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民币改变世界:中国国家金融战略路线图解读
6067100000004

第4章 人民币的国家战略(3)

人民币国际化既是全球各国的期待,也是中国的选择,它必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成为“不可逆”的民族选择。中国政府最高层为什么下决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不知道风险,而是必须迎难而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考虑是:要向国内各阶层释放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号,中国未来的深化改革将以人民币汇率逐步自由浮动为标杆,所有改革,包括财产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土地改革等等,都必须以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为“导向”。试问,当人民币汇率开始市场化以后,中国的经济细胞怎么可能还维持在旧经济时代,包括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同时,中国领导人也需要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中国的改革是不可逆的,扩大开放也是不可逆的,中国与世界列强的博弈也包括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包括可以讨论、协商人民币汇率(刚刚结束的G20会议就是证明)。

人民币战略的实施需要国内外一系列配套措施跟进,包括内政外交,宏观调控与供给侧改革等(G20会议公报也提及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协调),它的范围将涵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人民币战略是宏观的,也是具体的,比如2016年2月底G20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高层与全球主要国家的财经界高官共同聚会,研究全球经济稳定以及各国汇率政策。在这个会议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第一次明确承认,中国目前的货币环境是稳健偏向宽松。不要小看这个表态,它是针对全球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长期批评中国央行政策透明度不高的回应。近二十年了,中国央行包括中国政府一直使用“稳健货币政策”的定语来概括货币环境,无论货币环境如何变化。直到不久前,中国总理包括中央文件仍然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定语。以前人民币没有成为世界货币的可能性,我们如何说,与全世界无关,现在人民币已经加入SDR,未来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汇率怎么定价全世界必然关心,这个关心也会延伸到中国的货币环境。这是第一次改变,而这个改变恰恰是因为国际社会的博弈,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更接近实际,更加透明,不能老是用“稳健货币政策”一词。终于承认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不是稳健的),全球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向才能有正确的评估。

2016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元年,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充满期待的一年,全世界都在紧盯着中国,看中国如何深化改革,看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热点事件,包括如何通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包括在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如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全球化真正的融为一体,从此走向和平发展、和平竞争,永远不打仗。人民币战略是具体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在中国渐进式的改革中,人民币战略将一马当先。

人民币的国家战略,即人民币战略,它有宏观设想,也有微观实施方案,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急所”在推进强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遏制经济下滑。

人民币战略的重中之重是通过一带一路,通过亚投行,通过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使人民币真正走出去。这个“走出去”的“赢”能不能覆盖“三去”的“输”应该是操盘人民币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经济还是有好牌在手的。习主席反复强调:中国目前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啥意思?还是有很多内生的增长潜力等待挖掘的,国际大环境也是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不能轻易错过!更不能主动错过。而只要中国经济能够恢复正常增长,很多机遇自然能够抓住!

人民币战略是公开的,也是隐蔽的,大的方向可以公开,微观操作需要隐秘,不能让对手“看牌”。谁是对手?市场,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索罗斯为什么敢于说要做空亚洲货币,包括人民币汇率,其中很大成分是他认定:人民币战略包含汇率向下调整;股市为什么连续暴跌,也是有人民币汇率下行空间很大的预期。此时,操作上就要反预期,甚至要逆周期。

人民币战略属于重大改革的配套,既要跟随供给侧改革,也要多部门相互配合,不仅出牌顺序要相互协调,而是要防止各吹各调,乱出牌。要让市场感觉到操盘手思路清晰,逻辑性很强,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意性导致没有战略定力,一片混乱。

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人民币战略,都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恐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重大改革,不可能人人拥护,不可能符合所有人利益。必须看到:打横炮,搞乱中国,很可能来自内部,而所有的“外国”都想浑水摸鱼。因此,不乱,即是目标,也是急所。现在已经有大量事实证明:2015年——2016年初的三次股灾,很大程度是因为境内外敌对势力联手作乱,我们内部的“鬼”有不少!这些唯恐天下不乱(已经在证监会以及各路基金中抓了一些关键性人物)之徒,已经抓了不少,还要抓。但仅仅是抓人还不够,需要自己总结、检讨。经济学家也要反思,包括那些反对人民币走向世界的人,也包括哪些主张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贬值到位的人。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同意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贬值的,绝大多数股民更不会同意,一次贬值到位,很多企业要破产,股市在击穿“股灾底”后,控制不好,会直奔2000点,人民币汇率下跌也会收不住,全世界都会做空人民币。汇率是没有底线的。人民币战略的重要方向是国际化,但绝不是简单的自由兑换,简单地跟着西方大国,更不是变成国际社会的“嘲笑对象”。中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虽然是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希望中国融入世界的,但担忧的声音很多,骑墙派很多,甚至有等着看笑话、等着落井下石的。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中国央行需要适度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以策应供给侧改革,辅助宏观经济复苏,但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已经低迷了近20年,它们想不想“重振雄风”,还有老牌发达国家聚居地欧洲,前些年一场欧债危机,已经把它们的经济梦击碎,它们要不要利用超宽松货币政策,弯道超车。以前,我们是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让你升值,你就升值,现在在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需要适度贬值,它们可能一窝蜂地跟着贬值,还美其名曰是“被动”。日本央行已经这样做了,欧洲央行很快将跟随。2015年,人民币虽然对美元贬值,但综合汇率水平基本是稳定的,2016年,人民币汇率贬值4%左右,日本央行进一步宽松后,日元一下子就贬值2%左右,而且还要继续贬值。

更有甚者,人家的贬值举动还要找到理论根据,还要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于是:“新广场协议”呼声渐起,要看人民币笑话,要把人民币当靶子。若如此,则是人民币战略的失败!中国央行一再强调: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在哪?要让人家没有话说,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市场。而现在是境外市场、离岸市场牵制我们的鼻子走。

人民币战略要有模型测试,人民币汇率既然是综合的,就要想到各种预期:包括对美元、对欧元、对日元,以及商品货币,包括英镑、瑞郎等。人民币不能对所有货币都按照一个尺度贬值,应该有先有后,有轻有重;同时,人民币汇率必须与国内资本市场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的诸多风险因素——只有在宏观经济稳定,股市基本稳定的时候,才能适度下调人民币汇率!

理论指导很重要,模型测试很重要,各种预案很重要,现在不能说没有,但实践结果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而通过实践修正理论,修正预案,这也是人民币战略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要让汇率“动起来”

当汇率相对稳定时,没有人想到汇率,当人民币仍然只在中国大陆流通的时候,中国企业、老百姓,甚至全世界都不在乎人民币汇率。但人民币汇改的大方向就是要动“汇率”,启动汇改的第一步就是“动起来”(参见我2005年6月21日的国务院内参“何志成给出人民币改革的时间表”)。这份内参的最关键一句话就是,“要让汇率动起来”。这份《国务院内参》上报政治局以及相关部委后一个月,人民币汇改正式启动!

治大国若烹小鲜,汇率应该自由浮动,但在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之前,绝不能人为地操控其大幅度波动,更不能弃守,任人民币汇率急升急贬。国际货币的汇率波动是正常的,第一次走向世界的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也是正常的,但要防范被恶意做空以及被逼迫升值。汇率的主导权在中国,但必须有外汇市场,否则人家一定会说:人民币汇率是被政府操控!汇率是汇改的核心,也是人民币战略的核心。

如果说,2005年我提出的建议是人民币汇率应该缓慢升值,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到了2015年,我的建议则渐渐演变为“要控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节奏,在中国经济下滑背景下,应该尽可能地释放对综合汇率适度贬值信号,尤其是对欧元、日元。”我在2015年初已经预测,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民币在加入SDR——“入篮”之后,汇率应该向下调整。为什么?“汇率”是政治,而且是国际政治!

虽然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担心人民币汇率无序贬值,但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时候,各国都可能容忍人民币汇率向下调整;如果想到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再度表决人民币“入篮”一事,早一点贬值就比晚一点贬值好,“入篮”前贬值就比“入篮”后贬值好——尤其是大幅度贬值。

“准入篮”前的人民币汇率需要适度坚挺——这是维护形象,“准入篮”后人民币汇率需要更贴近市场,适应中国经济下行的基本面,给所有出口企业以喘息之机,同时向所有中国(包括外资)企业发出人民币汇率将自由浮动的信号!

最重要的是建立人民币汇率交易市场,它的时间表需要大幅度提前!这是考验管理层执行人民币战略是否坚决的一道坎。现在,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声音一大片,更不要说建立人民币汇率交易市场。

2016年节后开盘第一天,中国央行推出人民币汇率指数夜盘交易,同时推出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夜盘交易,(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却连续几天暴跌,它给市场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古训(成都武侯祠的著名对联)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汇率是人民币战略的核心,测试汇率的市场承受度很关键,测试境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能力,也很重要。这是中国央行推出人民币汇率12小时连续买卖的初衷,但一下子推出一大堆改革举措,违反了“测试”的初衷,尤其不应该与中国股市熔断机制一起推出,导致股汇双杀。

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一场战斗,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更是一场战斗。

汇率是市场说了算,还是政府说了算?市场是有局限的,所以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但要考虑政府的水平,考虑政府的局限,政府只有懂得市场、有驾驭市场的经验,甚至能够高于市场,预判市场,洞悉市场,才能在汇率调控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汇率是很复杂的,市场更复杂,国际市场尤其复杂,很多时候对手在哪?敌人在哪?根本不知道。如果政府不管,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政府反而轻松了。以前政府是不管汇率的,让中国央行下面的外管局去管,天天出一个中间价,命令几家商业银行围绕中间价买卖几手就可以了。但是,这不是市场,更不是市场经济。

人民币战略就是要真正的市场化,首先是扩大市场的参与者,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大型国企,外企,直至股份制企业,都要参与;还有外围,商业银行都要开“汇率”的买卖盘,供所有企业以及投资者做交易,成为一个大系统、大市场。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样的汇率市场形成以后,证监会还敢不敢强行推出熔断机制,强行推出注册制?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敢不敢“半夜鸡叫”?不要以为美国总统不会管美元汇率,那是因为他充分授权美联储了,美联储名义上是私人机构,其实其最高领导是由美国总统任命的,美联储主席的责任之一,就是保持美元汇率的稳定,保证美国货币政策与美国国家战略的契合。在美国,证监会(证券业管理机构)很弱小,几乎听不见声音,但美联储喘口气,全美国都地动山摇。这就是汇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