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与笼子
6056200000009

第9章 权赋·权责:背书是个啥玩意(1)

刁滑的背后

我曾经到陕西旅游,自然也去了陕北的延安。当地导游一路上说过无数介绍的话,我真的都模糊淡忘了,就一句在枣园里无意而言的话至今记得很清楚。

那句简单的话稍后再说,先把镜头拉到最近的新闻:延安城管暴力执法,双脚跳起爆踩男子头部——一段现场实拍的视频,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产生了国际影响,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英国媒体的评述和谴责,直指该事件引起了公愤。

那是2013年5月31日,在延安的杨家岭,有一家自行车行,店里五辆自行车被城管扣拿,一群城管要拉走自行车,对方不让,双方产生冲突。冲突中,城管将对方一男子打倒在地,有个城管并未罢休,双腿跳起重重地踩向男子头部……视频里的这一幕,怵目惊心。

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的杨家岭,历史上曾是什么地方?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在中共七大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那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当年的住所。毛泽东在延安十年,先后搬了四次家,其中一半时间住在杨家岭,从1938年11月到1943年10月,差一个月就满五年。当时是因为日军飞机轰炸,才从凤凰山下搬到偏僻山沟杨家岭的,目的是为了安全。毛泽东曾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骑马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马匹受惊,他摔落造成右臂骨折,导致终生残疾。杨家岭时代的延安,生活无疑是非常艰苦的。

离开延安,经历西柏坡,最后进京,“宝塔山”变成“中南海”,山海巨变,世事沧桑,后来毛泽东再也没有回过延安。而今的延安,以及他住过多年的城郊杨家岭,当然是大不一样了。

从历史跳回现实:在杨家岭发生“城管踩头”这样的事情之后,不出所料,延安城管回应暴力执法,称涉事人为临时工。“临时工”似乎真是“提供临时性攻击”的人。而类似事情发生后,通常都会看到回应说干违法坏事的是“临时工”。刁滑,真是刁滑。如今的官场确实越来越刁滑,不仅仅是事后对公众、对媒体回应很刁滑,平常就刁滑得可以——大量使用“临时工”名头的“合同工”、“聘用人员”、“编外人员”,最苦最累的活儿让他们去干,恶人让他们出面去当,出了事儿让他们去扛。

有关报道说,正式工与临时工双轨制用人模式,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数量膨胀,违规事件高发。延安“临时工城管”打人事件,已不是今年媒体曝光的首起“编外人员”违规事件。编外人员也得忍受着“同工不同酬”等等不公平的待遇。编制内与编制外,不仅仅是工资、福利、退休金等方面有差距,有的单位还对编外人员设置了很多发展限制,比如不考虑提职普升、职称评定。真是“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啊!

用上世纪的编制,干新世纪的活,就是一种歧视;用临时工的名义去“顶罪”,为自己开脱责任,就是一种刁滑。

延安城管因“暴跳踩头”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后,有市民反映,延安市城管局长张建朝豪华座驾是一辆丰田霸道VX型越野车,超过部级领导配车标准。媒体调查证实,张局的座驾市场报价达到40多万元。

为此,延安市城管局纪委书记王成章回应说,丰田霸道车是长庆油田公司“奖励”的:“2007年,长庆油田给城管局奖励了一笔钱,具体钱数说不准。延安市城管局自来水公司属市城管局下属单位,他们考虑到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经常走山路,没有越野车,就用长庆油田的奖金买了丰田霸道车,借给市城管局使用。”

城管人员“经常走山路”,所以要买豪华越野车,这个理由让人笑掉大牙。你以为你是山城重庆啊。山城的路如果需要步行,那也开不了越野车啊。一个城市里,开得了越野车的地方,普通车也能开啊。

这位被城管局管着的城管局纪委书记,所作的这个回应,真是刁滑得可以。他反正就是说,城管局长如何霸道地乘坐“丰田霸道”,都是正常的、正确的、没有问题的。霸道的官场,官员们为了享受豪华座驾,很多其实都采用这种刁滑的变通方式:找一个名头,让企业出一笔钱,然后以政府职能部门下属单位的名义买豪车,“借给”部门领导使用。至于有钱的企业给政府职能部门直接“发奖金”是不是太过好笑、可笑,那就不管了。

质朴很容易流失,刁滑很容易成长。豪华座驾“丰田霸道”与把领导人摔下致伤的马匹是不好比的,豪华大厦与艰苦窑洞也不好比。“趁热打铁”的网友还爆出高达30层的延安城管大厦豪华超标,该局纪委书记王成章的回应同样刁滑,说城管大厦是2004年立项,建成后于2010年投入使用,“纪检部门对城管大厦招标、建设情况进行过监督,不存在违规、违纪问题”。对“招标”、“建设”的监督,“不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给人印象却是整个大厦“不存在违规、违纪问题”,这样偷换概念,真是比“刁德一”还聪明。延安市城管局党委书记侯世怀倒是说“办公面积稍有超标”,但他强调延安市城管局办公楼在整个延安其“豪华程度”只属于中等,“只是办公环境稍微好一些,办公面积稍有超标”。6月5日,这座大厦楼顶写着“城管大厦”四个霸气大字的牌子已迅速被拆除,这个行为也够刁滑的,但网友照样不客气地称之为“做贼心虚”。

这就是今天的、现实的延安。跟今天全国各地不叫延安的地方没啥区别。刁滑的背后,无他,就是权力的失管。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抗战时期,陆续有外国记者前往延安采访,他们常常被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所鼓舞。几位记者从延安回来,向蒋夫人宋美龄赞扬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积极向上、富于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宋美龄感触良深,默默地凝视长江几分钟后回身,说:如果你们说的都是真的,那我只能说,那只不过是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

多次来华、为中国抗战做出贡献的美国史迪威将军,大约是得不出这样的“美国在华经验”的吧!只有深谙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人,才能有宋美龄那样的感慨。在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的陈克文,常年认真记日记,他的日记很有史料价值,不久前台湾出版了《陈克文日记1937—1952》(陈方正编辑、校订),而此前《万象》杂志也有过连载,陈克文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久的8月3日,记载了南京“狂风至夜”,“已成满城风雨之势”,中午到朋友家里吃午饭,互谈对时局所见:“深以为国家正值危难,公务员反见清闲,欲效力而无从为叹。于此可见国家之组织仍深松懈也。”这话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宋美龄的感慨之逻辑真实。

延安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是枣园。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一书中,记录了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延安杨家岭迁往枣园,毛泽东的住处也迁到枣园”。那是经过修葺的枣园,位于延安城西8公里处;它原是当地一头面人物的一个大庄园,林木葱茏,环境清幽,风光秀丽,仿佛是“陕北的好江南”。如果说那时的杨家岭是“穷人间”,那么枣园就是“富天堂”。枣园有若干处彼此独立的院落,毛泽东住在上方的院子,左右与下方的窑洞住着周恩来、张闻天、***等。后来国共内战,中共中央书记处从这里撤离,转战陕北。从现实回望历史,延安导游在枣园无意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说的是:人都是要往好的地方去的,毛泽东也一样。

“小米加步枪”时代已然远去。今人不能不问:今天城管局长的豪华座驾能载得动延安精神吗?30层城管大厦有地方搁放延安精神吗?整个延安除了历史遗址还有什么位置立着延安精神?用权力为自己谋幸福、谋快乐、谋享受、谋好地方,这是一种什么精什么神?

呜呼,大家不难明白:此延安早已不是彼延安,延安名称尚在,延安精神已被现实官场某些官员予以“清零”了。

我国有一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已变成了历史,变成了文化,但愿它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对象。

背书是个啥玩意

贪官有时也是心虚的,特别是在被举报、祸起萧墙、东窗事发的时候。此前曾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此刻刚刚被免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刘铁男,在去年底被媒体人士实名举报之后,就变得“不铁也不男”了。他老兄在工作和生活中明显不愿见人,尤其不愿见记者。报道说,今年上半年,他儿子先于老子被限制自由,妻子也被调查,刘铁男的精神几近崩溃,“曾在办公室中打吊瓶勉强支撑”。

自己心虚的人,最喜欢拉别人来为自己“背书”。“背书”是啥玩意儿?“背书”不是啥玩意儿,“背书”的本义是在票据背面书写签名以担责,引申出来,大抵就是“有的人或组织糊里糊涂为别的人、别的组织开脱并承担责任”的意思。这一词语词义,来源于港台语系。

背书,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很长时间来,政府都在为那些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者间接“背书”。这次在国务院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宁可在食品安全方面多花钱,花大钱,也要让老百姓对中国的食品有信心,绝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同时要加大处罚力度,让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分子付出他付不起的代价!”这意思是政府再也不能为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分子“背书”了!

刘铁男从被举报到正式接受调查的五个月时间,一直在工作岗位,并仍掌握实权,重大事项决策一人说了算,他将能源项目审批节奏和步伐明显加快,在卸任局长前三个月,新审批的能源项目达50多个。刘铁男喜欢“看权审批”,看你是不是有背景,至于是不是“看钱审批”、进行权力寻租,那要等待纪检和司法部门给出的结论。这就是刘铁男式的审批,口碑很差。这些年来,发改委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只好为刘铁男式审批间接“背书”了。

至于直接“背书”,最典型的就是,刘铁男就让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来“背书”,来应对实名举报,说什么那些消息“纯属污蔑造谣”,要报案、报警。这一表态现在看来很滑稽,但这个新闻办的负责人其实自己也很无奈。有关报道说,2012年12月6日实名举报出来时,刘铁男身在国外,他通过秘书要求该负责人对外表态。这位负责人倒也听话,在接到媒体电话之后,就立马去“背书”,甚至要记者“快点发”他的“辟谣”讲话。

对于此事,人民日报微博评论道:从被实名举报,到新闻办负责人否认严斥,再到今天证实接受调查,刘铁男的“剧情”跌宕起伏……同时也要警醒:新闻发言人本是公职,怎会沦为“家奴”,为个人背书?

这个对人不对事的“家奴”说,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背后的权力架构。

曾经是新闻发言人的王旭明在微博上这样点评:“以刘铁男案为例,值得注意的还有,当刘浮出水面后,媒体和公众又集中火力把板子打到发言人身上,而非打到造谣的始作俑者。警惕啊,善良的人们,防‘民谣’,更要防‘官谣’,防‘官谣’更要问责制造者下令者,而非仅仅谴责发布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相比刘铁男局长,这个“新闻司长”只不过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他基本上就是个“无可奈何要背书”的主儿。

新闻发言人,就是本部门集体意见或领导意志的对外传递者,一般情况下只是喉舌而不是大脑,你要他怎么样?他的本职职能就是这个样子的,他最多也只能学得技巧一点,所谓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或者他把“高射炮”悄悄换成打不远的“手枪”。试想,如果你是顶头上司刘铁男的新闻发言人,面对他的严令,你会怎么办?你的发言回应,还不是大同小异?

若要说“沦为家奴”,那还真不仅仅是这个时候沉沦的,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想到,《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这个“背书”事件的看法竟然是:“能源局第一时间就为刘铁男辩护,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话就有点老奸巨猾的“胡吸进”味道了,还真像是“家奴”的自觉“背书”。

稻草人谬误

刘铁男的新闻一时成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新闻。网友在互联网高速路上奔走相告:这回终于打了一只大老虎,而不是一只小苍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简明的消息背后,事情可复杂了:在2012年12月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中国商人倪日涛涉嫌官商结盟骗取巨额贷款等等。

当时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回应倒是不慢,而且对媒体讲得斩钉截铁,说有关举报“纯属污蔑造谣”,“我们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处理此事”。从“报案报警”的措辞看,被举报的一方很强很大很强大。

可老百姓心中很有数,实名举报一个官员有问题,你说“真有问题”的可能是95%呢还是5%呢?被举报这一方光嘴硬是没有用的。网友说,“谣言要分为官谣和民谣”,事实证明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回应才是真正的“谣言”;而来自民间的所谓“谣言”,有时候还真是“遥远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