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猎明
6125800000498

第498章 鸣梁之海-23

什么——?!

真……真的要留下来帮他们打这一仗?!

当以程本举为首的锦衣卫几个头目听唐卫轩回到帐内、宣布这一重大决定时,不由得个个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尤其是身为副将的程本举,最为惊讶。原本看唐卫轩和李舜臣两个人站在鸣梁海峡边谈了许久时,程本举就有些不好的预感。当时李舜臣不仅突然间变得甚为欣喜,而且后来甚至还对着整个鸣梁海峡比划了好一会儿,和唐卫轩反复说明着什么,好像是在讨论什么具体的作战计划一般。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唐卫轩如此快地便已做出了决定,甚至连和自己或大家商量一下的意思也没有,还是不由得吃了一惊。

不过,众人的反应,似乎早已在唐卫轩的意料之中,只见其缓缓地展开了一张朝鲜的地图,看样子是打算说明一下此战的重大意义和之所以留下来助战的充足理由。只是,就当众人都将目光集中到如今所在的朝鲜西南角的珍岛位置时,唐卫轩却指了指远在北方数百里外的汉城,将话题集中在了陆地上的战局形势:

“诸位请看,根据如今的最新战报,倭军这次改变了进军路线,避开了我们预先判定且重兵把守的乌岭一线,而是全面侵入了西南的全罗道,之后一路北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现在甚至已经说不定可以望得到汉城城头的我军大旗了。参照这一路上倭军的推进速度,加上此刻正在汉城对峙的双方兵力,倭军足有十万之众,而仅有三万余人的我军依然处于绝对的下风。按理说,这种情况下,倭军早已该抢在我大明主力抵达汉城前,趁早发动对汉城的全面进攻。但是,从战报上看,几日来,坐拥十万之众的倭军却似乎迟迟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偶尔小规模地用兵,不断慢慢收紧对汉城的包围。即便我军主力正在昼夜兼程地从鸭绿江一路赶往前线支援,倭军却依旧迟迟未动,眼睁睁看着即将坐失战机……众位可知,这究竟是何原因?”

“哼,狗崽子们动作慢下来了,只要不是又打算动议和的馊主意,那就肯定是已经没多少粮食了呗!”极富经验的程本举,扫了眼地图,一语便道出了关键所在。

经这么一提醒,其他几人也是连连点头。的确,从倭军的补给基地釜山,到汉城前线,不仅山高路远,而且绕道全罗道也要多花不少时间,再加上一路上难免又要有大量的当地义军的袭扰,即便是不断搜刮沿途本就已所剩无几的粮食物资,倭军对于前线十万人马的后勤补给如今想必也已经是十分的吃力。纵有十万大军,可那也是十万张需要喂饱的嘴,每日的粮食消耗也是同样惊人的。如果不打仗,节省士卒们的体力,可能粮食消耗得还可以少一些,但是需要出力作战之时,保证充足的补给供应,则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如此这般一分析,同样深谙兵法的倭军,大概也就只有这一个理由,所以才只能坐视明军主力越来越近,却依旧无力抢先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看来,倭军千算万算,大概也没算到其进展能够如此顺利,更没有料到,最为重要的粮食补给,竟然在最重要的关头,才被想了起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是经历过当初明军补给艰难的几个锦衣卫头目,对当年明军自鸭绿江边往前线运送粮食补给的艰难依然记忆犹新。虽然朝鲜北部一路上大多是一马平川的官道,也无须担心沿途会不会有敌军骚扰,最多时大明也不过只需要供应前线的四万余名明军将士,但当从平壤推进至汉城一线,也就和如今倭军的补给线差不多长时,尚且折腾得够呛。如今再想象一下此刻倭军的处境,众人不由得纷纷露出几丝哂笑。想到倭军声势虽然,却或许已是强弩之末,对眼前这万分火急的形势,也不禁多少松了口气。

不过,唐卫轩随后轻轻的一句话,却让众人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其将目光又再次投向了地图的西南角,指了指那小小珍岛的位置,缓缓地说道:

“诸位再请看我们所在的位置。不日即将经过此地的倭国水军,浩浩荡荡的三百多艘舰船中,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满载着粮食、弹药、军械的运输船。他们的目标,诸位能猜出,会是哪儿吗……?”

这……

这还用猜吗——?!

除了倭军急需粮草物资,一旦得到补给,便可倾其全力、发动进攻的汉城前线,还会有别的地方吗……?

这时,唐卫轩已不必再多做解释。

而终于明白此战究竟意味着什么后,面前的众人也纷纷陷入了沉默之中,盯着面前的这幅朝鲜地图,一个个眉头紧锁,一言不发,目光不时地在汉城和珍岛之间移动……。

如今的形势,已再清楚不过。放弃珍岛这个水上的捷径通道,倭国水军也许只需三天时间,就可以迅速赶到汉城前线,为陆上的十万倭军带来最为迫切需要的粮食、弹药、甚至攻城所需的器械。倘若放任不管,刚刚露出疲态的倭军攻势,必然很快便会再度显露出强大的威力,趁机发动猛攻!明军主力若是未能及时赶到,或者即便刚刚赶到、但却休息、准备不足,那么此战胜利的天平,恐怕就将再次偏向倭军一方……

反过来说,如果可以在珍岛多阻击倭国水军一日,就等于为陆上汉城前线的友军多争取到了一天的宝贵时间!对于迫切需要时间集结兵力的明、朝联军而言,也就等于多了一分胜算!

这小小的珍岛,或许不守也罢,但是举重若轻、事关战场全局的汉城,却是万万不能丢!

而如今放弃珍岛、就等于是打开了海上的通道,也就基本上是间接放弃了汉城,甚至是卖掉了守在汉城的数万明、朝联军将士……!

可是……

如果坚守此地,兵微将寡、仅有十二艘战船的自己这方,即便全军战至最后一人,又能为汉城的友军多争取到几个时辰、甚至区区几炷香的时间呢……?

想到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就连原本发言最为积极的程本举,也是一脸峻色、沉默不言。

毕竟,无论是战是走,都几乎没有看不到什么希望……

就在帐中众人皆有些皱眉不展之时,一个身影忽然凑上前来,指了指珍岛和陆地之间的那道狭长的海峡,轻声说道:

“此处水道极为狭窄,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处。纵有千军万马,在这狭长的海峡间也难以施展得开。倭军若是从此进攻,每次最多也不过只能有五、六艘战船并排向前,巨大的数量优势如果难以发挥,那么……我们未必没有胜算!”

咝——

闻听此言,众人当即倒吸一口冷气!

先是看了看地图上那狭长的鸣梁海峡,又不禁看向了说出此话的——程子颐。

就连心中早已知晓李舜臣作战计划的唐卫轩,也不由得再次打量了一番面前这刚上战场不久的年轻人,心中暗暗惊讶,没有想到,这小子的想法,竟然和海战名将李舜臣的思路不谋而合!

虽然很多细节还考虑得远不及李舜臣那样周详,用兵的谋略和能力更是相差甚远,但是仅从这一大胆而又可靠的初步想法上,程子颐也确实让唐卫轩颇有些刮目相看……

当然,很多关于李舜臣的具体作战计划,因为事关最高机密、甚至将决定战争全局的发展,唐卫轩并不打算现在便讲述出来。但是,随着众人的目光集中在那绝佳的作战地形——鸣梁海峡上时,还是不由得纷纷多了几分希望与勇气。

抬头看了眼目光坚定的主将唐卫轩,大家似乎也已能从其神色中看到此战胜利的信心。因此,几个人也就不再固执地坚持原本反对一战的意见。

“那就好好大干一场吧!不能让朝鲜人说咱们天子亲军锦衣卫是孬种啊!”即便是之前最为反对的程本举,如今也积极表态,第一个开口道:“反正也基本上是误了汉城会合的限期,若是能再次成一大功,也就当功过相抵、将功赎罪了!”

“嗯,朝鲜水军救了咱们一次,这也算是咱们还他们个人情吧!”

“倭国水军恐怕必然想不到咱们敢在此迎战,措手不及之下,想必又是多了几分胜算啊!”

……

见众人终于纷纷支持在这鸣梁海峡与倭军拼死一战,唐卫轩不禁大为欣慰。简单地布置了几日后在珍岛之上布阵、与海峡中的朝鲜水师遥相呼应、掩护其侧翼安全的基本作战计划后,便立即吩咐众人各去分头准备。至于作战的细节,唐卫轩只是镇定自若地说了句已有安排、见机行事,便也不再多说。

商量已定,接下来的数日,便是紧锣密鼓的准备与焦躁不安的等待。

原本唐卫轩以为自前不久所乘坐的那艘威海卫的舰船沉默之后,铁炮和弹药也都已化为了泡影。但没有想到的是,好在,当初舰船虽然触礁,但是在得到朝鲜友军的接应后,程本举和袁校尉等人还是及时地将不少宝贵的火药、弹丸,以及所带的铁炮大多抢运了出来,没有随着那艘舰船一同沉没。这一回,也算是可以真正地派上用场了……

就这样,在忐忑不安地又等了足足两日之后,在第三天太阳升起之时,与朝霞一同出现在鸣梁海峡南端海面上的,正是密密麻麻、黑压压的无数倭国舰船!

放眼望去,就如同一座由数百艘战船所组成的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移动堡垒一般,势不可挡、旁若无人地开进了珍岛和陆地之间的这条狭长水道——鸣梁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