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孝经(全集)
6333000000007

第7章 士章第五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1],而爱同[2];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3]。

【注释】

[1]资于事父以事母:资,取,拿。事,奉事。[2]爱同:指对父、母双方的亲情之爱相同。[3]敬同:指对父、母双方的尊敬之情相同。

【译文】

取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取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国君,那敬心是相同的。

【评析】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对母亲很爱戴,而对自己的上司则大多是尊敬的,对父亲则是又爱又敬的。尽管这是对不同人群“孝”的区别,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上司,这个人难道不值得被人称赞吗?这样的人难道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人生的成功吗?

【现代活用】

孝子不会让父母担心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受到韩哀侯的宠信而受到了韩相侠累的嫉恨。严仲子惧为侠累所害,逃离韩国,开始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当可结识。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并赠黄金百镒(音益,古代重量单位,1镒为24两,一说20两)与聂母为礼。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所不能从,盖因老母在堂,不能以身许友。

没过多久,聂母与世长辞。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为母服丧三年,并嫁其姐,独剩孤身始赴濮阳严仲子处,询问严仲子仇家的名字,并谢绝严仲子欲为其遣人相助的要求,孤身赴韩。

韩相侠累府宅护卫森严。那个时候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执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正自呆若木鸡时,聂政手执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丧命。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醒悟过来,齐上围攻聂政。聂政执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剖肚出肠。

聂政死后,韩侯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的。聂政姐聂荌闻听消息,即刻想到:这个人一定是聂政,因为他曾与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聂政想必是为了报知遇之恩。我应该前去认领。于是动身赴韩,到了那里,一眼就看出尸体是聂政。聂荌伏尸痛哭,失声道:“这就是轵地深井里人聂政啊!”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侯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荌回答:“这个我知道。然而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都是由于母亲还在世上,以及我还没有出嫁的缘故。严仲子在屠贩之中与聂政相识,并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还活着,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因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呢!”

话刚一说完,聂荌长呼三声“天”,即因悲哀过度、心力交瘁,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弘扬孝的使者,诠释孝的孝女

于文华出生于普通的河北农村家庭,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于文华,太早地理解了母亲的艰辛,也懂得了为母亲分担一些生活的压力,尽可能地多干一些家务事。放学之后,于文华总是去搂猪草、拾煤核、拣树枝、喂猪,什么活都干。

父亲病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家里发电报给她。于文华匆匆从郊区赶到永定门火车站。在路上换乘公交车的时候,她还不忘给老人让座位。其实这种给老人让座的习惯她一直保持了十几年。于文华说,只要她一见到老人,就会想起父亲来。心中对父亲隐隐的情愫,永远挥之不去。让座也算是对父亲的一种缅怀。有一段时间,她总是梦到父亲。在梦里,父亲依然那么慈祥,那么亲切。于文华也时时告诫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一定要即时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管当儿女的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哪怕是一句知心的问候也好,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福气。母亲只剩下三颗牙齿,吃起东西来很是麻烦。每次吃饭,于文华都会替母亲夹易嚼易消化的食物,吃鱼的时候更会替母亲摘掉一根根细小的鱼刺。然而,看着每次吃饭时母亲艰难、痛苦的表情,于文华心里真如打翻了的五味瓶。她设法联系了牙医,给母亲镶了一口结实、轻便的牙齿。如今母亲都能嚼花生豆了。于文华更是喜上眉梢,心中洋溢着小小的幸福。

由于于文华的母亲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所以她不愿离开家乡到北京来。好在老家离北京很近,于文华隔三差五地就回去把母亲接过来,小住上几天,为母亲做可口的饭菜,为母亲洗澡、梳头,精心地照顾。直到今天,母亲已经是80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对整日忙碌的女儿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欣慰。

于文华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融入了作品创作之中。《想起老妈妈》、《永远的报答》、《天下父母》、《和谐盛世》——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唱出了心中对父母、对祖国无比的眷恋和感恩。她用自己的歌喉诉说着孝敬父母、忠于祖国的情怀。

【原文】

故母取其爱[1],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2]。故以孝事君则忠[3]。以敬事长[4]则顺。忠顺不失[5],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6],而守其祭祀[7],盖士之孝也。

【注释】

[1]取:得到。[2]兼之者父也:兼,同时具备。之,代词,指爱与敬。[3]忠:忠贞。[4]长:上级,长官。[5]顺:恭顺,顺从。失:短缺,过失。[6]禄位:俸禄和职位。[7]祭祀:指的是祭祀宗庙祖先。

【译文】

侍奉母亲取亲爱之心,侍奉国君取崇敬之心,只有侍奉父亲是兼有爱心与敬心。所以,有孝行的人为国君服务必能忠诚,能敬重兄长的人对上级必能顺从,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侍奉国君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维持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评析】

士的孝道,在于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和同事相处融洽。因为他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那他就必须先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一切任务,并懂得学习他人的长处。如果做事拈轻怕重,那就是不敬业;对同事颐指气使,那便是不顺。这样的人终究不会得到上级的信任和同事的好感。一个人处在如此尴尬的境地,那他还能继续保持其地位并进退自如吗?

【现代活用】

孝悌治家的楷模

鲍出,字文才,三国时期京兆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他和母亲以及四个兄弟一起居住。鲍出为人豪放,但是对母亲却照顾得无微不至,兄弟之间也是兄友弟恭,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乐美满、其乐融融。

一天,兄弟五人外出,只有母亲一人在家。两个哥哥和弟弟先回到家,发现一伙强盗把他母亲用绳子绑住手,劫走了。他们惊慌失措,又不敢去追。等到鲍出回来后,听说此事,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了出去。沿途杀了十多个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邻居家的妇人也被一道劫来了。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自己的同伙也已经有好几个死在了他手里,都不敢和他正面交锋,无奈之下就放了他母亲。鲍出指着邻居家的妇人说:“这是我嫂子,快放人!”贼人不敢造次,乖乖地把人放了。就这样,母亲和邻家妇人都得救了,鲍出也因此名声大振。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天下太平后,他们回到家乡。在路上跋山涉水,母亲行走不便,鲍出就亲手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他背着母亲回到了家乡。鲍出对母亲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天冷加衣,天热扇席,母亲生病便寸步不离、衣不解带,母亲心情不好,就想方设法逗母亲开心,总之事事按照母亲的意愿行事,从来不敢怠慢。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活到了一百多岁才逝世,那时他也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依然为母亲守丧礼,无所不备。

鲍出的孝行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为后世做出了榜样。他的后代继承了祖先的遗风,成为孝悌治家的楷模。

梅婷与父母

南京姑娘梅婷,因主演《血色童心》、《北方故事》、《红色恋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影视剧而拥有了众多的“粉丝”,曾荣获第22届国际开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等多项大奖,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派明星。

然而,让梅婷感到最骄傲的,并不是她如日中天的事业,而是她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拥有疼她爱她的父母。

梅婷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的她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人见人爱。1988年,梅婷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前线歌舞团舞蹈班。舞蹈班的女孩子特别爱美,她们经常一起去街上买漂亮的衣服和各种化妆品,而梅婷上街的次数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待在练功房里练功。

一天,母亲来学校看女儿,见其他女孩子一个个打扮得像公主,而梅婷简直就是她们中间的“灰姑娘”,母亲感到很内疚,她觉得这样太委屈女儿了。于是,她带着女儿来到商场里,要给她买几套漂亮的衣服,梅婷一个劲地摇头,并说:“妈妈,你们为了培养我,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不能再给你们增加负担。再说,我从来不和同学们比吃穿,只和她们比学习。”女儿这么小的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知道体贴父母,这让母亲感到很欣慰。

5年后,梅婷毕业进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舞蹈队。领到了第一个月的津贴时,她给父母每人买了一个礼物,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交给了母亲。母亲搂着女儿,幸福地说:“我们的小婷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

1996年,梅婷考入了中央戏剧学校表演系,昂贵的学费和在北京的各种开销,对他们家来说,无异于是一笔巨款。梅婷想,自己再也不能加重父母的负担了。因此,上学期间,她总是寻找机会拍摄一些广告,到剧组去客串一些角色,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甚至还能给父母一些零花钱。

随着《血色童心》、《北方故事》、《红色恋人》等影视剧的播出,梅婷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后,她片约不断,很少有时间与父母见面了,但无论走到哪里,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只风筝,线紧紧拽在父母的手里。

平时在外面拍戏,无论多晚,梅婷都要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报平安。每次从外地回到家,她都要给父母买大包小包的礼物。随着经济条件的一步步好转,梅婷为父母换了一套住房,添置了家具,还掏钱让父母去国外旅游,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梅婷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她每年都要把父母接到北京来住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梅婷不接戏,推掉一切应酬,甚至连手机也关掉,一心一意在家里陪父母。有时,她还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在公园里游玩,去街上吃各种小吃。朋友见了,劝梅婷要注意自己的名人形象,她却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女孩。”

【原文】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1]。”

【注释】

[1]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早。兴,起,起床。寐,睡觉。无,别,不要。忝,羞辱,侮辱。尔,汝。所生,指生身的父母。

【译文】

《诗经》里说:“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

【评析】

这里说明了初级官员所要做到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上。初级官员所代表的人群在现代社会有一种普遍的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现代活用】

爱的谎言

小飞是个10岁的男孩。他爸爸是做生意的,有一次出去三年还没回来。但每过一段时间,小飞和妈妈就会收到爸爸从南方一座城市某条路的67号寄来的信。后来小飞问妈妈:“爸爸为什么过年也不回来?”妈妈说:“爸爸这两年的生意刚起步,肯定很忙,等忙完这阵子他就回来了。您给他回封信吧。”于是小飞趴在桌子上开始写信。他写完了信,再写信封,写上某某市某某路67号,再贴上邮票,封了口,让妈妈寄出去。

就这样,小飞和爸爸通起了信。

小飞很喜欢看爸爸的回信。在一封信中,爸爸提到了他所住的67号。说那是一幢大的老式房子,他住在那幢房子的四楼。房间里铺着抛光的松木地板,米黄色的窗帘从天花板一直垂到了地上。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能听到附近教堂里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福音。下雨的夜晚,站在阳台往下望,就能看见拖着尾光的小汽车在流光溢彩的街道像忙碌的甲壳虫一样来往穿梭。

在另一封信里,爸爸则写到他楼下的花园:从街道进入67号,是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小路的两边用铁栅栏围着小小的花园,花园里有一种叫不出名的花,像碗口一样大,会在晚上悄悄开放,刚开时浅红色,但颜色越来越深,每天变七次。还有一种张开五只角的鲜红小花,喜欢沿着栅栏生长,它的叶子细碎而墨绿,淡青色的触须在白天使劲地打着卷儿,一到晚上却爬得老高……

市中心67号那些美丽的鲜花足足在小飞心里开了有几个月。小飞想,放了假我一定要到爸爸那里去玩,到那里亲眼看一看。

小飞想爸爸了。

可是每次小飞对妈妈说起这事,妈妈就重复那几句话说:“爸爸做生意非常辛苦,一定不愿意我们去打扰他。”每次小飞都只好打消念头。

爸爸常常给小飞寄东西回来。小飞的书包里装着爸爸买的文具盒,身上穿着爸爸买的运动衫。他很愿意把爸爸给他买的零食和同学们分享,也愿意和他们说起那个67号。但说多了,同学们就问小飞:“你到过67号吗?”小飞一下子语塞了,说:“我……我当然要去的。”

想去看爸爸的念头又在小飞的心里打鼓了,这回比任何一次都强烈。

小飞的计划是在那年夏天实施的。学校举行为期五天的夏令营时,小时揣着妈妈给他的夏令营用的100块钱去了火车站,用37块钱买了一张通往爸爸所在城市的火车票。

小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了目的地。一下车,人流就把他淹没了。这是小飞第一回一个人出远门,而且是去大城市。他想,我不能慌,要镇定。他问一个摆摊的女人,您知道在某某路怎么走吗?那个女人说,某某路?好像很远,到郊区去了。小飞想,她一定是弄错了,我爸说某某路在市中心,怎么会在郊区呢?小飞又问了一位民警、一个中年男人、一个老头,还有三个比小飞大几岁的学生。这些人都告诉小飞,那条路在郊区。小飞奇怪了。爸爸为什么要骗自己呢?

人家还告诉小飞,去那里要转很多路公交车,不过要是有钱也可以打车,那就方便多了。小飞知道打车很贵,不过一想只要找到爸爸,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就真的打了个车。但那位司机问明小飞要去的地方以后就不走了。他说,那里太偏了,真要去得加钱,要不只能载小飞到岔路口。小飞算了算钱,说,那就到岔路口吧。在岔路口下车后,小飞看见了几座低矮的平房,房子旁边还有好些菜地,路上的人和车子都很少,他知道真的到郊区来了。他又找人问,某某路怎么走?被问的人往西指了指。可是小飞走了半小时,还没到,他只好又去问人,人家还是往西指了指。小飞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儿,那天小飞一直向西走了近两个小时,才见到某某路的牌子孤零零脏兮兮地立在一个垃圾堆旁。又走了好一会儿,才看见一个门牌上写着107,小飞沿着这个号码往下走,一直走到了路的尽头,67号终于出现在小飞眼前。

但是小飞没有看见鲜花盛开的花园,也没有看见带有米黄色窗帘的窗户。那里的房子,甚至没有阳台。

眼前的景象让小飞惊呆了!

那天小飞转身就离开了那里,后来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回到了家。到家时,是夏令营的第三天,妈妈还以为小飞提前从夏令营回来了。关于这一次的秘密出行,小飞后来一句话也没有提起。

小飞还是像以前一样和爸爸通信。小飞说我的同学们也都知道67号了,都知道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爸爸在半年后的一封信里告诉小飞,因为生意好转,他已经不那么忙了,所以在春节以前会回家。

爸爸回家的那天,小飞和妈妈去车站接他。爸爸比以前瘦多了。头上戴了顶帽子,但他一出站,还是被小飞一眼认出来了。小飞疯跑过去,紧紧抱住了爸爸。

19年过去了,小飞依然记得爸爸信中的话:从街道进入67号,是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小路的两边用铁栅栏围着小小的花园……

如果您问19年前的那个夏天小飞看见了什么,现在他大概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你了:那天小飞在67号看见的,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