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以后,阿里巴巴首战告捷,在五周年庆典的大礼堂里,二千多名热血沸腾的阿里巴巴员工又唱起了这首歌。而站在前排的那些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老歌重唱,又是什么心情?他们还会想起当年那个小酒馆吗?想起他们含泪而歌的那个晚上吗?
分别时,许多人潸然泪下。楼文胜看见马云也在抹眼泪,但事后马云不承认。席散天色已晚。推门出来,大雪纷飞。喝多了的谢世煌坐在路边的便道上,突然号啕大哭。如烟往事一幕幕重现眼前:杭州创业,泪别黄页,北京创业,又要泪别北京。“从1995年闯到1998年,该收获了,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个样子?还是这么迷茫?还是不知道路在何方?”
小谢动情大哭,旁若无人。这时一位北京老大妈走过来,拍拍小谢肩膀说:“小伙子,别哭了,好姑娘多的是。”临行前,马云和他的团队一行8人去爬长城。京城一年,生活是两点一线,根本没有时间游玩,这是他们第一次上长城。
当他们看到长城的砖墙上刻满了各式各样的“到此一游”时,马云说,这不就是BBS吗?我们的BBS能做到这样就OK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爬上了长城的这支团队还不是好汉。但他们发誓要成为好汉!现在谁也记不清当时他们在长城上喊了些什么吹了些什么,只有马云的一句话,至今仍回荡在他们心中的长城上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以后好几年,壮别长城的这一幕还会经常出现在马云的梦中。
这是1999年的春天,也许是一种巧合,马云带着自己的队伍南下杭州之时,正是另一位网络英雄丁磊带着他的“网易”北上之日。守着已经打下一份“基业”的北京城,却偏要回一个江南小城——杭州,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选择杭州是马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实际上,阿里巴巴的崛起,与地区贸易的兴盛是密切相关的。孕育阿里巴巴的浙江有中国最庞大的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集群,购销资讯的空缺、产购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国际业务和转口贸易的成本偏高、中介过多,都是一些十分实际的公司难题,阿里巴巴的出现显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浙江商人向来以精明和不见兔子不撒鹰著称,当互联网能够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利益和效率的时候,没有人会拒绝这个陌生的新事物。
6.手起刀落,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马云
“善胜不败,善败不亡”,经得起失败,才会有胜利。做中国黄页的成功,和杭州电信的一拍两散,让马云悟出:要让互联网生钱,最重要的是要务实。而14个月的北京之行,让马云学会了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马云在这个接触互联网最前沿的阵地上,嗅到了中国互联网大潮浪高风急的味道。那一刻对于马云来说,如何能坚持住自己的想法无疑是横亘在面前的最大考验。创业前期的失败让马云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但从海博翻译社到中国黄页,再到中国外经贸部,经历了大风大浪、坎坎坷坷的马云,在现实面前没有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相反,马云显得越发沉稳和坚强。
1999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从北京回到杭州,马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无业游民”。一向自恃颇高的马云显然不会对他的身份抱有丝毫的遗憾,因为此时的马云和他的团队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梦想。
马云的第一次发现,其实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那还是马云一行人离开北京前集体游览长城时的一个偶然发现。马云在长城上看见了许多涂鸦者留下的痕迹,诸如“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在文物古迹上刻画本是一种陋习,但那时的马云却想:“大概这是中国人特别爱随手写点什么的‘历史传统’吧。”日后马云概括这个发现为,“长城上的这些涂鸦其实就是BBS的早期雏形。”马云的第二次发现,源于1999年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由于马云在中国外经贸部做网站已经使他在互联网界小有名气,所以他有幸受到了大会的邀请。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尽管大会美其名曰亚洲大会,但受邀的与会人员中,真正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却只有寥寥数人。走进会场,放眼望去,尽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的欧美人。据说当时参加大会的欧美人竟占到了80%。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来了多少老外来判断这场会议规格有多高,但是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时的亚洲电子商务几乎还没有开始起步,不然也不会不惜重金请一批不了解亚洲国情的老外在台上高谈阔论,侃侃而谈。老外们所谈的自然是欧美式的电子商务,他们讲eBay,讲亚马逊,而在台下认真聆听的马云不禁暗暗地思考。
当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马云没有片刻犹豫,他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这已不知是马云第几次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但10岁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马云的很多“狂言”,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经常会一个人想很久,我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但是这一次,就是马云也几乎对自己的发言感到了震惊,但是这种震惊的背后依然是胸有成竹。因为马云思考的结论是:“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什么是属于亚洲的独特模式?当时在会场谈了一个小时的马云并没有说。马云是一个聪明人,在会场上他提出了问题,却又保留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是马云马上要着手去做的事情,或者说马云马上就要开始他的新事业了。此时的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互联网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人们肯定更相信一个海归的MBA,而不愿意看到一个杭州师范学院出来的老师在那里折腾。”曾有投资人这样说过。但是马云却认为,在自己并不缺乏海外文化滋养的基础上,自己远比“海归”们要幸运。
“大家都在中国做生意,他们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中国国情,而我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一样,马云从小没有生活在精英人群当中,他既不像丁磊那样有着国内名校的出身,也没有杨致远的海外留学经历,一直处于草根阶层的他活在普通人当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的决定和目前所有的电子商务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用马云的话说:“只抓虾米。”很简单,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它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在互联网上大企业与小企业发布多少PAGE是一个价钱。”马云说,“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1999年2月,杭州市湖畔花园,一个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半点张扬、普通得不会有人注意的小区住宅里,马云的阿里巴巴之行“羞答答”地提上了议程。
马云选择杭州的理由非常简单:“由于远离北京、深圳这些IT中心,人力资源相对便宜。”创业初期,一位香港IT高手想加盟阿里巴巴,马云说:“每月500元。”那个人说:“这点钱我连给加拿大的女朋友打电话都不够。”
而对于阿里巴巴,其实更加准确地说,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世界,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黏起来,用混凝土黏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博大、以快打慢。”以快打慢的思路其实来自马云小时候的打架心得,自小就瘦弱的身体之所以没有妨碍他在与大块头单挑时获胜,正是靠着这一条原则——以小博大、以快打慢。循着这个思路,时不我待的马云从新加坡刚下飞机到杭州,就立刻召集了团队所有的人,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们的又一次创业历程。
马云在湖畔花园的家中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并按照惯例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全程录像,他坚信这将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在这个资料片里,光线昏暗的画面中,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则站在一张桌子后,快速而疯狂地发表他那激情洋溢的演讲。
马云激动地对创业成员说:“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在这个“起事”会议上,“启动资金必须是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马云和他的伙伴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筹了50万元本钱。同时,马云约法三章——大家不要想靠资历任高职,“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每每回忆起当初的这段经历,马云的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张扬的笑意:“那天,我就像一个疯子般地讲话。我当时说,把你们的钱放到桌子上来。最后,我们一共凑了6万美元,那就是我们的第一笔资金。”当时,马云让团队中的人和自己全部没有了退路,那么在他们面前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不成功便成仁。
在开会的过程中,马云家里的墙壁突然渗水了,他对大家说,我出去找点材料。过了一会儿,他抱了一大卷旧报纸回来,然后大家一起把它们贴在墙上,就这样开始了公司创业的第一天。据说,后来为了保持统一,马云把报纸作为大部分房间的装饰。一向口才极佳的马云当然也不会放弃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发表他颇具激情的演讲:“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手起刀落之间,一朝分娩的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为了实现马云提出的三个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成员似乎从所有的公共场合中销声匿迹了。当时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没有去租写字楼,而是在马云家办公,最多的一次房间里坐了35个人。马云不断鼓动员工,“发令枪一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又告诫员工“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他们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家里疯狂工作。他们日夜不停地设计网页,讨论创意和构思,困了就席地而卧。邻居们常觉得奇怪,这群人早晨六七点离开马云家,下午三四点又来了。付出就有收获。1999年3月,杭州春意盎然,春光无限,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
7.潜龙在渊,马云的秘密打造策略
“我们极其挑剔,仅一个主页面,我们就枪毙了16稿。”
——马云
俗话说,神龙飞天,必先潜渊。马云立志要把阿里巴巴打造成最出色的商务网站,所以,他决定下大工夫进攻全面公关,并且还要秘密地进行,因为他明白现在绝不是自己高调的时候,需要潜心修炼,才能一鸣惊人。
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但是还没有注册。在1999年2月21日的员工大会上,大家并没有完全接受马云的模式。网站启动前,当马云把这个模式和盘托出时,程序员不同意,一些编辑人员也反对,多数人脑袋里的电子商务模式就是B2C和C2C,因为当时世界上成功的电子商务都模式只有这两种。
在别人看来,马云脑袋里装的B2B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可能搞一个BBS,还要把BBS来分类,还要给它搞一个人工的检查,这等同于把自由自在的东西严格化起来,这是违背网络自由免费原则的。马云没能说服他们,只好在电话里下命令:“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
后来马云回忆说:“我很少固执已见,100件事里难得有一件。但是有些事,我拍了自己的脑袋,凡是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马云下令后,团队开始执行了。以后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场面上演过好多次。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上,马云当仁不让:不做门户,也不做B2C,就做B2B!但究竟如何操作?还得大家商量着来。阿里巴巴的标识如何设计?阿里巴乜的页面如何制作?商人的买卖信息如何贴上去?如何进行信息核实和分类?所有这些细节,都是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
当时阿里巴巴有三个负责写程序的工程师:吴妈、狮子、宝宝。不久又来了个香港小伙子名叫Tonny。Tonny当时只有20岁,但已算得上香港的IT高手了。Tonny的父亲是马云的朋友,是父亲介绍他到阿里巴巴应聘的。马云一见Tonny开口就说:“每月工资500元。”Tonny一惊:“这钱还不够我给加拿大女朋友打电话的。”马云掉头就走。待Tonny与阿里巴巴的几个同行谈过之后又找到马云:“我还是在这儿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