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的眼里,崇祯是一个实诚人,为啥这么说,你看皇上多给面子,自己儿子还没出生呢,就封为盛京侯。盛京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大清原来的都城啊。
把自己的儿子封为盛京侯,自己就是盛京侯的老子,那盛京这个地方理所当然就是自己的了。按照逻辑上来说的话,这样算也倒是不假。可是多铎老兄啊,做事也不能只看逻辑啊。侯爵,只是衣食租税,不掌握地方真正的大权。管事的还是知府大人啊。
而且,谢恩表无非就是个敷衍了事的东西,只求不出什么错别字就拉倒。你写的那么激动干啥呢。你这一激动,皇上也激动了,皇上一激动,你就激动不起来了。
听起来倒是相当高大上的职务,署理川陕等地讨寇事宜。但是很明显,刚刚安定了没几天,就又得上战场了。作为一个闻道血腥味就兴奋的武将来说,上战场倒未必是一个不想做的事情。
但是这事和为了自己开疆扩土毕竟不是一回事,多铎是不如这些明朝的士大夫们有文化,但是他也看书。虽然他用来增长知识的书,都是四大名著之类的小说。
有必要说一下的是,我没有出现常识性的叙述错误。有人可能会纠正说,那红楼梦不是清末的事嘛。我其实想说的是,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误会点。那就是,明代的四大名著,其中是不包括红楼梦的。
而那本当年取代红楼梦的书,叫做金梅瓶。好吧,原谅我写的这么颠三倒四的,我不能给我的书招灾惹祸啊。
对于多铎来说,他是很熟知水浒传的故事的。宋朝招安了梁山之后,先是用他们来打田虎和王庆,然后再让他们打方腊。直到梁山一百零八员将佐,最后只剩下了三十多个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梁山排行前三位的首领。宋江封为楚州安抚使,喝了毒酒死掉了。卢俊义封为庐州安抚使,喝了水银死掉了。吴用看到两位哥哥都死掉了,于是上吊死掉了。
对于现在的这个情况来看,明廷是在对清军势力执行了招安计划,而可以从悲观的角度来看的话。多尔衮、多铎以及豪格,就可以比做当年梁山的前三把交椅。
多铎一瞬间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生怕自己重蹈宋江的覆辙。接到崇祯的批复以后,他一直都很失落。袁应文也感觉到了,他一直有一种失魂落魄的样子。
于是找他谈话,多铎已经完全没有了大清王爷的锐气,他现在只是一个乖的不能再乖的人,因为他已经在全军训话,宣誓要对大明效忠。再说自己也已经笼发包巾,都如同大明的服饰了。
其实这些还只是形式,但是透过这种形式反应出来的一个问题是,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就算是大明这条路再坎坷,再坑,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他现在也只能怪怪的,走软路线。袁应文找他谈话的时候,他几乎是用哀求的口气去恳求说,自己的妻子现在还怀有身孕。因此还请阁老大人明鉴,容且少许宽限一些时日。等待孩子出生以后再出发。
作为一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人,袁应文虽然是一个好官,却也是一个明白事的人。他什么事不清楚,多铎这样说,有他的一部分道理。但是要是说他单纯的为了在家守着老婆孩子,做一个田舍翁。那么也不尽然。
他这是在担心自己成为朝廷的炮灰,朝廷是要拿他去和陕西的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拼消耗。拼到最后,这两股势力鹬蚌相争,朝廷在后面渔翁得利。
其实对于这些,袁应文也有点妇人之仁了,也觉的崇祯刚刚把人家给招降过来,还没有等着人家喘口气了。就立刻让人家奔赴前线,似乎是有点不近人情了。但是其实,崇祯这样做,有他自己的难言之隐。
他本来也没想着这么快就让人家上战场,毕竟我们说过来。崇祯十三年的冬天,腊月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的。是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过年。
没错,你说腊月了,不过年还能干点啥。当年高迎祥和卢象升对峙的时候,都有一个月左右没动静,这是因为卢象升需要过年,高迎祥同样需要过年。无论是造反,还是去镇压,两个人都是需要过年的。
因此保持了相当的默契,当然了,这个默契也是仅仅保持在过年这个时间段。因为过完年,卢象升就在黑水裕设置了一个埋伏圈。同样也是很默契的是,高迎祥义无反顾的钻进了这个埋伏圈。
卢大人一直是个好脾气的人,但是这一次,对于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他还是没打算客气。在最后的时刻,高迎祥也没有辜负第一强寇的名声,他打的很勇敢,很顽强。但是最终,还是气数已尽。
在一个山洞里,折腾了大明朝廷很久的高迎祥高闯王,被卢象升给俘虏了。就在报捷的文书到达了京城的时候,崇祯不信。其实并不是不信,而是不敢信。他怎么也不能相信,高迎祥,怎么就这么被抓住了。
直到人押解到了京城,看到了绳捆索绑的高迎祥。崇祯才信,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崇祯已经相信了,自己可以力挽狂澜。事实也证明,他真的做到了。苍天终究不曾辜负这个坚持的人。
好吧,说的又有些多了,那么我们言归正传,还是说过年的事。其实崇祯很想让他们过个好年的,有什么事情也得先过了正月十五再说,可是皇帝有这份美意,李自成同志却等不及了。
就在大年二十九这天,崇祯接到了河南巡抚八百里加急奏报。河南境内出现了变民军。其实这很正常,不仅仅是河南,这伙人是哪里有空隙就往哪里钻。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绝对是不和你纠缠的。
这就是所谓的流贼,他们绝对不会建立什么根据地,从来就是趁你不注意就绊你一脚,你要是真的摆开了架势跟他大攻坚战,他还真的不跟你打。
说实在的,这样的部队,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算做部队,太过于糟心了。当年曹文诏三千打数万的战绩,都是打这些变民军,打的那叫一个痛快淋漓。
不过大多数时候,无论是地方的文臣还是武将,倒是不抱有把他们剿杀的态度,而是只要把人干出自己的地盘,也就算是拉倒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说有一次,听说李自成派遣自己最得力的大将高杰去了陕西,当时陕西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大将叫做贺人龙。贺总兵是相当的不服啊,心说你高杰牛什么牛,你来了,就别回去了。
然后贺总兵点齐了本部三千精兵,就奔着高杰去了。结果去了以后,看了看,就又回来了。之所以看了看又回来了,不是不想打,是根本就打不了。高杰带领的那支队伍,怎么看都是一眼都看不到头的。
恩,这也就很确切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民军在各方面的状况都和官军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但是他们却拥有官军一个不具备的优势。
这个优势上面已经提到了,那就是人多。官军仗着的是人猛,而民军仗着的就是人多。当然了,有些人,还是凑合的。比如李自成,比如张献忠。坦率的说,他们论及带兵,都是良将。
还是那句话,灭高人有罪。虽然他们的德行不济,但是他们的本领却的确都是可以圈点的。大明王朝之所以这么费劲的去剿杀他们,是因为他们是野狼。如果是家猪,直接圈养起来不就好了。
在河南巡抚的报急奏折里,其实最火急的事情。并不是说这群民军进入了河南,而是他们的首领是李自成。当然了,首领是李自成也不是最值得焦虑的事情。而是李自成的目标是洛阳。
要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真是一对好兄弟,就连心眼也差不多,因为张献忠在被杨嗣昌的四正六偏十面埋伏的计策弄的喘不上气来的时候,用了一招狠的,差点就要了杨嗣昌的老命。
那就是他冒险进攻了襄阳,干掉了襄王。襄王的名字,叫做朱翊铭。而万历皇帝的名字,叫做朱翊钧,所以,从名字上看,这两人是兄弟。
换句话说,襄王是崇祯爷爷辈的。就是这场变故,差点就要了杨嗣昌的命。当然了,杨嗣昌并不是担心背上责任和处分,他有的只是愧疚。
而这一次,洛阳告急,洛阳城内,也有一位藩王,是崇祯皇帝叔叔辈的,这个叔叔,还不是外人,是他的亲叔叔。
到底是那位王爷呢,说起这人,是当时没名气,后来名气相当大的一位,因为他被李自成给煮着吃了。而他母亲,也是鼎鼎大名,那就是万历皇帝的第一宠妃郑贵妃。
我们知道,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出身只是一个宫女,朱常洛的太子身份都是很多年后才尘埃落定的,在历史上有个专用的名词,叫做争国本。
但是不管怎么说,福王毕竟还是叔叔,再说。如果任由民军作践亲王,那么也是朝局不稳的状态。所以必须出兵。
而先锋大将,就是选择的多铎,因为他让皇帝激动了一把。好赖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