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存的大环境,却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灵魂。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它不过是心中的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它与金钱无关,与所处的环境无关,只要你的心足够大,只要你的心田盛开着鲜花,哪里都是春天。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追求成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打开幸福大门的金钥匙。追求成长,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人生经历,是在与幸福牵手。行走在追求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上,虽然有些辛苦,但获得专业成长的那种体验,却是快乐幸福的。
卫生间里的圆梦之旅
有人说: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我深以为然。
结婚的最初几年,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房子,一家三口只好蜗居在先生的单身宿舍里。宿舍总共不过20平方米,好在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对于物质要求并不高的我也还算满意,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家啊!我和先生一起拾掇,用一个挂衣橱将唯一的一间房分隔成一个卧室和一个餐厅。墙上贴些风景画,换上温馨的粉红色窗帘,厨房、卫生间的瓷砖被擦得铮亮,年幼的女儿在屋里蹦蹦跳跳,咿咿呀呀,欢笑其间,小小蜗居顿时弥漫着家的味道,真好!
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未竟的梦想:在大学的伊甸园里漫步读书。可由于当初家境贫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都希望我尽快参加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于是我只好报考了中专,读起了国家贴钱的师范专业。虽心有不甘,可我也理解家里的难处,周边像我这么大的农村孩子,很多都已经外出务工赚钱养家了,我能有书读已是万幸。后来虽然工作了,我却依然忘不了最初的梦想。既然在大学校园读书漫步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梦,但成为一名本科毕业生总还是有希望的。
从师范毕业,我便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三年的苦读拿下了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的文凭,记得最后一次考试还是挺着大肚子参加的。不过我要的是本科文凭,现实离我的梦想还有一步之遥,因为我从心底认为,至少拿到本科文凭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学生。
坐完月子不久,我又捧上了本科的书。房子小,孩子小,给我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白天忙工作、带孩子,晚上有先生回家照看孩子,我就想静下心来看看书。可是家只有巴掌大的地儿,孩子小爱吵闹,可咋办?这可难不倒我,老公有时带着女儿上街玩,有时就在餐厅教孩子认字做游戏,我则搬上一张高背椅子到了不足一平方米的卫生间,厨房和卫生间的两道门一关上,女儿再怎么吵闹也就听不真切了。每天晚上我就待在卫生间,椅子做桌,马桶为凳,一书在手,刻苦攻读,怡然自得。书香和厕所的臭气混合成了一种很奇特的味道,竟也没觉着有啥不合适。老公有时带孩子出去玩,回家就会带点臭豆腐、炸年糕之类的小吃背着女儿偷偷犒劳我。尽管知道那些东西不卫生,可我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了溜出来逗弄一会儿女儿,正好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疲劳的神经,然后“躲进小楼成一统”,接着奋战。
就这样在厕所度过了近两年的苦读光景,我顺利拿下了本科文凭。当捧着有金红色的安徽师范大学签印的“春华秋实”字样的本科毕业证书时,我心里不禁乐滋滋地想:像我这样在厕所里熏陶出来的“大学生”普天下也没几个吧?
那一刻,幸福溢满心间。
点点思雨
只要心中有梦想,有追求,无论身处何地、何境,哪怕是浊气充盈的卫生间,你也一样可以想办法达成夙愿,一样可以活得芬芳四溢。有时我们抱怨是物质的匮乏裹挟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存的大环境,却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灵魂。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它不过是心中的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它与金钱无关,与所处的环境无关,只要你的心足够大,只要你的心田盛开着鲜花,哪里都是春天。
(纪继兰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独秀小学)
享受有情趣的教育
享受教育,做情趣高雅的现代教师,一直是我的教育追求。
几年前,我离开山村来到城里教书。起初总以为城里工作条件好,收入高,生活一定会快乐无比。现实告诉我,我错了,人才济济的都市,竞争异常激烈。这里任务重,压力大,我整日埋头苦干,即便晚上睡觉了,也总觉得似有一只猎狗在紧追着我。每每深夜回家,家人都睡了,我只能亲吻心爱的孩子一口。而当我清晨出门,家人还在睡梦中,我只能在心底默念一声:“我爱你们!”更让我伤心的是学校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比,学生们竟然让我“名居榜尾”。我有些气,因为我觉得自己对学生投入了全部的爱心,对工作也很敬业。
气愤归气愤,我最终还是虚心向一位人气颇高的同事请教了个中缘由。他说:你最好在教书之外,还能拿出一项让学生佩服的特长来,这样你就会感到生活的快乐。你快乐了,心态就会变,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你。
哦,我想起来了。那位同事羽毛球打得好,我时常看见他与同学们一起交流球技。
我事后反思:我有什么特长呢?一时不禁惭愧万分,琴棋书画我一样不精。思来想去只觉得自己的写作基础还算可以。那就将这个特长发挥出来吧。于是我写下了第一首诗——《别怕,我是老师》:
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轻轻地,我走近你,你却远远地躲开/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暖暖地,我抚着你的头,你却要将我逃避/孩子,别怕,我是老师。请你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什么/把你的心给我,让我弯下腰与你说话/情感的闸门打开,那便是爱的激流/孩子,我错了,我不该在你倒计时的时候,抢着布置几道难题/孩子,我错了,我不该在你急着去排队的时候,滔滔不绝地把语法讲授/孩子,我知道你喜欢超女,喜欢NBA,喜欢哼我听不懂的歌曲/孩子,我会努力地改变自己,让你的成长幸福,让你的青春美丽,你的笑容是我人生最大的慰藉……
就是这一首短小的诗,改变了我的生活。一个月后我便成为了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的生活也从此变得丰富多彩。
我开始读书写作,时间一长,竟然发现读书写作已全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白天,繁忙的工作让我疲惫,而夜晚灯下静静的阅读,还有提笔时的那一种心境又让我忘记了疲劳。从此,无论工作有多忙,我都会“偷”得一份闲心去享受生活,让身心得到解放。改完作业,出去打会儿球;只要学校举办活动,不管歌唱得是否动听,不管舞跳得是否出众,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周末我会带家人出去疯狂一回,或去歌厅高歌一曲,或去乡村来一次远足……
我惊讶地发现,悄然间我已经开始享受教育的幸福了。“你幸福,你的学生也就幸福!”这便是我的“凡人名言”。
点点思雨
细细想来,是什么改变了我的生活?答案是情趣。情趣就是指我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生命快乐的感知。通俗地说就是指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我欣赏这样一句话:不具有良好生活情趣的教师,即使再“专业化”也无法成为大师,正如干瘪的藤蔓上收获不了肥硕的果实。
愿与天下教师共勉:我们有蜡烛的精神,但我们却不能仅仅做一只燃烧自己的蜡烛;相反我们要做一盏节能灯,既给别人带来光明,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快乐。为此,请做有生活情趣的教师。
(李爱群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初中部)
幸福尽在学习与反思中
曾几何时,我深陷应试教育泥淖中,不能自拔。为了取得“好成绩”,我摒弃生动有趣的教法,放弃需要费些心思的民主管理,直接使用“灌”、“逼”的方式,以期在短期内获得更大的效益。
殊不知,却适得其反。我与学生的关系因此而变得紧张,并不时发生摩擦,教学成绩也不断下滑。我只好进一步加大“逼”的力度,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剧的师生对抗,让我身心俱疲。焦虑攫住了我,失眠成了我的常客。这时的我,就像困在茧中的蛹,失落而痛苦。
如何才能破茧成蝶,幸福地栖居于教育的百花园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在论坛名师的影响下,我找到了破茧的方法,即潜心学习、深刻反思,使自己在专业上不断成长。通过学习与反思,我明白了造成我痛苦的根源是根底太浅。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定有其独到之处,或学养丰厚,风趣幽默;或循循善诱,深入灵魂;或课堂高效,点拨得法……这些,我一样也不具备,却在兢兢业业地“整”学生。如此教育,岂能幸福?
明白上述道理,我开始了真正的学习。几年下来,我除了把学生们必背的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之外,还熟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唐诗鉴赏辞典》《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并大量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书籍,坚持读、写、用结合。这样做的结果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教学语言不再“板腔化”,而是引经据典、幽默风趣,学生们开始用“有才”“幽默”等词来评价我,他们开始爱上我的课,课间也乐意跟我打趣、闲聊了。
渐渐地,融洽的师生情氤氲在我们的周围,幸福的涟漪悄悄地荡漾在我的心间。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的痼疾实在太多。刚开始反思的那一年,我虽竭力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让学生们自主管理,言行中却仍摆脱不了专制、霸道。民主意识已经被唤醒的学生对我的做法极为反感,与我的摩擦不减反增,那份尴尬与痛苦真是难以言表!但我知道,勇敢地剖析自我,坚决地纠正错误,努力地在专业上获得成长,从而赢得学生的理解与敬重,是获得教育幸福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仍坚持学习与反思,用日记、随笔记录自己的成长。
通过不懈努力,我管理的班级开始变得美丽了,班级文化,精彩入心;班干团队,精干敬业;班级制度,精美贴心;班级氛围,民主进取。这样的变化,常常让我陶醉。探索的步伐,也迈得更为坚定。
一路荆棘,一路坎坷。但我相信,走过黑暗的黎明,迎来的,定是那美丽的曙光!如今,我在运用班级自主化管理和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方面都渐入佳境,幸福也常常不期而至。
点点思雨
上帝只救自救的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指望别人帮你脱困,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而学习、反思则是脱困的重要途径。抱怨、等待、不学无术,将会使自己在空虚、痛苦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教无止境,教师应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积极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学习名师的先进经验,采纳教育科研的成果,并通过实践、反思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只有当我们变成知识渊博、精神强大、深谙教育艺术的老师时,才能够品味到幸福的滋味。
(李志华湖南省衡阳市湘南实验中学)
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2013年寒假,闲来无事,捧起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细细研读,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雷夫,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20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用赤诚的心全身心地爱着他的学生。他的教育方法简单而有效,独特而美好,用比“威严”更有效的武器——信任,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读书的过程幸福而美妙。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闲适地或坐或卧,任凭书中的文字敲打灵魂。时而抿一口香茗,静静地感悟文字里蕴涵的道理和哲思,唤醒内心渴望专业成长的细胞和灵魂。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畅游书籍的海洋,在常丽华的《教室,在书信中飞翔》中又找到一份份惊喜和感动。常老师用“中澳两地书”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书信交往。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我细细研读,感悟着常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创造的幸福,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创造一间属于我们的幸福教室。
从此,案头落满灰尘的一本本教育书籍成为我的精神伴侣。张万祥、郑学志老师的教育书籍成为我的最爱,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不断给自己增加新的读书内容;遇到无书时,网络就成为我学习的好去处。
读书开启并充实了我的幸福教育人生,从此,我的教育视野逐渐开放,教育实践更趋向科学和专业。
写作是水到渠成的,当阅读达到一定的限度,书籍中的一个个文字就会经常在眼前跳跃,特别是深夜时分,这些犹如音符般在我的眼前闪烁,仿佛在等待我将其构思成美妙的乐曲。于是,我把教育教学中的故事用文字书写下来。2009年至今,我坚持书写博文,记录精彩瞬间和哲思妙语,有些自我感觉良好,便精心修改和整理,悄悄投进一些教育杂志的邮箱。近年来,我先后在《班主任之友》《新课程研究》《河北教育》《教师博览》等核心刊物发表十余篇豆腐块。这些文章发表时的那份喜悦无以言表,我一遍遍地把文章读给老公听,让他分享我的喜悦和幸福,之后,我的创作欲望更强了。每天晚上,我在台灯下学习到十点;白天,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也忙着写点文章。同时,我和很多文学爱好者一样,在教育论坛开设专帖,书写自己的幸福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