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民币改变世界:中国国家金融战略路线图解读
6067100000006

第6章 人民币的国家战略(5)

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中国未来将远远地甩下日本,从地缘政治角度,日本更无法与中国抗衡。日本毕竟是太平洋国家,而中国才是真正横跨亚洲大陆的国家。2015年,中日之间在高铁问题上角逐东南亚,中国最终胜出,而习近平出访沙特、伊朗,也说明未来西亚、中亚,包括中东的铁路,日本都无法染指。为什么?这就是战略空间的优势所在。日本虽然有高技术,但无法实战,无法跨越中国这道墙,相反,中国已经修了全世界90%的高铁,无论是技术还是金融支持,中国都明显占据上风,更何况,中国的西边就是中亚,连接中东。

如果说日本还有一点点影响力,它打的也是美国牌、悲情牌、南海牌。我相信,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将极大地刺激日本,全球能源品的下跌,也相对减少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南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中国会顾全大局,一路向西(降低全球对南海、东海的关注度),届时,不仅中日间的国际影响力将彼消我长,而且经济实力将拉开差距。目前中国的人民币战略就有意识地晾着日元,一旦中国建立了与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外汇市场,亚洲货币中心就将在中国建立,日元将在亚洲被边缘化,直到征服日元——让其“称臣”,承认中国是亚洲老大,承认人民币将代表亚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言。目前中国政府储备的日元占比很少,反映了中国政府长远战略:日本对中国来说,也就相当于澳洲(可用,但不依赖)!

澳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最近几年是持续增长的,包括同样是商品货币的加元。由于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大宗商品包括能源最大的进口国,商品货币(澳元、加元)必然是中国企业紧盯的货币之一,也必然是中国政府储备篮子中变化很大的一部分。由于近两年全球大宗商品以及能源品的暴跌,中国储备的商品货币是逐步减少,但并不等于中国不重视商品货币。中国的人民币战略目标之一,或者说是最关键的战略目标就是要赢得重要商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第一步就是要抢石油定价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即将在2016年春节前后上市,而且是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应该减少我们对商品货币的“依赖”。

从历史趋势上看,商品货币是波动率很大的货币板块,这源于大宗商品与能源品的波动率相当大,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澳元、加元,尤其是加元。加拿大是全球化石能源储量最丰富的板块之一,但由于它地处高寒地区,原油开采成本很高,因此它只是地下的“储油罐”,只有远期意义。这两年由于美国页岩气的开发,中国探明的页岩气储量巨大(中国也有地下“储油罐”),因此加元受国际能源品价格下行趋势压力越来越大,最近弱势明显,未来两年左右也会维持弱势特征。中国大宗商品以及能源的进出口结算目前仍然以美元为主,这样的选择也是考虑货币汇率的稳定性——使用商品货币无法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在全球经济下滑,大宗商品市场战略地位下降的背景下,商品货币想成为世界主流货币,很难。澳大利亚、加拿大是政治环境相对很稳定的国家,但除了国土面积很大的优势以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主要是“大宗商品及能源品”,它们的人口太少了,产业单一,经济单一,对世界经济影响力不会很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它们有点像股票市场中的小盘股,弹性大,波动率快且高,是各国外汇储备的“调仓对象”,也是外汇市场炒作的投机对象。亚太地区,包括全球外汇市场投资者很多都喜欢买卖商品货币,不是要用它,而是投机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外汇市场必须有投机,也必须有投机货币板块。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所谓盯住一篮子货币,其实就是盯住美元、欧元。对中国的人民币来说,可能要多注意日元,但要少扶助日元,因为对人民币长远战略来说,要想成为亚洲货币老大,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前三名,第一个要防范并且攻击的货币就是日元。

正如我以前所指出的:人民币汇率战略切忌“全面树敌,依次用兵”,要“远交近攻”,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联合美元,稳住欧元,团结英镑以及商品货币,伺机“攻击”对人民币威胁最大的日元,而这种攻击不是一味地打压,而是借力打力,抓住日本政府货币政策的漏洞。比如,日元不是想跟中国竞争亚洲老大吗,不是希望用强势压住人民币吗?我们就因势利导,任其强势,待它到强弩之末,再一举攻击,而且是联合全球主要货币一起攻击,让日元强势瞬间成为幻影,信誉受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民币攻城掠地。

世界货币体系是中长期存在的,是必然相互依存的,日元虽“恶”也是主要货币,所谓攻击不是消灭,只是取得相对优势,让日元摆正位置,尤其是在亚洲的位置。而这一战略的实现恐怕不是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单独作用所能见效的,最终还要看双方宏观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此消彼长,看中国经济能不能长期领先亚洲,压住日本,最关键的博弈是市场——谁能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金融市场(外汇市场)。一带一路规划不仅是中日间在高铁上的博弈,也是人民币与日元在占有率上的博弈,它将很快延伸为“市场博弈”——谁站在金融市场的制高点上,谁就能引领亚洲货币吗,进而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

第六节向美国学习如何利用对冲机制

6年前我撰写《保卫人民币》一书,其中探讨了美元战略与人民币战略,这个“战略”是不能成书的,甚至不能提,因为它是国家最高战略,虽然它确确实实存在,但对手也存在,它们都希望知道这个战略的核心是什么,因此,高层不能说——只有经济学家可以通过一件件事情去梳理。

我指出:从战略高度把握汇率市场的能力讲,中国要像美国学习,中国央行则要学习美联储,不仅要操控汇率,更重要是学习如何“操控”市场;很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证明,在市场面前,政府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它们汇率市场的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同时我大胆地指出:在人民币走向世界之前包括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汇率会如小国货币那样急剧起伏,中国股市则会暴涨暴跌。必须有成熟的理论指导,抓紧培养操盘手,立即建立外汇市场。

为什么我很担心?市场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没有市场,2015年—2016年初的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剧了我的这种担忧。没有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金融市场,没有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预期,不仅是市场不成熟,管理市场、监管市场的人都不成熟——不幸被我言中;不敢学习美国,是我们很难实施真正市场经济的心理障碍,而为什么不敢学习美国,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缺乏美国那样的大国情怀!在悲情主义情绪的笼罩之下,阴谋论盛行,天天怕天塌下来,很多人相信鹰派人士天天喊的:中美终有一战,所有远程导弹都对准美国,谁还敢学习美国——尤其是美国在资本市场管理方面的经验、方法。

从我的实践经验看,最成熟的市场还是美国的市场,最成熟的管理经验,主要在美国、英国。向谁学习市场经济?最好是美国,其次是英国。要不要向欧洲、日本学习,也应该,但它们更多的是教训,尤其是金融市场运作以及货币战略。美国未必最好,也未必是制度的样板,但它的确比其他国家好,比中国更好。

金融市场制度设计是人民币战略的关键,它不仅是日常运转所需,更是重大危机爆发时的防范机制。要知道,重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都是“偷袭”,正常反应往往来不及,比如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三次股灾,几乎没有一个专家发出预警。而我们总结这几次股灾,很大程度是制度设计有毛病,又不知道如何克服这些毛病。危机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如何减轻危机影响,关键点在不要老是出现危机!

美国也一样会爆发金融危机,比如2007年——2008年时的次贷危机,回过头看,这场危机似乎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大,绝大多数美国企业和投资者在危机不久不仅挽回了损失,财富还增加了。即使从危机爆发之后的市场表现看,美国实体经济稳定,虚拟金融市场运转正常,国家的稳定性基本没有受影响。

如何做到这一点,除了美国政府应对措施及时到位,金融市场制度设计本身具有的抵御风险功能,居功至伟。比如股指期货市场对冲功能。有一个例子是最能说服人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指数下跌了900点左右,随后反弹,用了大约4个月就回到原点,然后是回到经济景气点上方——美元指数从71到90,用了刚好一年。

总结美国经验:

1,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是主要抓手,而稳住市场的关键点在保护企业,为此,国家要不惜血本,甚至直接购买企业股份——供给侧改革其实是美国货——即使再度扩大债务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