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
明明的妈妈刚要睡下,明明就哭了起来,妈妈只好把奶嘴放在明明的嘴里。可是没过多久,明明又哭起来了,妈妈只好又起床,检查一下,没有小便,刚喂了奶,怎么还不睡觉?明明的妈妈很纳闷:这个宝宝怎么这么爱哭呀?有时候,要哭好几次,简直弄得妈妈不知如何是好。
笑笑的妈妈正在吃饭,笑笑在小床上哭了起来,妈妈赶紧放下碗就去抱笑笑,边走还边摇着笑笑,但是笑笑继续哭着。后来,妈妈才发觉笑笑大便了,赶快替笑笑换上纸尿裤,这时候笑笑才止住哭。原来,妈妈一着急判断错了,笑笑是因为下面湿漉漉的不舒服才哭。从此,笑笑的妈妈非常注意观察,知道了宝宝哭是有很多原因的,还很快学会了安抚笑笑的方法,她有时把笑笑竖直抱起来,放在肩头上,轻拍她,并来回走动。这样笑笑很快处于警醒状态,并且能够平视周围新鲜的环境,笑笑的哭声越来越少了……
宝宝为什么会这样
啼哭是宝宝最早与成人交往的方式之一
啼哭是婴儿最早与成人交往的方式之一,是婴儿影响成人行为强有力的手段。对于婴儿特别是一点都没有自理和自制能力的新生儿,啼哭非常重要。他通过哭声提醒大人注意他、照料他,及时满足他的各种生理需要,啼哭能对成人照顾婴儿的活动起一种导向作用。
不同的宝宝哭声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宝宝还会经常在夜间哭,但是要知道这些啼哭都是宝宝在告诉父母自己的需求。
宝宝啼哭的原因
我们可以根据宝宝什么时间哭、什么情况下哭,以及宝宝的一些特征来确定宝宝啼哭的原因。细心的妈妈经过摸索会很快掌握宝宝啼哭的原因。例如,妈妈是4个小时前给宝宝喂的奶,现在宝宝哭了,可能是因为饿了;但是如果半个小时前喂的奶,那么宝宝哭通常不是因为饿了,而可能是因为还没有打完嗝或尿了,以至于宝宝难以入睡。
一般来说,宝宝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身体需要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身体需要方面的原因:饿了,累了,刺激过度,大小便,疼痛,气候变化,生病等。社会需要方面的原因:不愿意一个人待着,想得到身体上的接触,想一起玩,面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等。
宝宝啼哭是有周期的
在出生后的数周内,所有的宝宝总是要哭的。3个月之后,大多数的宝宝就不哭了,或哭得少了。但是不同宝宝哭的周期是不同的,有的宝宝4~5周时哭得很凶,有的7~8周时哭得很凶。
父母应该怎样对待
观察宝宝,尽快获得护理宝宝的经验
大自然赋予了父母对宝宝啼哭行为所具备的敏感性,但是仅仅跟着感觉走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借助经验和知识。
首先,啼哭不一定是肚子饿了。没有经验的父母对宝宝啼哭的第一反应就是给他喂奶。
其次,在出生后数周内,不同宝宝的需要和个性就已经出现不同,所以,我们要搞清楚:有的宝宝哭是因为累过头了睡不着觉,有的是因为环境太吵,有的是因为尿湿后宝宝感觉不舒服等。父母有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任何忠告都不如与自己的宝宝直接打交道好,这样父母才能掌握宝宝的个性并因材施教。
一般而言,新生儿是很少真正生病的,他们从母体那儿得到了避免感染的免疫力。但是也有例外,如小肠岔气使得宝宝疼痛导致啼哭。如果宝宝啼哭不止,或者不吃不喝,发烧了,那么就必须上医院。
正确理解宝宝的需求
有的母亲能够整天待在家里照顾宝宝,有的则由于各种原因只能短时间和宝宝接触,宝宝一般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应他本身的需要,而不影响正常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的啼哭行为一般在他们出生后3个月内发生。父母要对自己的宝宝进行观察,找出相应的正确的安慰方式来减少宝宝的啼哭次数,但是不可能杜绝宝宝啼哭现象的发生。如例子中,明明啼哭大概就是想获得妈妈的抚摸与安慰。
有规律地搂抱宝宝,可相对减少宝宝的啼哭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一个婴儿每天被抱3个小时以上,那么他哭得就少,关键是不要等宝宝哭了再抱他,而要养成一天中经常抱他和有规律地抱他的习惯。事实证明,经常被搂抱的宝宝啼哭就少。
宝宝醒着的时候和父母一起玩得越多,宝宝就睡得越好,哭得越少。
父母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醒来进餐的习惯,使宝宝的生活有规律,这样,宝宝啼哭少,啼哭周期也短。
运用适合的方法来安慰宝宝
父母有很多方法可以使宝宝安静下来。如看着宝宝,对着宝宝轻声说话或唱歌;抚摸宝宝;把手放在宝宝的肚子上;抓住宝宝的手臂和双腿;给宝宝奶嘴,把宝宝搂抱在怀里;抱着他轻轻摇摆或来回走动等。这些都是安慰宝宝的方法。父母要从实际出发,找出适合的方法安慰自己的宝宝。
积极对待宝宝的啼哭
切记不能不管宝宝,让宝宝啼哭。有的父母对待哭闹的宝宝,采取放任不管的方法,任宝宝哭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宝宝绝对不会因为父母不管而停止哭闹。有的父母认为,宝宝一哭就迅速做出反应,宝宝就会养成啼哭的坏毛病。这并不适合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如果宝宝能够迅速得到父母的安慰,啼哭反而会减少。宝宝半岁之后,父母才有必要产生这种担心。
对待宝宝的啼哭,不要垂头丧气,要知道任何一个宝宝都有啼哭的周期,要积极乐观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