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故事会(2016年全集)
6226300000003

第3章 故事会(2016年1月上)(3)

石师傅沉默了片刻,说:“好吧,我记住了!”

惊魂一刻

几天后,风和日丽,不少居民在小区绿地里散步、下棋。绿地的位置正对着一栋楼房。

突然,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急匆匆向楼门口跑来,二话不说,伸手就使劲拉厚重的大楼玻璃门,门却纹丝不动。姑娘见开不了门,急得双脚直跳。这时,一个大妈拿着门卡走过来,姑娘像见了救星,一边比画一边哇啦哇啦地说着,可说的都是带有浓重口音的方言,很难听懂。大妈没理她,低头刷了卡,姑娘就要跟进去,不料被大妈一把拦住,说了句“我不认识你”,就毫不客气地推开姑娘,把门带上了。

姑娘正着急,刚好又有一个大叔走来。大叔去开门,姑娘赶紧跟在他后面,谁知大叔反应奇快,门拉开一尺来宽,一闪身子进去,用手指了指门上贴的字条:“谨防尾随”,门瞬间被关上。姑娘人没进去,身子却差点被门撞了。

周围观望的邻居明白了,姑娘急于进门却进不了,啥事这样着急呢?虽然姑娘不停说着,但她说的都是方言,谁也听不懂。自从盗窃案发生以后,人们的戒备心理特别强,因此,尽管姑娘向四周投去求助的目光,但没有一个人回应。姑娘回过头来,双手抓住门把,头抵在门上,发疯似的摇晃着,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哗哗地流了下来。

就在这时候,一个身影像燕子一样从邻居们眼前闪过,来到姑娘身边,一把拉住姑娘的胳膊,急促地开口说:“跟我来!”

邻居们被这个飞快掠过的人吸引住了,都往楼门口看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人高声惊叫起来:“他就是姓石的‘无影锁神’!不错,就是他!”

“什么?他就是‘无影锁神’?”邻居听了,惊骇之后又兴奋不已。自从“无影锁神”的传说在小区传开后,不少邻居都想目睹一下这位名震江湖的奇人真容,今天的机会真是太难得了!

大家没有看错,来人正是石师傅。他拉着姑娘,大步拐向大门旁边,在二楼阳台下面,石师傅迅速蹲下身子,对姑娘说:“踩上我的肩膀!”姑娘明白了,毫不犹豫,一脚踩上石师傅的肩膀,石师傅一个咬牙站了起来,托住姑娘说:“抓住空调底座栏杆,上二楼阳台!”姑娘十分敏捷,照他说的,抓住空调底座栏杆,站上二楼阳台,石师傅一伸手也上去了,双臂又托住姑娘,“上三楼!”姑娘抓住三楼栏杆,一个翻身,站到三楼阳台,整个时间,不过十多秒钟!

邻居们惊呆了,一个开口说:“好快的身手哇!他们这是干什么呢?”另一个兴奋地说:“没看出来吗?他们是现场练兵呢!那个女娃一定是‘无影锁神’的徒弟,师徒两人训练飞檐走壁呢!”有人说:“要不要通知保安啊?”有人回答:“这种场面千载难逢,先不要惊动他们!”邻居们纷纷举起手机,一时间灯光闪烁,咔嚓声响个不停。

就在咔嚓声中,姑娘闪电般拉开客厅落地门,冲进一间卧室。就在这间卧室的飘窗上,有一个孩子,一颗小脑袋已经伸到窗外,膝盖也搭上了半敞的窗沿……此时,姑娘一把扯住孩子的小腿,把孩子抱了下来,然后放声大哭起来。

原来,三楼这套屋里住的是一个年轻的妈妈,有一个宝贝孩子不足两岁,丈夫在遥远边陲当兵,姑娘是她刚从家乡请来的亲戚,来当小保姆的。孩子的妈妈上班去了,姑娘哄小孩睡觉了,就抽空下楼买点东西,下来后把楼门敞开着,原以为几分钟就可以回来,没想到楼门转眼被人关上了。姑娘没带门卡,她意识到时间长了,小宝宝可能有危险,但进不了门。

果然,孩子醒了后,抓住窗台上半截栏杆,踩着杂物使劲往上爬,慢慢地,一颗小脑袋伸出半掩的窗外,接着一只腿也抬了起来……如果晚来一步,孩子就坠落下去了!

时间只差几秒钟!

当姑娘哇啦乱叫的时候,石师傅刚进小区,他戴了一顶帽子,帽檐拉得低低的,打算悄悄回女儿家去。走到这里,他看到了姑娘焦急的样子。石师傅也听不懂姑娘的方言,他顺着姑娘的目光抬眼看去,看到了三楼的孩子。这一切危急情形,他是用良知看懂的!他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时间选择别的办法,就跑了过去……

没多久,孩子的妈妈回来了。不知谁报了警,民警也赶到了。很快,邻居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民警还带来一个最新消息:上回盗窃案的嫌疑人被捕了,他交代说,自己根本不认识石师傅,假装石师傅的徒弟,是为了更方便地作案。

真相大白,邻居们都有些内疚,相约去看望石师傅。到了石师傅女儿家,没有见到石师傅,他女儿说:“我爸一辈子爱管闲事,他这个性改不了,我们怕他惹出更大的麻烦,让他回老家去了,再也不来了!”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沉默着说不出话来……

人们把那些远离家乡、随儿女来到陌生大城市的老人称为“老漂”族。他们就像天上的风筝,儿女那根线拉到哪里,他们就漂 泊到哪里……

[第7章]两个“老漂”一盘棋

王乃飞

棋逢对手

张庆和退休后一个人住在农村,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眼看到年底了,大儿子打来电话,说今年轮到他回家陪老爸过年,可他的假期太紧,赶不回来,让张庆和去他那里过年。张庆和答应了。

他坐火车到了大儿子那里,儿子儿媳都还没放假,孙子白天要上补习班。张庆和在屋里憋得难受,就到小区的花园里走走。

花园里有个凉亭,张庆和抬腿进去,见有个老头坐在石桌旁,桌上摆着一个棋盘,上面还有零星的几个棋子。老头看着一本棋谱,照棋谱下一步,再合上棋谱,自己琢磨着下一步。虽然是一个人下棋,却很投入。

张庆和打眼一看,这局棋已下到难分难解的程度了。他最喜欢下棋,没想到能在这里碰上个懂棋的。老头也发现了张庆和,抬头问他:“老伙计,你也会下棋?”

张庆和一听,老头竟然是老家口音,忙点头说:“会一点。”老头就说:“那好,省得我跟棋谱下棋了,要不咱下一局吧。”

两个人重新摆上棋子,坐在石墩上下起来。这一下棋才发现,他们竟然棋逢对手,你一招我一招,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傍晚。张庆和该回家吃饭了,就跟那个老头约好,明天继续下,不见不散。

第二天,张庆和来到小凉亭,果然见老头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就这样,两个人每天吃了饭就在一起下棋,一下就下得忘了时辰。下棋时,他们还会聊聊天,两个人一交流,张庆和才知道,老头叫冯启年,是张庆和邻县的,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在这里工作,他就跟着儿子生活了。

冯启年对张庆和说:“在这里生活很不适应呀,听不懂这里的方言,整天失魂落魄的。后来我找到本棋谱,每天琢磨着下棋玩,一招一式地竟然就学会了下棋。”

一晃,张庆和跟冯启年下了十多天棋。儿子的休假结束了,给张庆和买好了回老家的火车票。

这天,张庆和跟冯启年下了一下午的棋,分别时,他对冯启年说:“老哥,以后我不能陪你下棋了,我要回老家了。”

冯启年依依不舍地说:“看来,我又得一个人下棋了。”张庆和安慰他说:“没关系,明年我还回来跟你下棋。”

冯启年却苦笑了一下,说:“明年?明年我就不在这里了。”原来,冯启年不光有这个儿子,还有个儿子在另一个城市里。他在两家轮流住,各住一年,很快他就要去小儿子那里了。

张庆和不由得感叹,这次分别后,两个人要想再碰在一起下棋,恐怕很难了……

“老漂”一族

张庆和回到老家,还是一个人过日子。转眼一年过去,今年轮到小儿子回老家过年,不料小儿子打来电话,也叫张庆和到他家去过年,因为他要考公务员,儿媳妇要加班,都回不来。张庆和便买了火车票,到小儿子那里过年。

小儿子工作的城市比大儿子家更远,那里的方言,张庆和更听不明白了,走在大街上就像聋子一样。小儿子一家都各自有事,一过年,不是参加这个聚会就是参加那个饭局,张庆和一个人整天关在家里,就像蹲监狱一样。

这天,张庆和在楼里呆烦了,就到外面散步。无意中他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弓着腰,在漫不经心地闲逛。那不是冯启年吗?不会这么巧吧?张庆和揉了揉眼睛,越看越像,就喊了一声:“冯老哥!”

那人一回头,还真是冯启年!两个老人喜出望外,冯启年告诉张庆和,他小儿子就在这片楼区里住,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快一年。张庆和高兴地说:“看来我们两个真有缘分呀!”又问冯启年还下棋吗,冯启年说一直没放下呢。两人一拍即合,就在广场的石桌上下起棋来。

有了冯启年这个好棋友,张庆和便不觉得日子难过了。可惜相聚总是短暂,转眼十几天过去了,张庆和又该回去了。这天下完棋,他对冯启年说:“老哥哥,我们明年再见。”

冯启年叹了口气,说:“明年,咱不一定能见上面啊……”

张庆和说:“怎么不能呢?你大儿子和我大儿子在一个城市,你小儿子又和我小儿子在一个城市,我们自然能见着啊!”

冯启年却说,他大孙子要高考了,如果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大儿子会申请调到那个城市去工作,这样,下一年他也就只有跟着大儿子到另一座城市了。

最后,冯启年感叹地说:“我们就像天上的风筝,儿女那根线拉到哪里,我们就得漂泊到哪里。”

张庆和想起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老漂族”,像他和冯老哥,都应该算是“老漂”一族吧。

千里下棋

一年又过去了,年底,张庆和的大儿子果然打来电话,叫父亲到他那里过年。张庆和也不计较这个了,反正他是一个人,出来就当是旅游了。

这一次张庆和出门,觉得腿有些重,身子也有些笨了,他想,自己再漂几年,或许真的就漂不动了,到时恐怕就得像冯老哥那样,跟着儿女们到处漂了。

张庆和来到大儿子家,每天闲来无事,就出去走动走动,这次他再也没碰上冯老哥。这天,他在外面逛着,一个小姑娘递给他一份传单,一看,是老年电脑培训班招生。张庆和一看费用不算贵,学七天三百多,就忍不住问:“姑娘,电脑培训能学什么呀?”

小姑娘说:“爷爷,有了电脑您的生活就不枯燥了,电脑里的世界广阔着呢,您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张庆和问:“有了电脑,能下棋吗?”

小姑娘说:“当然能啦!”

张庆和一听能下棋,就动了心,刚好电脑培训班离家不远,他就报了名。几天工夫,他学会了上网,家里正好有一个闲着的电脑,他在网上注册了个号,下起棋来。

这一天,张庆和在网上碰到一个网名叫“难逢对手”的棋友,下了三盘棋,各有赢输。张庆和越下越觉得对方的路数似曾相识。他突然想起个人来,就给对方发过去个信息:“你是谁呀?下棋的路数跟我的一个老哥很相似呀!”

对方也发过信息来:“我也觉得你的路数有些熟呢。”

张庆和忍不住问:“你是冯启年老哥吗?”

对方马上说:“是啊是啊,你是张庆和老伙计吧。”

张庆和喜出望外,没想到两人竟然能在网上相遇。一聊才知道,冯启年现在竟然在国外,他大孙子考上了国外的一所大学,大儿子全家都移民过去了。这次过年,他们把冯启年接过去住一段时间。

冯启年对张庆和说:“出了国,我可彻底抓瞎了。我就想呀,不能这么傻呆着,听说网上也能下棋,就慢慢地学,有不明白的就问孙子。要说呀,我们这些老人,不能老让孩子们陪。孩子们都忙,我们得自己想法给自己找乐子。”

张庆和对着电脑连连点头,他也想好了,以后没事就跟冯老哥下棋,然后再开一个博客,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只要肯去寻找,还是会找到很多乐趣的。

[第8章]另类路怒族

菊韵香

马阿姨有个儿子叫陈建,陈建很上进,也很孝顺,只有一点让马阿姨特别闹心——这孩子一心扑在事业上,丝毫不在意自己的终身大事。

这天,陈建回了趟家,马阿姨见缝插针,身前身后地围着转,说:“我听说你有女朋友了,叫赵雪对吧?啥时让妈瞧瞧?你都28了,老大不小的赶紧结婚吧,生娃吧。”结果不消说,陈建被缠得头大如斗,落荒而逃。

马阿姨心里郁闷,就开着她那辆红色凯越驶出小区,想去城郊散散心。谁知拐进正道没走多远,一辆现代途胜便超了她的车,并硬生生变道加塞,抢到前面挡了路。

马阿姨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咋好,拿到驾照还不到半月,当即心头一哆嗦,忙不迭减了速。途胜则连颠带晃往路旁蹭了蹭,随后停了车,喇叭却“哇哇哇”叫个不停。

千万别以为是堵车,前方空荡荡的,连辆自行车都没有!

马阿姨强按性子等了大约半分钟,见途胜没动弹的意思,只好慢慢后退,打舵绕行。等好不容易挪出困境,驶到和途胜并排的时候,马阿姨从敞开的车窗里瞅见了车主——那是个满头烫着大波浪卷的女人,看样子有四十八九岁。此时,她一手打拍子般按着喇叭,一手捏着粉饼,正描眉画眼补妆呢。

本就心气不顺的马阿姨顿时怒了,大声质问道:“喂,你的手长在喇叭上了,还是和喇叭有仇?吵死人不偿命啊!”

波浪卷斜了她一眼:“我不听音乐开不了车,可音响坏了,只能鸣笛解闷。这都看不出来?”

按喇叭当音乐听,当算奇葩一朵,马阿姨顿觉心火上蹿:“说停就停,你以为这路是你家的啊?神经病。”说着她连打几圈方向盘,插到了波浪卷的车前。哪承想波浪卷的嘴上功夫也相当了得:“不是我家的是你家的?你喊它,它答应吗?没事找事,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