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全传
6176200000002

第2章 狂者无畏,一路狂奔——马云创业历程心得(1)

马云是一个成长在江南水乡而又野性十足异类。狂妄的本性,狂妄的做派,似乎一切都是天生造就。在风云诡异的商海,马云用着自己特有的方式倾心诠释着一个狂者的别样风采。他用“狂妄”承受了最残酷的打击,他用“狂妄”雕刻出最耀眼的真男儿本色。几度北上进京,几度南下杭州,创业的酸辛让他脱去了稚嫩和浮躁,却让他赢得了一个无比坚强的心。大磨难必有大成就,风雨过后,一路狂奔的马云骄傲地站在荣誉之巅。这个卓绝的商业时代先锋,赋予了狂妄一词新的含义,也给这个世界做出了“狂者无畏”的绝佳注脚。

1.野性十足,狂妄少年难本分

“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马云

1964年9月10日,马云生在杭州。父母都没有多少的文化。幼年的马云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在人们的眼中都是那种典型的差生形象:叛逆、倔强、爱打架、逞强、顽皮淘气、屡教不改。马云的父亲虽然是典型的江南人,但脾气却很火暴,马云从小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却特别爱交朋友。

马云是看着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侠义”情结在少年马云的内心深处早已生根、萌芽。受到小说的影响,马云也想在生活巾成为这样一个“侠士”,崇拜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故事。于是,马云小时候成为了老师、家长和邻居眼中爱打架的孩子。“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这是马云对自己童年性格的一种描述。

马云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从他现在的样子也可窥见一斑。但是瘦弱的身形并没有影响马云的“骁勇善战”。幼时的马云是个很敏感,自尊心也很强的孩子,那个年代的人们,依然对家庭小身抱有很大的成见,不幸的是,马云的爷爷曾经做过国民党的保长,所以被划入“黑五类”,身为“黑五类子女”的马云,白小就在父亲的棍棒教育和同伴的欺负与轻视中成长起来。

有一天,马云的爷爷由于被人欺负,这个从来不和人争吵的男人终于不能忍受了。结果,警察到家里来,很多同学也趴在窗户上看热闹。警察当面大声呵斥:“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当时这句话是个经典。不幸的是,当时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句话。那节课,马云只好硬着头皮听。老师念到那句话时,一个孩子扭过头,看了马云一眼并做了个鬼脸。“哗”的一下,马云的课本就砸过去了。那孩子更猛,把整个书包猛掷过来,马云躲闪不及,书包里的铁文具盒角刚好撞在额角,顿时血流如注。这样的场景,在幼小的马云身上,发生过很多次。马云自幼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唯一的一次为家人的尊严而战。

喜欢打抱不平,经常帮别人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很少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为了义气”。少年马云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侠骨仁心”。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在学校又帮人打架,结果受伤被送进医院,白骨都露出来了,没有麻药,只好直接缝针。虽然很疼,但马云当时眼泪都没掉一滴。男儿有泪不轻弹,马云打架从来不哭。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不骂娘,更不向家人告状。据马云“不完全统计”,从小学到中学,因为帮朋友打架,替人出气打架,他身上缝过13针之多。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多次处分,后来也是因为打架而被迫转学,进了杭州第八中学。

少年马云还有一点点的倔强,打架他从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对手,从来不避讳自己的身单力薄。不论“敌人”多么强大,只要惹恼了马云也是硬碰硬地和对手“单练”。为此,幼年的马云没少吃苦头。有一次为了一些事情和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打架,别人都以为身材矮小的马云会不战而退,可是后来马云却越打越勇,虽然最终也没打赢对方,可却在气势上让对方颇感震惊。

因为爱打架,所有的老师、邻居都对马云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老师和家长说马云是个“傻气”的孩子,总是为了朋友弄得满身是血,但朋友们却说这是“侠气”,说马云是最讲义气的人。由于马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尤其是帮助那些被大个子欺负的同学,他的勇敢也逐渐赢得同学的好感。到了期末评三好学生时,马云本以为自己肯定没问题,结果却没人推荐提名。马云感到莫大的委屈与失落,心灵也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从小到大,马云在学校里并不出色,小学到初中是三流的学生,考大学的时候,竟然考了三次才考上。马云的数学成绩非常不好,这也让老师对他很失望,老师对他说:“马云如果你的数学能考及格,我的名字就倒着写!”18岁那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数学只得了1分。高考落榜后的马云,搬运工。

19岁那年,马云走进考场第二次参加高考,这一次,他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这回,原本还对这孩子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马云不用再考了,“没一点希望了”。于是,第二次高考后失败的马云,又开始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却越挫越勇,准备上演一出哀兵必胜的精彩好戏。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后,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然后马云就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89分。据马云自己说,他当时是运用了“独门技法”——把数学题当成文科题做,考试之前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才过了数学这一关的。

最终,以马云的总成绩,离本科线还差5分,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不过,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当时外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居然没招满,于是马云幸运的被调配进外语本科专业。三次高考,两次遭遇滑铁卢,还是一如既往。

2.辞职下海,不给自己留退路

“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马云

1984年,马云如愿以偿地杭州师范学院的大门。只论英语,马云从此如鱼得水。很快当选校学生会主席,随后当选杭州市学联主席。1988年毕业,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英语,每月89元工资。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做不过来,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400元。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马云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1994年海博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

1994年圣诞节后一周,杭州电子工学院。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在和马云聊互联网。两个都不懂互联网,但这并不妨碍,比尔讲得很激动;也不妨碍,马云听得很激动。此时的马云,已经决定创业。“此前教给学生的东西都是从书本上贩卖而来,是在误人子弟。没意思。”马云在找机会。

1995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两间很小的办公室,坐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马云不敢碰电脑。公司的人说,不要紧,你就用吧。公司的人打开Mosaic浏览器,键入Lycos.com,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是nodata.马云又敲china history,找到一个50字的介绍。

马云问:“为什么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公司的人告诉他:“要先做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然后,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

马云马上想到应该给海博翻译社做个homepage。上午9:30,马云守在机器旁,等着海博翻译社网页完工。按照马云的意思,制作人员在海博翻译社网页写明了报价、电话和信箱。中午12:30,马云离开。晚上,马云回来收到5封回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兴奋地对VBN公司说:“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到中国找客户。咱们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3月夜。杭州马云家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

马云在对他们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马云开始宣讲Internet。马云讲了整整两个小时。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同样糊涂。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做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

马云没听他们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学校辞职,然后,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2万元。然后,马云给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打了电话:“你听说过Internet吗?我们一起干Internet。”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妻子张瑛和何一兵。此时离中国电信通互联网还有4个月。

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要他们资料,通过EMS寄到了美国,VBN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不能实际地看到,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如果他说没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说有,证明有了,你要付我们一点点钱。”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给美国公司。

3.痛失江山,末路英雄的辞职

“我是在黄页赚钱时走的,那年黄页的营业额是700万。我马云不会在失败时放弃,只会在成功时离开。黄页毕竟是我们的儿子,不管黄页今后怎样,我们都不会动它一根手指。”

——马云

创业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艰辛和挫折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只有这样,创业者才能变得成熟,变得坚强,才能具备一个成功者的必要的能力和品质。当然,马云是凡人,磨练这个关,他必须闯过去。后来,成功的马云对自己遭受过的种种磨难,总是怀着一种智力的态度,他说,创业者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正确的办法是正视失败,然后重新开始,在哪里跌倒的,在哪里站起来。其中,有两件事让马云一生难忘,他说,不管怎样,自己要感谢这段经历,是这两件事让自己成熟起来。这两件让马云刻骨铭心的事情是:一件是在创业起步时受骗,另一件是与人合作被人拆台。

打击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中国黄页的起步阶段,也就是1995年4月到1995年的8月这段时间,这是马云创业路上最艰难、最凄惨的日子。“中国黄页”开办时只租了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一台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486,付完房租后5万元资金就剩下6000元了。以后资金匮乏就一直闲扰着马云,比如马云最惨淡的时候,“中国黄页”的账上只剩下200元。眼看资金枯竭,但业务局面却迟迟打不开。

虽然“中国黄页”在互联网上推出以后,许多海外华人看见了非常兴奋,因为这毕竟是第一家中国人创建的主页,他们纷纷致函,这给了马云莫大的鼓舞。但是,在国内业务的开拓却是举步维艰。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孤独的,一个崭新商业模式在早期必定是寂寞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黄页”启动时闲难重重,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没听说过互联网,并对这种网上广告的作用半信半疑。因此,中国黄页在起步阶段的每一笔业务都谈得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