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你在想什么
6001500000003

第3章 读懂孩子(序三)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孩子为什么老爱哭?”

“孩子为什么老爱粘着妈妈?”

“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了?”

“孩子害怕声音怎么办?”

“孩子什么都不会做怎么办?”

……

经常有家长忧心忡忡地问我们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是自身做了父母,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仍然停留在儿童和教育心理学的书本符号上,而缺乏深刻的体验。

自从孩子出生后,我们一直记录着她的成长历程,其中有突出的事件、活动、行为、对话以及指标等。当我们以儿童心理学知识审视它们时,我们发现,婴幼儿虽然不会或不善于说话,但会通过很多表达方式,告诉我们她的需求、感受和思维。大凡成功、有效的教育方法,正好顺应了她的这些心理活动。读懂孩子,实在是成功家教的首要前提。父母需要时时刻刻反问自己:“宝宝,你在想什么?”

理虽如此,但孩子的行为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有些家长可能感到困惑:我们怎么能够从孩子的行为之中,知道宝宝在想什么呢?的确,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世上没有哪一本儿童心理学的书籍会告诉你,对于你的特定的孩子、孩子的特定问题,如何进行特定的教育,但还是有些共同的规律可循的。

例如,有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什么都不肯做、不会做。殊不知,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自己在无意之中将他的独立性扼杀在萌芽阶段了。1岁多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拿东西时,特别喜欢做事。2岁以后,这种独立做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你帮他穿袜子,他要自己穿,你硬帮他穿好了,他会脱下来,自己重新穿。他要上沙发,你若抱他上去,他会溜下来,自己再爬。可是,2岁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难免动作笨拙,不是穿反了鞋,就是摔倒在地。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忍不住责怪他,为图省事而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什么也不愿做了,心想反正有人还会做一遍的。等到孩子的自卑、依赖、退缩日益显露出来时,问题确实难办了。这种不幸,不是你故意造成的,而是没有读懂孩子的心理。

读懂孩子的心理其实并非什么难事儿,只要你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精心思考就能做好。为了提示、启发父母观察与思考,在这本书中,我们以孩子的口吻做标题,列举了64种比较突出的婴幼儿心理现象。每种现象都是以一二则具体、形象的案例来描述的。这些案例来源于我们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发生的育儿实例。其中有些案例可能反映了父母们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盲区、误区。对于每种行为现象,我们从多种角度分析了孩子的心理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招儿,建议父母如何应对,希望对父母们多有帮助。

读懂孩子,因势利导,实为育儿艺术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