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怀疑遮盖了善良,莫让狭隘占据了宽怀。慈悲不是负担,你需要做的或许仅仅是当家里吃过饭,有了残羹剩余的时候,留给那些寻食的流浪的猫儿、狗儿;或者当我们有了剩余的零花钱,然后善意婉转地布施给需要的人;再或者顺手搭救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如是;等等。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花开自然成的结果。不管你是否理解,不管你是否相信,生活总会充满阳光,日子也总有希望。而慈悲行善只是举手之劳,就让我们在奔波赶路的时候,也别忘了给路边撒上一些爱的甘露,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收获爱的回报。
心语
在生活里我们免不了会面对失落,在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谦让,轻松地过,自在地过,不要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下去承担什么,既害了别人,又耽误了自己。人生在世的秘诀,就在于不被金钱所累,不为名利所苦。
生活里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相信,办法总是还有,如果不能转移困难,我们可以选择背对困难,不是逃避责任,是真实地面对自己的能力。忧虑改变不了现实,只有豁达和乐观才能凌驾于苦难之上。
生活里难免会遇到挑战,学会用积极的一面,避免用消极的一面,忍一句,息一怒,饶一回,赢一步。如果烦恼重重,是对自己命运的另一种中伤。
善良的理由
一老僧,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团团转,为了救它,便用手去捉它上岸来。谁知一碰,蝎子便猛烈地蜇了一下老僧的手指。老僧毫无畏惧,再次伸出手打算把蝎子捧出水面,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蜇了一次。旁边有个人说:“它老是蜇你,何必还要救它?”老僧回答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我的天性!”有人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在你帮助别人后,将来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一种因果;也有人说,帮助别人却不期待别人的回报,那我们的内心就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还有人说,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人性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是为了将来得到一种回报,还是为了得到心灵的一种解脱,或是为了一种担当,我们可以为善良找到种种理由,但是,善良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在寒冷里,我便不在温暖里;你在悲伤里,我便不在快乐里;你在迷茫里,我便不在阳光里;你在泪水里,我便不在微笑里。你在仇恨里,我便在痛苦里;你在无知里,我便在悲哀里;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们永远是一体,我们永远在一起。故有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菩萨,并未度谁,只是在度自己,一如你我的践行善良,只是在回归自我。
心语
经历着痛苦的折磨,如果发现不了痛苦的根源,那么这场痛苦也太廉价了,造成的伤害却是无以复加,为什么痛苦如此沉重,因为你把自己看得过于高大了。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少了一些谦卑,其实是把生命活成了一场鲁莽,可以这么理解,把生命活成了一场贫穷。
一个幸福的人,他不会把自己的所有所得装进篮子里,他首先是一个懂得分享懂得集体的人,更应该是一个不吝啬的人,也可能还有几分直爽和热情。
豁达的人生观更是一种人格的强大,它和谦虚一样,捍卫生命走得更远。
善良在你身边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常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老和尚把他带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告诉他:“屋角有一把锤子,你把它拿出来。”
小和尚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把眼睛眯成一条缝,仍然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师父,我看不见那把锤子,我没办法拿出来。”
老和尚点燃一支蜡烛,虽然只是微弱的光,依然可以看到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老和尚慈祥地说:“你看不见的,未必就是不存在的。”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早已把从前的淳朴、厚道和善良都遗失了。是真的吗?
无论你是否感受得到,每一时每一刻,善良就流淌在你的身旁,也澎湃在你的心房。善良,从来不会因为你的不见就远离你,也不会因为你的不信就舍弃你,它和每一个生命的血液融在一起,从未分离。
你信或是不信,善良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看或是不看,善良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你念或是不念,善良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即使你想把整个世界舍弃,世界却依然把你紧紧地拥抱在怀里,给你阳光,给你花香;即使你已然把善良忘记,善良却始终与你相偎相依,给你坚强,给你希望。
善良,没有固定的样式,它常常以任何的形式出现,它在每一个微笑里,在每一个问候里,在每一份关爱里。每当你的内心生起感动时,生起同情时,生起悲悯时,那都是善良的心灵在闪烁光芒。所谓的贪婪,所谓的虚伪,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迷失。纵然尘世的喧嚣可以让人迷失生命的方向,但是湮没不了人性中的善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穿透生命的迷茫,善良就像清澈的月光一样,以一种真挚动人的力量显得澄明清凉。
心语
不管我们给岁月多少海誓山盟,没有脚下的一寸一厘,那么希望也只是奢望。一句佛号,一念清凉,从零开始,莲池不远。匆匆忙忙的岁月,爱也罢,恨也罢,从零出发,不管你走多远,到头不过回归零点。笑看人间,一场清欢。
曾经无数次地奢望来生,希望来生不要遇见谁,希望来生不要再复制今生的苦恼,多少的奢望却是复制前世的执着,假如来生不会忘记,也就是说前世不曾别离。前世今生,沿袭了懵懂,哭过,笑过,粘贴着烦恼。别离又如何,重逢又如何,妄想在,不过还是一场啰唆。
奉献是无我的慈悲
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这是一种不论个人得失,只为他人谋福泽的慷慨胸襟。世界本来很干净,因为有“我”却不同。由于根深蒂固的“我”的存在,我们很难真正关爱他人,我们对别人的爱和帮助,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即使没有物质上的回报,至少希望别人在精神上有所表示,假如对方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我们就会失落、难过,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开始发出“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抱怨。而真正的慈悲是无我的,无私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因为真正慈悲的人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在成就自己、完善自己。
把自己和周围的人分开,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的自由与独立,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的形成,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奉献是美好而高尚的情感,是至高无上的爱,平等无分别地洒向每一个角落,是一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
心语
生活是一种选择,要积极地选择希望,而不是坚决抱定失望。水果加蔬菜,好心情,好学习,好成绩胜过好皮肤。心态和生活方式才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条件,不在学历。
慈悲就是坚持的善良
扫地惜蝼蚁,怜蛾纱罩灯。善良是人的本性,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一个人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人和事,就会发自内心地珍爱世间万物。当我们的善良达到忘我时,它就是慈悲。真正的善良应该是一种慈悲。而慈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与世无争,是一种修为,是对众生的悲悯。
佛教讲要慈悲,是要与人为善,广种善因。但世俗人总是把慈悲与懦弱画等号,将善良和窝囊混为一谈,其实这是完全颠倒了。佛教讲的慈悲是一种智慧的显现,是善良的延续、延伸和坚持。而不是如世俗人所说、所想的那样,慈悲善良之人都是那么懦弱可欺。就像是一个人没钱快要饿死了,去求佛、菩萨,佛、菩萨会给他指一条路,一条创业的路,教会他如何创业,如何更好地为人,如何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简单地给些钱和物就了事。
让缺吃少穿的人得到应有的保障,是一种慈悲;让缺医少药的人得到及时的救助,是一种善良;让遭遇灾难的人、失业的人、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缺少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年老失所的人、掏不起学费的人等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是慈悲和善良落在实处的体现。慈悲、善良体现于物质,但其意义、内涵和后果不局限于物质。慈善事业真正赋予每个人的,是希望。这希望不仅仅赋予了受惠者,为他们寒冷的生活送去了一线温暖。这希望也赋予了施予者,让他们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人性的升华。
善良中蕴含着的是一份责任。当有人迷途时,我们应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应送去鼓励的话。这种善良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施善者内心的一种慰藉。凡是善良的人都是懂得感激的人,懂得回报的人。而远离善良的人不仅会远离高尚,远离美好,远离幸福,而且还会生活在精神的阴影里,被自私、狭隘、嫉妒的情绪所困扰。
时时存着一颗善良慈悲的心,是我们做人的标准。面对那些求助之事,焉能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或许,我们的慈悲举措,帮助到一些真正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命运,使其命运得到改变;或许,我们的宽容,唤起一些未泯良知的人,从而使其迷途知返。纵然有人可能利用和践踏了我们善良慈悲的心念,但是,骗取的仅仅是有限的物质财物,也骗不走我们心灵的财富。虚伪,无法玷污善良的心灵,假象,也会增长我们的慈悲心。我们无法控制外在事物的是非、善恶,但可以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为人但求坚持善良,布施慈悲,何必要去在乎外象的真假与是非。面对生活,我们只要坚持善良与慈悲。
当我们在实施善良,感觉到自己已经够善良了的时候,此时,再坚持一些善良,再扩大一些善良,再延伸一些善良,忘掉自己在做善事,将善良坚持到底,那么这就是慈悲。慈悲是无我的境界,是对事物本来面目都了如指掌后的对矛盾的化解。
心语
谁都希望生活顺风顺水,不愿带着许多成见把生活活成一场累,生活不在乎是困境还是顺境,心中有刺,伤的不是别人,却会把自己扎得体无完肤。多一些温和与柔和,你会发现自己终于得救了。
这人世间谁拖累了谁,谁伤害了谁,谁折磨了谁,命运对所有的烦恼可以说是无能为力,没有谁能代替谁,你的洒脱会让你变成命运最喜欢的那个人,你的烦恼会让你变成命运最喜欢折磨的那个人。
走在这生活里,遭遇着嘲讽,经历着冷落,一切都那么陌生,还要让自己一腔友好面带欢喜,有的时候甚至不平衡,世间的故事就是这样设计,你欢喜也罢,苦恼也罢,只要自己活成一场胸怀的敞亮,命运里所有的磨难都会向你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