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Ⅲ(白金纪念版)
6120900000029

第29章 注释

[1]选自《歌曲集》第21首,写于1914年8月,苏鲁尔。

[2]选自《白鹤集》第5首,写于1914年9月,加尔各答。

[3]选自《悼念集》第14首。

[4]选自《摆渡集·小新娘》,写于1905年7月。

[5]选自《歌之花环》,第70首,写于1913年2月,寂乡。

[6]选自《歌之花环》,第92首,写于1913年3月。

[7]选自《白鹤集》第29首,写于1914年1月,帕德玛河畔。

[8]选自《歌之花环》第38首,1913年9月,泰戈尔途经地中海,写于拉合尔号轮船上。

[9]选自《刹那集·觉醒》。

[10]选自《刹那集·微少》。

[11]选自《梦幻集·女小贩》,1897年,于西莱特,舟中。

[12]选自《白鹤集》第26首,写于1914年1月,帕德玛河上。

[13]选自《刹那集·小黑花》,泰戈尔曾亲自朗诵这首歌并灌成唱片,在孟加拉非常流行。这首歌对那些家境贫寒、皮肤黝黑的难以出嫁的少女是极大的安慰,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

[14]选自《梦幻集》,写于1897年。

[15]选自《刹那集·漫不经心》。

[16]本首英文版为戴文德拉纳特·森(Devendranath Sen 1855-1920)所作。戴文德拉纳特·森,孟加拉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的内容多为对女人的崇敬,对儿童的挚爱和对自然风物的描写。森爱花成癖,诗集多以花束命名,著有:《无忧花束》、《玫瑰花束》和《马樱花束》等。

[17]蜂儿:指印度的一种黑蜂。印度人的审美习惯以为它最美丽,常用它来形容女人眸子的漆黑和眼波的流转,以及皮肤的微黑,体态的轻盈。

[18]布林达森林:印度神话中,大神黑天童年时与牧女拉塔相爱的地方,是印度维湿奴派信徒的圣地。

[19]选自《白鹤集》,写于1914年10月,阿拉哈巴德。这首诗发表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人们纷纷猜测,“这是谁的画像呢?”有人说是诗人妻子的画像。不过多数人,包括《泰戈尔传》的作者布拉帕特古玛尔·穆克吉在内,认为是诗人嫂嫂伽澹波莉·戴维的画像,关于伽澹波莉·戴维对诗人的影响,在诗人的《回忆》中有详细的描述。

[20]英文版为迪金德罗拉尔·罗易(Drijendralal Roy,1863-1913)所作。迪金德罗拉尔·罗易是孟加拉著名剧作家和诗人,著有《雅利安之歌》(二卷,1882,1893)及《滑稽诗集》(1898)等。他的诗多采用不受传统韵律束缚的、泰戈尔式的自由体和童谣体,以语言流畅,节奏明快见长,但不够精练。后来成为泰戈尔最激烈的反对派。

[21]英文版为萨特扬德拉纳特·达特所作,参著有诗集《长笛与琵琶》、《祭火》、《丰收的花》等。他的诗多采用民歌体,以韵律响亮,节奏明快,语言流畅称著。在这方面,他对当时诗歌创作的影响甚至比泰戈尔更大。达特精通梵文、波斯文、英文及法文。他通过英文和法文几乎将世界各国古代及现代的著名诗歌、小说、戏剧等译成孟加拉文,译文虽不十分忠实于原文,但文笔流畅。

[22]选自《颂歌集·同伴》,写于1914年9月,贝拉至伽耶火车中。

[23]迦梨陀娑:印度古代戏剧家、诗人,约生于四到五世纪的笈多王朝,著有《云使》、《沙恭达罗》等。

[24]莲花河是恒河穿过孟加拉这一段水流的名字。诗人在他的早年常常在莲花河上泛舟,看望他的家园。

[25]古巴伊是一条离诗人所住的寂乡不远的小河。

[26]这首歌曲是诗人在1939年12月写的。遵从他的意愿,这首歌在1941年8月7日寂乡礼堂诗人的追悼会上唱过。

[27]1914年1月14日,泰戈尔在庆祝大会上说:“先生们,我过去一直不能使你们满意。现在,我做了什么竟使你们大加赞美呢?这不是我的功劳,显然是由于西方人的承认才使你们突然也对我大为赞赏。我感谢你们的好意,但拒绝喝下你们捧来的这杯‘外国的’酒浆。”

[28]《奉献集》中有28首诗写于1899年,是为他二十六卷的《诗选》写的序言。严格说来应译作《诗序》。但在1914年出单行本时,又增添了24首新作,诗序和新作都是为献给朋友和读者而写的,因译作《奉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