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6176500000008

第8章 虚荣攀比的心理:英雄不问出身贫寒(3)

例如有个企业,A当总经理时,一位高层职员经常到A家里坐坐,对A奉承一番,外带一批上好礼物,而当A下台,B当上总经理时,这位高级职员马上到B家里送礼,并数落A的不是,将B捧为最英明的领导。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B领导听了群众的反映,果断地将这位高级职员冷落在一边。

这种“墙头草”的一个通病是:在你得势时,他锦上添花;当你失势时,他落井下石。他不懂得什么是真诚,他只知道什么是权势。因此,这种人不能亲近。

宋代的王安石和吕惠卿是一对朋友,但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纯粹是靠着权势和利益联合起来的势利之交。吕惠卿是个阴险之徒,与王安石的气质本来就相差很远,他开始攀附王安石是因为王安石有权势,吕惠卿从中得到好处后,又开始陷害王安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后彻底背叛了王安石。

古往今来,迫害恩人、出卖朋友为自己邀功请赏的人比比皆是。

现在,如果某人为官在任,聚集在他周围的人很多,可谓门庭若市,有人为认识结交做官之人,而想尽用尽了所有高招。倘若这人一旦落魄倒霉,周围的人一下子没有了,真可谓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了权势,别人再也无法利用你了。而在你失意时,经常到家问寒问暖的人是最可交的。哪怕是起初你认为这人很愚笨,不会说话,但是日久见人心,此时,你会为当初的想法而后悔,本来这人就是可塑之才,当初怎么就没发现呢?

人比人气死人

人比人并不会气死人,如果可以客观地比较的话,结果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而会气死人的,只是因为自己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较,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比别人差的地方看得很重,比别人好的地方觉得很普通,甚至忽略看不到。有人会说,人怎么可以跟比自己差的人比呢?要比,当然是跟比自己好的人比了。这句话听起来是很积极的心态啊,好像是在向好的学习啊,看到不足,然后加以改善,不好吗?当然,如果是这样的心态的话,当然是很好,但问题是,往往自己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之后,并不是开始好好学习和努力,而是不断地埋怨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人比人并不要紧,看到别人的优点可以去学习,但这不应该是自卑和烦恼的理由。事实上,人比人而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使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态,跟心理医生谈谈,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自卑(人比人气死人)的心态。

在一家公司当干事的老王,就是因为自己少评一级职称,少涨两级工资,耿耿于怀,终日喋喋不休,有时大骂出口,已发展到精神失常状态,不能自控。朋友劝其想开些,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久得绝症去世。细想起来,实在不值得。如果早早自我调节,怎么能抱着金娃娃跳井呢?!看到人家事业有成时,如果自己从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好好工作,也许下一次涨工资的就是自己了。总之,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结局就不会如此了。

所以,人比人是不是气死人,就看你怎么比。

比上不足而比下有余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事事都如意,即使是比尔·盖茨,也不例外。凡事应往好的方面想,要学会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经常这样想想,我们就会感觉到幸福了。

有一个失意的城里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走进一片原始森林,准备在那里了却残生。

失意人发现一只猴子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便招手让猴子过来。

“先生,有何公干?”猴子有礼貌地打着招呼。

“求求你,找块石头把我砸死吧!”失意人央求猴子。

“为什么?阁下难道不想活了?”猴子瞪着眼睛问。

“我真是太不幸了……”失意人话一出口,泪水便哗哗地流了出来。

“能跟我谈谈吗?我也是灵长类呀!”猴子善解人意地说。

“跟你谈有什么用……当年我差了一分,没有考上清华大学……呜……”失意人已经泪流满面了。

“你们人类不是还有别的大学吗?您是不是找不到异性?”猴子觉得上什么大学无所谓,有没有异性可是个原则问题。

“呜……”失意人又哭了起来,“有十几个美女追求我,最后我只得到其中一个不太漂亮的……”

“天啊,太不公平了!”猴子也为失意人打抱不平,“不过,您毕竟还捞上了一个。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吗?”

“工作了十来年,才评上一个副教授。你说说,这书还怎么教下去?”失意人转悲为愤,怒气冲冲地说。

“薪水够用吗?”这只猴子看来懂得真不少。

“够用什么!每个月除了吃、穿、用,只剩下800多块钱,什么事也干不了!”失意人满腹牢骚。

“您真的不想活啦?”猴子紧紧盯着失意人的双眼,严肃地问。

“不想活了!你还等什么,快去找石头啊!”失意人不想再跟猴子啰唆了。

猴子犹豫了一下,终于抓起来一块石头。就在它即将砸向失意人脑袋的时候,突然问失意人:“阁下,比起我来,您真是幸福。其实,我比您痛苦多了。这样吧,把您的地址告诉我,我去顶替您算了。”

失意人忙说:“那可不行!说真的,比起你来,我真是幸福的。”

猴子问:“那您现在还想死吗?”

失意人摇了摇头。

不惜屈身为奴的名画家

对生活、对艺术对工作,我们要本着老实和执著的态度,但是,也要非常聪明地寻找方法。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实力,并坚持努力;其次,要知道靠蛮干是不行的,必须有名师指点;最后,为了学习,不惜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最终也许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代南唐有位画家叫钟隐,他从小喜欢画画,经名师指点,自己又刻苦练习,年纪不大就成了名。从此,家中的宾客络绎不绝,有求画的,有求教的,有切磋探讨画艺的,当然也有巴结奉承的,好不热闹。要是换了肤浅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可是钟隐对这一切却无动于衷,每天仍然在书房里潜心作画,除了万不得已,一切应酬的事全让家人代劳。无意之中,连自己的新婚妻子也给冷落了。

钟隐的妻子对丈夫有些不太理解了。

一天,钟隐正在画画,他的妻子悄悄走进书房,帮他研墨,钟隐感谢地向她点点头,继续作画。妻子几次欲言,又几次闭口,最后实在忍耐不住,说道:“你何必自己困扰自己,你已有万贯家财,才华也受到世人的赞赏,还有什么值得你这样每日辛苦呢?”

钟隐放下手中的笔,从书架上取下一幅画,在妻子面前打开,说道:“你看这上面的鸟画得怎么样?”

妻子说:“我不懂画,说不出门道,不过我觉得那鸟像活了似的,翅膀正在动。”

钟隐又取出另一幅画,打开放在妻子面前,问道:“你再看看这幅画怎么样?”

妻子摇摇头说:“这怎能跟那幅相比,那鸟画得呆头呆脑,像是贴上去的。”

钟隐把画轻轻卷起,笑着说:“谁说你不懂画?看得很准,只是那第一幅是别人画的,第二幅才是我画的。虽说在画山水画上我已经有了点功夫,可画花鸟还差得远呢。你说,我怎能不练习呢?”

妻子终于理解了丈夫的心思。

钟隐深知,自学一年,不如拜师一天。要想画好,必须有名师指点,也免得走歪路,事倍功半。他四处打听哪里有擅画花鸟的名师高手,自己好前去拜师学艺。可是打听了很久,也一无所获,钟隐心中十分烦恼。这一天,他与朋友侯良一起吃酒,酒到酣处,两个人的话也就多了。钟隐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并问侯良是否能给引荐个擅画花鸟的名师。侯良说:“这你可找对人了。我的内见郭乾晖就很擅长画花鸟画。我妻子说,有一次他画的牡丹,竟把蜜蜂给招来了。不过这个人性格古怪孤僻,别说收学生,就连自己画的画儿也轻易不给人看。更怪的是,他画画还总躲着人,恐怕人家把他的技法偷学去。”

钟隐倒觉得郭乾晖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如此保守,恐怕必有诀窍。可是怎么才能接近他呢?这倒得费费脑筋了。

钟隐是个倔脾气,什么事只要他想做,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做成。他四下打听,听说郭乾晖要买个家奴。他想,这倒是个好机会,我不妨扮个家奴。一来可以进郭府,二来可以看到郭乾晖画画。

于是,钟隐打扮成仆人的样子,就到郭府应聘去了。

郭乾晖见钟隐长得非常机灵,就留下了他。

在郭府,钟隐每天端茶递水,打扇侍候,什么杂活儿都干。他毕竟是富家子弟,一切生活起居从来都是由别人照顾,哪里干过这些粗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唯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晖画的画,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上乘之作。

钟隐想尽办法,坚持不离郭乾晖左右,希望能亲眼看见他作画。而每次作画,郭乾晖不是让他去干这,就是让他去干那,想方设法把他打发走。就这样,钟隐虽然卖身为奴,还是没有看到郭乾晖作画。

一连两个月过去了,钟隐还是一无所获,几次他都产生了走的念头,但心中又总是还有一线希望使他留下来。

再说钟隐的家里,钟隐卖身为奴去学画的事情谁也没有告诉,连他的妻子也只知道他是出远门,去会朋友。钟隐毕竟是个名人,每日高朋满座。可这些日子,朋友来找他,家人都说他出门了。问去哪儿了,又都说不知道。一次两次,搪塞过去,时间一长,人们就起了疑心。最后连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别是钟夫人,非要把他找回来不可。

一天,郭乾晖外出游逛,听人家说名画家钟隐失踪了两个月了,连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儿。再听人家描述钟隐的岁数和相貌,郭乾晖觉得这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细一想,想起来了,跟家里的那个年轻的人相像,他也正好来家里两个月。

“怪不得他总想看我作画呢”,郭乾晖恍然大悟,“不过他倒真是个好青年,能带这样的学生,是老师的幸运。我也就后继有人了。”

郭乾晖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把钟隐叫到书房里,说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为了学画,你不惜屈身为奴,实在使老夫惭愧。我多年来不教学生,自有我的道理,今天遇到你这样虚心好学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将来你会前途无量的。”

钟隐终于以执着的求学精神感动了郭乾晖,名正言顺地成了他的学生,郭乾晖把自己多年的体会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钟隐。

透视富人与贵人的喜怒哀乐

这世间,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仓无余粮、柜无盈币;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豪宅、香车、娇妻美妾;有的人丑妻、薄地、破棉衣……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生活,常让我们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看到人家结婚,车如龙,花似海,浩浩荡荡,又体面,又气派。想想当年自己几斤水果几斤糖,糊里糊涂就和自己的男人圆了房,心里就屈。

看到人家暮有进步,朝有提拔,今日酒吧,明日茶楼,而自己却是滴水穿石,总在原地,猫在家里,像只冬眠的熊,心里就酸。

看到人家逢年过节,送礼者踏破门槛、挤裂墙,而自家却是“西线无战事”、“顿河静悄悄”,心里就妒。

看到人家儿成龙,女成凤,而自家小子又倔又犟没出息,心里就怨……

看看别人,比比自己,生活往往就在这比来比去中,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闷,比掉了自己本应有的一份好心情。

攀比,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联想的天性。一个人有思维,必定有思想。看到人家好,人家强,凡夫俗子,哪个不心动?就算是道人法师,也要三声“阿弥陀佛”,才能镇住自己的欲望和邪念。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难以克服,这往往给人生的快乐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假如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别专拣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比人家的强项、优势,比得自己一无是处,那样多累。要把眼光放低一点,学会俯视,多往下比一比,生活想必会多一分快乐,多一分满足。正如一首诗中所写:“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头轻些儿。”再说骑大马的感觉也并不一定就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也许跨着驴子,优哉游哉,尚能领略一路风光,更感悠闲、自在。

再说,理性地分析生活,我们也会发现,其实,终其一生,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没有偏袒。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相等的。这既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活赋予人生的规律,只不过我们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这不同的方式,便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于是,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先甜后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顺平和无惊无险;有的人家庭不和,但官运亨通;有的人夫妻恩爱,却事业受挫;有的人财路兴旺,但人气不盛;有的人俊美娇艳,却才疏德亏;有的人智慧超群,可相貌不恭,正如古人说“佳人而美姿容,才干而工著作,断不能永年者”。人间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这一如自然界中,长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雪输梅香,梅输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