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诚也,从人言;诚,信也,于人实。以诚与信相互为用,是为人做事之本。
历史上的成大事者,都是以“信义著于四海”,诚信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惟有言必信、行必果,别人才会相信你,敢和你合作,这样你就能赢得人心,为政必会仕途通达,经商必会财源滚滚。
1、靠品牌来打天下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支柱产业高技术化,经营决策管理知识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社会组织信息网络化,生产者知识化,知识创业者生产化等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将更激烈化、无形化、国际化、多样化。
李嘉诚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效率为核心,重建企业形象。企业必须以诚信著称,给消费者一个实实在在的形象。不能蒙骗消费者。”
毫无疑问,李嘉诚是一个跨越了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鸿沟的优秀企业家,在传统企业转向现代企业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这一点对于今天那些传统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李嘉诚指出,要改变传统的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管理者主要着重考虑质量形象、信誉形象、服务形象等几个方面。
一、产品形象
产品是满足消费需求的物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的内容。如今,市场上产品的品种、品牌可谓繁多,消费者究竟购买什么产品、在何处购买、买谁的产品,关键在于哪一种产品能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及是否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产品的卖点。而后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不仅包括产品所固有的属性、利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为此,李嘉诚指出,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建立产品形象:
第一,明确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产品的独特用途、功能、制造水平、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目的是让消费者明白、了解该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这一过程最好运用一些数据和实例,以理性诉求为其广告宣传侧重点。
第二,进行市场定位,选择目标市场。企业应根据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等变量对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产品优势进行市场定位,从而选择目标市场。这是保证产品优势从潜在变为现实的前提。
第三,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产品概念——即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作为广告宣传的重点。如化妆品中包含的核心概念是让使用者年轻、漂亮、自信;保健品则让使用者健康、长寿、快乐、幸福……这才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所追求的真正利益。
第四,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产品能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到产品在市场上的形象和生命力的长久,可以这么说,一种产品的形象如何,关键取决于这两个因素。如“脑白金”有句广告语:“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和美德,在中国人看来,春节是一个大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尽量回家过春节,而回家时往往又要买些礼物,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脑白金”的广告语,也许正是为了体现了这样一种习俗。
二、品牌形象
李嘉诚指出,传统企业的形象是与品牌连接在一起的。有了良好的产品形象,但要让消费者很快从众多同类产品中辨认出来并长久牢记,还必须有个好的名字——品牌。品牌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这一点从国外对我国输出方式和内容的转变也可看出,国外对我国的输出逐步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再到品牌输出的转变,这意味着品牌竞争将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中国已经加入WTO,在未来竞争中,中国企业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环境、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及一些世界驰名品牌的挑战。如果国内企业不能打造属于自己民族的品牌,不能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那么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将无立足之地。因此,21世纪的中国企业必须强化品牌意识,缔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首先,无论是生产者品牌,还是商业品牌都必须有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朗朗上口的品牌名称。它是让消费者既容易记忆,又会产生品牌联想的基础,如“可口可乐”、“娃哈哈”、“好孩子”等著名品牌一般均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其次,要有鲜明的、具有特色的品牌标志。这是帮助人们记忆和加深品牌印象的辅助条件,也是成为名牌的重要因素。如“麦当劳”、“肯德基”都有自己的品牌标志。
最后,运用CIS理论,进行品牌造势活动。这是将一个品牌所具有的内在价值通过Η和ⅤI展现给顾客,使之对该品牌产生兴趣、认同和偏好,从而确立品牌形象。当然,当一个品牌初步成功之后,企业更重要的任务是要精心地培育和保持品牌优势和偏好,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塑造独特的品牌个性,增加品牌价值,使品牌能够成为经久不衰的深度品牌,成为同类产品品牌中的“常青树”。
三、创新形象
创新意味着变革、发展,意味着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组织、新观念、新思想等不断出现,这是在这个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其永恒的主题。
西方管理学家曾说过一句话:“非创新,即死亡”。
李嘉诚指出,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创新、能否“标新立异”,决定着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取得竞争优势,也就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的胜与负。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便是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要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挑战者,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拼搏进取、创新技术、追求至高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
另一方面是因为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对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购物方式、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等等各方面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造成这些方面的改变,因而企业应当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努力创新销售、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商机;可以为企业赢得众多的竞争优势;创新精神更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职工和领导具有一种凝聚力和激励力;同时,一种奋进向上的创新形象,更容易博得消费者的钦佩和对其产品的青睐,建立消费者偏好;此外,还可获得同行和其他相关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信任,为其公关形象的塑造打下基础。
四、人员形象
李嘉诚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人员形象树立,直接关系企业发展速度和经营成败,关系到企业生命力的长短。人员形象包括丰富的内涵,主要指全体人员的精神面貌、职业道德、服务水平和态度、着装仪表、知识修养、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创新精神等内容。良好的人员形象可以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好感、信任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购买欲望实现,可以对内增强企业活力,对外扩大企业影响。因此,企业应努力塑造文明高尚、仪表整洁、举止大方、开朗热情、富于创新进取、善于改革发展的人员形象。
除了企业人员的形象,李嘉诚认为,企业领导人自己的形象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回答有关赚钱的问题时,李嘉诚常提到:“我的金钱,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不白赚来的钱。”可见,李嘉诚对自己的形象极其在意,一幅大大的黑框眼镜架在脸上,不苟言笑,给人严肃认真、决不马虎的感觉,李嘉诚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原因有三:
第一,李嘉诚十分慎言,他知道自己在香港乃至世界上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物,说他一言九鼎并不为过,如果经常对媒体说话,万一说错,事关重大,不如干脆少说甚至不说。
第二,怕传媒乱写,近年狗仔队盛行,李嘉诚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决不轻易对媒体开口。
第三,据李嘉诚手下的一位老臣子说,李嘉诚是不喜欢出小风头的,大的风头嘛,李嘉诚也是愿意出一出的。
五、财务形象
李嘉诚指出,财务形象是企业财务实态在市场上的投影,包括财务状态和财务成果。一般地说,财务形象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企业财务状态和成果的好坏。因此,树立一个好的财务形象首先必须经营好、管理好企业经营活动,使之符合消费者需要,从而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最终取得理想的财务成果。其次,通过有关媒体进行宣传,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影响,要让同行竞争者和企业的当前或潜在顾客……以及企业现在或将来的投资者、合伙人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成果。
建立良好的财务形象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公司都必须有良好的财务形象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尤其是准备上市和已经上市的公司,财务形象决定了其能否顺利上市和上市后投资者的热情、股票价格的高低。
在21世纪,我国股份制改革力度还会加大,到那时会有更多的企业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资本,谁拥有较好的财务形象,谁就能发行更多的股票,实现低成本扩张,谁就能发行更多的债券,获得更多的资金,把握对企业有利的市场机会。
2、拥有了信誉就等于拥有了胜利
信誉是欲想成大事的保证。如今,取得显赫业绩的人,都是视信誉为自己生命的人,他们为人处世不虚假,以诚信为本,去赢得周围人的信任。但是有些人却做不到这点,想靠坑蒙骗拐获得利润,结果打翻的是自己的碗。
李嘉诚是一个因为诚实守信,而誉满商界的人,总是把信誉作为商人的立世之本。他有这样一个观点:顾客就是上帝,满意的顾客是最好的广告。如何赢得这些顾客,最终靠的是信誉。同样,守信誉者,经营才能大发展。试想,谁拿着得来不易的钱,会和一个毫无诚信的人打交道。
李嘉诚把信誉视为经营发展的基石,这是以诚经商。显而易见,李嘉诚这样做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从信任中获得了利润。因此,信誉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长江塑胶厂经过李嘉诚用诚实信誉力挽狂澜,避免了濒临倒闭的危机后,订单如雪片飞来,营业额飞速增长。客户知道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乐意接受他的产品,因此敢把大笔订单给他。
有一次,一个外国商家提出包销长江公司的塑胶花。要是别的厂家,或许会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从此产品不愁销路。李嘉诚却谢绝了对方的“好意”,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接受了对方的包销条件,就得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价格、产量,得由对方说了算。
境外的批发商,也希望绕过香港洋行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与香港的厂家做生意,这对双方都大有好处。
李嘉诚得悉这个消息之后,马上驱车去跟外商直接洽谈,给他们看样品,签订合同。绕过了中间环节,双方都得到价格上的实惠。
李嘉诚领着全厂的工人,日干夜干,终于拿出了当时最新的塑胶花产品。可是,由于长江塑胶厂正在恢复时期。所以资金有限,设备不足,严重地阻碍生产规模的扩大。李嘉诚担心陷于前几年的被动局面,不敢放心大胆地接受订单。
李嘉诚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要不断地需要资金做后盾,需要筹措和集中资金;企业筹集资金一般有以下几种渠道:
第一,国家财政每年拨的资金;
第二,银行信贷资金,但需拿东西做抵押。
第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第四,其他企业资金;
第五,民间资金;
第六,外商资金等。
不论哪一种渠道对当时刚刚起步的李嘉诚来说都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该如何突破这种艰难的局面呢?李嘉诚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银行许可的贷款额只能应付流动资金。地产、航运、贸易、工业,都在进行努力,以期获得银行的支持,像长江这样的小公司,不敢奢望获得银行的大笔贷款。
在李嘉诚伤透脑筋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来到他面前。有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北角的长江公司看样品,他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赞不绝口:“比欧美市场上的还好。我在香港跑了几家,就数你们的款式齐全、质优美观!”
他要求参观长江公司的工厂,他对能在这样简陋的工厂生产出这么漂亮的塑胶花,甚感惊奇。这位批发商快人快语:
“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品质品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订购香港的塑胶花,并且是大量订购。你们现在的规模,满足不了我的数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资金发生问题,我们可以先做生意,条件是你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
找谁担保呢?担保人不必借钱给被担保人,但必须承担一切风险。被担保人一旦无法履行合同,或者丧失偿还债务能力,风险就落到了担保人头上。不过,根据塑胶花的市场前景,以及李嘉诚的信用和能力,风险微乎其微。后几经周折,李嘉诚终于找到了一位理想的担保人。这位担保人是来香港投资的商人,他说:“我相信,李先生的信誉,他有能力偿还债务。所以,我愿意做他的担保人。”当时感动得李嘉诚热泪盈眶。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许多东西来,对于那些欲成大事者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重要的是以信誉为重。信誉是战胜一切困难无往不胜的武器。
其实,当每一个人一跨入社会这个圈子,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周围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会对你的言行,做出相应的判别和行动。如果你不正直诚实,就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因为正直、诚实、信誉是无价之宝。信誉是不可以用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经过这次本无希望、但最终如愿以偿的合作,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疑。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大自然已经在某些人的脸上刻了一个代表信誉的符号,无论他在哪里出现,都将会受到大家的尊重。你会情不自禁地相信这样一个人,他们的外表就给人以信任感。在他们的脸上写着‘恪守承诺’这几个字,与另外一个人的书面保证相比,你甚至更倾向于相信前者。”
李嘉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认为信誉是企业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他说:“不管在香港还是其他地方做生意,信誉都是最重要的。一时的损失将来还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3、诚信是扭转困局的法宝
当今的社会里,很多青年人对诚实缺乏认识,他们只注重与人交往的技巧、权谋和诡计。用尽心机去击倒对方。他们往往太急于致富了。他们想不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和考验,就能迅速地达到成功。以至于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忘记了交易双方的需要和利益。
的确,谁都会犯错误,但难得的是成大事者们一旦犯了错误,就要用真诚去求得别人的原谅。因为,真诚的心是最容易打动人的。
创业初期的李嘉诚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企业信誉的关键——质量。所以,创业不久,一帆风顺的李嘉诚遭到当头棒击,长江塑胶厂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一家客户宣布李嘉诚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
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接二连三的客户纷纷拒收长江塑胶厂的产品,还要长江厂赔偿损失!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塑胶成品。
索赔的客户纷至沓来。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见这情形扭头就走。
俗话说“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李嘉诚此时的处境正是后者。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李嘉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屋漏偏遭连天雨。银行得知长江塑胶厂陷入危机,立即派职员催还贷款。全厂员工人人自危,士气低落。
在危机中,有一些员工说:“这一下长江塑胶厂算是完了,恐怕难有翻身之日了。工资也有可能拖欠,我们还是另寻安身之地吧!”有的员工,跟着李嘉诚跑前跑后,为李嘉诚分担忧愁、安慰激励、献计献策。李嘉诚在这里又一次体验了人情冷暖。
黑云压城城欲摧。长江塑胶厂面临着遭银行清盘、遭客户封杀的生死存亡的严峻局势。质量就是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李嘉诚竟然铸成如此大错,他深为自己盲目冒进痛心疾首。
李嘉诚回到家里,强作欢颜,怕母亲为他的事寝食不安。知儿者,莫过其母。母亲从嘉诚憔悴的脸色、布满血丝的双眼,洞察出长江厂遇到麻烦。母亲不懂经营,但懂得为人处世的常理。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李嘉诚走向社会,母亲总是牵肠挂肚,早晚到佛堂敬香跪拜,祈祷儿子平安。她还经常用佛家典故,来喻示儿子。
母亲平静地说道: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有一座古寺。其住持云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两个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两袋谷种给他们,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多者就可继承他的衣钵,做庙里的住持。云寂和尚整日关在方丈室念经,到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道,他没有管好田,种谷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不服,师父道:“我给你俩人的谷种都是煮过的。”
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李嘉诚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泪。李嘉诚在母亲的开导下,痛定思痛,以坦诚面对现实,李嘉诚力挽狂澜的第一招是“负荆拜访”。
首先要稳定内部军心,这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前提条件。因此,李嘉诚向员工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经营错误,并保证绝不损害员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李嘉诚言出必信,因此,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得到稳定,士气不再那么低落。
后方巩固之后,李嘉诚就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款项,一定如数付账。
李嘉诚坦言,工厂面临空前的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
李嘉诚的诚实,得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谅解。大家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
银行、原料商和客户一致放宽期限,使李嘉诚获得了收拾残局、重振雄风的宝贵时间。
李嘉诚的第二招是立即清理库满为患的积压产品,将其分门别类、选好汰劣,然后集中力量推销,使资金得以较快回笼,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解了燃眉之急,缓了一口气。
李嘉诚的第三招是利用缓冲的喘息机会,对工人进行技术岗位培训,同时筹款添置先进的设备,以保证质量。李嘉诚百般努力,在银行、原料商和客户的谅解下,终于一步一步地捱过劫难。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话音刚落,员工顿时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由李嘉诚亲自分发。
诚实是做人之本,也是经商之本,这说明做人与经商有相通之处。如果说李嘉诚在商业上的成功来自于他经商技巧的精妙,那么诚实更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根本所在。
人最可宝贵的品格就是诚实,没有诚实的品格,热情就会变成逢迎,谦虚就会变成虚伪,而一旦从商就会只欺诈而不讲信誉。反之,以诚待人则有义,以诚经商则信立,于是朋友如云,机遇迭至,成功自然不在话下。
4、信誉是世上最大的资产
李嘉诚的良好声誉和稳健作风,使他成为著名国际公司的合作对象。他总是能够洞察先机,利用各种机会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而不向短期暴利着眼。李嘉诚除了与客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商业关系外,还十分重视与客户保持真挚友善的个人关系,从而使双方获得深切的了解和紧密的合作。
几年前,李嘉诚决定把他所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在计划进行的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因此他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可是,李嘉诚却坚持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李嘉诚很认真地说:
“还是留些好处给购家吧!将来再有配售时将会较为顺利。而且,多赚一点钱并非难事,但要保持良好的信誉才是至关重要和不容易的。”
对于这一点,《远东经济评论》的评论家曾经非常精辟地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
在加拿大投资赫斯基石油之后,李嘉诚的名字在加拿大已家喻户晓,一些与李嘉诚合作的香港乃至国际上的大财团首脑都高兴地说:“我们都很相信李嘉诚,李嘉诚往哪里投资,我们就到哪里投资。”
财富是成功的试金石。
李嘉诚由一个贫穷的少年成为世界级超级巨富,他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必然的。
这种成功的必然,在于他一直拥有的锐利而长远的目光。他性格开朗,豁达豪爽、义字当头的气概,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品德,以及对问题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并锲而不舍地去实施的勇气,这一切都是他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李嘉诚身边的人们总是异口同声地说:“他有先知先觉的判断力,超人的魄力和干劲,极强的进取心。他今日的成就,全部都是由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出来的。”
可以说,李嘉诚的发迹靠的是“诚”,李嘉诚最大的资产也是“诚”。
5、以诚信为本,是成功的保证
成大事的妙法何在?成大事没有什么方法可寻,靠的是勤奋、刻苦及聪明才智,但在事业小成之后又必须以诚待人,李嘉诚做生意就是这样,他明白,同一种产品,可以卖到不同的数量和价钱。这一方面与产品本身是否适销对路有关,另一方面与产品的价格有关。产品在理论上既可能卖出很少而价格很低,也可能销量很大而价格很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销量成反比,而且二者之间有一个最佳关系点。如何找到这个最佳点?李嘉诚在商品的价格上做到了合理的安排,使消费者得到了认可。
从意大利回到长江塑胶厂后,李嘉诚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们召集到了他的办公室,把带回来的塑胶花样品一一展示给大家看,随后满怀信心地向大家宣布,长江厂今后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众人看了这些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塑胶花,无不拍案叫绝。但是,李嘉诚并没有因为塑胶花是一个新兴产品,并且被普遍看好而按原来的样子进行生产。
选定设计人员之后,李嘉诚便把样品交给他们研究,要求他们尽快开发出塑胶花新产品。他强调新产品应着眼于三点: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塑胶花说白了就是植物花的复制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每个家庭、每个人喜爱的花卉品种都不尽相同。李嘉诚发现他带回来的样品,无论从品种,还是花色方面看都太意大利化了,不适合香港人的口味。
因此,李嘉诚要求设计者顺应香港和国际大众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款式来,不必拘泥于植物花卉的原有形状和模式。
因时因地而变,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高明之处。
设计师们经过精心研制,终于做出了不同色泽款式的“蜡样”。李嘉诚对设计师的作品很满意,但他依然不敢确信是否适合香港大众的口味,于是他便带着蜡花走访了不同消费层次的家庭,最后决定以其中的一批蜡花作为主打产品。此时,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已把配方调色确定到最佳水准。又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批样品。
样品出来了,可以向客户推销了。不过,如何确定价格呢?
李嘉诚在香港洞察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了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应在情理之中。但李嘉诚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价格高昂,必然少人问津。加上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等到长江厂的塑胶花一推向市场,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
经过成本预算后,李嘉诚知道,大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并不高。若将价格定得太高,其他厂商再一拥而上,长江厂的市场地位就难以稳定。只有把价格定在大众消费者可接受的适中水平上,才会掀起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而且能尽快占领市场。
因此,最好尽快在独家推出的第一时间内,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确定长江厂的领先地位。
这样一来,当其他厂商蜂拥而上时,长江厂的塑胶花早已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市场地位将难以动摇。
就在长江塑胶厂生产的塑胶花即将大规模上市的前两天,意大利塑胶花已进入了香港市场,由连卡佛百货集团公司经销。
连卡佛是老牌英资洋行,走的是高档路线。意产塑胶花价格不菲,只有少数洋人和华人富有家庭才买得起。
李嘉诚深知,长江厂的塑胶花质量目前还无法与意产塑胶花相比,如果同走高档路线,自然不是对手。因此,李嘉诚更坚定了原来定下的定价思路。
合理定价,这是他的第二个高明之处。
李嘉诚携带自产的塑胶花样品,像最初做推销员那样,一一走访经销商。当李嘉诚把样品展示给他们时,这些经销商被眼前这些小巧玲珑、惟妙惟肖的塑胶花弄得瞠目结舌、眼花缭乱。有些经销商是长江厂的老客户,正因为太了解长江厂了,他们才更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说,就凭长江厂那破旧不堪的厂房、老掉牙的设备,能生产出这么美丽的塑胶花?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这是你们生产出来的吗?”一位客户狐疑地问道,“论质量,可以说与意大利产的不分上下。”
“你们大概怀疑我是从意大利弄来的吧?”李嘉诚早已看出了客户的狐疑,他心平气和地微笑道:“你们可以将两者比较,看看是港产的,还是意产的。”
大家围着塑胶花仔细察看,这才发现李嘉诚带来的塑胶花,的确与印象中的意大利产品有所不同。在样品中,有好多种中国人喜爱的特色花卉品种。
李嘉诚说:“欢迎各位去长江看看,长江虽然还是老厂房,可生产塑胶花的设备却是新的,研制塑胶花的都是新人,当然,现在的事业更是新的。”
李嘉诚眼看报价时机成熟,报出了塑料花的价格,又一次使他们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这么好的东西,竟然这么便宜,确实太意外了。
物美价廉,当然不愁不畅销。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了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甚至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由于每家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不尽相同,李嘉诚尽可能避免重复,他根据消费者层次的不同,分别给予经销商不同的花色品种,以保证销售的均衡。
不久,塑胶花迅速风行香港及东南亚。更精确地说,应该是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中,几乎全都摆满了长江厂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里,甚至汽车驾驶室里,无不绽放着绚烂夺目的塑胶花。
李嘉诚用他的塑胶花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长江塑胶厂渐渐开始蜚声香港业界。
在商业诀窍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价格,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心理。以诚为本,制定合理的价格才能赢得消费者认可,才能把自己的生意做大。
6、信誉要实实在在,而不能夸夸其谈
成大事者都知道,信誉是他们成事的基础,到什么时候信誉也不可丢失。信誉是关键时刻克敌制胜的法宝。一个聪明的经商者知道质量的力量,有质量,生意就会有潜在的利润资源。但怎样打出自己的质量呢?许多推销员在进行推销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地介绍他的产品如何的好,并且采取各种方法自卖自夸。李嘉诚的推销术与此有天壤之别,因为他主要是靠产品本身说话。
单靠口头宣传,即使说得再动听,也只是一次性买卖,何况还有“会说不如会听”的问题?靠产品本身说话,即使笨嘴拙舌,也会赢得客户的信赖,何况推销员总是有一定口才的。
在塑胶厂当推销员的时候,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很顺利地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的机灵,可见一斑。同时又透露出李嘉诚的诚实。他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有趣的是,李嘉诚这一招,是从一个哑巴身上受到的启发。
有一天,李嘉诚正在街上推销,忽然看见街边上许多人在围观着什么。他凑过去一看,原来人群当中坐着一个哑巴,手中拿着一把菜刀,向一叠铜钱劈去。那人手起刀落,铜钱被劈成两半。
“好快的刀啊!”
人们不禁啧啧称赞,又纷纷掏出钱来向哑巴买刀。
由此,李嘉诚联想到,要证明一件产品的好坏,最有力的推销办法是让产品自己说话。
商场如战场,你一帆风顺,别人自然眼红,会想方设法压制你、打击你,有时候还可能出现一些非正当竞争。
在李嘉诚的塑胶厂刚刚摆脱危机,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之时,一些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企图趁机再度搞垮长江塑胶厂。
他们雇用了一些人到长江塑胶厂拍照,企图用揭短的方式使长江厂信誉扫地。果然,没过多久,他们拍摄到的照片就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画面上是长江厂破旧不堪的厂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以此彻底打消顾客对长江厂产品的信心。
李嘉诚自然再明白不过,对方是想用这种反面宣传的方式搞垮长江厂。刚刚经历了一番阵痛的李嘉诚,逐渐变得稳健起来。他的头脑很冷静,积极筹思对策。最后,他决定再次利用自己的坦诚做一次反宣传,以争取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于是,李嘉诚拿着这份报纸,背上自己的产品,走访了香港上百家代销商,李嘉诚很坦率地对他们说:“不错,我们尚在创业阶段,厂房比较破旧。但请看看我们的产品,我相信质量可以证明一切。我欢迎你们到我们厂实地考察,满意了,再向我们订购。”
代销商们被李嘉诚这些诚恳的话语所感动,更被长江厂的优质产品所折服,他们也十分敬重李嘉诚有如此敏锐的商业头脑,并且有如此魄力,敢于将自己的弱点示人,于是纷纷到长江厂参观订货。长江厂的生意反而空前红火。那些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精明的李嘉诚适时借助了这场恶意宣传带来的反作用力,为长江厂做了一次相当实惠的广告宣传,这一招颇似太极推手中的借力打力,费力少而收效大,堪称高明。
这件事同时告诉我们,在碰到不利情况时,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只要我们认真面对困境,研究困境,就能克服困难,关键时刻依靠自己产品的质量,以诚为本就可取得胜利。
在这里,李嘉诚两次让产品自己说话的推销策略,已经使他悟到了产品质量的魔力,掌握了产品质量这一法宝。在以后的商业生涯中,他把这一法宝的魔力发挥到极致,使企业和个人的品牌得到了极大的宣扬,为自己创造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7、品牌自身就是力量
每个成大事的人都知道品牌的威力,因此非常善于强化自己的品牌力量。
李嘉诚一生慷慨捐献无数,这些善行义举无疑体现了李嘉诚的人格和品德,同时也为他和他的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企业品牌效应,为他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更昂贵更具价值,因为,谁不想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结成商业伙伴,谁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做生意呢?
当然,如果有人以为李嘉诚的善行义举仅仅是为了商业目的,谁就未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公正地说,在这方面,李嘉诚既非毫无商业目的的捐献者,也不是那种一切从商业目的出发的“投资家”,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
让我们从1978年9月底,李嘉诚作为港澳观礼团的成员,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这件事说起。
这是李嘉诚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祖国首都,也是他逃避战乱远走他乡的几十年来。第一次踏上祖国内地的土地。
那时的李嘉诚,已是香港颇有名气的实业家,正处于迈上香港巨富“三级跳”的助跑阶段。除了有关官员,北京没有谁知道李嘉诚,就连香港商界泰斗包玉刚,当时也鲜为人知。
这样也好,可以自由自在地观光游览。不像现在,只要李嘉诚一出现在公众场合,就会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时值10年动乱结束不久,李嘉诚对往昔的传闻记忆犹新。他告诫自己,到了北京,千万得谨慎小心,不可对政治妄加议论。他特地为自己赶制了一件中山装,他不想穿得太显眼。
李嘉诚急需了解祖国内地,内地也需要了解这些在海外建功立业的游子。
观礼团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游览了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十三陵、长城。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李嘉诚从首都人的精神面貌上,预感到中国将会发生巨变。
同时,他又从街景、车流、人的服饰等表层现象,看出内地的贫穷落后。首都如此,乡村就更不屑一谈。
以往,他透过传媒,对内地贫困并不陌生,现在亲眼目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该为祖国为家乡做些什么?这一问题时时萦绕在他的心中。
这年底,李嘉诚从家乡的来信中,获悉潮州有很多返城的“黑户”,或露宿街头,或挤在临时搭起的矮棚笼屋栖身。李嘉诚深为不安,马上复函至家乡政府,提出捐建“群众公寓”,以缓解房荒之急。
幼时,李嘉诚随父读过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香港,他承建的楼宇近千万平方英尺,却不敢将自己的行为,与杜甫的诗联系一起,因为是出于商业利益。捐建群众公寓,虽不可根本上解决房荒,也算是为家乡父老尽了绵薄之力。
群众公寓两处共9幢,4~5层不等,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安排住户250户。李嘉诚共捐资590万港元,工期分几年完成,陆续迁入新居的住户无不欢天喜地。
1979年,李嘉诚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在潮州市政府举行的茶话会上,李嘉诚说出一席感人肺腑的话:
“我是1939年潮州沦陷的时候,随家人离开家乡的,至今已经有整整40年了。40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乡,虽然一路上我给自己做了心理准备,我知道僻远的家乡与灯红酒绿的香港相比,肯定是有距离的,但是我绝对没想到距离会是这么大。就在我刚下车的时候,我看到站在道路两边欢迎我归来的,那些衣衫褴褛的父老乡亲们,我心里很不好受,我心痛得不想说话,也什么都说不出来,说真的,那一刻,我真想哭……”
李嘉诚说到此时,早已泪水潸然。
回港后,李嘉诚与家乡飞鸿不断。他在信中恳切说道:
“乡中或有任何有助于桑梓福利等,我甚愿尽其绵薄。原则上以领导同志意见为依归。倘有此需要,敬希详列计划示告”。
“月是故乡明。我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我是引以为荣的”。
“本人捐赠绝不涉及名利,纯为稍尽个人绵力”。
1980年间,李嘉诚捐资200万港元,用于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大大改善了潮州医疗条件。
其后,李嘉诚积极响应市政府发起的募捐兴建韩江大桥活动。李嘉诚捐款450万港元,名列榜首,庄静庵(其舅父、岳父)居其二,陈伟南(香港屏山集团主席,饲料大王)列第三。共集善款5950万元人民币。大桥于1985年奠基,1989年竣工。在大桥东笔架山,有一座韩江大桥纪念馆,在捐资芳名榜中,李嘉诚彩色大照位于正中。
李嘉诚还多次捐善款,资助家乡有关部门设立医疗、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奖励基金会,每笔数额10~150万港元不等。
李嘉诚慷慨解囊,善举义行,在家乡广为流传。尤令人称道的是,他淡泊功名,保持低调。他不同意以他的名字为潮安、潮州两医院命名。1983年元宵节,家乡政府有多项包括潮安、潮州医院在内的工程落成与开幕剪彩仪式,李嘉诚不愿参加剪彩活动。最后,在有关领导的多次劝说下,才在开幕前的一分钟赶到医院剪彩。
李嘉诚的善行远远超出了他的潮州老家。
1984年,他向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捐赠1000万港元;1991年,他又捐出500万港元,并表示1992年至1996年间,将陆续捐赠6000万港元。
1987年,他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捐款50万港元,用于赞助儒学研究。
1988年,他给北京炎黄艺术馆捐款100万港元。同年,捐200万港元资助汕头市兴建潮汕体育馆。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1991年7月12日早晨,李嘉诚边用早餐,边听广播,惊悉中国华东地区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灾。他立即通知新华社香港分社,以四大公司名义捐出5000万港元赈灾,同时倡议全港市民掀起救灾热潮。
数日后,汕头遭遇强台风灾害,李嘉诚又以个人名义捐500万港元予汕头市政府。
从1979年至今,他捐出的款额逾12亿港元。
在香港,李嘉诚也堪称一个大慈善家。
从1977年起,他先后给香港大学等几家教育机构及基金会,捐款5400多万港元。
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了3间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华东三院捐资共1亿港元。
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香港社会福利和文化事业的几十家机构捐善款逾1亿港元。
李嘉诚在商业上的辉煌业绩,以及在公益事业上的慷慨之举,为他赢得无数的荣誉。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
1989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女皇伊丽莎白颁授CBE勋爵及勋章奖章。
8、未立事前先立信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历史上,成大事者都是以“以信义而著于四海”,诚信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但是一个人要真正地做到诚信,却是一个比较困难,又需要漫长时间的过程。
由于受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熏陶,李嘉诚始终把诚信作为他做人做事的一条基本准则。他一生都是这样做的,并且也是这样教育自己两个儿子的。
1990年初,李嘉诚把在外国的两个儿子唤回身边。打算让他们留在香港,传授做生意之道。
谈到做生意的秘诀,李嘉诚最看重的就一个“信”字。他在对儿子们教育时反复强调,“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只是一个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
对于李嘉诚这位30岁就凭自己的努力成为富豪的人来说,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信”。
其实,李嘉诚对事业的“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诚信相合,即为“义”。从对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心中的想法。
李嘉诚坦言:“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人情世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精明之处,要令人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经常教导他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现在就算再有我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来帮自己的,这些都是因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
李嘉诚一直都是在磨练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
有句话说,“沙地里长出的树再怎么扶也不起来。”对于经商者来说,如果从小没有养成遵守信用的习惯,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生意也很难得到发展。
李嘉诚曾戏说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但其实正是因为他有信而无奸,所以才创造了富可敌国的财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