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孟子(全集)
6332900000006

第6章 梁惠王上(4)

孟子依然用的是他一贯的手法,就是开心理诊所,从心理分析入手去抓住对方,自己掌握主动,剥茧抽丝,层层推进,迫使对方落入自己观点的觳中。这一段“君子远庖厨”的心理分析,是典型的孟子手法,精彩绝伦,切中要害。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也就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牛即将被杀的样子而没有亲眼看到羊即将被杀的样子。“眼不见为净”,所以君子远离宰鸡杀鸭的厨房。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唤醒齐宣王内心“不忍”的仁慈之心。只要这种仁心被唤醒,下面的事情,什么王道啊,仁政啊,就统统有了接受的心理基础,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孟子认为,齐宣王不忍心杀死牛去祭钟,说明他有“不忍之心”,而这是“仁”的开端,十分宝贵。

以羊代牛,如果不以仁爱之心作为出发点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就像有人吃牛羊,有人好吃飞禽,还有人什么肉都不吃,就吃素,但是,能凭你吃什么不吃什么就比别人更具有道德优越感吗?只要稍具人类客观理性,就不能以食物选择来判断人种或者道德的优劣,吃面包三明治、烤牛排的,并不比吃米饭、馒头、辣子炒鸡丁的更具有良知,反之亦然。

【史例解读】

君子远庖厨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山西太原城南晋祠有个酒馆烹炒的驴肉最美味,远近闻名,每天来饮酒品鲜者有上千人,人们因此把这酒馆称为“驴香馆”。

这家酒馆烹调驴肉的方法相当残忍。先是在地上钉四根木桩,把一头养肥的驴的四条腿牢牢地绑在木桩上,又用横木固定驴头和驴尾,使驴不能动。这时用滚开水浇驴的身体,把毛刮净,然后用快刀割驴身上的肉。用餐的顾客想吃驴身上的哪一块肉,可以提出来,主人当场割下进行烹调。客人们吃得心满意足、挺胸腆肚走出酒馆时,那驴还没有断气。

虽然有人认为“君子远庖厨”,不过是儒家道德的一种过分要求,但是像如此虐牲,则肯定是有悖于人类文明的行为。宋代苏东坡买到鲤鱼以后,一定要等到它死去才烹食,这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仁厚的做法,颇受后人称赞。这个驴香馆开了十几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终于由地方官吏下令禁止,业主也终于受到应得的惩罚,有的被斩首示众,有的被充军流放,此后“驴香馆”便无人再开了。

七(二)

【原文】

王说曰[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3]。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4],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5]。’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6],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7]?”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8],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10]。’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11]。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12],危士臣,构怨于诸侯[13],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14]?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注释】

[1]说(yuè):同“悦”,得到理解而喜悦。[2]“他人”两句:引自《诗经·小雅·巧言》篇第四章。忖度(duó):有分寸地恰如其分地了解到。[3]戚戚:心有所动的感觉。[4]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5]秋毫之末:毫毛的末端到秋天就更尖细,故小而难见。舆薪:以车载薪,大而易见。舆:车。[6]不王(wàng):指未能实行王道。[7]形:情况,状况。何以异:怎样区别。[8]挟:用腋挟持。太(tài)山:即“泰山”。超:跳过。北海:渤海。[9]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字都是动词。老:尊敬。幼:爱护。第二个“老”和“幼”字都是名词。[10]“刑于”三句:这三句诗引自《诗经·大雅·思齐》篇。刑:典型,法则,此作动词用。寡妻:正妻。“寡”有独特的意义。御:治。推进:国家。诗意歌颂周文王的美德,由近及远地为妻子所取法,推及到兄弟,更推进于全国。[11]权:秤锤。度:丈尺。这里都作动词用。[12]抑:犹“或”,表示揣测未定的连词。[13]构怨:结怨,挑衅。[14]是:指这样做。

【译文】

齐宣王很高兴地说:“《诗经》上说:‘他人的心思,我能揣摩到。’这说的就是您老先生呀。我做完之后,又回过头剖析我的心理,自己都搞不清楚。先生您的话,让我很有同感。这种心理就合于王道,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有人跟大王说:‘我的力量能举起三千斤,但我不能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可以明察秋毫的末梢,但却不能看到一车薪柴。’那么大王同意他吗?”

齐宣王说:“不同意。”

孟子说:“现在您的恩惠能到达禽兽,却不能到老百姓那里,这是为什么呢?一根羽毛举不起来,是不用劲呀;一车薪柴看不见,是不用视力呀;老百姓没受到爱护,是不用恩惠呀。所以大王您没能称王于天下,是没去做,并不是不能。”

齐宣王问:“不去做与不能做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吗?”

孟子说:“胳肢窝里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人说:‘我不能。’这确实是不能。替年纪大的人折取树枝,告诉人说:‘我不能。’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做不到。所以大王您没能称王于天下,是像替老年人折取树枝一样,而不是挟着泰山跳过渤海。”

“尊敬自己的长辈,就把这种尊敬推及到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也把这种爱护推及到别人的孩子;天下就像手掌中翻转小东西一样容易治理。《诗经》上说:‘为我的正妻做出表率,兄弟们也跟着学,进而能治理国家。’这说的是推己及人的方法罢了。所以说推广恩惠能保有四海,不推广恩惠不能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古代圣王之所以远远超过别人,没有别的原因,也只是善于推广他的善心罢了。现在大王您的恩惠可以到达禽兽,而老百姓却享受不到,究竟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才能知道东西的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东西的长短。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而心尤其如此。请大王您好好想想吧!”

“大王您是想兴兵打仗,让士臣处于危险境地,与诸侯结下仇怨,然后心中才能快活吗?”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能以此为乐呢?我将要追求我的高远的目标。”

【历代论引】

朱子曰:“王因孟子之言,而前日之心复萌,乃知此心不从外得,然犹未知所以反其本而推之也。”

又曰:“盖天地之性,人为贵。故人之与人,又为同类而相亲。是以恻隐之发,则于民切而于物缓;推广仁术,则仁民易而爱物难。今王此心能及物矣,则其保民而王,非不能也,但自不肯为耳。”

又曰:“不能推恩,则众叛亲离,故无以保妻子。盖骨肉之亲,本同一气,又非但若人之同类而已。故古人必由亲亲推之,然后及于仁民;又推其余,然后及于爱物,皆由近以及远,自易以及难。今王反之,则必有故矣。故复推本而再问之。”

又曰:“今王恩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是其爱物之心重且长,而仁民之心轻且短,失其当然之序而不自知也。故上文既发其端,而于此请王度之也。”

【评析】

上段孟子关于“君子远庖厨”的一番心理分析说得齐宣王心服口服,就像我们去看医生而被诊断准确了病症一样,于我心有戚戚焉,对医生油然而生亲切之感,并希望得到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这一节,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宣王亲口对此加以否定,然后把宣王自己的做法加上去:“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这样便轻而易举地使齐宣王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

当宣王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些不清楚时,孟子又做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则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说到底,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朝这方面想,有没有这样一种精神。

在讲清楚了“不为”与“不能”的问题后,他又一次施展出心理学方面的本事,对齐宣王来了一番政治行为心理学的开导,这就是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论,“推己及人”,首先从自己做起,然后推及自己的夫人、兄弟,再到整个家族和国家。说到底,这一方面合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另一方面也合于《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进修阶梯。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可运于掌”,还有什么不能统一的呢?

说完正题以后,孟子引用格言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希望齐宣王好好考虑,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史例解读】

明察秋毫

孙亮是三国时东吴的第二个皇帝,九岁时被立为太子,孙权去世后便继承了皇位。一次,孙亮到花园里随手摘了一个梅子。当时梅子还没有长熟,咬上一口,酸涩难当。孙亮便打发侍卫官黄门郎到仓库中去取蜂蜜,打算在梅子上渍蜜。

黄门郎很快便将蜜取来了,孙亮一下发现了里面有几颗老鼠屎,便立刻派人把看仓库的藏吏叫来,问他:“以前黄门郎是不是也向你要过蜂蜜呢?”

藏吏回答:“他的确向我要过,但我没有敢给他。”

可黄门郎却否认藏吏的话,说藏吏在诬陷他。两个人各执一词,难辨真假。在一旁的侍中刁玄和张邠建议把二人一同交给司法单位审讯。但孙亮沉思了一下说:“不必了,此事很容易查明的。”

他命人把老鼠屎掰开。孙亮看到破开的老鼠屎里面是干燥的,便对着黄门郎说:“一定是你为报私仇放进去的,想嫁祸于人。”

刁玄和张邠忙问:“大王,你怎么会知道?”

孙亮说:“如果是藏吏管理不当,让老鼠把屎拉在蜜里,时间久了老鼠屎肯定里外都是湿的了。现在老鼠屎外湿里燥,肯定是刚放进去的。”

黄门郎听后立即认罪,并且跪下磕头求饶。在场的人都为这个小皇帝的明察秋毫而惊叹不已。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唐朝的娄师德是世家公子,几代都位列三公。到他自己时,也在朝廷担任要职。后来他的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上任以前,向他辞行。娄师德说:“娄家世代受到朝廷的恩惠,我们俩现在都出来做官,批评世家公子飞扬跋扈的人会涉及你我的,你出去做官,千万要认清这一点,多多忍耐,不要让别人抓到把柄,辱没娄家。”

他弟弟说:“这一点我知道,就是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就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摇摇头说:“这样做并不好啊!并不是不能擦,而是不要擦。你把它擦掉,还是违其怨,给人家难堪哪!有入朝你吐口水,你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好了。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权,然后知轻重

春秋时,郑国(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和息国(今河南息县)发生了争执,息国贸然派兵出击郑国。郑国被迫应战,最后将入侵者打败了。

当时人们评论这件事说:“息国犯了五个大错误,明知不对,还要硬干,是自己心甘情愿犯错误,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犯了这样五条不是,还要去攻打别国,由此可以判断息国恐怕不久就要灭亡了。”

当时所说的五大错误,根据《左传》记载,就是:“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辞不分辨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这里的五条错误,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不知道权衡轻重。果然没过几年,息国就被楚国消灭了。

七(三)

【原文】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