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是从开始到终点的一条长路,从儿童的现在需要和爱好到成熟发展的一条长路。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教师的实践中,总是只有今天。教师必须注意儿童是如何使用直接兴趣的,他最近用到的兴趣是什么?这样的话,他就可能沿着他所追求的职业和方向进步。现在就必须利用他涂鸦的兴趣,不是为了十年后他能写非常优美的信,或者做很出色的账,而是他现在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它可能使他在另一个领域提前起步,使他日渐成熟。这种对兴趣和习惯的利用,使兴趣更丰满、更广泛、更精致和控制得更好。它可以看作是教师的全部职责。总是这样利用兴趣的教师,不会单纯沉溺于兴趣之中。兴趣在其现实中是运动不止的,是不断生长着的,是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全面的能力。如何使用兴趣来确保知识的增长和效率的提高,就是优秀教师的定义。这里没有篇幅来回答。但是,刚才的讨论非常明显地告诉我们:根据儿童主要处于直接兴趣阶段,当手段和目的结合在一起时,或者当儿童达到了间接兴趣的能力时,达到了有意识地使行动和观念发生关系、有意识地用彼此的术语相互解释能力的时候,情况就将大为不同。首先,初等教育阶段要求儿童主要从事直接的、外在的和积极的活动。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可以充分地实现他的冲动,从而可以使他们意识到自觉的价值。其次,中学教育阶段要求为儿童打下反思、自觉用公式表示和概括的基础,打下反复回忆活动,有意识地确定经验的要素并且使它们彼此发生联系的基础。在此,教师可以使儿童间接地和替代性地反思自己的经验以及吸收他人的经验,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儿童感知这些关系的机会。通过这些,教师能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的更大的意义。
兴趣和训练
正因为兴趣就是触手可及的事物,就是在实现冲动的活动中成长和扩展的事物,因此,在真正利用和保证能力与效能之间不存在冲突。它们标志着训练有素的心智——构成真正的“训练”。因为兴趣不只是一些自我沉湎的怠惰事物,而是某些必须在生活中展开的事物,因此儿童必须克服许多的困难和障碍,对它们的克服就形成了“训练”,发展了个性的灵活性和坚定性。实现兴趣就意味着做某件事,在做中遭遇阻力,面对和克服它。只有当困难是儿童内在感知到了的,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在冲动或习惯与克服困难的关系中,儿童感受到这些困难,由此它们的意义得到了赏识,产生了增值。而且,因为这个原因,儿童产生了一种动机,他准备迎接和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而不是意志顿消,或者不知不觉地采取逃避的方法,或者不得不诉诸希望和恐惧等外在动因——这些动因,由于它们是外在的,并不能训练“意志”,只能产生对他人的依赖。
目前,许多训练的概念中存在着一个谬误。它假设:(1)不相关的困难,即任务只不过是任务,被虚构成问题的问题才导致教育性的努力和对能量的指导;(2)能力不通过应用也能够普遍地提高。(1)问题是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在感知问题的行为者身上,问题表现为某种心灵的态度和过程。不是贴上了问题标签的就真的是问题,不是在教师看来是问题的就真的是问题,也不是“困难”的和令人厌恶的就是问题。同样,鉴别一个问题时,儿童一定把它感觉为产生于和来自于自己经验之中的困难,把它感觉为他不得不扫除的阻力,否则的话,他就不能保证自己的目的,不能保证经验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但是,这意味着问题将来自于儿童自己的冲动、观念、习惯,来自于他对冲动、观念和习惯的表达和实现的努力——简而言之,来自于他实现兴趣的努力。(2)只有当有能力可使用的时候,才有训练或者训练有素的能力。任何其他的“训练”概念都将其甚至贬低到专业体操表演者的水平之下——贬低到驯猴的水平。如果有人放弃他全部的生活以获得杂志上特意安排的游戏迷宫中的字谜破解技巧,他就是符合目前智力训练概念的人。但是,这样的概念没有必要去反对。当一个人在一个又一个的、本质上值得做的工作中能够简便、自由和完全地使用自己能力的时候,这就是训练。数学无法实现它所宣称的训练功能的大部分原因,恰恰就在于脱离了应用。能够轻松应付复杂分数问题的儿童,可能会很容易失败,完全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最简单的例题。他“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它”,或者他不知道“使用什么定律”。他接受了大量的训练却发挥不了作用;面对出现在经验的自然过程中的困难时,如何调整知识和习惯以应对它呢?这样的能力训练,他几乎没有接受过。这如果不是令人感觉可怜的话,也是荒谬可笑的——经常是令人悲哀的。通过在本质上虚构智力问题来保证训练,而不是保证条件以使问题在儿童的自然经验中得到解决的话,学业能力和训练与世界日常生活和要求的隔离也就不可避免了。
结论
在结论中,我们可以说,把兴趣树立为目的本身的话,将一无所获。对幸福如此,兴趣也不例外——当兴趣被最低地意识为目的的话,它会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做的是实现某些暗含在兴趣背后并且可以驱策兴趣的条件——儿童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满足兴趣和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如果我们能发现儿童急迫的冲动和习惯,如果我们能够使它们富有成果和有秩序地发挥作用的话,通过提供恰当的环境,我们就没有必要过于为他的兴趣而烦心了;他们多半会自我料理。这样的话,我就最坚信对他的“意志”训练。事实是,兴趣和意志的“分居”假设的根源和活力存在于人为心理学(man-made psychology)中。这种心理学通过独立实体和官能的抽象分析,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它,总是有人——成年人或者儿童——实际上,无论怎样真实地训练这个人,赋予他的经验以秩序和能力、创造力和智力,这肯定是在训练他的意志。有些人相信,在个体中,在个体积极的天性与平衡之外,存在着一种明确的“意志”,并且发明训练那种意志的方法。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这种训练留给他们。还有一些人相信,意志可用以称呼完整个体的某种态度和过程、主动的能力、百折不挠和聪明灵巧地根据目的调整手段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意志训练将意味着与诚挚地商讨和理智的见识结合在一起的独立和坚定的行为中的任何发展倾向。
8.讨论:兴趣所坚持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道德的吗?
在杰克森维尔的讨论
1896年2月20日,在佛罗里达州的杰克森维尔(Jacksonville)召开了赫尔巴特圆桌会议(The Herbart Round Table),与会人数相当可观,他们提前阅读了论文,热烈地参加了讨论。查理斯·加谟(Charles De Garmo)博士主持会议。
杜威博士因生病而缺席,麦克默里(C·A·McMurry)被邀请对讨论要求作了简短的介绍。然后,讨论持续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接下来对讨论中的论点进行简单的陈述。这个陈述后来提交给了杜威博士,他在文后对观点进行了简短的反驳。
埃佛勒斯(Everest)博士和其他人对杜威博士的观点提出的第一个主要批评是:一些术语,如自我活动、自我表现和兴趣,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无法判断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布朗(George和
P.
Brown)先生认为,杜威博士在他的心理学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知识对理解论文是必要的。在思维的领域,自我活动和自我表现是相似的术语。例如,儿童渴望在游戏中自我实现。花和植物是种子中巨大生命力的自我实现。自我表现是植物和动物活动的自然结果。埃佛勒斯博士注意到,自我实现可能是有害的。男孩在罪恶的方向上追求自我的实现,就像阅读不健康的书籍一样。
受布朗先生的鼓舞,哈里斯博士作了如下的回答:杜威博士的论文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他已经拜读了,但是尚未对其意义表示十分的满意。它很值得多读几次,就像对杜威博士的其他著作一样。他倾向于认为,杜威博士以对兴趣的诠释来强调情境。他似乎采取了黑格尔在《哲学纲要》(philosophie des Rechts)中的立场。意志是最高纯粹存在的中心和根本。上帝创造了自由的宇宙和进化。
在从西斯廷教堂俯视众生的上帝看来,这是对艺术家作品的诠释。意志期望意志(Will wills will)。杜威博士强调了自我表现,限定了它指向兴趣。但是,兴趣指向了快乐。与兴趣相比,康德对快乐主义的批判永远是正确的。快乐是一个模糊的词,好坏兼具。在这种不确定性的背后,你可以随意伪装。在兴趣的后面,你可以乔装为一个同样模棱两可的词,兴趣是低级的、中庸的和高尚的东西。这是一顶罩着太多东西的帽子,好的坏的都集中在一个名词下。兴趣的鼓吹者详细说明“兴趣之帽”下的意思。只有当人类愿意在世界上自由地促进最好的自我活动时,自我活动本身才是一条发展的规律。杜威博士对康德进行了错误的诠释。当教学材料已经被选择了的时候,对教师而言,他们让儿童对这些材料发生兴趣是恰当的。
怀特博士认为,兴趣是一个模糊和不确定的词。兴趣不导致欲望和动机。如果兴趣决定行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逃避道德沦丧这个结论?朝着兴趣的方向行动是较为容易的;但是,责任拖人的兴趣的后腿,就要引起最高度的关注。这种兴趣理论很尴尬,儿童不被允许朝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在生活和经验的所有真正努力中,至少,我们被要求牺牲快乐,守住职责。
哈里斯博士评论道,怀特博士的观点建立在兴趣的模棱两可的意义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固定在儿童的真正目的上。弗兰克·麦克默里(Frank McMurry)要求人们注意这个事实,即爱焕发行动。怀特博士想知道是否爱与兴趣有关系。我的回答是,爱和兴趣属于同一种类,爱是兴趣更强烈的形式。吉兰(Gillan)先生想知道是否兴趣存在于痛苦之中,如牙痛或者截肢手术等。鲍威尔(Powell)先生认为,摆脱痛苦的努力是一种间接的兴趣。苏顿(Sutton)先生提请注意以下这个句子,它的开头部分为:“痛苦是令人厌恶的这个事实表明,我们不认为它们与渴望的目的有本质上的关系”等。他还进一步指出,痛苦不是动机的起源。对健康的渴望,对摆脱痛苦和障碍的欲求,是兴趣的真正起源。
特鲁德里(Treudley)先生和哈里斯博士被卷进了关于人的意志的讨论中,认为人的意志与上帝意志有关,在什么范围中有限的意志是上帝的表达或者形式。在讨论快结束时,查理斯·麦克默里提出了兴趣的教育价值问题。那些把兴趣倡导为教学中重要因素的人,受到了兴趣含义模棱两可、兴趣好坏兼具的指控。然而,那些兴趣的反对者既反对有益的兴趣,也反对有害的兴趣。他们全然否认兴趣的价值。他们至少与兴趣理论的支持者一样,是错误的。兴趣理论的捍卫者毫不怀疑他们希望发展的是什么样的兴趣。它是真正的、高级的兴趣,是他们希望激发出的理想。没有人对此怀疑过。赫尔巴特,作为一名哲学家,尽力指出了六大兴趣的真正来源。这样的话,没有人能够怀疑他的意图,在本质上讲,这也是兴趣倡导者的意图。而且,所有最重要的词语都遭受含义模棱两可的指责,就像对“兴趣”一词的指责一样。意志训练可能是有益的和有害的;自我活动也是一样;教育也是如此。然而,我们还在使用这些词,我们懂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接受杜威博士对兴趣心理学的分析吗?他对包含在观念、兴趣、期望、动机和努力中的自然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和巧妙的分析。我们应该接受杜威博士给予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价值吗?教育学问题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