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他的诉说,我心平气和地说:“听了你的讲述,老师首先是高兴的。”他不解地瞪大双眼看着我,很是吃惊。我接着说:“我高兴的原因是这件事表明你有三个优点:第一,看到同学有错,立刻帮他指出来;第二,你很坦诚,跟老师讲述这个事情发生的过程,你很诚实地承认自己说过话了;第三,你有荣誉感,感到被记上名字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才表现得很激动,是吗?”
听我这么一说,他不再哭泣了,反而有点沾沾自喜。不过,我紧接着说:“那么,你是不是做得都对?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好吗?”他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此时的他,不知道我已为他设下了“圈套”。
经过一番探讨,他终于红着脸说:“我随便说话是不对的,班干部提醒我是应该的,我以后会注意的。”我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嗯,不愧为男子汉,不但发现了别人的优点,还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就喜欢这样勇于改错的好孩子,这是你的第四个优点。以后,有什么事情,要学会沟通,学会和同学、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乱发脾气,对吗?”
此刻,小姚点点头,再没有了先前的不服气,更没有了对老师、对小班干部的不满,而是轻松地回到教室,开始写作业。我长舒了一口气,一场不和谐的风波平息了,而“脾气娃”终于开始学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在教育中,孩子发脾气了,我们不能跟着发脾气,而要舒缓双方的心境,引发孩子的善意,从而及时向他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学会如何合理地表达情绪,这才是能真正消灭坏脾气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怒气。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因而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宣泄情绪,也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安慰。
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换个角度海阔天空。如果孩子陷入某种负面情绪里,通常是因为“想不开”。此时,我们可以带领他想些好事情,或引导他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孩子如果能够学习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进一步也就可以用有创意的方式,自己想办法解决困境。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呈波浪式上升的,孩子的情绪发展也是如此。面对孩子情绪波动期的无理取闹和火爆脾气,我们要多理解他们,教会他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位成熟的有策略的老师应当掌握的方法。
和“不讲理”的娃讲理
老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不,我这个“秀才”,就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兵”。
阿宬大概是在家里被宠坏了,在教室里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激,有时候就像只刺猬,别人说不得、碰不得。谁若是指出他的不是,他就向谁发脾气,总觉得自己特别有理。
刚开始,看到他在课堂上和同学聊天,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我好心走到他面前提醒他:“你在说什么呢?好好听课哦!”他呢,反而觉得自己没错,还理直气壮地回应道:“我没吵,是他先跟我说话的。”教学内容摆在那儿,那么多孩子在等着听我讲课,有时候就不跟他计较了。他呢,收敛几分钟,不过一会儿,又恢复了自由散漫的原形。
而且,随着带班日久,阿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他的傲慢和不讲理来。交上来的作业,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让他重新写一遍,他竟然两只眼睛瞪着我,用凶巴巴的口气质问:“哪里不好了?你倒是给我说说看,我觉得自己写得蛮好的!”一脸不服气的样子。虽然到最后拗不过我,还是将字重写了一遍,但这孩子一直是我最为担心的——脾气又冲又倔,还不愿意接受教育,就像个火药桶,动不动就爆发一下,让人防不胜防。如果这个孩子稍微走偏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学生是最让老师们头疼的。虽说大人不跟孩子计较,但是如果由着他这样蛮不讲理下去,对这个孩子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而且教室里有这样的孩子,真是一天也没有太平日子呀。怎么办呢?我决定打起十二分精神,和这个“不讲理”的娃好好“论个理”。
这天,学生又闹哄哄地来跟我汇报:“不好了,不好了,小宬打了二班的子帆!”我听后迅速赶去,这个暴脾气的娃正怒气冲冲地和二班的孩子纠缠在一起。我将他们请到办公室,小宬余怒未消,斜着头,抖着腿,用恶狠狠的眼神瞪着自己的对手。
问问原因,小宬昂着头,气冲冲地说:“我上厕所时,他骂了我一句。”“就因为他骂了你一句,你就打他?”“谁让他先骂我的,打他是应该的!”小宬还觉得自己非常有理。
面对小宬的蛮不讲理,我想此时我的劝说和讲理都显得苍白无力,只会让他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听着小宬满嘴的抱怨,喋喋不休的叙说,一旁的子帆准备与之继续争辩,被我制止住,我小声地对子帆说:“你只听,不说话好吗?”子帆点了点头。
我一言不发,静静地聆听。20多分钟后,小宬的怨气发泄完了,只反反复复地剩下一句话:“他凭什么要骂我!哼!”“他凭什么要骂我!哼!”……我听了,也不反驳。终于,小宬不想继续说了,在沉默了一阵之后,发现我还是没有说话的意思,他就问我:“老师,你说子帆骂我,我该怎么办?”我还是继续望着他一言不发。
就这样又过了20分钟,小宬实在憋不住了,说道:“老师,我不想追究子帆的责任了,我能不能回教室去了?”这时,我开口说:“那可不行,必须搞清楚谁对谁错?”
我示意子帆先说,子帆解释道:“小宬上厕所后,洗完手后乱甩,将水洒在了我的裤子上,我很生气,就骂了一句。”
“那你怎么不早说?”小宬撇撇嘴。
“你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了吗?”我反问道,“你不仅没有给子帆说话的机会,也没给我说话的机会。小宬,现在找到了原因,心里好受了吗?”
“好受了。”小宬终于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谁对谁错?”
“我错了,我赔礼道歉。”
看到他终于心平气和了,我才开始和他讲为人处世之道——平时要主动检查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妨碍了他人,心胸要大度一些,不要过于计较他人的言行。“特别是在学校不像在家里,家里就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说什么他们都让着你,在学校要别人让着你,你必须先让着别人,先尊重他人是你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秘诀呀!”听了我的这番话,小宬终于点点头,表示以后要学会冷静思考问题。
“打架”事件过后,教室里总算平静了一阵。没想到,这天自习课上又出了一个矛盾事件。
孩子们都在安静地做课堂作业。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老师,小宬抢我的笔!”我一抬头,小宬和小夏两人各拉着一支蓝色的笔的一头不放,互相争着这支笔的所有权。
“这支笔是我昨天放学时在校门口的小店里买的!”小夏委屈地说,“很多同学都可以作证!”几个孩子频频点头,表示昨天放学时,陪着小夏一起买的。
可是小宬不依不饶,他梗着脖子,大声嚷道:“我以前就有过这样一支笔,一模一样的,后来丢了。这肯定是我的!”
这一听,我就明白了,这完全是小宬在无理取闹。他呀,霸道惯了,要是真的和他就此事来论理,恐怕他又要胡搅蛮缠了。
于是,我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小宬,快看,楼下停着一辆车,跟你家的车好像呀,一个牌子的呢!快点叫你爸爸来,将它开走,好不好?”
这下,小宬一愣,不知道如何回答我。
我继续逗他:“小宬,你家里的百元大钞跟崔老师口袋里的一模一样呢,崔老师在想,那你家的钱肯定是我以前丢了的!快点还给我!”
“老师,你胡说,你丢了钱,怎么就赖上我了?就算钱长得一样,那也不是你的呀!”小宬被我这么一说,急了,大声嚷道。
这一下,全班笑翻了。小宬摸摸脑袋,这才明白,他入了我的“套”,他啊,自己给自己将道理讲明白了。他悻悻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再也不提这件事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此刻,我的心情大好,虽然有这么一个小插曲,但幸亏自己巧妙地处理了一下,没有跟这个“无理精”为这支笔的归属纠缠不休,否则,午休就一定会在小宬那喋喋不休的胡搅蛮缠中泡汤啦!
其实,面对蛮不讲理的学生,如果你一本正经地给他讲什么大道理,他也许会找更多的歪理来和你辩论,既浪费时间,还可能让你下不了台。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硬碰硬,如果与他争论,只会使事态恶化。有时候,冷静地处理此类事,用幽默的语言,顺势利导,巧妙论理,既达到了教育他们的目的,又在同学们面前提高了自己的威信,这样,才更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撒手锏”终于失灵了
第一次见到大缪,还是我暑假里刚刚得到接班的消息后,去家访的时候。按照原来班主任的说法,这是个绝对“奇葩”的孩子,特别能体现我们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存在价值。这倒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这究竟该是个怎样特殊的娃呢?
说是去家访,其实并没有到大缪的家中,而是到了大缪父母开的家具店里,因为他们每天要在店里忙到晚上十多点钟才回去。我冒着雨匆匆赶到时,他们刚吃完晚饭,这时已经是七点半了。
大缪正在一堆家具中乱窜,看见新来的班主任,既没有感到一点儿羞涩,也没有应有的礼貌和规矩。妈妈拉着他,热情地迎上来,他却一甩手,自顾自地跑开了。
大缪的妈妈有点儿不好意思,说:“老师,别见怪,这孩子就是这样,自由散漫惯了!”
我坐下来,耐心地听大缪妈妈给我介绍自己的孩子。她用十分骄傲的口气告诉我,平时他们很忙,但是大缪却很聪明——没有教过他拼音,但这个孩子通过动画片的字幕认识了字,再通过注音读物,将拼音自学会了。说到这一点,已经让我有点瞠目结舌了,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缪的妈妈还得意地告诉我,这孩子一般不爱跟同龄人玩,因为他喜欢打大型网络游戏,像《魔兽世界》什么的,那些玩家几乎都是大人,他在这样虚拟的成人世界中如鱼得水。
我一听,就有点儿急了,连声说道:“哎呀,可不能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呀,这可不好!”看我一脸严肃的样子,大缪的妈妈赶紧说:“我们懂的,现在到三年级了,我们已经把他托管到教育机构了,他只有周末才有点儿时间玩玩游戏。周末就不管他了吧,要不,那小家伙的脾气……”
大缪的妈妈没有说完,但我从她的只言片语的介绍中,已经能感受到这个孩子的特点——聪明,性格有点儿古怪,不太合群,比较爱发脾气。
临走时,大缪妈妈再一次跟我打招呼说:“我家缪缪有点儿特别,老师你接班后,一定要多多包涵呀!”我点点头。
可是,没想到,大缪的性格之古怪,脾气之恶劣,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先说排队。开学后,我根据孩子们的身高,从矮到高,男女生排成了两列,然后让孩子们记住自己前后是谁,以后做操就是这样的队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第二天做操,大缪却自说自话地排在了小严的前面,小严立刻叫了起来:“老师,大缪乱排!”我以为这娃没有搞清楚自己应该排在什么地方,就又指点了一番,让他排到小陈的前面。
没想到,这一幕连着上演了三遍,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孩子叫道:“老师,大缪乱排!”我实在生气,拉着他的胳膊,走到小陈前面的位置,大着嗓门告诉他:“这儿才是你该排的位置!”
一般再顽皮的娃,看到老师真的动了气,总会收敛一下,乖乖地按部就班,排到该排的位置。可是,大缪不,他依然晃悠着膀子,随心所欲地在班级队伍里乱窜。
第五天,男生的队伍又一次骚乱了起来。大缪蹦跳着出教室,一会儿插在这个同学前面,一会儿排到那个同学后头,就是不往自己该排的位置去。没有排好队就不能下楼,只好待在原地整队,大家都很生气,就呵斥着,把这个乱排的孩子推搡到了队伍外面。看到我匆匆赶来,大缪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对着我大叫:“老师,是他们不让我排到队伍里!”眼看着所有的班级都已经走到大操场,准备做操了,我们这个班还在楼道里叽叽喳喳,没个队形,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我一把拉过大缪,严厉地批评道:“老是乱排,你看看,因为你到现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整队下楼,你不会排队,就留在这儿吧!”说完,我就领着队伍下楼做操了。
没想到,大缪不仅没在原地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反而发起了脾气。他站在那儿号啕大哭也就算了,还躺倒在地,哭到昏天黑地,眼泪鼻涕肆无忌惮地流,最后还控制不住地呕吐了!
我完全崩溃了!不至于吧,就这么批评了一下,居然引发了这么强烈的反应。这样的场面多难看呀!我赶紧将他拉起,安慰了两句,又匆匆处理“战场”,才算平息了一场风波。
但是,没想到,大缪的这出戏完全演上了瘾。只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他就会摆出一哭二倒三呕吐的“武器”,试图逼我就范。我知道,这小家伙是尝到了发脾气的甜头,他发现,只要自己一使“绝招”,大人们就会乖乖让步,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唉,这是多么可怕的撒手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