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6312400000016

第16章 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隋炀帝嫔妃侯夫人

侯夫人的名字、里居、家世、生年均不详,约卒于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左右。《迷楼记》中载有她的事迹,真实性究竟如何,不可考知。但因为她的诗往往见诸选集,所以一般学者都把她作为一位重要的女诗人来看待。

隋代宫女侯夫人,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女诗人之一。隋炀帝弑父篡位后,不理国家政事,整天沉迷女色。晚年时,又大兴土木,广造高楼,并网罗天下美女数千名纳于迷楼中幽闭,以满足其无边的淫欲。为此,动用民工数万,经年而成。耗费资材,不可胜数,国库为之一空。迷楼中宫女极多,后宫的几千名宫女有的甚至这一辈子都没有见隋炀帝的机会。而侯夫人便是这后宫宫女之一,她容貌妍丽,富有文才,因为没有被选入迷楼,自知此生将终老长门。

时光漫漫,孤寂无聊,与亲人分别,却不见皇帝的宠幸。侯夫人被这深锁后宫、悲伤痛苦的心情一直困扰着,面对自己从及笄少女走向花信之年,侯夫人绝望了。这时她的内心燃起了某种冲动,与其被这样“终身监禁”,还不如寻死来得痛快,于是,她自缢于梁上。死时,臂悬锦囊,中藏文字。左右宫人拿来呈送隋炀帝,原来这锦囊中都是侯夫人的诗稿。其中,有《自感》诗三首:

其一

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窠。

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

其二

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

庭花方烂熳,无计奈春何。

其三

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

不及闲花草,翻承雨露多。

又有《春日看梅》诗两首,是这样写的:

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

香清寒艳好,谁识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她的这首《春日看梅》诗题,后人改名《一点春》,作为词调之一。这是最早的词调的雏形。而有意填词,始于中唐。在此之前,并非无人作词,不过不叫做词,而是出于不自觉罢了。

此外侯夫人还有《妆成》诗云:

妆成多自恨,梦好却成悲。

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又有《遣意》诗云:

秘洞遍仙卉,雕房锁玉人。

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

还有一首《自伤》诗,也是侯夫人的遗诗:

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

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

寒春入骨清,独卧愁空房。

跚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

平日所爱惜,自待却非常。

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

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

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

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

性命诚所重,弃割亦可伤。

悬帛朱栋上,肚肠如沸汤。

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

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这首诗前半部分写她被深锁后宫、无缘受到宠幸那种冷落孤寂、悲伤痛苦的心情,并没有多大出色之处;后半部分写到她引颈自尽前的矛盾、绝望、悲愤的心理,才真正是动人之笔。

据说,隋炀帝读着这些诗稿颇为伤感。于是,亲自前往后宫去看她的尸体。侯夫人此时已经气绝,但颜色如生,隋炀帝为之大恸,说:“此已死,颜色犹美如桃花。生前不知有怎样的美丽!”隋炀帝这个荒淫无耻的昏君,此时眼里看到的,心里惋惜的,并不是侯夫人出色的文才,而是她如花似玉的容貌。

隋炀帝手中拿着侯夫人的诗稿,便想到她写的那首《遣意》诗,诗中“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之句,于是急召中使许廷辅责问曰:“朕面遣汝择后宫女入迷楼,汝何故独弃此人也!”乃令廷辅下狱,赐自尽。然后以厚礼安葬侯夫人,并将她的遗诗拿到乐府歌唱。

侯夫人是历史上少见的死后才得到帝王无限宠爱,并且美名、才名俱满天下的美女。侯夫人大约十六岁进宫,二十四岁左右自杀,存诗十三首,为“初唐四杰”先声。侯夫人之死,是对封建腐朽制度的反抗,却也是一种极为消极的反抗,一种无力的抗议。其实,侯夫人同其他千千万万过着囚禁似的宫廷生活的妇女一样,既飞不出宫墙的藩篱,也摆脱不掉命运的嘲弄。因此,她只能以死和诗做最后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