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6038800000010

第10章 让孩子在充满夸奖声的家庭中成长(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别人的赞赏与喜爱,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的确,孩子在意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得到他人的关心、赞美与喜爱。当他们获得的肯定与赏识的信息愈多,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就越足,就越容易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这种积极的心态,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上进心,使其表现的更加出色。因此,让孩子在充满夸奖声的家庭中成长,是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赏识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子上,每拍一下桌子,跳蚤起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接着,科学家在跳蚤的上方罩一个玻璃罩,让它再跳,这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于是它调整了自己的起跳高度,以避免再次碰壁。之后,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每次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调整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几次失败之后,跳蚤便无法再跳了。于是,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可这只可怜的跳蚤仍然不会跳,它已经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失去了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的挫折让它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对于跳蚤来说,玻璃罩已经罩住了它的潜意识,把它的行动和欲望都扼杀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置”。很多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由于受到外界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慢慢地,他们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被外界的评价“自我设置”了。这种情形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教育的失败。因此,要想孩子跳得更高,家长非但不能批评、打击孩子,还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赏识与肯定。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心灵都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完全依赖于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得到的鼓励、喝彩和掌声越多,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就越足,表现出来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相反,成人给予他的评价越低、批评越多,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就越低,表现就越差……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成功家庭教育的前提是赏识与肯定!家长的赏识与肯定,能对孩子的进步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美国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戴尔科少年时代曾有过这么一段有趣的故事:

戴尔科夫小时候住在伊利诺伊州的罗克艾兰,无依无靠,生性十分卑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英语老师露丝·布罗奇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读完了小说《捕杀一只模仿鸟》末尾一章之后,由他们接下去续写另一章。

戴尔科夫写完作业交了上去。布罗奇夫人在他作业的页边批下一句话:“写得不错!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看到了老师的批语,戴尔科夫激动不已。就是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戴尔科夫回忆说,“读了老师这句话的评语,我回家立刻写了一个短篇小说——这是我一直梦想要做但又决不敢做的事。”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并总是带给布罗奇夫人评阅。老师为人严肃而真诚,不断给他鼓励。后来他被提名当上那所中学校报的编辑。由此他越发自信,就这样开始了卓有成就的一生。

戴尔科夫确信,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那句话,他不可能取得后来的一切。老师的一句赞赏和激励的话,便改变了一个少年的一生,使他成为一名专业作家。与科姆·戴尔科一样幸运的还有意大利伟大的歌唱家: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意大利男孩在那波里的一所学校读书。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

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

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也许根本没有指望过靠她那三言两语去改变儿子的一生。然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善意的肯定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由此可见,赞赏和肯定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有多大。可以说,赞赏和肯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阳光、空气和水,它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心灵营养品。

自然,要做到赏识孩子,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具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这种爱应该包含着理解、尊重、鼓励、包容与期望等积极情绪。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尊重和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在生活中,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事先假定孩子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做不好,所以事事都会阻止他们自己做,都要替他们做好。殊不知,这么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的自觉性。其实,鼓励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和大人一样也能把事情做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如收衣服、拖地、擦桌子等。在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只需对孩子说“你能行”、“你能做好”、“我相信你”之类的话,这能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增强自尊和成就感,从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

第二,家长应努力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事实证明,能力再弱的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挖掘孩子的优点,从孩子的优点入手,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地强化他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坚持每天都赞美孩子,这能满足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

第三,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比如孩子不会收拾自己的玩具,爸爸妈妈要做的不是指责他,而是告诉他怎样才能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家长应不失时机地鼓励他:“这回收拾得真好,又干净又整齐!”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好的举止被父母注意到时,便在内心调整了行为取向,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

第四,宽容和理解孩子。宽容和理解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振作。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都可能遭遇到人际上的困扰与考试的失败,都可能不小心做错了事情。这时候,家长应该宽容和理解孩子,给孩子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第五,要真心赞扬和鼓励孩子。真心赞扬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能干!”“好小子,你真棒!”“不要泄气,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真为你骄傲!”等等。

在孩子的一生中最能帮孩子树立信心、能起到最好激励效果的,就是他的第一次成功。哪怕是再小的成功,也能增强自信。当孩子学会一个字、得到一张奖状、做对一道题、缝好一枚纽扣、擦净一次地板、洗净一双袜子时,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在那种时候得到肯定与鼓励,将使他对前景充满信心,从而获得自信。我们做父母的如能帮助孩子获得人生的第一次成功,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将来一定是个成功者!

努力放大孩子的优点

任何一个人,渴望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大大超过被别人否定的心理需要。这个规律大多数家长都懂,也都想多表扬孩子,但往往觉得找不到值得表扬的优点,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拿着放大镜观察,就总能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在浙江举行的“‘忠告天下家长’报告会”上为现场的家长们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你今天回家去发现一个孩子的优点,能够发现十个的,是优秀的家长,能够发现五个的,是合格的家长,不能发现的,是不合格的家长。”孙云晓同时还指出:“成功家长与失败家长的区别是,前者将孩子对的东西挑出来,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不明智的家长,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人有八种智能,而学习好的人,只是语言智能和数学智能较好,而不同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只要家长用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

是的,只要父母用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

从前,有个老员外,他的三个儿子都很笨,老员外很发愁,担心家产会败在他们手里。于是,他决定请当地很有名的老秀才来教他的三个儿子。

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通过考试我才能收下他们。”老员外心里暗暗叫苦。

第一个上场的是大儿子。考试的内容是对对联,老秀才出的上联是:东边一棵树。大儿子急得头上冒出了汗,也想不出该对个什么下联,嘴里一个劲念叨:“东边一棵树,东边一棵树……”老员外在一旁直想发火。一会儿,老秀才说话了:“此孩子记性不错,我只说了一句,他就记住了,可教也,我收下。”

第二个出场的是二儿子。老秀才出的还是那道题:东边一棵树。二儿子进考场之前已听哥哥说过题目,张口就对:“西边一棵树。”气得老员外目瞪口呆。老秀才说:“此子改了方向,以西对东,对得贴切,可教也,收了。”

最后是三儿子。老秀才仍然是那道题:东边一棵树。三儿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的下联来,不由得大哭起来。老员外觉得他太丢人了。谁知道,老秀才说道:“此子有羞耻心,可教也,收了。”老秀才收下老员外的三个儿子,并最终把他们教育成了有用之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不管他的天资再差,缺点再多,只要他有那么一点点的优点,就是可教之才。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有时,即便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难免会责备孩子,但是责备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如果父母善于找到孩子错误中隐藏的优点,然后赏识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而且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优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对待错误的习惯。所以,面对“坏”孩子,父母更需要竭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

丁俊晖是家喻户晓的“神童”,他曾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打败了7届世界冠军得主亨得利。但是如果以普通家长的眼光来看,他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为了打台球还荒废了不少学业。

丁俊晖的父亲是个台球爱好者,一次和朋友玩台球时,被对方做了一杆很棘手的斯诺克,父亲束手无策。站在一边不到十岁的丁俊晖却主动要求替父亲打。让父亲感到意外的是,小丁俊晖不仅解了对方所做的斯诺克,还一杆清盘,替父亲赢了对方。

通过对丁俊晖的观察,父亲觉得孩子有这方面的潜能,为了培养孩子,一家人决定背井离乡,还倾其所有送丁俊晖去英国练球。父亲发现和放大了丁俊晖的优点,最终成就了丁俊晖的成功。

是的,父母应该努力发现并且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这是一种创新的家教方法,也是当代家长最有效地激励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式。

那么,父母应怎样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呢?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死”了。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可能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可能某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可能一次作业进步或者一次考试进步,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文艺、体育取得好成绩,可能有什么小发明、小制作等等。关键的是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不应该由于横着比或高标准要求而看着不起眼儿,认为不值得一提就把点滴进步漠视、忽略过去。应该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

第二,适当夸大孩子的进步。孩子即使没有进步,父母也应该寻找机会进行鼓励。如果孩子确实有了进步,父母就应该及时夸奖他们“进步挺大”。这样一般都可以调动孩子心中的积极因素,促使孩子期望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孩子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把缺点转化为优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会有的,再好的玉都有瑕疵,再好的人,都会有缺点。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辨证地看待缺点与优点。对于有很多缺点的孩子来说,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往往能促使他们进步;引导他们纠正自己错误,恰恰能让他们产生前进的动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孩子的缺点也会转变成为优点。关键就在于家长如何“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