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大博友评论转发及其目的
博友的评论转发标志着微博反腐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使反腐信息在网上得到扩散,扩大了影响规模,为接下来引起新闻媒体和纪检部门的注意提供了条件。评论和转发的内容是公开性质的,意味着其粉丝和最初的爆料人都能看到此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博友的评论和转发可能因为:
首先,对偶像的回应。所谓偶像就是博友自己微博所关注的人,一旦对对方表示关注,就能接收到对方的微博内容,这里的偶像就是指该博友所看到腐败信息的爆料者。博友通过对爆料信息的评论,既可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也可以表示对该信息真实性的怀疑,转发爆料信息则可以使博友自己的粉丝查看到该信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但无论是对信息相信与否的评论以及转发都可以看做是博友对自己偶像的一种具体回应。其次,对腐败的痛恨。博友当查看到爆料信息后出于对腐败行为的痛恨而发表支持偶像或谴责腐败行为的言论,并为了使该事件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而进行转发。这是在对腐败绝不容忍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进行的评论与转发,目的在于扩大事件影响力促使相关部门尽快查处。再次,对弱者的同情。博主的爆料信息中很可能描述了一个腐败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形象,该受害者可能是因为腐败行为导致没有被正常的招录或升迁,也可能因为腐败行为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广大博友看到这种不公平的遭遇往往会对受害者表示同情,也担心自己成为同样的受害者,于是积极评论并转发该爆料微博,期待案件得到处理,为受害人伸张正义。再次,对自我的肯定。现实中许多博友可能并没有什么权力,自己的观点也不会被人重视,但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有平等的发言权。通过评论和转发反腐微博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政治中发声,实实在在的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这种参与行为有利于让他们找到了自我价值,提升了个人影响力。
三、新闻媒体跟进报道及其目的
包括网络新闻媒体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体对微博爆料腐败信息的关注和报道大大加速了腐败事件的传播,使关注人群从广大博友迅速扩展到全社会。这种传播方式足以把进行微博爆料的博主和被爆料的官员迅速变为舆论的焦点,给当事官员造成巨大压力,新闻媒体的跟进报道可能出于下列目的:
首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承担媒体职责。按照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媒体在民主社会中所扮演的首要角色便是对国家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媒体应当全面监督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应当无所畏惧的揭露滥用官方权威的行为。[65]对腐败行为的监督和曝光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也是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作用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事实上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跟进,微博反腐事件很难进入到没有微博或微博并不活跃的群众的视野中去。依靠新闻媒体的权威和社会影响力对微博反腐事件进行报道可以影响公众的信念、认知和观点,形成更广泛的公众舆论,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参与到反腐斗争中来,从而促使腐败问题得到解决。其次,增加媒体吸引力获取商业利益。各大门户网站都把吸引眼球的新闻信息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以此来增加网站点击率,进而通过投放广告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网站的点击率越高说明关注该网站的网民越多,这也意味着网站的商业收益越高。反腐微博爆料的内容往往含有知名官员、贪污腐败等敏感词汇,甚至还包括日记、艳照等“猛料”,自然对广大网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网络媒体往往乐于跟踪报道微博反腐事件,把这些新闻事件放在网页中心的位置,并通过为标题取个独特的名字和加粗、加大标题文字等方式促使网民点击查看。传统新闻媒体也同样需要增加观众或读者的数量来扩大自身影响力,进而获取更多的商业收益,因此他们也不会放过对微博反腐事件的跟踪报道,并通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试图挖出更深、更猛的内幕消息来吸引广大观众或读者的眼球。
四、纪检部门立案查处及其目的
纪检部门开展查处活动标志着正式有官方介入,案件进入法律程序处理阶段。对微博爆料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以及对当事官员是否存在其他腐败行为进行调查,是最后公布调查结果,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的前提和基础。纪检部门介入调查的目的有:
首先,履行自身职责。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微博爆料腐败行为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纪检部门进行查处是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责,也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法律规定只有纪检部门才有权力依法对腐败案件进行查处,这也是为了确保查处过程的公正性、权威性。其次,获取腐败线索。博主的爆料、博友的评论以及新闻媒体的跟进往往给纪检部门查处腐败案件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启示,从纪检部门的反腐实践中看出许多至关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往往都源自于内部知情人士的爆料。因此纪检部门加强关注微博反腐事件,注重对微博爆料腐败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自身开展反腐行为具有重大意义。再次,回应社会舆论。腐败信息经过微博爆料和新闻媒体的报道后往往会引起广大博友和群众的关注,如果官方不及时介入调查就会导致网络和社会上不断散布各种版本的腐败谣言,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导致网友群情激奋使整个网上骂声一片,甚至会将网上的不满转移到现实之中,对被爆料官员以及相关政府机构进行围攻,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因此纪检部门必须注意时刻关注网络和社会上的各种反腐舆论,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及时查处腐败案件并回应社会舆论中的各种问题与要求。
五、纪检部门公布结果及其目的
这是整个微博反腐路径的最后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对腐败案件的处理已经结束,接下来会走向司法程序,比如检察机关对腐败分子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等。查处的结果往往有两种:一是证明爆料的反腐信息属实或基本属实,在查处的过程中还可能发现当事官员的其他腐败证据;二是证明爆料的反腐信息并不属实,并说明信息虚假的具体原因,为当事官员证明清白。纪检部门公布查处结果也是履行自身职责和回应社会舆论,除此之外还有正面回答爆料信息是否属实,澄清反腐谣言和消除网络暴力的目的。纪检部门公布权威调查结果后,各种流传的腐败谣言自然不再拥有市场,网络暴力也会因查处结果和处理意见的公布而得以平息。
第三节 微博反腐得以流行的原因分析
微博反腐兴起的原因大致可以从技术革新、自身优势、传统渠道不畅、国家支持以及博主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一、网络技术的革新促使微博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微博反腐得以形成规模的前提。第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降低了入网的成本大大加速了网络的普及。从入网工具上讲,各类电脑(台式、笔记本、平板),手机都拥有登录微博的功能,这给微博的使用带来极大便利。从入网地点上讲,家庭、单位、学校、旅馆、网吧乃至有wifi覆盖的大街上都可以简单登录微博。从入网成本上讲,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电脑、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配置越来越高,而价格却越来越便宜,加之入网费用低廉,使广大普通民众都能消费得起入网服务,这为微博的普及降低了成本。从入网技术要求上讲,入网操作越来越简单,降低了对使用微博的专业技术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从入网年龄层次上讲,虽然广大青年人仍是网民的主体,但方便简单的入网操作加速网民向低龄化和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增强,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使用微博。第二,微博市场竞争激烈有利于网民的自主选择和微博本身功能的完善。自从2009年8月微博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以来,许多主要的网络运营商相继开通了微博业务,比如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增加了网民的选择余地。这也促进了微博领域的竞争,刺激了微博行业的发展和微博功能的完善,比如消息、视频、图片的分享功能,转发功能,关注功能,评论功能,私信功能,搜索功能等,此外不断丰富的标签、投票、微群、微门户、话题等应用都增强了微博对广大网民的吸引力。此外,微博服务的免费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微博用户的迅速增长。
二、微博的特点使微博反腐自身具有极大的优势
微博的全民性使人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开创了自媒体时代,极大地增加了对腐败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的主体范围。微博传递信息的及时性让微博反腐更加迅速高效。微博的互动性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广大博友充分讨论和辨析,有利于对虚假信息的澄清。微博的平等性使博友能够实现与社会名人、各级官员、政府机构的有效沟通,打破了地位身份造成的交流壁垒,有利于反腐信息向有关部门的及时反映。微博注册的简洁性使广大网友只需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得自己的微博账号,有利于微博的普及,为微博反腐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微博便利性使博友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传腐败线索、转发腐败信息、讨论反腐内容等。微博的简短性使其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降低了对网友文采和章法的要求,更加随意和自由使微博具有大众化和草根性的特点。微博的功能多样性使博友可以把自己掌握的腐败线索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都能够传到网上,并可以发表评论或转发他人的微博等功能为微博反腐提供支持。微博传播的裂变性使微博的传播速度成几何倍数的扩散,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反腐舆论压力。微博虚拟性使得博主的反腐行为更加安全,促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对腐败行为的发现和查处。
三、传统反腐渠道不畅和高成本加速了微博反腐的发展
第一,传统的制度性反腐容易出现“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险,下级监督太浅,法律监督太晚”的困境,这不利于在体制内部对腐败行为的发现和查处,从而降低了反腐的力度。第二,我国一些反腐机构还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机构设置叠床架屋、功能重合的弊端,即影响了反腐的效率,也给群众增加了选择的难度,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该向哪个部门举报,与其逐个打听不如直接在微博上爆料来的快速方便。第三,民众个人对腐败的举报又面临着高风险和高成本的压力。一方面,举报者担心自己的信访行为被截访,担心自己举报的腐败问题被搁置,担心自己的身份被暴露,担心因官官相护被打击报复;另一方面,举报人到专门机关信访或检举腐败行为又要占用一定时间,因此会耽误自己的劳动和工作,减少了自己的收入。相对于微博反腐的途径来看传统反腐渠道无疑是高风险、高成本的,会被民众逐步以微博反腐来代替。
四、政府的重视和参与激发了微博反腐的活力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微博舆论场正逐渐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大量的党政机构、官员纷纷注册实名微博,“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发布信息、获取线索、实现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之一。第一,微博对政府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微博是一个庞大的社交平台,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和广大博友展开交流,倾听百姓声音,获取反腐线索,创新社会管理等。微博创立了新的参政方式,微博问政、微博反腐等形式的出现也凸显了公民对参与政治的热情,为政府推动民主进程提供了新的途径。第二,政府已经参与到微博反腐的行动中来。从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11月,我国的政务微博数量发展迅速,总数已突破27.7万个,从层次上涵盖了中央、省级和地方;从部门上涵盖了政府、公安、检察、法院等领域。由此可见,政务微博数目的快速增长不但繁荣了微博事业的发展,也更加便利了官民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形成微博反腐的强大合力。
五、博主的个人原因促使他们利用微博进行反腐
作为腐败知情者的博主会出于个人因素而使用微博对腐败信息进行发布、评论以及传播。第一,博主本人与被爆料官员的私人矛盾促使其参与微博反腐。博主可能本身作为某个具体腐败的受害者所进行的微博爆料,选择微博爆料就是为了使自己不再继续受害并渴望自己的损失能够得到补偿,也可能仅出于个人私利而进行的报复性的微博检举。这两种情况说明博主与被爆料官员存在某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双方矛盾激化则是导致博主利用微博爆料对方腐败材料的直接原因。第二,博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会使其积极参与微博反腐。为了表达对腐败的痛恨与反感而积极搜集腐败信息进行微博爆料或转发他人微博中的关于反腐的信息等行为。比如在“表叔”杨达才事件中,许多网友努力搜索杨局长的戴表照片有力回击了其所声称的只有五块表的谎言,为纪检的调查提供了有利证据。第三,博主的特殊性格也会促使其积极参与微博反腐。如果博主是一个疾恶如仇且不太在意和担心得罪别人的人,当发现腐败信息时就敢于进行微博爆料;相反如果博主是一个畏首畏尾、生怕被人打击报复的人,即使掌握了腐败证据也不敢轻易通过信访等传统举报方式反映问题,利用可以匿名登录的微博爆料成为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