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特种兵王
6101400000151

第151章 归顺条件

仅仅是震慑那么简单,也是不够的。和多铎不同的是,多尔衮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他总是能够把自己的思维和奇思妙想喜羊羊挂上钩。因此他准备给饶安提出一个听起来很奇怪的主意。

这个主意真的很奇妙,具体来说,就是他告诉饶安,如果饶安的白龙分队能够彻底击垮皇太极的部队,两白旗才真正的心服口服,愿意归降。

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好主意,但是这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好主意,因为火中取栗这件事,饶安是不会干的。此刻他正翘着二郎腿,用十分鄙视的看怪物的眼光来看着多尔衮。心说这个睿王是不是做没本的生意太多了,怎么想出来这么一个馊透了的好办法。

等到多尔衮唾沫横飞的说的差不多了,自斟自饮的倒了杯茶准备歇歇的时候,他看了看饶安,准备征求一下意见。饶安没有让他失望,直接就回答了一个阿嚏。

等到这个喷嚏打完了,他揉了揉看起来惺忪的睡眼,说道:“睿王殿下,您说了些什么。不好意思,刚才实在是太困了,我没听很清楚。麻烦再说一遍您那。”

这叫什么,这就叫做典型的非暴力,但是不合作。多尔衮牙根都痒痒,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议案被对方彻底的拒绝了。这是一个相当没面子的事情,但是却处在意料之中。

你要知道,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是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做的,无利不起早这句话并不仅仅适用于生意人。因此就算是饶安这样冷暴力的对待,多尔衮仍然没有直接的翻脸。

只是他换了一种调侃的态度问饶安说:“既然你没有听清楚,那么我就不说了。明说了吧,我和十五爷现在的境遇都很不好,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如果大明能够给予我们的,比我们现在拥有的还多的话,我们并不是不能投奔大明。但是这些,就不是一个小小的参议道能够做主的了吧”。

饶安笑了:“漫说是上邦天使不拜下国诸侯。就算是平等论交,也没有这等只认官帽不认人的。这是什么道理。你们满洲所建政权,无论是大清也好,后金也罢。都无非是建州女真的后裔。建州女真不过是依附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一个小部落罢了。是因为觉昌安被误杀之事,大明朝廷有心补偿,因此授予了爱新觉罗家族建州都督二品世袭职位。你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这已经不是在谈判了,而是在揭伤疤,透人家的老底子。所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饶安面对多尔衮的时候,已经是在啪啪的打人家的脸了。

在之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简短的介绍,对于大清是怎么崛起的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清的崛起是依靠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李成梁。

辽东总兵李成梁,不世出的战神,几乎在同一时代的戚继光等人之光芒完全都被他给掩盖了。李成梁同志和赵大荣同志是一个性格,属于无风要起三尺浪,见到大树踢三脚的人。几乎是年年打仗,年年立功受奖。

其实说真的,戚继光同志虽然是以打倭寇出名的民族英雄,不过他老人家却并不是一个战争贩子。因为虽然他的鸳鸯阵法已经到了举世闻名的地步,他仍然是一个只知道打击侵略,却从不轻易挑衅的人。

台州大捷之后,倭寇基本上已经被肃清了。因此,戚继光老师的戚家军也就暂时从前台搬迁到了幕后。而戚家军的主要任务也从打倭寇变成了打蒙古骑兵。

倭寇一般都是浪人,主要的兵种是步兵。而蒙古对付蒙古骑兵的话,鸳鸯阵法就不是那么对路了。那么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一个能够适应变化的人。戚继光同志就该换一种新的战法了。

这种战法听起来虽然不怎么露脸,但是相当实用。时任蓟门总兵的戚继光是一个合适的包工头,他修筑的蓟门城墙那是相当的厚实。厚实到什么程度,基本上能够扛得住大炮的打击。

蒙古兵到了蓟门,几乎是连城墙也摸不到的。而戚家军的同志们这次连排阵都不需要了,他们的任务就是直接往下扔砖头。砸死一个算一个,砸死两个算一对。蒙古兵在这里占不到任何便宜就去了另一个大明军区,辽东。

因为我说到这里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啰嗦了,毕竟我要叙述的其实是李成梁,但是我硬是在这里说了半天戚继光。其实我要表述的是,李成梁比戚继光牛很多,真的是牛很多。

大明当年是分很多军事基地的,确切的说,是宣大和蓟辽两个大军区。蓟门总兵戚继光,辽东总兵则是李成梁。李成梁和戚继光是风格不同的两类人。和戚继光砌砖头不同的是,李成梁根本就不修筑防御工程。

因为他不是一个防守类型的指挥官,那么不是防守类型的,就是进攻类型的了。他看到蒙古骑兵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极端的莫名其妙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来自于在战场上对蒙古骑兵的作战。

后来瓦剌和鞑靼基本上也都觉得,蓟门和辽东都不是应该去的好地方,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指挥官都不怎么好惹。所以就基本上安生了。按说作为一品武官总兵来说,没有什么比安生更好的事了。当一个和平的军区司令员应该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事情。

如果他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他就不是李成梁了。李成梁同志痛定思痛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为了年年能够持续立功受奖。其实并不应该一下子就把瓦剌和鞑靼给胖揍趴下,这下子没地方去打仗了吧。

契机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当时的各种女真人,正在忙于发展自己的实力,一个个的小部落都有统一成大部落的雄心壮志。按说这也应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还是那句话,有枪就是草头王,谁不愿意手里有兵还有粮,有兵有粮,腰杆子就硬朗。倒也不一定是为了别的想法。

但是李成梁将军不是这么想的,小小的女真部落忙于发展整合,这是准备干什么,难道你们准备造大明的反不成吗?有时候吧,这个思维方式也没错,事实证明努尔哈赤同志后来还是在统一了女真部落以后造反了。

不过这个是有前提的,当时的女真部落确实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而爱新觉罗氏在其中真的不算是突出的部分。不过在这个打压的过程中,李成梁却似乎是无意中的忽略了爱新觉罗氏,直到养虎为患。因为李成梁活着的时候,还是能够压得住阵脚的,而李成梁去世。阵脚就直接乱了。

乱了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一直作为一只猫被圈养的努尔哈赤,其实已经长出了尖利的牙齿,锋锐的指甲,而且喜欢大半夜的去吼上几嗓子。这已经完全现出了自己的本性。这并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来自东北的狼。李成梁去世两个月后,努尔哈赤带着祖传的十三副铠甲,以七大恨为理由,告天起兵。直接和明朝唱起来对台戏。

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心思想并没有偏远,可以很明确的概况为两句话,第一句就是,李成梁同志很牛,牛到大清的始祖天命皇帝,当初都是他的跟包小厮。第二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句了,所谓的什么大清基业之类的,并不是靠能耐打下来的,而是李成梁同志扶持的。

摆明了这一点就可以得出一个潜台词了,那就是,你们没有资格在这里吆五喝六讨价还价。因为你们的父辈祖辈只是跟包的,你们也就是个跟包的后代,没有资格和堂堂的大明朝参议道在这里要条件。

这球踢到天上去又掉下来了,最后直接砸到了多尔衮同志的脑袋上。多尔衮同志对于这段历史并不是不清楚,但是他心里颇觉不是个滋味,让人家揭出来祖宗老底总是会有种恼羞成怒的感觉。

这个时候也不是个斗气的时候,他急于想知道饶安的底线,而饶安这样的说辞就更让他扑朔迷离。他只好说:“饶安老兄这话说的,大而无当,不必争执。祖宗的事情,逝者已矣,我们也不好多说。我多尔衮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我只看眼前的事情,你现在是在和我谈,让我放弃立场,归顺大明。这本来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是我现在这样的处境。使事情并不是不能谈。一句话,你要我归顺,就要开出足够的价码。”

饶安没有什么价码可开,他没有想到,东北的局面会如此顺利的完成。多尔衮和多铎现在的心思,基本上是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官爵和从属,就会束手而降的了。只是自己并不能许诺他们什么事情。

只要信口开河,以后御史言官就不会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