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孩一觉醒来,他置身于一个四面雪白的屋子,一个穿白衣服的天使给他送来了美味的鲸鱼肉和葡萄酒,孩子美美地饱餐一顿,觉得天堂真美好。可是,当他第二天还是只能吃鲸鱼肉和葡萄酒时,他问送饭的天使,能不能换些菜肴,天使摇摇头,告诉他,天堂永远只有这些菜,而且不用学习和干活,每天只要睡觉就行了。
一周过去了,这个小男孩终于因为天堂单调的生活而崩溃了,他怀念学习的时光和自己的小伙伴。在他差不多要绝望的时候,那位天使突然通知他,事情搞错了,他还没死,应该返回人间。
当男孩再一次睡在棺材中来到人间时,他欣喜若狂,觉得原来人间的生活是那么美好,他再也不向往那种吃了就睡的天堂生活了,顿时恢复了快乐的心情和学习的动力。
这虽然是个情节有点夸张的儿童故事,但它却给了我启发,让我想到了如何“将计就计”,治疗这个有多年“心病”的娃。
我将孩子的爸爸叫来,耳提面命一番。孩子的爸爸也正为儿子这种借病逃避的做法感到头痛不已,我们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唱起了双簧。
我们都大惊失色地对阿浩说:“你的病太严重了,不仅不能做操,而且从明天起要在家静养,不能下床,不能吃零食,只能喝粥!”阿浩听了我们的话,看着我们的表情,有点儿迷糊,他没想到我们居然真的相信了他的病情,而且还如此重视。
可是,第二天晚上,他就宣布,自己的病好了,而且完全好了——因为在家静养,不能下床,不能吃零食,只能喝粥,那多无聊啊!还不如到学校去学习呢!
从此,这小家伙再也没有呕吐过了,可能聪明的他也明白了我的计谋,估计他会想,蒙了老师这么多年,今天终于栽了!不过,小家伙倒是挺佩服我的,对我刮目相看。从那天起,他就成了我的“粉丝”,每天鞍前马后,和我套着近乎。每次他跟我说笑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感觉——这只“小妖”终于被招安成了“善财童子”啦!
令人头疼的“我没有”
我知道,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孩子,当他遇到问题时,总爱先找别人的原因,不爱承认自己的错误。
你看,两个学生打架,当老师了解情况时,往往能听到类似的对话——
甲:老师,是他先打我的。
乙:我没有,我好好地走过去,是他先打我的。
甲:我没有打他,肯定没有!
乙:你胡说!
……
而我接的这个班尤甚,不少孩子的口头禅居然就是“我没有”——
“你怎么乱扔废纸了?”“我没有!”
“你为什么要和同桌讲废话?”“我没有!”
“你干吗要在桌上乱画?”“我没有!”
……
“我没有”三个字出现频率之高,令我忧心。我想,教会学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教会学生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如果学生连认识错误的心态和决心都没有,那么更不要说改正错误了。
但我发现,每次想让这些“耍赖”的孩子承认他们错了,总是很困难。不少孩子习惯了狡辩,就算你用眼睛瞪着他,嗓音高八度,都没有办法让他们真心诚意地说声:“对不起,我错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冷静下来问自己: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呢?是自己真的没有意识到错误吗?显然不是。原因是他们知道,只要一犯错误,老师就会批评他,甚至有些老师还会在家长面前打小报告。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难以控制自己,常常在一时冲动之下就忘乎所以地犯了错,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不被父母打骂,就很容易选择撒谎、推卸的方式来逃脱责任。因而,当他们有时候违反纪律,或者犯了错误,但由于没有被老师或其他同学“抓到现行”,他们就百般抵赖,拒不“认账”。
怎么办呢?当然要给他们,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对孩子说:“我喜欢给别人机会,因为只要是凡人都会错误,孙悟空是神仙,也犯了不少错误呀,而且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做错的,只要知错能改,别人就会原谅你的,老师不会再追究,也不会扣你的分。不过机会只有一次,要是你不主动承认错误,错过了老师给你的承认错误的机会就会后悔的。因为你犯的那个错误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你,时时提醒你是一个不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就像背着一块巨大的石头,让你抬不起头来。假如你现在没有勇气在这里承认,可以放学后偷偷地到办公室跟老师说就可以了。”
其实,孩子不敢主动承认错误,是因为他心里有做错事要被批评的恐惧感,他不知道你到底会怎么处罚他,心里没底,怕被处罚得很严重,所以不敢承认。只要作为老师的我们明确处理方式,给孩子机会,大多数孩子就会勇敢地主动承认错误了。
这个方法开始时的确比较有效,不少孩子不再遇事就大叫“我没有”了。可是,也有例外,大宇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仅还是将“我没有”说得振振有词,而且就算证据“确凿”,他也相当“嘴硬”,总是矢口否认。
这天,阿铭跟我告状:“老师,大宇拿了我的铅笔!”大宇又是往日的语调:“我没有!”
我这个“法官”该怎样来断这个“案子”呢?我问向我告状的阿铭:“你怎么知道他拿了你的铅笔呢?”阿铭解释道:“排队去上音乐课,老师让大宇整理一下教室的桌子,我的笔那时还在的,可是等他整理完后,那笔突然就不见了,所以我可以肯定是大宇把我的铅笔拿走的。”大宇还是不认账,大声嚷道:“我没有!肯定没有!”
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而言,看到别人的好东西,如玩具、学习用品等,这种东西自己没有,可是又特别喜欢,就想把它据为己有,这样的行为时有发生。虽然我们平时经常教育他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自己想要就让爸爸妈妈去买,可他们有时候纯属是不由自主就拿了别人的东西。其实,这些孩子心里也明白这种行为不对,很不光彩,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当他拿了别人的东西被同学发现时,他有时候因为畏惧被冠以“偷”的罪名,不但不敢承认,而且还硬说这东西就是他自己的。作为“大法官”的我们,没必要板起面孔,判个对错,只需巧妙处理,给孩子搭了一个改错的台阶,既为他保全面子,又能让他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还给别人,这才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于是,我想了想,转而对大宇说:“你怎么会拿别人的东西呢?老师相信你不会拿,你回教室翻翻自己的书包,看看会不会把它当作自己的笔收到书包里去了,要真是这样,你就把铅笔还给他吧!你看,老师有时候也会错把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收到包里去,这不叫‘拿’。要不,你也去找找?”两个孩子听了以后,回到了教室,然后就再也没有来找我了,我心中已知一二。
过了一天,我再问大宇,他不好意思地说,那笔的确是自己“收”错了。我拍拍他的肩,告诉他:“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好学生,这件事情你处理得很好,物归原主,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大宇点点头。打那以后,教室里很少再发生文具用品“失踪案”了。
又过了一阵,课前我匆匆走进教室,忽然看见黑板上有孩子乱画的一些东西,其实我已经看出了是谁的笔迹。但我却转头道:“快上课了,不追究了,只要这个同学改正就行,现在谁来把它擦掉?”只见“肇事者”大宇举手最高,我把机会给了他。
等他三下五除二搞定,我立刻表扬他擦得真干净,在他得意之时,我顺口道:“大宇,以后擦黑板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没问题吧?”“绝对没问题!”大宇举着双手,表明决心。呵呵,真的没必要和孩子争论,不用看着他们拧着脖子,强调“我没有”了。有时候,对于孩子的小错误,我们只用点到为止,方向上小事化了——只要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行。因为行动可以证明一切。
以前,我总是这样认为:学生犯错,必须认错,如果能流出悔恨的泪水,并说出以后再也不犯了、今后一定改正之类的话语,那才是完美的教育。
现在想想,有这个必要吗?学生流泪,表示他一定悔恨吗?承认错误,表示内心已经受过良心的谴责吗?表现怯弱,表示向错误低头吗?
不!很多事实告诉我们,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们谁不会说漂亮话?谁不知道一错再错“承认就好”?
教育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触动,人格是需要人格来塑造的,给孩子一个台阶下,也许比逼着让他承认错误效果更好。孩子嘛,哪能不犯错?犯错还能犯多大的错?就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再“重”的错也是“轻”的。举重若轻,这才是展开批评艺术的关键所在。
解开嫉妒的密码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句MSN签名特别的火爆,叫“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攀比和嫉妒的心理,而这种嫉妒心理危害是非常大的。
别以为嫉妒的心理只有大人才有,其实在十多岁的孩子中也不乏这样的问题,小美就是一个典型。
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认识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小美。那天,我刚端着新本子走进教室,她就非常主动地和我打招呼:“老师好!要我帮你给本子盖上名字吗?”这女孩个头不高,梳着一个高高的马尾辫,看上去很是活泼大方,一下子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最先记住了她的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孩子们日渐熟悉,小美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她写作业速度很快,常常在学校里就将家庭作业完成,自信满满地交给我批改,总是能得到优星的成绩和我的夸赞;她的普通话标准而又好听,总是为全班同学范读课文,得到大家的欣赏;她喜爱读书,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泛,被同学们誉为“百科全书”……此时的小美就像一个骄傲的小公主,走起路来喜欢昂着头,马尾辫一甩一甩的,一副“我是第一我怕谁”的神情。我心里却开始隐隐为她担心,觉得她的自满情绪有点儿水涨船高,继续下去会对她的成长非常不利。
一天课间,其他孩子都到楼下去做操了,只有小美磨磨蹭蹭,半天也没有出教室。我问她怎么了,小美皱皱眉头,对我说:“老师,教室里的课桌太乱了,要不,我就不下去做操了,我帮同学们将课桌排整齐,好吗?”
听她这么一说,我欣然同意。没想到,做操结束后,宣传委员小茜婷哭着跑过来,告诉我,自己做操前放在课桌里的新买的手工香皂没有了。自己找寻了一番,结果在班级里的废纸篓里发现了,可是已经被人掰成了两半!
我一听,立即赶到班里进行追查,先是问问留在教室的小美,可是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再问问全班同学,也是一无所获。我无意中回头,看到小美脸上露出一丝让人难以置信的冷笑,难道是她?我不动声色地对全班同学说:“如果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用其他方法告诉老师,老师会原谅他,但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在我们班出现。”可是,我回到办公室左等右等也没等到主动来认错的同学。
香皂风波刚过两天,班里又发生了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小纪的作文本找不到了!前一天,我刚刚整理过柜子,里面的本子一本不缺,这作文本怎么就会不翼而飞了呢?要知道,这作文本上已经写了五六篇作文了,要是买了新本子从头补起,那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肯定有孩子在恶作剧!又是哄骗,又是恐吓,我软硬兼施地折腾了一节课,就是没有孩子将作文本交出来。没有办法,只能让小纪自己慢慢将前面的作文补起来,好在这个女孩作文基础还不错,只好自认倒霉,全当练笔了。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室里抽屉的钥匙又失踪了!这抽屉本来是用来放送孩子出校门的门禁卡和表扬章的,因为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从来也没有锁过,钥匙也是随意地挂在抽屉上。可是,钥匙丢了也就罢了,这抽屉却被人锁了起来。这下完了,门禁卡取不出来,放学时大屏幕上就不能显示我们班放学的信息,门口接孩子的家长还不乱了套?
发动全班孩子挖地三尺地寻找,可钥匙毫无踪影。眼看放学在即,我急得团团转。一个男孩灵机一动,叫来了总务处的老师——原来总务处留有每个班柜子抽屉的钥匙,以备不时之需。这一下,我稍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小美突然匆匆找到我,告诉我,她把作文本和钥匙都找到了。咦?我全班总动员老半天都没有找到的东西,怎么一下子就出现了呢?看我满脸狐疑地看着她,小美振振有词道:“老师,我是在小语的书包底下发现的!”这一下,我更是疑窦丛生,小语是我们班的副班长,一向做事稳妥,怎么会将这些东西藏在书包下,而且又不是同一天丢失的东西,怎么在同一个地方出现?
因为要赶着上课,我就没有再追究下去。等课结束,我和数学老师说起这事时,数学老师突然哈哈大笑。我不知怎么了,她忍俊不禁道:“这小家伙,估计是被我吓住了!”原来,班级里常有抄作业的现象,小美写作业快,常常会给一个和她要好的女孩抄,数学老师批评了抄作业的孩子,对于这种“乐于助人”的娃也不能不说上两句,就走到她身边,暗示道:“你做的事情,老师都看在眼里呢,我不说,不要以为我不知道!”结果,小美以为另有所指,立刻就将前几日失踪的东西一并交出。
这虽然解开了我的一些疑惑,可是我脑子中的问号更多了。这小家伙为啥要拿那些东西,仅仅是为了好玩吗?她最后将这些东西交给我,为什么又要把账赖在小语头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