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6175300000004

第4章 做人做事 首先把身边的事情做好(3)

但到了投票评选学习标兵的时候,她虽然不是第一名,但得的票数却最多,而第一名的他,只得到了寥寥的几张。又过了两年,她的成绩超过了他。工作之后,她的事业远比他成功。

妈妈心语

一个学生优秀,绝非只是学习的优秀。一个人成功,绝非只靠聪明才智。只有心胸宽广,乐于与他人分享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人。

12个第一名

小时候,女科学家林兰英的家境不太富裕,父母靠辛辛苦苦劳动挣来的钱勉强供养着几个孩子上学。

林兰英小学毕业后,母亲把她叫到跟前说:“兰英,一个姑娘家读到小学毕业,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念那么多书也没啥用,我看你下学期就别念了。”

那时候林兰英已经读了一些书,知道很多有名的女性,为了能继续读书,她想说服母亲。林兰英对母亲说:“大诗人李清照、科学家居里夫人、革命家秋瑾都是女的,她们都是读了很多书才成才的。”

妈妈说:“你说的我都没看见,我只看见你几个姐姐已经能干活养家了,自己还积攒了一些私房钱,将来出嫁的时候,我稍微添一点钱就可以置办很多好嫁妆。你上学不但不挣钱,还要花钱,家里哪有那么多闲钱供你呀!”

林兰英知道妈妈是怕花钱,就对妈妈说:“我听说中学里有规定,考试得第一名可以免除学杂费。我向您保证,上中学后我好好学习,每次都考第一名,不用家里交学杂费。”

母亲看她这么想读书,也就答应了,不过并没把林兰英许诺考第一名的事放在心上。母亲想,姑娘家,哪儿那么容易考第一呀,就让她再读半年,自己感到艰难也就死心了。

就这样,林兰英上了初中。班里就她一个女生,所有的男孩都瞧不起她,都不和她说话,学习上也没有人帮助她。可这一切不但没有使她灰心,反而更增强了她考第一名的决心。

于是,林兰英上课专心听讲,下课认真复习,别人学习的时候她在学,别人不学的时候她也在学。经过半年的努力,她真的考了第一名,学校也把她这一学期的学杂费免了。

母亲认为这是个偶然,不过由于有约在先,也不好反悔,就答应她再读一个学期。

第二个学期末,林兰英又拿着第一名的奖状向母亲报喜,母亲很吃惊,知道自己低估了女儿。看着自己的女儿这么有志气,母亲很高兴,从此让林兰英安心读书,不要惦记家里,就是家里再难,也要供她读完初中。

即使这样,林兰英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仍然牢牢记住自己对母亲许下的诺言。到初中毕业,3年中她一共得了6个第一名!

后来上了高中,林兰英仍然是年年第一。加上初中,整个中学6年,林兰英共得了12个第一名。为了信守约定,实现自己许下的诺言,林兰英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努力,最后终于学业有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妈妈心语

当诺言不再需要遵守的时候,我们依然在遵守,诺言不仅是对别人的,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

插班生的故事

非非是一个黑黑胖胖的男生,上个月才从乡下来到城里借读。他的父母在一家大农贸市场卖菜,他也就在附近的一所小学做了插班生。

本来进城是非非的一个愿望,可来到城里的这一个月他一点也不快乐。班里的孩子经常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他,让他觉得抬不起头来。课外活动的时候,他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从来不敢要求和他们一起玩。

那天,和往常一样,课外活动的时间一到,同学们像一群小鸟一样飞到了操场上,只有非非磨磨蹭蹭地在后面走着。出人意料的是,一进操场,班上最调皮的那个杉杉跑了过来:

“我们在玩警察抓坏蛋的游戏,缺一个人当看守,你愿意玩吗?”

“嗯,可我不知道怎么玩。”非非有点紧张,但心里很高兴。

“很简单,我们当警察的出去抓小偷,你在家里守着,抓到小偷由你来看着,什么时候抓完了,我们就赢了。”

“那我也是警察吧?”非非对当警察一直很向往。

“是,可你不能出去,你得把家看住,不然坏蛋把老窝端了我们就输了。”

“放心,我一定看得住。”非非高兴起来了,像接受了重大使命一般,去了操场的另一角,看守那个被称做“家”的沙坑。

游戏开始了,杉杉他们你追我赶,似乎满操场都是他们的身影。非非远远地看着,盼着同伴早点抓回“坏蛋”。

一阵风刮过,扬起了地上的沙子,非非眯眼了。他使劲揉了揉涩涩的眼睛,勉强睁开眼。对方的一个同学向他跑来,非非赶紧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可那个同学又从他眼前跑开了,身后穷追不舍地跟着另一个人。非非笑了,干脆一屁股坐在了沙子上,听伙伴们的笑声在风中飘荡。

一阵更大的风刮过,非非完全睁不开眼睛了,嘴里似乎也进了沙子。他背转过身去,风却没有停歇,卷了一些树叶和沙土横扫过操场。天好像也变暗了,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雷声。“不好了,要下雨了。”非非赶紧寻找伙伴的身影。在操场的那一边,他们正在追赶着向教学楼跑去。“游戏结束了吗?”身边的同学都四散了,向教室跑去,非非迟疑了。非非心里有点难过,这时,杉杉朝他喊:“非非,回去吧。”

教室里,大家嬉笑会谈好不热闹。非非走进了教室,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到他衣服上的雨点和沙土,杉杉走了过来:“刚才我们没抓到坏蛋,不好意思。但你能信守诺言,在风雨中坚守岗位很了不起,下次,一起抓坏蛋好不好?”其他几个同学也聚拢来,非非心里高兴极了。

“一言为定!”

妈妈心语

游戏中的承诺同样价值千金。任何时刻,任何场合,信守承诺都将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

少年英雄夏完淳

明朝末年,夏完淳出生在江苏华亭县。他从小就很聪明。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小小年纪,便热切关心国家大事,并能提出自己的正确见解了。

夏完淳15岁那年,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中原之地的老百姓遭到清兵残暴的屠杀,夏完淳见百姓遭受如此劫难,心中悲愤难平。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父亲和老师组织的义军,并成为一名骨干。不久,义军战斗失败。父亲不愿当俘虏,投湖自尽了。

夏完淳继承父亲的遗志,他变卖全部家产,奔走于江浙一带,联络反清力量。不幸的是,在清兵的大搜捕中,他被清兵逮捕了,关在南京的监狱里。

大学士洪承畴(原为明臣,后降清)亲自来提审夏完淳。洪承畴知道他是闻名江南的“神童”,小小年纪便在江浙一带名声很响。如果夏完淳投降肯定会瓦解大批人的斗志,使他们不再和清王朝作对。夏完淳见堂上坐的是叛国之臣洪承畴,不由得怒火中烧,昂首挺立,不肯跪下。洪承畴打着如意算盘,假仁假义地说:“你这个毛头小孩,懂得什么造反事理?你要是依了我,归顺大清,管保你前程无量。”夏完淳装着不认识洪承畴,故意高声答道:“你才是个叛乱之徒!我常听人说起我朝‘忠’臣洪承畴先生在关外和清军血战而亡,名传天下。我年纪虽小,但仍要以洪先生为榜样,舍身报国!”洪承畴听后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左右人赶忙出来阻止夏完淳,告诉他对面坐的就是洪承畴。怎料到,夏完淳反而手指洪承畴的鼻子,骂得更凶:“胡说,洪先生早已为国捐躯,天下人谁不知道!你这个无耻叛徒算是什么人,敢冒他的大名来污辱他的‘忠魂’!”夏完淳这一席痛骂,痛快淋漓,巧妙异常,弄得洪承畴在这位英勇少年面前,脸红一阵,青一阵,坐立不安,虽似有千刀剜肉,万箭刺心,却也不敢还上一句。

南京监狱,阴暗潮湿,臭气熏天,在非人的折磨下,小小年纪的夏完淳仍然谈笑自如,吟诵诗篇,鼓励难友。他的这些狱中诗作,也一直存留到后世。

夏完淳的生命很短暂,在软硬兼施均告失败之后,清朝官吏便下了处决令,把夏完淳押赴南京西市刑场。夏完淳双目炯炯发光,直立在刑场上,坚决不肯下跪。他以站立的姿态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刻。

妈妈心语

痛斥卖国贼的智慧、阴暗监狱中的谈笑自如、傲然站立在刑场的英姿是夏完淳最后的人生剪影,也是一个爱国者不屈灵魂的写照。

向中国人致敬

一位中国的记者钟先生在巴黎的一所大学进修。他的对话课老师以喜欢提刁钻古怪的问题出名,所有人都领教过他的厉害。

在这位中国记者的第一堂课上,他就被专门点名提问。在知道了钟先生的身份之后,教授仰起头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全班一片肃静,谁也没有想到教授会问这么敏感的一个问题。钟先生目光正视着教授,慢慢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教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解释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来自北京中国?”所有的同学都将目光投向了钟先生。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钟先生语气坚定。

教授依然没有放弃追问,他说:“那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台湾的问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您不会不知道吧?不过目前,我想,在今天的中国,台湾问题暂时还不是最重要的。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那你们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教授转头又对着其他学生说,“相信大家对这一点都非常感兴趣。”有几位白皮肤、蓝眼睛的同学连忙赞同地点点头。

教室里的气氛没有丝毫的放松。钟先生突然感慨万千,他用眼睛死死地盯着这个难缠的教授,然后挺起胸膛,一字一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一下子站起身,离开讲台向钟先生走过去。教授的眼睛闪着光亮,一脸灿烂的笑容。教授将一只手放在钟先生的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然后,他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我要向中国人致敬!下课。”

当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的时候,有人走过钟先生的身边,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妈妈心语

只有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始终保持国家的尊严就是保护自己的尊严。

改邪归正的小偷

古时候,有一个家境贫穷的少年,名叫苏达。他为了生存,不得已才做了小偷。他天资聪颖,又肯用功,等到他25岁的时候,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了。苏达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偷穷人,不偷有德的人家。虽然这样,周围的人还是以他的职业为耻,不太和他来往。到了30岁,苏达的家境已经很富裕了,也结了婚,有了孩子。于是他就想改邪归正,好让家人在乡邻面前能够抬起头来。

他首先去找自己的邻居,一个卖油的商人,希望能到他店里当伙计,可是邻居说现在市道不好,雇不起更多的伙计,婉言拒绝了他的要求。苏达明知道这是托词,可是想想自己原来是个小偷,也就没脸再说什么了。苏达后来又找了很多人,可是那些人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了。没办法,他就和妻子一起开了家面条铺。可是没支撑几天,就因为生意冷清而倒闭了。加上这些天来,旧日那些道上朋友又天天来劝他重操旧业,为此苏达很是苦恼。

正在这时,他听说楚国的将军子发正在招募士兵和有一技之长的人,于是他就鼓起勇气,去拜见子发。他跪在地上,诚心诚意地说:“我从前由于家境贫穷,做了小偷,但我现在愿意改邪归正。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为您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

他说完之后,本以为子发一定会派人把他赶出去,没想到子发却高兴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扶起他,并对他施了一个礼,说:“我现在正缺少像你这样的人,加上你这么有诚意,我真的很高兴你能投靠我们。”

苏达受宠若惊,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尊重过他。于是他决心洗心革面,好好报答子发。

可是子发手下的官员和兵士却并不是和子发一样尊重苏达。相反,他们极为看不起他,多次劝说子发要把他赶出去。在遭到子发拒绝之后,这些人就把苏达分到一个最苦最累的军营去,让他整天干扛石头之类的体力活。苏达长得很瘦,没几天就累得倒在了工地上。

也是天不绝他,这时适逢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子发率军前去迎战。可是连打了几次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达听到这个消息,很是着急。他拖着病体前去求见子发,但被守在军帐外的兵士拦在了外面。苏达进不去,就着急得大声嚷嚷起来。

这时子发正召集大小将领商议退齐兵的策略,听到外面有人叫嚷,就问什么事。兵士进来回报说:“外面有个名叫苏达的人想见你。”

“苏达?”子发猛然记起前不久前来投靠的那个小偷,他高兴地说,“他来一定是有办法,快快请他进来!”

将领们听说苏达以前是个小偷,都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心想,我们这些人想了那么多计策都不行,一个小偷能有什么办法?

苏达进来之后,子发赶紧请他坐下,问他可有什么打败敌人的良策。

苏达说:“我没有什么打败敌人的良策。”

众将领都哈哈大笑起来:“没什么良策过来做什么?”

“我虽然不能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但有个让敌人退兵的方法。”

“什么方法?”子发着急地问。

“我只能悄悄地对将军说。”

众将领听了非常生气,说:“你以为你是谁,竟然这么不知天高地厚!”

可是子发却没在意,他制止各位将领,然后把自己的耳朵送到苏达的嘴边,说:“我愿洗耳恭听。”苏达就附着子发的耳朵,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子发听了大喜,众将领都不知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