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门前面是一片竹林,后山的泉水从这里静静地流过。
碗儿、丑丑和藤儿手里都拿着木棍,上面拴有一根细绳,绳子末端套有一段一两厘米长的小棍,把和有白酒的饭团,掰成小块,放在小水沟边,拿些饭团挂在细绳上当诱饵。山螃蟹像山里的男人,闻到了酒香就会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哈哈,我钓到了一只!”藤儿欢叫起来。
小宇哥看见了,惊叹道:“天啊,这么容易?”
藤儿把螃蟹取下来,抓在手里,给小宇哥送来。小宇哥伸了伸手,不敢接。
“把两个大钳子捏紧就不会夹你了。”藤儿告诉小宇哥。
“捏紧了不要松手哟。”碗儿补充说。
小宇哥终于伸手去捏住了螃蟹的大钳子,可只一会儿就让螃蟹掉到地上爬走了。原来,螃蟹的小腿蹭着了小宇哥的手,情急之下他就松开了。
见螃蟹在逃跑,小宇哥去追,这才知道自己的脚痛。“哎哟!”他叫道。那只螃蟹借机躲进草丛不见了。
“呵呵呵!”“哈哈哈!”“呵呵呵!”“哈哈哈!”
碗儿、丑丑和藤儿都笑翻了。
“我太笨了,太笨了!”小宇哥不好意思地说。
“呃,没,没有。”藤儿说,“我们笑那只螃蟹,逃得真快,这样爬,爬,爬,就逃走了,好像知道我们要拿它下油锅。”
“别只顾笑了,我们再找吧!”碗儿说。
“那里!那里!螃蟹!螃蟹!”小宇哥也看见了一只螃蟹,大概是被酒香诱惑了,正从一个石缝里爬出来。
丑丑正要去抓,小宇哥说:“让我来!”
三个小伙伴架着小宇哥走到石缝前,小宇哥拿起木棍去逗,螃蟹把木棍当敌人,用大钳子紧紧地夹住,小宇哥趁势将木棍朝上一提,螃蟹就被提起来了。
碗儿找来一些稻草,将抓来的螃蟹的大钳子一一拴住,穿成一串。回家时,小宇哥虽然脚一跛一跛的,还偏偏要自己来提。
这天,外婆让碗儿和藤儿去对小宇哥爸爸妈妈说,到她们家吃饭。
外婆从灶房的墙壁上取下一块被熏得乌黑发亮的老猪腿,放在柴火上烤,一直烤到油水一串一串地滴到火苗上,发出“吱吱”的响声,飘出腊香的味道。外婆又找来一把稻草,在猪腿上“哧咝哧咝”地擦,一会儿,那腊猪腿金黄的原形就露了出来。外婆拿起砍柴刀“乓乓乓”地将猪腿剁成块,放进碗儿和藤儿采的青杠菌里炖上。
这道青杠菌炖腊猪腿,吃得小宇哥和他爸爸妈妈直说“五星级的饭店也吃不到”。
碗儿和藤儿都争着给小宇哥夹肉,一大块一大块的。因为一点儿也不肥腻,小宇哥也就来者不拒。
还有油炸螃蟹,当小宇哥把螃蟹腿嚼得咔嘣咔嘣响的时候,他想起了什么,说:“外婆,肯德基的炸薯条很香,可比不上你做的炸螃蟹鲜呢。”
说完,咔嘣一声,又咬碎了一条炸螃蟹腿。
“呵呵呵,我养过芦花鸡、豆瓣鸡,还养过白皮鸡、乌骨鸡,还没听说过有‘肯德鸡’。小宇,你说的‘肯德鸡’什么样儿呀?”
“外婆,肯德基不是鸡。”藤儿抢着对外婆说。
“不是鸡是什么?你们不是叫它‘肯德鸡’吗?”外婆很不解地说。
“外婆,小宇哥说的是肯德基,不是‘肯德鸡’,不用养。”碗儿很用心地给外婆解释着。
“你们口口声声说这个鸡,那个鸡,又不用养,那是野鸡了。”
“哈哈哈!哈哈哈!”三个孩子都笑得直叫肚子痛。
外婆却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们,最后淡淡地笑了笑说:“我的事还多,不跟你们啰唆了。”
说完,外婆就去菜地薅草了。
见外婆出门去了,三个孩子更是忍不住笑成了一团。
“小宇哥,肯德基真的很好吃吗?”藤儿问。
“嗯,真的很好吃。以后你们去渝城,我请你们吃。”
“真的?”碗儿欣喜不已,仿佛这样的愿望很快就会实现,又说,“我的爸爸妈妈都在渝城。”
“我的爸爸妈妈也在渝城。”藤儿也说。
“丑丑的爸爸妈妈呢?也在渝城吗?”小宇哥问。
“丑丑的妈妈在渝城。”碗儿说。
“你爸爸呢?”小宇转头问丑丑。
“我爸爸死了。”丑丑小声地说。
“哦——”懂事的小宇哥知道自己问错了,他转了话题说,“你们以后都进渝城上学去吧,就到我们学校来,我们做同学。”
“太好啦!太好啦!进城后我们就不是留守儿童了。”藤儿欢叫着。
“藤儿,渝城那么远,你以为说去就去得了呀?”
藤儿遭碗儿扫了兴,有些不快地嘟着嘴说:“等爸爸妈妈回来,我就让他们带我去。”
“要能带去,还把我们留在石龙门呀?”碗儿冷冷地说。
“你们不知道吗?留守儿童可以跟着爸爸妈妈进城上学的,那样,你们就叫随迁儿童了。”
小宇哥的话,让碗儿十分感兴趣,她追问道:“是真的吗?小宇哥,你听谁说的?”
“我们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经常这样说呀。我们学校有不少随迁儿童。”
“那我一定要去,一定要去!”藤儿发誓似的号起来,又对碗儿说,“你也去。”
碗儿却说:“不知道爸爸妈妈让不让。”
石龙门之行,是小宇哥一家驴行计划中没有的。
当他们走进石龙门时,小宇哥的爸爸就决定要住个两三天,不只是为小宇哥养伤,更是因为石龙门这座到处雕梁画栋的庄园。他那双新闻摄影记者敏锐的眼睛发现,这里有着不可估量的文物挖掘价值。用小宇哥作家妈妈的话说:“这个石龙门很有故事。”
小宇哥的爸爸妈妈像是要把石龙门的旮旯角落和所有故事都带走,让所有人都知道在离渝城五百多公里的山沟里,有一个古老的庄园,庄园的文物,足够让世人震惊。就连外婆家那个石水缸他们也无比感兴趣,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好多张照片。
听说住在石龙门庄园最边上的陈爷爷,是石龙门真正主人的后代,晚上,小宇哥的爸爸妈妈找陈爷爷聊到深夜。
小宇哥的脚虽然还有点儿痛,但已经可以自由行走了。白天,他跟着碗儿、丑丑和藤儿去抓山螺蛳喂鸭子。(石龙门人把蜗牛叫作山螺蛳。)
“山螺蛳,快出来,有人砍你的青杠柴。”
小宇哥一边学着唱一边找蜗牛,叫了一阵后,突然说:“我们不是在行骗吗?”
碗儿、丑丑、藤儿唱了那么多年,从来也没这么想过,细细一想,还真有点儿像行骗。明明是要捉蜗牛,却说有人砍它的青杠柴,把它从石缝草丛中骗出来。
小宇哥又说:“不过,谁让蜗牛这么傻呢。”
晚上,他们去捉萤火虫。等他们捉满了一百只萤火虫回来,爸爸妈妈还没有从陈爷爷那里回来。这时,小宇哥有些后悔,他想,陈爷爷讲的故事一定很精彩,连爸爸妈妈都听得忘了时间。
“小宇哥,我们可以进你们的帐篷里看看吗?”藤儿向小宇哥请求。
“当然可以。”
于是,小宇哥带着藤儿、碗儿和丑丑,进了那顶大帐篷。
“小宇哥,什么叫驴友呀?”碗儿问。
“是不是驴子的朋友呀?”藤儿说。
“呵呵,不是不是。驴友就是不去参加旅游团,也不坐车,用脚走着去旅行的旅游者。”
“叫牛友、马友不行吗?”碗儿更加好奇地问。
“驴友去的地方,一般不是风景区,要跋山涉水,还要自己背旅行包,就像吃苦耐劳的驴子一样,爬坡过坎,都不叫苦,而且还觉得挺快乐。”
“你还是个小孩子也要背那么大的旅行包,不累吗?”藤儿又问。
“当然累,我刚刚被爸爸妈妈带出来的时候,经常哭鼻子。现在已经习惯了,还觉得挺好玩的。我不做驴友,就不可能来石龙门,也就不认识你们了。”
“小宇哥,你们在野外住帐篷好玩吧?”藤儿的问题最多。
“其实,睡着了也跟在家里一样。”小宇哥说,“要不,今晚你们跟我一起睡在帐篷里?”
“好呀!好呀!”藤儿兴奋得鼓起掌来。
四个孩子的愿望得到了小宇哥爸爸妈妈的支持,这天晚上,两个大人住进了外婆家里。
第三天,小宇哥的妈妈对外婆说:“老人家,我们打扰了你们几天,该走了。”
走的时候,小宇哥的妈妈要给外婆三百块钱,说是饭钱。外婆怎么也不接,而小宇哥的妈妈怎么也要给。
那沓艳艳的百元钞票,在两人争执中掉到地上又捡起,最后,小宇哥妈妈直接放到饭桌上转身就跑了。
外婆只好收下了。她从橱柜里拿出一包豇豆干,一包青杠菌干,还有一块老腊肉朝他们追去。
小宇哥妈妈反复跟外婆说,他们还要走很多很多的路,不好带那么多的东西。最后,外婆用一包野棉花换了腊肉,说:“这东西不值钱,也不重,带回家给小宇做个小枕头。”
孩子们也在依依惜别。
“我不知道要遇上你们三个朋友,所以什么礼物也没有。”
他拿出随身带的平板电脑,说:“只有这个可以作为礼物留给你们。”
藤儿接过平板电脑,然后拿出一个草编小盒子,盒子里是十几粒褚红发亮的石子。她说:“小宇哥,这是我用石龙门的石头磨成的,外婆说,这是汉白玉石头。我用它参加学校的趣味比赛,得过第一名。现在送给你,回城去跟你的朋友们一起玩儿吧。”
丑丑拿来一个陀螺,那陀螺差不多有城里人的饭碗那么大,是丑丑用青杠木砍成的。尖部钉有一颗大铁钉,那钉头锃亮锃亮的发着光,他递给小宇哥,说:“我用它在学校的陀螺比赛中获过第一名。”
碗儿站在一旁,想不出要送什么给小宇哥,有些沮丧。
小宇哥一家临行前,石龙门所有在家的人都来为他们送行,可唯独不见碗儿。
碗儿跑到后山去了,她采了一朵又一朵盛开着的野棉花,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凡有的颜色都采了,然后扎成了三个花冠,两个大的,一个小的。她拿着花冠在高速路高架桥上等着小宇哥一家。
“碗儿。”小宇哥远远地就看见了碗儿。
“碗儿,你怎么在这里?”小宇哥妈妈惊奇地问。
碗儿没有回答,只是把手里的花冠送一个给小宇哥妈妈,送一个给小宇哥爸爸,最小的一个送给小宇哥。
“真漂亮!”小宇哥妈妈像欣赏一件稀罕的艺术品一样看了半天,然后戴在了头上。
“靠拢点儿,给你们照张相。”
小宇哥爸爸端起相机,把镜头对准小宇哥妈妈、小宇哥和碗儿。突然,他又放下了相机,取下自己头上的花冠,给碗儿戴上。
碗儿戴小宇哥爸爸的花冠太大了,一直落到脖子上,成了花环。
“三个花仙子。”小宇哥爸爸说。
“不,我不是花仙子!”
在小宇哥的大叫声中,“嗞——”相机镜头响了。
“OK!”小宇哥爸爸举着手势示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