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优秀还给孩子
6034300000008

第8章 做开明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3)

家长要想与孩子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即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说好每一句话。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因此,在不经意间说错了一些话。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说下面一些话:

(1)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刚睡过了,不可能累的。

孩子:(大声的)我就是累了!

妈妈:(有点生气)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就是累了!

(2)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快穿上毛衣。

孩子:我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大声的)不!我热!

(3)孩子: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

妈妈:不会吧?它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个节目真傻。

妈妈:别乱说,它很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真烂。

妈妈:(有点生气)不许你乱说话!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家长自以为自己是成人、是家长、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都多”,因此,总用大人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历来评定孩子的是是非非,对于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感受不屑一顾。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与孩子的交谈不欢而散。

因此,家长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们内心的想法?是不是应该经常做一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的话,我会怎么做?只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才能避免和减少对话双方的戒备和猜疑,弱化和消除对话过程中的不愉快情绪。家长学会换位思考,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从而使对话朝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

一位父亲和儿子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谁也无法说服谁。父亲灵机一动,不再和孩子争执了,而是对他微微一笑说:“孩子,你能和爸爸争执,说明你长大了,你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方式,爸爸感到很高兴。你这样做肯定有你的理由,该怎么做你自己决定吧!”父亲这样一说,儿子反而不好意思了,说:“爸爸讲的也有道理,你的意见我会认真考虑的。”

你看,这就是换位思考的魅力。只有做到换位思考,让孩子将心比心,孩子的心灵才会向你敞开,教育才能得心应手。

要做到换位思考,其实很简单,放下大人的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交谈。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我们的一样精彩。而换位思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谐,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也养成换位思考的好习惯,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

当然,家庭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家长而言,在家庭教育方面始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单靠简单学习教育理论和生搬硬套其他家长的经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活学活用,因材施教,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学会聆听,为人父母的法宝

每逢冬天来临,父母都会给孩子穿得暖暖的、捂得严严的,以抵御寒风暴雪的袭击。可是,身为父母,在为孩子的身体保暖的时候,可曾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那里是否一样温暖如春?

其实,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我们的中国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将来比自己生活得更好,家长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操碎了心。在家长们看来,孩子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了,因此,他们关心孩子的吃住穿行,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唯独忽略了孩子同大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同样也要承受压力与挫折,同样也会有苦痛与悲伤……

因为家长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内心需求,把孩子的情绪变化看做是“无理取闹”,看做是孩子的“不懂事”而加以训斥,很多孩子只好把自己的伤心、困惑、不安与愤怒深深地埋在心中,不敢对他人倾诉。长此以往,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对孩子人生观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害无益的。其实,孩子也有情绪的波动,他们也需要发泄情绪,需要理解,需要安慰,更需要交流。而倾诉是孩子内心获得平和的一种发泄方式,倾听孩子的倾诉则是家长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

然而,不会倾听却是很多家长的常见病,因此,学习倾听就成为父母的必修课。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有几种常见的错误方式:一是家长不用耳朵只用嘴,把孩子的头脑当做无底洞,每天喋喋不休,塞进去无数的训诫,不管他们是否能消化、吸收。二是家长在对待孩子时,要求孩子只用耳朵不用嘴,只准他们用耳朵听,不理会或不准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三是有些家长会说:“我不是不听他们的话,可越听越生气!”这是家长犯的另一种错误:用不正确的态度倾听。

事实上,倾听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它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家长倾听孩子说话,更要注意掌握好听的方法:

1.对于孩子的话,家长应用心听

用心听的意思是真心实意地听孩子说话,而不是形式上的用耳朵听,一定要让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正在认真听我讲”。这就要求家长做到:

(1)孩子交谈的时候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地交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2)看着对方的眼睛听。尤其是听小孩子讲话时要蹲下来,和孩子的眼睛平视,看着他听。

(3)边思考、边感觉地听,不要带上自己既有的观点去听。

(4)带有反馈地听,让你的表情、动作像一面镜子似的反映出对方的话,用哦、啊、是、噢、喔、好等或点头表达你的回应,让说话者感觉到你的认同。

2.别打断孩子的话

我们时常能看见孩子刚刚要说话,妈妈就在一旁打断孩子,自己说自己的。比如,孩子刚说一句“妈妈,在学校里,我和小朋友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意思。”妈妈马上打断孩子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了?妈妈也喜欢玩……”妈妈的打断有可能让孩子忘记自己刚才想说什么了。

3.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让孩子难堪

一些家长因为没有注意自己的听话习惯,难免让孩子尴尬、难堪。

有一次,月月从外面跑进来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刚才去了文具店,看到一种神奇的组装机器人。’

月月的妈妈马上认为孩子想要买那个机器人,赶紧打断孩子说:“妈妈没有钱,你该知道吧。”结果,孩子不高兴了,他撅起嘴巴气愤地说:“我又没有说我想买,你每次都没听完别人说什么就发表意见,我讨厌你!”

顿时,月月的妈妈也愣住了!

其实,即便孩子想买,家长也应该等孩子把话说完了,再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用自己的理由说服孩子,而不是武断地掐断孩子的幻想,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4.不要轻视孩子说的话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觉得孩子幼稚,对孩子的话持轻视或旁观的态度。这在生活中很常见:

珍珍13岁时,有一天她告诉妈妈,她“爱”上一个男孩,并且要跟他结婚。

母亲用略带嘲笑的眼神听女儿叙述,似乎是听童话故事。但是珍珍讲得很认真,她把自己的“爱情”第一次讲给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听。

然而,有一天放学回家时,她却听到母亲正和一位朋友在电话中谈到她:“你猜我家发生生了什么事?珍珍告诉我她在恋爱了,她认定那个男孩就是‘白马王子’,你说好不好玩?”

不管这位母亲怎样看这件事,实际上她伤害了珍珍。对母亲来说,这件事不过是很好玩;但对13岁的珍珍来说,这绝对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妈妈的轻视让珍珍从此以后不再相信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不懂得尊重她的隐私和她的感情。

5.家长可以学会重复孩子说的话

有时候简简单单地重复一下孩子的话尾,也能让孩子打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如:

A:我昨天去看电影了。

B:看电影了!

A:人真多呀,我朋友说,前天排了一晚上的队。

B:排了一晚上?

重复孩子的话,可以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在认真倾听自己讲话,这能激发孩子倾诉的欲望。使孩子更愿意与你沟通和交流!

6.家长在倾听的时候还应该善于发现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如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应该用欣赏的口吻说:“噢,真棒,下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要善于思考,注重在谈话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发现孩子能够独立地讲述简短的故事时,要及时给予赞赏:“你讲得真不错!”这样,不仅使孩子乐意向你倾诉、沟通,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在孩子紧张、不安或者苦闷的时候,家长的倾听还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理解,在内心产生欣慰之感,进而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总之,倾听是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最佳策略。高明的家长会倾听,有机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也是家长的幸运,因为它说明了孩子对您的信任,而让孩子信任的家长一定是合格、成功的家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

某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一个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总能看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痕迹。一个认真求教的、谦虚的家长比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家长更易于让孩子接受,也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起快乐、平等、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因此,要维持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同步成长很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总认为家长就应该高高在上,孩子就应该服从家长,听家长的话。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别说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了,就是跟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都很难。这里就有这么一个例子:

老严是个商人,他平时应酬多,工作又很忙,所以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儿子今年上高中了,住到了学校里,直到周末才回家。这样一来,他们间的交流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