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气场心理学:潜能的力量
605900000020

第20章 看你七十二变 (1)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就放肆爱,放肆追,放肆闯,放肆是我的信仰。再不去闯,梦想永远只会是一个梦。”

为什么不去放肆自己的愿望,任梦想任意翱翔?

我们之所以平凡到如一粒尘埃,扔到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到,就是因为缺了那股放肆的劲头。总是怕这怕那,畏首畏尾,用自己或前人的思想禁锢了自己的潜力,然后伶俜前行。

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这抱怨那,这些都没有意义。你现在所承受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仅仅是因为你没有去放肆自己的念想,成就自己的辉煌。

光环属于过去,改变属于自己

没有人要你怎样,就算是有人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以后的路,为何你就不能迁就一下自己内心的感觉,让自己放肆一下,冲出内心的安排,放手去追逐自己的梦呢?大部分时候,我们总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把自己既定于一个牢笼里,一旦有了一个小小的放纵的念头,马上就会有千百种借口蹦出来告诉自己不能这样做。很多人也许从未想过自己要如何做才能打破自己目前被囚禁的僵局,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想那么多,跟着感觉走就好。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成功人士中有80%都是靠着自己体内那股放肆的劲头去拼出的天地,没有谁能够安安稳稳地走着平常路线就能成功。靠着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点滴努力,甚至是等待别人的施舍爬上的宝座,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那样的人生过于迂腐,而这个社会需要大胆地去追求、去放肆的人,也只有那样的人才是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放肆是一种资本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就放肆爱,放肆追,放肆闯,放肆是我的信仰。再不去闯,梦想永远只会是一个梦。”为什么不去放肆自己的愿望,任梦想任意翱翔?我们之所以平凡到如一粒尘埃,扔到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到,就是因为缺了那股放肆的劲头。总是怕这怕那,畏首畏尾,用自己或前人的思想禁锢了自己的潜力,然后伶俜前行。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这抱怨那,这些都没有意义。你现在所承受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仅仅是因为你没有去放肆自己的念想,成就自己的辉煌。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谈到自己的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你会说,哦,那是应该的,因为他是毕加索,他拥有无限的绘画潜力,他是一个天生的无须雕琢就已成型的画家。

不,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是毕加索,而你却不是。他比你多的仅仅是那点天赋吗?何止,他多的是放肆的能力,他在90岁高龄的时候放弃了以往的创作风格,放肆地去追逐新的画风。那些东西不仅仅是有一点天赋就能得到的,它还需要你放肆地追逐,放肆地去改变。有了如此成就的毕加索尚且未沉浸在过去的光环里,而是放肆地去改变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你,又有什么理由中规中矩地去生活?你有什么理由为了以前的一点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把自己的潜力埋没?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他在放肆地挥霍着自己的潜力。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再加上早年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的气息。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因而产生了像《第一次圣餐式》这样的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我们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的浮动的声光媚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14岁那年,毕加索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在那里,他有幸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他亲眼目睹了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就想放肆地去追逐与孕育蓝色时期的忧郁潜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17的奥丽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他不顾自己当时的贫穷,放肆地去追求奥丽,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坠入爱河。如果不是他足够的放肆,而是被自己的自卑所压制,不愿踏出那一步,那也就不会有他后期的暖色调的作品。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那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但是他似乎并不安于现状,反而随着岁月的沉积放肆地把自己的风格转向了成熟。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然依旧冷漠,却已注重对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他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改变着自己的画画风格,不像有些画家,一辈子就在一种风格上死磕,始终走不出自己规划的范畴。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出来自黑暗中涌现的胴体,坚定地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优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现出病态美;这是毕加索转型后的一大得意之作,他放肆地发挥着自己的潜力,把裸体艺术运用迁移到极致。

同时因为毕加索放肆的性格,把拼贴艺术的发展推向了又一个崭新的水平。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就在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放肆地去归结艺术的潜力,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早就已经存在,是毕加索第一个将之引至画面上,使之脱离了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虽不是首创,却淋漓尽致地把拼贴艺术推广到史无前例的地步,谁敢说这不是放肆的结果?

把自己当做对手

本以为他会就这样按照自己所既定的路线往下走,谁都没有想到,他丝毫不安于现状,在沉迷了一段时间后蓄势待发。1915—1920年,毕加索的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了油画《格尔尼卡》,以此抗议德、意***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毕加索又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毕加索从19世纪末开始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几十年的不断努力中,毕加索堪称整个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究其一生,毕加索都在放肆地运用自己在绘画方面的潜力尝试着不同的风格。可以说,迄今为止,毕加索是在艺术绘画方面涉猎最多的人。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沿着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放肆地去探寻艺术的道路,完全是迂回而进。

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3岁,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要把他称作“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毕加索91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而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然而毕加索不是这样,他在91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放肆自己的思维去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几经努力终于受到人们的欣赏时,他们就更不再想去改变了。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却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自己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一样,千方百计去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他身上首先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那双睁大了的眼睛,美国著名女作家格露德·斯特安在毕加索还年轻时就曾提到他那双如饥似渴的眼神,他放肆而充满渴望地看着这个世界,我们现在也可以从毕加索的画像中看到这个眼神。毕加索在年轻时给斯特安画了一张像,他是通过自己的记忆画了她的脸的。看过这张画的人对毕加索说:这不像斯特安小姐本人。毕加索总是回答说:太遗憾了,斯特安小姐必须设法使自己长得跟这张画一样才行呢。但是到了晚年,斯特安说,在她的画像中,只有毕加索给她画的那张,才把她的真正神情样貌画出来了。毕加索作画,不仅用眼睛,而且用他那放肆的思想。

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很能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放肆地挥霍着一种潜力,一种肆无忌惮的潜力,那种放肆的绘画,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了出来。他一生始终保持着放肆的改变的状态,就像年轻时一样。

正是因为他的放肆,才让他的潜力抨击者艺术的各个领域。画家大多都是因为自己的绘画得不到突破,或是过于局限于一个领域而走向悲剧。可是毕加索却用自己的放肆如愿以偿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93岁的漫长人生。

催眠与潜能开发

催眠当今被认为是通往潜意识大门的最佳途径。

什么是催眠?催眠是运用语言暗示、肢体动作改变人心理及生理状态的技术。催眠是心理学的一种,也是一种行为科学。催眠被应用在精神医学,是心理治疗中最有效果的治疗方法,其已成为全世界医师和心理学者的研究学科,是很实用的技术,也是科学技能。

催眠可以使我们在轻松的催眠状态下与自己的潜意识进行沟通,活化我们的潜意识信息。

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像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不适感,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