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非得事事都要求完美呢?谁又在给你评分呢?尽善尽美,真会有吗?只有上帝才十全十美,这个参照物,是信仰者的偶像。温斯顿·丘吉尔曾就完美讲过一句著名的话:“唯尽善尽美者为上帝。”这句格言的潜台词是——追求完美,会使你病倒。是的,事事追求完美,都要拼命干好,且不说别人能干什么,隔行如隔山,不仅会累死你,还会是你陷入病入膏肓的误区。因此,不要让完美妨碍你现实的愉快生活,而仅仅成为被人夸奖的“完美”二字的约承。仿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生活中并无自己的个性所言。
你不妨试着将完美改成努力去做,尽可能的做好。因为十全十美这一词汇并不适用于人,它也许是上帝御用的专有名词。你,做为一个凡人,无权在现实中享有它。遇到困难矛盾,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它。所谓藐视,就是心理上要放松压力;所谓重视,就是具体的对策要认真,重视。只要努力去做,以图改变它,而不管成败与否。因为这是一种规律,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主观云云,就会怎样。只要你尽了心,认认真真地去处理困难矛盾了,从这种角度来看,你就达到了所谓的“完美”,你就是一个智者。你做为一个普通人,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事事都处在一种超人的位置上,因此,不必事事都用成败来衡量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期望值,理想与现实的搭配要合理,切乎客观实际,这需要你自己动态调整。特别是在受到意外情况的冲击时,更需要动态调整平衡自己的心态,你可以将完美二字改为尽量去做好,去追求,但要把握住有效时间内做功的效率这个度,不能选择过于高大超出自己水准的参照物,否则,你将一事无成,永远也不会相对完美。因为,你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凡人,你的智商、能力、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环境、条件、关系、机遇和命运等诸因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你对最高参照物,可望而不可及,它就像一个数学的极限,趋近于无穷大,使你的病态心理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平衡,而陷入到自卑、惶恐和绝望的惰性情感中去了。别人的成功是一分努力一分心血换来的,干什么吆喝什么,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上帝赐给的,现成的,尽管人与人的天赋和情况不同,外在条件千差万别,做人并无什么基本不同,除了聪明的大脑,就是去努力拼搏。
要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尊、自爱、自豪、自信的心理状态和情趣,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控制。学会赛马的典故,以己之长克彼之短,而不是事事盲目出击,当着众人夸海口,事后又觉得面子过不去,较劲认真。有了科学健康的思维方法后,还要学会科学的行为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遇到危险和挫折,有些人心理就会自卑失衡,希望通过寻求别人的赞许,来达到心理的慰藉,像一个可怜的乞丐。或者心理自责内疚,由自我摒弃的心理而产生所有的个性误区。如果你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合实际,并为自己全力制订尽善尽美的计划、目标和标准,意志突然增强,一旦遇到挫折,就像在滚热的烫油中浇了一瓢凉水,会使你当头重重地挨上一棒,因外界的激励而引起一连串的思维、情感上的响应,使你的行为退缩什么都不愿去做,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即所谓血的教训,而使你陷入到另外一种误区中去,由盲动变为像小脚老太太,畏手畏脚,而后甘败下风,自我淘汰。
处理问题应本着虚心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不应事事都争强好胜,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攀比,活要面子死受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行为准则,建立自信心,而不是我不行,我害怕,我不敢……不会可以学,掌握任何知识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这么一个学习过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思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有什么难的?连狗都会。不就是怎么怎么吗?夸夸其谈,到处吹牛:“×××都怎么怎么,他是领袖,也是人,我也是人……”是的,做人并无什么基本不同,但却存在着个异上的本质差别。你要想一想,你拿什么去和他们相比?你有他们非凡的气质、胆量、勇气、毅力和智慧吗?如果你将自己的存在与事事成功等同起来,在挫折面前,必然感到自己活得没劲,毫无价值。人不可能事事都成功,成功除了命运极好的个别巧合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就悬崖勒马,那么就不可能会有他后来的一系列的成功,人类也许会晚几个世纪才用上电灯照亮世界。然而,在困难面前,他并没有认输,首先是想如何克服它,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科学的判断,推理症结所在,用实际行动一点点,一步步去克服它,解决它,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可以激励斗士去努力和探索,征服物质世界中的种种难题、困境。如果失败指出了成功未来的方向,人们甚至可以将失败视为预成功。这里并不是鼓励人们在失败的黑洞中一条路走到底,但科学的道路是人探险出来的。细想想看,如果没有失败,人类什么也学不到。然而,人们似乎已学会了将成功视为唯一可接受的价值标准,而忽视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食品,是矛盾的两方面。人们往往在无时无刻地回避失败,的确,谁又愿意自讨苦吃呢?惧怕未知的因素之一就是害怕失败。一事成功,事事顺利是不可能的。应改为,一事成功,事事失败。因为骄傲,人从成功中学不到任何的东西,而唯一给人以教益的便是失败。成功仅仅是坚定人的信念,人们往往害怕失败,不敢去探索,不去做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少走弯路固然正确,但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在其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它,就看你对待它的态度如何。惧怕未知就意味着害怕失败,而失败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因此,尽力去做好,任何人对你的看法,不管是好是坏,都决定不了你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能力、方法。记住,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应改为努力去做好,只有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才是十全十美的偶像,因为,在人的臆想中,对他完善了几千年。
自我性格的意志特征就是对自己的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个性特点。坚强的性格体现了意志的坚韧性。有坚强的意志就会有坚强的性格,这从人们克服困难、不断追求的作风可以看出。意志是性格力量的主要源泉。养成好的意志,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塑造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节 不做云里雾里的瘾君子
一、吸烟状况
目前烟草的危害,已被视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现在世界上有十二亿吸烟者,我国就有3.5亿,烟草的消费量占全世界的31.6%,目前仍以7%的速度递增。另外还有39.7%的人不得不生活在烟民所吐出的烟雾中,遭受着比吸烟者更严重的危害。据权威统计,全球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达300万,如不采取行动,预计2020年将达1000万人,仅我国每天死于此因的就会达1000人,再具体点说,全世界每13秒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这些死亡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青少年时期就染上了烟隐。我国的现代人吸烟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在世界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吸烟者很少有在25岁以后才开始吸的。通常,开始吸烟的年龄是在19岁以下,不少的是在15岁以下,据统计,目前我国9-12岁小学约有10%-15%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生约有35%以上的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吸烟者则占75%;个别中等职业学校调查吸烟率达90%以上。控烟专家杨功涣教授1997年的全国调查显示,中国人群吸烟率虽降低了1.2%,但烟龄却提前了五年,社会上人们的吸烟率仍在上升趋势,女性吸烟率也在上升。2004年我国统计男性吸烟率已达57.6%,女性达7.5%。由此,青少年和女性成为我国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
二、青少年吸烟的原因
导致我国多人群吸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好奇心和受环境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社举行的“全国禁烟宣传调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全国禁烟宣传调查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认为现代人吸烟是由于“好奇”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7.6%;在受周围人影响的原因中,受周围同学或同事影响的人数占23.5%,受家庭、社会影响的人数占21.3%,此外还有媒体等方面的影响;认为现代人吸烟是为了增添个人魅力的占总数的20.1%;认为现代人吸烟是迫于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的占总数的5.6%;属其它原因的占总数的1.9%。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烟民的人均年龄在不断下降,初始吸烟的年龄1996年比1984年提前了3岁,年龄最小的烟民仅7岁。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孙江平博士介绍说,在1999年面向186所中学的11957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2.5%的学生尝试过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平均为10.7岁,83%的吸烟学生并没有遇到过因年龄小而买不到烟的情况。
调查显示,84.5%的少年儿童都能认识到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身和被动吸烟者身体有害,而且会造成空气污染。一部分少年儿童认为,男性吸烟属于“正常现象”。近90%的少年儿童赞成禁烟,其中女孩人数多于男孩。“影响国家利税”和“禁止不了,没有作用”是不赞成禁烟的主要原因。不少人提出,禁烟的最好办法是寻找“替代品”和“杜绝烟源”。
目前,社会上和学校里不少现代人染上了吸烟恶习,影响着身体健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烈的反映。据报道,经对上海、杭州、沈阳、西安、长沙、石家庄6城市的调查统计,15岁以上城市人口的平均吸烟率超过了40%,现代人中的“候补烟民”有逐步增多的趋势,这实在令人担忧!现代人吸烟,不仅受社会风气、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种种心态的表现。
1.从众心理。不少现代人认为,处世应随和。环顾四周,朋友吸烟,家中父母吸烟,学校老师或公司同事吸烟,不吸烟者似乎与众人合不拢。于是,只好“随大流”,试着吸起烟来。
2.好奇模仿心理。现代人面临着与前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些人富于好奇心,模仿性很强,对许多事情都想亲自试一试。看到别人吸烟,“吞云吐雾”,妙趣横生,便也模仿着吸烟,想品尝一下烟是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