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6023000000005

第5章 思想教育篇(5)

周老师的成功在于:首先,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新一代大学生。马克思之前,就有人提出了人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后来马克思又提出了“自由个性”的概念,只有张扬个性,才能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对个性鲜明的学生引导得法,可能促使他做出更大的成绩。正如作者自己思考的那样,许多“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很新颖,往往会有不同寻常的行为、思想。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兼容并包,作为辅导员能听得进新一代大学生的新思想新言论,能用包容的心去理解学生,对待学生个性,这是沟通的第一步。

其次,如何去改变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贫困学生,就是要在细微中体现关爱,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一要注意维护其自尊,二要及时争取利用好各项资助政策,帮助其解决困难,三要持续不断地给予关心,无论是精神上的关心,还是物质上的帮助,都将会启发学生的感恩之心,从而促使他主动上进。

最后,由点及面,广泛地思考学生面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学生心理健康、家庭贫困等问题,这就不仅仅需要辅导员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建立健全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体制,从制度层面去帮助更多的学生。

(陈新)通过和刘玲的促膝交谈,她完全放下了思想负担、解除了心理压力,更加积极努力地做复习准备,在期末考试中依然取得了综合第一名的好成绩。

化危机于平淡之中——优秀学生考试前准备小抄怎么办

耿云亮

马上就到期末了,同学们都在进行着紧张的复习准备。这一学期的课程特别多,学习任务非常重,很多同学都担心考试挂科,为此我也在年级会上多次强调今年的学习问题,要早着手,早复习,避免挂科。但是在考试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一条短信让我大吃一惊,短信上说:“我们年级学习最好的刘玲,晚上在大家都休息时偷偷做小抄,她都这样了,我们还怎么考啊!”

刘玲一直都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又是学生干部,连续几年的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几次作为学习的标兵给大家交流学习经验,是老师、同学们心目中公认的学习楷模,怎么会想作弊呢。我私下了解到这几天晚上,刘玲老是在电脑前偷偷地做些什么,一有同学靠近,她都会马上把文档关掉,有同学看见她可能在做小抄。

当我得知这个情况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就是在不久前,她还作为本年级优秀学生代表,给学弟学妹们做学习经验的交流发言呢,短短的几天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在一个其他同学都不在的时候,我找她耐心地谈话。首先,为了不引起她的警觉,我并没有直接提及小抄的事情:“上次你的学习经验交流发言太好了,学弟学妹们听了都受益匪浅,有不少同学按照你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今年的学习特别顺手,学习效率也高多了。今年咱们年级不少同学都感到这学期学习的压力非常大,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复习,大家都期盼着你给大家做一次精彩的学习经验交流呢,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了,你这次复习准备得怎么样了?”

我一边说着一边观察她的表情,发现她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回答问题也不像以前那么自信十足了,我进一步积极引导,“我听说不少学生,因为今年课程太多,复习不过来,有考试作弊的倾向,有人已经开始制作小抄了,你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你能帮我想想该怎样去给学生们谈这个问题,让大家都文明考试,认真复习,不去冒险作弊呢,这万一被抓住了,可就是要受处分的啊……”渐渐地,刘玲把头低下了,几度欲言又止,似乎有很多心事想说又不敢说。在我循循善诱下,刘玲终于说出了自己准备小抄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害怕自己考试挂科,上次作为学习代表给学弟学妹做完经验交流后,特别担心自己今年的学习成绩不能继续保持第一名,害怕自己会考得不好,因为今年的课程特别多,也担心复习不过来,听说其他同学也有做小抄的,而自己如果没有准备,考试时会“吃亏”的……

对此,我首先强调学校的纪律,考试作弊、违纪都是要受处分的。考试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时的冲动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即使考试时没有被发现,但是因此而在学生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抬不起头来,又怎么能做学习的表率、给同学们做学习经验交流呢?

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是诚实,何况考试是老师检查教学,学生自我检测的重要手段,如果作弊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于人不公于己不利。就算让你作弊拿了好成绩,还拿了奖学金,又能怎么样?只不过是一时的虚荣,但是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总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内疚的,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好。

不要管别人怎么能做,别人想要违反纪律,是他们的事情,考试出了问题是要自己承担责任的。你要做的就是自己做好考试的准备,学习是给自己学习的,不是给别人做样子的,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最后,我鼓励她,要相信自己。“以前你是学习最棒的,只要认真复习,精心准备,这次一定也会是最棒的,一定要有信心。即使考不了第一,只要是真实的成绩,同样还是会受大家尊重的,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相信你!”

通过和刘玲的促膝交谈,她完全放下了思想负担、解除了心理压力,更加积极努力地做复习准备,在期末考试中依然取得了综合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在同学们心中,她依然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专家点评:

看着耿云亮老师写的案例,我感到在目前的高校中这样的实例虽不普遍,但是对学生工作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刘玲一直都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又是学生干部,连续几年的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几次作为学习的标兵给大家交流学习经验,是老师同学们心目中公认的学习楷模。这是大家对刘玲的评价和定位,其实也是大家对刘玲的希望和要求。

刘玲出现问题后,在耿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刘玲终于说出了自己准备小抄的事情,她其实并不害怕自己考试挂科,但自从作为学习标兵给学弟学妹做完经验交流后,就特别担心自己今年的学习成绩不能继续保持第一名,害怕自己会考不好。这是刘玲做小抄时的真实想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心理上的微妙变化。

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度的期望和压力有时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刘玲想要维护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学习楷模形象,已经代替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成了她当下的目标,因此,可以看出过度的期望和表扬,有时会模糊学生的学习目的,反而使学生的行为产生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典型化”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让“典型化”的学生被舆论或外部的要求所左右,失去应有的价值判断,进而失去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空间,结果甚至会造成像刘玲那样险些出现严重后果的情况。

因此,教育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向上、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去寻求思想的解放、去探讨价值的标准、去寻求人生的真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把学生造就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有能力会实践,有个性会创造的高素质的人才。

(张东伟)当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他会尝试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并愿意为了自己的形象而去努力奋斗。自此,教育管理就由被动教育管理上升到自我教育管理,可以推动教育管理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关注学生特长激发内在动力——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

王世燕

程思斌是我们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规定,学生每周要上3次早晚自修,时间可以自选。程思斌很少参加早晚自修,偶尔兴致来了也会到教室来,却总是穿着拖鞋去。在座位上,他不是歪着就是靠着,并把脚翘得老高,不仅坐不直,还直往同伴的怀里钻。同座位的男生觉得影响不好,就把他推开,不一会儿,他又死皮赖脸地伏过去。学生们看不惯纷纷抗议,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心理折射:破罐子破摔,不爱护自己的形象。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要求同学们踊跃报名,不报名参赛的同学要做好后勤和拉拉队的工作,到操场上现场感受气氛,把他们的爱心和鼓励及时传达给参赛的同学。运动会当天,我发现程思斌同学不在操场,同学们说他在宿舍。我就让同班同学给他打电话,要求他到操场上来。半天过去了,他没有出现,后来让两个学生到宿舍喊,30分钟后,去喊的同学回来说:“喊了,他不愿意来。”我问:“他在干什么?”学生说:“他在打游戏。”后来我给程思斌打电话问他为什么不参加运动会,他说:“运动会是自愿参加的,我又没有报名参赛,为什么要我去参加运动会?”——心理折射:集体观念差,不关心他人。

每学期辅导员都要在学生的成绩单上写学期评语。如何才能写好学期评语呢?以前都是学生考完试离校后由我来挨个地写评语,费时费力,由于学生太多,有的学生评语写得不是很到位。今年我琢磨着让学生也参加到写评语中来,这一方面有利于掌握更多情况,评定更加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一个仔细审查自己的机会。我利用开班会的时间,给每位同学发张纸,让他们写份自我评定,包括自己的闪光点、缺点和一学期以来所取得的进步。班会有几个同学没有到,其中有一个就是程思斌。没到的同学第二天都把自我评定交了上来,程思斌一直没有交。——心理折射:主动性差,不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发展。

每周三次走访宿舍,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有几个男生宿舍的卫生状况很糟糕,程思斌的宿舍也很差。这学期我对这几个宿舍进行重点整治,包括带同班的女生对这些宿舍进行评分,借机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有的男生出于爱面子的心理确实有所改进,但唯独程思斌不为所动。每次去查寝,同寝的其他同学都知道站起来招呼一声,而他趴在笔记本电脑前,两眼放光,谁也不理,桌子上的垃圾堆成山,都是吃剩下的一些方便面的包装袋,还有满桌的烟蒂。为了防止互相推诿,我要求这些卫生状况较差的宿舍排好值日表张贴上墙,每次查寝我就直接找当天的值日生,宿舍卫生有所好转。但后来我又了解到,程思斌等两名男生不参加值日,轮到他的时候,他也不做,同宿舍的同学实在气不过,就单独在他桌子下面放个垃圾桶,要求他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宿舍的卫生不要他打理。——心理折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善于与身边的人沟通与协作,有封闭倾向。

针对程思斌的情况,刚开始我经常找他进行谈心教育,发现他总是逃避,收效不大。为了找到有针对性的办法,一方面我找同学和家长从侧面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从他本人的档案和新生登记表中寻找相关信息。根据其父亲描述,程思斌中学时就沉迷游戏,有时在网吧一泡就是一个星期。读大学后,程思斌要求父亲给他买笔记本电脑,他父亲担心孩子到网吧玩游戏容易出事,于是想给他买台笔记本电脑,让他在宿舍里玩算了,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他父亲就买电脑的事征求我的意见,我的建议是:先别买。一天下午,我决定找程思斌面谈一次。为了避免抵触情绪,首先我肯定了他这学期所取得的进步,然后我告诉他家长很关心他,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一番迂回,谈到了买电脑的事,我就问他:“想不想买电脑?”他说:“想!”我紧接着问:“买电脑准备怎么用?”他说:“上网!”我进一步引导:“上网有很多用途,可以学习查资料、看新闻、打游戏。”他不说话了,我就告诉他:“你正处于十八九岁的黄金岁月,青春很美好,可不能沉迷游戏。一旦沉迷游戏,就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发展自己,没有时间关心他人和社会了,同样,他人和社会也会疏远你。”程思斌还是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心里有所触动。最后我说:“如果实在想买电脑的话,我希望能和你约法三章:一是保证正常上课出勤,二是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三小时(除去上课时间,晚上10点半熄灯,三小时是可行的),三是如果做不到以上两点,家长有随时收回电脑的权利。你可以回去考虑一下,如果同意的话再到办公室找我。”两天以后,程思斌到办公室来找我,我让他写了一份书面承诺并签名,一式三份,本人保存一份,家长保存一份,我保存一份。程思斌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电脑。以后,程思斌进步了很多,对老师的态度也改善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