一个词。由于孩子的模仿发音到了两岁左右就会消失,家长应及时利用他们这种复述的特点,陪他们读书、玩声音游戏、给他们介绍名称等,从中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词汇。

3.第三阶段:语言发育第二期(1.5~2岁)

这一阶段也被称为“称呼期”,这是因为随着孩子词汇量的增加,他们变得爱说话,特别是喜欢询问物品的各种名称,不过由于认知发育尚未完善以及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知名称、不知名称对应的物品,经常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此外,孩子还能懂得听指令做事,家长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通过背诗歌、看图、识文字等方法,发出指令,帮助孩子将名称与物品对应起来,并引导他们说出来,这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4.第四阶段:语言发育第三期(2~2.5岁)

在这一阶段与第四阶段(下面会介绍到)被称为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中,孩子的语言范围逐渐从单个字或词组过渡到短句(如感叹句、疑问句等),并学会使用你、我、他(她)等人称代词。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孩子还会通过观察或倾听大人的说话,“自学”语法或理解语句的意思。尽管他们每一次的学习或理解并非正确,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了。

5.第五阶段:语言发育第四期(2.5~3岁)

这一阶段又被称为好问期,这一年龄的孩子大脑皮质中支配语言的神经组织逐渐发育成熟,令孩子不仅喜欢提问,还能学会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为了配合孩子的发育特点,我们应在这一时期重视孩子的提问,不管孩子问什么,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与重视,尽可能地回答。如此一来,便能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同时也能对规范孩子的语言起到推动作用。

6.第六阶段:语言发育第五期(3~6岁)

这一阶段被称为语言完备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再加上观察力的提高,令他们可以通过大人的言谈,随时调整自己对词汇的掌握以及语法的应用,从而形成真正的语言,并逐步形成语言应用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家长可通过讲故事、朗诵诗歌、看图识字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的掌握,以及充实他们的知识。

这五个阶段从0岁一直到6岁,跨度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这要求我们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千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令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温馨提示:孩子在6~13岁时还会进入第七阶段——语言发育第六期,这一时期被称为语言发育最佳期,即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向外表达自己有着强烈的欲望,此时如能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表达培训,并提供展示的机会,必定能使孩子的口头表达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