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知孩子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需求,一位学者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出炉后,所有人都深感意外: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要求放在首位的不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太在意,他们更关注的,是家庭精神生活、家庭氛围和父母对他们所采取的态度。孩子心目中的好家庭,有着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讨厌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诚然,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到舒服和亲切,有助于他们热爱学习、健康茁壮地成长。而不良的家庭氛围则恰恰相反,不仅会让孩子过早地告别欢乐时光,还会使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忧虑、困惑等心理状态下,甚至会导致他们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继而引发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等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200多年前,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个叫嘉纳塞·爱德华的人,很有学问而且注重自身修养,对家庭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视。至今,他的家族已传8代,其中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大使、13位大学校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80多位文学家、20位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没有一个后代被关、被捕、被判刑。同样是200多年前,纽约州有个名叫马克斯·莱克的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鬼、赌徒,对家庭不管不顾,对子女不理不睬。他的家庭至今也繁衍了8代,在这8代子孙中,有7个因杀人被判刑,有65个盗窃犯、234个乞丐,因狂饮死亡或残废者多达400人。
让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某市劳教部门对接受劳教的236名失足少年进行了一次失足原因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这些少年中,家庭破裂或已达到破裂边缘的、父母之间经常争吵的占43.6%;父母经常对子女任意体罚、不讲理的占28.4%;家庭生活涣散、父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粮食的占37.7%。
一兴一衰的两个美国家庭和劳教部门的相关调查给我们的启示是多么的深刻!无可置疑,这两组数据足以表明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品格的形成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的举止上。”由此可见,为人父母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修养、素质,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氛围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的,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家庭中的氛围属于家庭中的精神环境,它往往是无形的,却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者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