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容斋随笔(精粹)
6332800000010

第10章 容斋随笔(8)

【译文】

以求取功名为目的,希望在军旅生涯中能够有所成就,这自然是将帅一贯的习气,即使是在古代贤明的卿大夫中,也没有人能够知道退让或是自我收敛的。廉颇已经很老了,但他每顿还是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战甲,骑上战马,用来表示他还可以被朝廷任用,但因困于郭开的谗言,他最终还是不能被召见。汉武帝大举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同参战,汉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了,一直没有答应他。李广请求了多次才得到汉武帝的同意,最后却因为在东路上迷路而延误了期限犯下罪过。在汉宣帝时期,先零羌造反,此时的赵充国已经有七十多岁了,汉宣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了,派遣丙吉去问他,谁可以被重用,他回答道:“还没有谁能超过我的。”随即受诏奔往金城,立刻画出地图、想出破敌战略,虽然他打败了敌军,取得了胜利,但他的儿子赵卬却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汉光帝时期,五溪的少数民族造反,马援请求出征平乱,光帝悯恤他年老,没有允许,马援就亲自去拜见并请求说:“我还能够披甲上马。”光帝让他试一试,马援跨上马鞍,回头看看,表示他可以被任用。光帝笑着说:“这个老将还真是勇健啊!”便任用他带兵领将,结果在壶头山兵败身亡。李靖曾担任过宰相之职,因为脚病在家休养。恰好赶上吐谷浑骚扰边境,他马上去拜见宰相房玄龄说:“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出征。”他大胜敌军,却又遭到高甑生的诋毁诬陷,几乎不能幸免。唐太宗打算攻打辽东时,召李靖进宫并对他说:“高丽还是不肯臣服我大唐,您有意愿出征讨伐吗?”他回答说:“如今我虽然有病在身,若陛下真的不嫌弃我的话,我的病很快就会好。”唐太宗怜悯他年龄老了,没有答应。郭子仪在年纪已经八十多岁的时候,仍然任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使,但他并不想告老还乡,最后被唐德宗下令罢免了职位。上述的这几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年老时仍不舍得放弃功名利禄,更何况是那些比他们职位低的人呢?

【评析】

作者认为,武将都喜欢求取功名,即使是素有贤名的人也不能幸免。这种说法是种偏见,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说,水平再接近的武将,总可以通过比赛较量出输赢,而同样优秀的文章,却很难决定谁更胜一筹,因为没有公认的清晰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武将的舞台是战场,在战场上非胜即负,所以武将好胜心强是可以理解的。

汉二帝治盗

【原文】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1]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2],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馀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3]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4]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5],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6],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注释】

[1]滋:生长,滋生,加多。[2]持节虎符:拿着符节作凭证。持节,拿着符节。虎符,古时帝王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是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一分为二,其中一块交给将帅,另一个交给皇帝。只有两个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3]觉:揭发,上报。[4]二千石:汉代的郡守、诸侯相国。[5]浸多:日益增多。[6]殿最:评定优劣。

【译文】

汉武帝末年,盗贼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大的盗匪群多达数千人,小的也有几百人。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手里拿着掌管军队的虎符,派遣军队对盗贼进行攻打,斩首了大部分的盗贼,首级达到了一万多个。于是建立“沈命法”,其中规定:“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发觉,发觉了而没有按其标准进行捕获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管理这件事的人处以死刑。”这件事之后,官吏们害怕被杀,即使有盗贼出现也不敢上报朝廷,害怕不能按规定捕获盗贼而受罚,因此也会连累到上级,上级官员也让他们不要上报。因此盗贼变得越来越多,上上下下却相互隐瞒,好躲避国家法律的制裁。在汉光武帝时期,成群的盗贼再次蜂拥而起。汉光武帝派遣使者到各郡里去考察,听任盗贼们相互争吵揭发,有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就会消除他们的罪行。官吏们即使停留拖延、回避不前、故意放纵盗贼的,都不加追问,只以捉获盗贼的成效论处。那些郡守、县令犯了管辖区域内有盗贼而不收容捕捉的罪过的,及因为害怕软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人,都不看作过失,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进行赏赐,只有包庇隐藏的官员才会被判罪。于是盗贼们互相追捕,最终匪群都解体逃散。这两件事都是治理盗贼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严厉,不如汉光武帝宽容,他们采取措施的效果明显是不同的。

【评析】

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典。治国之道,更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治国。本篇文章中,汉武帝见盗贼蜂拥而起,就派军队将其全部斩杀,并且建立了“沈命法”,如果发现盗贼后不能全数缉拿,则当地二千石以下官员以及相关小吏全部处死。众多官员为了保命,便将盗情隐匿不报,这不但没有解决盗贼变多的问题,甚至还致使盗贼越来越多。但是到了汉光武帝执政时,面对严重的盗贼问题,汉光武帝并没有沿袭以前的做法。他下令:未能缉拿盗贼的官吏皆不治罪;参与缉盗的官吏将根据其功绩予以考评奖赏;隐匿盗贼的予以追究。于是,众官吏开始争相缉盗,盗贼之患渐去。汉武帝在非常时期建立新的政策来应对此时的状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所采用的方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情况越来越糟糕,而汉光武帝采用的方法正好避免了这一状况。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举武则天为例。其在称帝前期,为巩固政权大肆鼓励告密风气。待到政治稳定后,又以公开一封检举信,而刹住了告密之风。她早年拒谏,晚年纳谏!同一个人的行为前后矛盾,但都效果俱佳。证明政策无好坏,只是要区分时间,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开明的统治者不会要求基层事事言听计从,而是要头脑清醒,对基层之事使用合适的办法!

光武弃冯衍

【原文】

汉室中兴,固皆光武之功。然更始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北面为臣矣,及平王郎、定河北,诏令罢兵,辞不受召,于是始贰焉。更始方困于赤眉[1],而光武杀其将谢躬、苗曾,取洛阳、下河东,翻为腹心之疾[2]。后世以成败论人,故不复议。予谓光武知更始不材,必败大业,逆取顺守,尚为有辞。彼鲍永、冯衍,始坚守并州,不肯降下,闻更始已亡,乃罢兵来归,曰:“诚惭以其众幸富贵。”其忠义之节,凛然可称。光武不能显而用之,闻其言而不悦。永后以它立功见用,而衍终身摈斥[3],群臣亦无为之言者,吁,可叹哉!

【注释】

[1]赤眉:指赤眉军,指汉末以樊崇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2]腹心之疾:心腹之患。[3]摈斥:排斥,弃去。例: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奇才而莫用。”

【译文】

汉朝从衰败到复兴,固然都是汉光武的功劳,但是更始帝刘玄却继承天子位,汉光武接受了刘玄所封的爵位,面向北做了臣子,等到平定了王郎、安定了河北,刘玄下令撤军时,汉光武拒绝接受,没有撤军,在这时便开始有了二心。在刘玄被赤眉军围困时,汉光武却杀了他的将领谢躬、苗曾,之后攻占了洛阳,打下河东,反而成了刘玄的心腹之患。后世喜欢以成败来评论一个人,因此不再议论。我认为汉光武知道刘玄没有什么治国的才能,一定会败坏大业,因此才采取武力来夺取政权,用文教治理天下,本来就没有什么可议论的。但鲍永、冯衍,始终坚守并州,不肯投降,听到刘玄已死后,才投降归顺汉光武,说道:“我实在惭愧,带领我的军队到您这里寻求富贵。”他的忠义之心值得称赞。汉光武不但没有提拔重用他,听到他的话后就更不高兴了。鲍永后来因立了战功被任用,而冯衍却终身被摈弃排斥,大臣们也没有一个替他说话的,唉,真是令人悲哀啊!

【评析】

冯衍,字敬通,幼有奇才,二十岁而博通群书。因为没有积极投靠刘秀,所以不被重用。后来又遭人谗毁,被废于家,闭门自保。作者以此感叹人生际遇之无常。怀才不遇者,古已有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圣主之下,贾谊自屈长沙;开明之时,梁鸿不甘出仕。冯衍晚年撰《显志赋》以自伤不遇。所谓“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正是他写此赋的缘由。赋中借史实以讽喻时政,借追慕古人而抒发其郁抑不平。冯衍们的悲剧,归根结底是由于封建专制制度,一般人都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只有得到帝王的赏识,才能建功立业,实现理想。而在现代多元社会中,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多的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其悲叹怀才不遇,不如主动出击,才能不做当代冯衍。

曹操用人

【原文】

曹操为汉鬼蜮[1],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馀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恐关中诸将为害,则属司隶校尉钟繇以西事[2],而马腾、韩遂遣子入侍。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裕,遂芟[3]群雄。欲复盐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太守,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4]。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肃清。扬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盗,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詟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者,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徙,惊骇欲变,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注释】

[1]鬼蜮:阴险的叛逆。[2]以西事:主管西部边防事务。[3]芟:削平,消灭。[4]禽戮:被擒被杀。禽,通“擒”,擒住。

【译文】

在汉朝时期,曹操可谓是当时的阴险小人,是君子所不愿提的。然而他很了解人并善于用人,这是后生晚辈所难以相比的。荀彧、荀攸、郭嘉都是他的心腹谋士,共同成大事,不必称赞评说。剩下的人,聪慧的,能被授予一个官位,随时可以应对各种变化,就能掌管一个郡,无论官职大小,才能的高低都与他们所在的职位高低一一对应。曹操担心关中的将领们产生矛盾,于是就让司隶校尉钟繇去主管西边的事务,把马腾、韩遂的儿子调到到宫中侍候。当天下战乱,各军队缺乏粮草之际,曹操便派遣枣祗、任峻设立了屯田制度,结果军队和国家粮草丰裕,于是消灭了群雄。当曹操想要恢复盐务制度以牟取利益时,曹操派卫觊镇守安抚关中,结果将领们都心服。河东还没有平定时,曹操任用杜畿为太守,结果卫固、范先束手被擒,最后被杀死。并州刚刚平定,任梁习为刺史,使得并州边境和平安泰。扬州被孙权攻陷,只剩下了九江一个郡,曹操把权力交给刘馥,结果恩德教化得到很好的实行。冯翊被鄜州盗寇所困,曹操交给郑浑去处理这件事情,结果百姓安居乐业,盗寇也被消灭了。代郡的三单于军队倚仗武力骄横恣肆,裴潜只乘一辆车便潜入了代郡,使得单于心服。刚刚得到汉中,任命杜袭负责留守汉中,结果百姓安居乐业,近八万人口从洛阳、邺地迁来到此居住。刚刚得到马超的军队,马超军队听说要把他们发配到别的地方,都惊恐想要兵变,曹操命令赵俨为护军,结果马超军都互相带领回来归降,送到东方的人口也有两万。上述的十件事所产生的好处难道不大吗?张辽在合肥打跑孙权,郭淮在阳平抵御蜀国军队,徐晃在樊城阻挡关羽,都是以少胜多,解决了一方面的忧患。曹操在建安时期没有敌手,并非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