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629700000089

第89章 短篇小说 河街·彩画 (2)

“你们找县长做什么?”老者们心里明白大半。

“你们找县长做什么?”少年们心里也已清楚。

“你们混账!”老者们想压倒对方。

“你们糊涂!”少年们针锋相对。

“滚!”老者们倚老喝道。

“不准干涉我们的自由!”少年们毫不畏惧。

大门訇然洞开,驶出一银灰色轿车。老者们和少年们一齐认出了车内正是县长,便对了轿车激动地呼道:“县长!”

县长下了车,和颜悦色地问:“你们有什么事?”

老者们便抢先上前,递上一张奏折般的宣纸道:“我们请求修复古墙,并重建龙王庙,保护和恢复文物古迹,为四化建设服务!”

“你们呢?”县长转向少年们。

少年们也便上前,呈了意见书,齐声道:“古墙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我们请求搬迁,河街修成河滨公园,为建设‘四化’服务!”

县长收了两封意见书,看看,忽地拍拍少年们的肩,又拉拉老者们的手说:“你们提的意见非常重要!正因为非常重要,所以就需要县委常委集体讨论,你们先回去吧,好不好?”县长态度亲切,语气和蔼,老者和少年们都从那言语神情中,感到了希望,于是便满怀兴奋齐齐散去。

因为古墙倾斜,游人减少。本县要员们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那石墙垮下来赔了性命,也便很少来河街寻闲情逸趣、作消痰化食的散步了。当然,更不用说陪外地的客人来观光游览!河街又渐渐冷清下来。河街人在冷清中于是又嫉妒着焦急着期待着并提防着……

彩画

文化馆设在“文庙”内。文庙里还有文物管理所、图书馆、文艺创作办公室等单位,被称为“文化四大家”。各大家又成立了自己名目繁多的学会、协会。所以,进入文庙,除显赫森严的古刹装饰引人注目外,便是新招牌特别多。

文庙又称作“圣庙”或“学宫”,为新中国成立前祭孔之庙。文庙前的朱红甬壁,正背两面皆楷书鎏金大字“宫墙万仞”,正面四字,相传为康熙帝手书。进门后为畔池,半月形,池上三桥九洞,桥下游鳞戏水。正中桥头精雕蟠龙,为封建社会状元郎衣锦还乡经过的地方。再上为“棂星门”牌坊三楹,刻龙雕凤。再上,大成殿高峨庄严,启圣殿端庄肃穆。左右两厢及崇圣祠整齐有致,皆用琉璃瓦铺成,煞是气派。

文庙已有六百七十二年历史,至今保存完整,是县城一大骄傲。凡有外地客人来,必由有关要员陪同,来参观游览,发一阵崇圣思古之幽情。“四大家”相继建立后,文庙又成了全县文化中心。

文化馆领导下的“美协”,要在国庆期间举办一期美术展览,早早向美术爱好者发了通知,征集作品。规定作品要充分反映新中国成立三十七年的巨大成就,体现劳动人民大干“四化”的精神面貌,又早早向省城、地区的美协、艺术馆发信邀请光临指导。请柬发出不久,省城、地区的美协即回函答应,届时来人“学习”。这可乐坏了领衔主办展览的美协主席,一面把喜讯报告文化局、宣传部,一面再次发函通知作者:精心创作,以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展出。

却收到一幅莫名其妙的油画——

画面里,老、中、青、少四人,老者长袍长衫,中者中山服干部帽,青者西装革履,少者佩戴鲜红领巾,齐齐对一木主磕头叩拜。木主上浮雕斑斑驳驳,正中金底红字模糊不清。细细辨认,依稀认出是“至圣先师”几字。跪拜者面前香炉一只、香一束、蜡两对,烟雾缭绕,满纸佛光宝气,虔诚之状可掬。美协主席看看画名:《无题》,又看作者姓名:佚名。

美协主席对着画,反复观看,却难体会其中奥妙。再拿三中全会以来大好形势相对照,觉得风马牛不相及。美协主席刚想朝废纸堆一扔,却马上想到目前有种理论:越难懂的东西越是上乘品。又继而想到作者佚名,是什么身份?有什么背景?弄不好又是县城某要员的公子或千金!美协主席觉得还是稳妥点好,便揣了画往馆长家来。

文化馆长不懂美术,可政治观念极强。拿了画,认真观看一阵,忽地叫道:“这不是讽刺我们文化馆么!匍匐跪拜孔子,我们住在文庙,不是指桑骂槐搞影射吗?连我们儿子孙子都骂了!混账!”

美协主席恍然大悟,于是共同决定:不选!画好好保存,查清作者单位、姓名,写信批评教育。文化馆嘛,育文也要育人!

美展按期举行。省城来了两个年轻小伙子,听说一个是某老新近选中的门生,一个系某厅厅长的爱子。地区来了一个漂亮女子,刚毕业的美院学生。三青年使县城画界诸君垂慕,肃然而起敬意。然三青年却极其谦虚。参观完毕,被美协主席、文化馆长迎进办公室,喝着本地产的毛尖茶,馆长道:“我们小县城,业余作者缺少训练,作品质量不高,敬请三位专家批评指教。”

“哪里!”某老的门生说,“这些作品主题鲜明,歌颂了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很好很好!”

“人物形象也不错!”厅长的爱子说,“体现了人民群众大干‘四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完全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地区女子说,“真正做到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文化馆长不禁有几分飘飘然了,道:“文艺不能脱离政治嘛!我们选作品时,首先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放在第一位。凡是思想不健康的作品,坚决不选!”

“是么?”三青年眨着眼,笑问。

“正是!”美协主席补充道,“我手里还有一幅油画,请三位专家过目。”便去拿了那幅《无题》,以示证明。

画展开,省城青年和地区女子就齐齐伸过头去,眼光闪闪在画上扫描。好一阵,某老门生道:“有意思嘛!”

厅长爱子接着说:“是不错!”

地区女子也道:“耐人咀嚼!”

某老门生发表见解说:“它反映了偶像崇拜这民族惰性的陈陈相因、代代相袭!”

“不!”厅长爱子反驳道,“恰恰相反,孔子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我认为这幅画旨在提倡光大民族文化,告诫人们应该一代又一代继承民族的优秀遗产。”

“不对,不对!”地区女子嚷道,“它是说,每个时代,每个民族, 都应该有自己的偶像,作为精神支柱。”

见解不一,却众口一致:是幅好画!美协主席使眼色,把文化馆长叫出办公室,问:“怎么办?”

馆长道:“既然他们说好,就一定是幅好画!”

美协主席道:“看来还不是一般的好!”

馆长赞同:“正是!人家都是大地方人,见多识广,分析能力强,理论水平高!”

美协主席道:“现在展出去吗?”

馆长略一思索,道:“不如就这幅画,开个讨论会,请他们给我们讲讲,提高我们县的美术创作水平!”

美协主席立即拍手拥护:“好!也为这次美展增光添彩!”

于是馆长便去局里、部里请示。局里、部里马上发出指示:“要充分尊重专家们的意见。讨论会很有必要召开。要吸收城区文学艺术界人士参加。县里录像电视台要录像向全县播放,借此东风,繁荣全县文艺创作。”

这可难住了省城青年和地区女子。一则年轻,刚从学校出来,远不是什么专家。二则压根没准备讲什么学。可主人邀请再三,态度诚恳,且发了通知、海报,几个人只好带了那幅画回招待所细细研究。

一块色彩一块色彩、一根线条一根线条地看过去,蓦然发现这幅画除主题较为含蓄外,艺术上却是极其粗糙。如布局,那木主与跪拜者距离太近,无空间感。又如色彩较暖,又如背景……看着看着,省城青年和地区女子忽地惶惶然如失落了什么。某老门生道:“咋办?”

厅长爱子一挥手,道:“不讲了!”

某老门生说:“那怎么行?!通知发了,海报写了,咋能扫兴!”

地区女子说:“基层创作,应该鼓励。没法啰,只得应付了!”

厅长爱子想想道:“也好!这里人们的审美观还停留在七十年代,文艺还是政治的传声筒,令人生厌,给他们吹点现代的风也未尝不可!”

三青年于是决定,只谈思想的深邃性。这深邃性经过讨论,又统一在反偶像崇拜这一主题上。不谈艺术性,以保护基层创作的积极性。又连夜准备讲稿,某老门生的讲稿题目是:“一篇民族心理状态的绝妙寓言”。厅长爱子的题目是:“象征主义及其意境与情绪”。地区女子的题目是:“宏观的哲学高度和微观的艺术表现”。

讨论会后的当天下午,全城哗然,全都知道本县出了一幅旷世杰作。文庙顿时门庭若市,人们要求参观,一睹为快。馆长灵机一动,下令装进玻璃镜框,挂进展览室,售门票一角。又连夜赶印了省城青年和地区女子的讲话摘要,收工本费二角。一时间,懂画的、不懂画的、似懂非懂的、闲下无事的、忙里偷闲的……来参观的人竟络绎不绝。在城里掀起《无题》画热的同时,县录像电视台又连续播放了几晚讨论会的实况,县广播站也同时广播消息。于是乡下的美术爱好者,能来的便跋山涉水而来,不能来的便写信要求复印、购买,以资借鉴。文化馆长又下令在县印刷厂彩印一万张,在内部广为发行,以飨画迷和爱好者。画印成,馆长率先想到县里四大家、各部局要员,便夹了一叠分头送去。县委一领导见了,便问:“作者的情况如何?”馆长这才想起一件大事,道:“这段时间忙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还没来得及去了解。”

领导听了,便又道:“哎呀,同志,你们真不重视人才呀!连省城专家都重视这幅画,足见作者是个人才。人才难得呀!你们下去调查调查,要关心、爱护,注意培养嘛!”

馆长点头应是,回馆即安排美协主席下去了解。却因无单位无地址,犹如大海捞针。查了几日,音信杳无,此事也就束之高阁。不过,那幅画却从此悬在展览室里,作为优秀作品保留下来。有外地贵宾来了,又由有关要员陪同,前来观赏。此时,馆长便担任义务解说员,将省城青年和地区女子的反偶像崇拜的讲话精神复述并阐发一番。县城便又多了一种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