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少吃“降压”食物,如苦瓜、绿豆、大蒜、冬瓜、西瓜、芹菜、山楂、海带、洋葱、葵花子等。
小贴士
妊娠后期,应警惕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的孕妇,取仰卧位时常常感到头晕、眼花、心悸、呼吸困难、出冷汗等。这是因为平卧后增大的子宫压迫血管所致,所以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不要立即起床,只要取侧卧位时即可缓解。
密友叮嘱
时下比较流行“骨感美”,许多女性朋友为了追求苗条而编写着一段段减肥“血泪”史,但要知道“骨感美人”也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低血压就是其中之一。血压过低则会造成许多脏器供血不足,特别是脑缺血最敏感,因此对女性朋友来说,在追求美的同时注意健康很重要呦。
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治疗最困难的一种疾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据了解,三叉神经痛多发于成年和老年人,近80%的患者在40岁以上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疼痛发作时以面部发作性疼痛为特征,且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与经络的关系
三叉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的名词,属于祖国医学“头风”或“偏头疼”的范畴,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因受风寒、痰火之邪和阳明胃热所致,而以风邪为主。因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而凝滞不行所致,或因情感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所致。另外,因气血癌滞,阻塞经络而为痛,其中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为多见。
“吵”出来的三叉神经痛
田淑香今年43岁,夫妻感情不合,经常吵架,一旦情绪波动,田女士的左侧面部就会感到如刀割一般的剧痛,每次发作约10分钟,一直到左眼流泪鼻塞时才停止,昼夜疼5—6次。疼痛给她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疾病一发作,她只能卧床休息,经过多次治疗,效果也不佳,服用西药不仅病情没出现多大的好转,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的副作用,令她苦不堪言。
中医大夫如是说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疾病之一,40岁以上的患者约占总数的70%—80%,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有四大诱发因素,其中情绪紧张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案例中的田女士就属于这种情况,情绪紧张就会造成肝郁气滞,郁久化火,上扰脑窍,而导致疼痛发作。除此之外,还有以下诱发因素:
一、营养缺乏。现在很多白领易患三叉神经痛,主要是因吃素或不吃主食,过度节食,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而导致的疼痛。脂肪是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磷脂、胆固醇、糖脂以及碳水化合物都是神经组织不可缺少的成分。此外,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能够有效保护颅神经,也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二、注意防护。约有半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面部都有一个或多个敏感的“触发点”,很容易引发疼痛,并会放射到其他部位。触发点大多分在脸颊、口角、嘴唇、鼻翼、舌头和眼睛等处。
三、忌食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或是刺激性的食物也会成为三叉神经痛的诱因,如香烟、浓茶等增强神经兴奋性的食品,干奶酪、腌鱼和咸菜等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容易导致脑血管扩张,刺激神经疼痛。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患者会感到三叉神经分布区切割样、撕裂样、通电样、针刺样疼痛,发作急骤、剧烈,有无痛间歇,间歇期长短不一,短者仅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至数日,长者可达数年,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十几秒到数分钟不等。如出现以上症状,患者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自己也能当中医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肝阳上亢、痰阻经络所致,一般治疗方法为平肝潜阳、祛瘀通络、熄风祛痰,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方法。
患者应取坐位,双目微闭平视,放松心情,调匀呼吸,静息2分钟,每天做2次,手法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
一、揉按颊车穴
穴位常识: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方1横指,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同侧颊车穴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功效:解痉止痛,消肿除烦。
二、揉按下关穴
穴位常识:下关穴位于耳屏前1横指,为两颧弓和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放在同侧下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解痉止痛。
三、推印堂穴
穴位常识:印堂穴位于两眉正中,正对鼻尖处。
按摩方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印堂穴上,其余4指附在对侧目外,适当用力从印堂向上推到发际处,反复推30次。
功效:祛风开窍,安神宁志。
四、分推前额
按摩方法:用两手4指并拢,紧贴前额正中,拇指分别紧贴在后,沿两眉毛适当用力向外推到鬓发处,反复推15次。
功效:活血通络,清脑镇痛。
五、揉按翳风穴
穴位常识:翳风穴位于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翳风穴上,其余4指附在面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功效:镇静止痛,明目开窍。
六、揉按风池穴
穴位常识: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发际线上,大筋外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4指附于头部两侧,适当用力从轻渐重揉按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七、掐合谷穴
穴位常识:合谷穴位于第二掌骨中点外侧,即手指并拢,虎口根部,也可用另一只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为合谷穴。
穴位常识:用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合谷穴上,其余4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从轻渐重掐揉1分钟。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镇痛。
八、掌揉太阳穴
穴位常识:太阳穴位于目外眦角斜上1寸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掌掌心,紧贴在同侧太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以局部发热为宜。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九、合按内、外关穴
穴位常识: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间。外关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
按摩方法:用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外关穴和内关穴,对合用力按压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和胃理气,安神镇痛。
注意事项: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忌酒,少食辛辣食品。
超级链接: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患者的耐心调养,在进行经络调理的同时,患者也可选用下列的小验方进行调理。
一、取元参、白芍、麦冬、桑白皮各30克,生甘草、白茅根、双花、石斛各10克,菊花、桑叶、竹茹各4克,山豆根5克。每天1剂,水煎服。可清热降火,缓解疼痛。
二、取天麻、钩藤、川芎、白芷、藁本、蔓荆子、僵蚕、全蝎、地龙、蜈蚣各10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7剂为1疗程,并配以西药卡马西平0.1克,每天3次,7天为1疗程。
三、取龙胆草12克,钩藤、珍珠母各15克,蔓荆子、元胡、白芍、白附子各30克,全蝎、防风各6克,天南星、菊花、细辛、生龙牡各10克,白芷、生石膏各20克,川军、苍耳子各9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30剂为1疗程。忌辛辣、食醋。
四、每次取核桃仁5个,冰糖50克,共研末均匀搅拌,与黄酒50毫升,共放锅中,以文火煮10分钟,每天2次,温服。本品功能活血散寒,祛瘀止痛,对肾亏血瘀头痛有良效。
小贴士
当心把三叉神经痛当成牙病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面部阵发性疼痛,常剧痛难忍,因为有些患者的疼痛来自牙龈,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牙痛,有些患者也应误诊而错拔了“无辜”的牙齿,有关调查显示,26.8%的患者被误诊为牙髓炎。所以提醒有关患者,在患有牙痛且伴有上唇、舌头、耳朵疼痛等症状后,应马上去正规医院就医,慎重考虑三叉神经痛,切莫连累无辜的牙齿。
密友叮嘱
现在的女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中年女性,既要面临工作的压力,又要处理好家庭事务,长期的“高压”环境,再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很容易患三叉神经痛,虽然本病在治疗上比较困难,容易反复发作,但只要有信心,爱自己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的改变,你是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的。
4、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是现代人一种常见的“都市病”,以三四十岁,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女性最为多见,占到患者的75%左右。主要是因工作压力、焦虑、运动过少、不良的坐姿等原因导致的,从而引起颅颈部肌肉持久收缩,情绪烦躁、紧张、焦虑、失眠,使头痛加重。
紧张性头痛与经络的关系
中医认为,头为元神之所属,“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头为髓海之所处,紧张性头痛属中医“头风病”范畴,多因瘀、风、湿、虚四者杂合而发病,治宜活血疏风祛湿补虚,常见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感受外邪。多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于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头痛。
二、内伤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气血衰败,或劳欲伤肾,或久病不愈,失血之后,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头痛。此外,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而致头痛。
三、饮食不当。素嗜肥甘厚味,暴饮暴食,或劳伤脾胃,以致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转输水津,聚而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清窍为痰湿所蒙;或痰阻脑脉,痰瘀痹阻,气血不畅,均可致头痛。
四、情志郁怒。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情暴逆,恼怒太过,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清阳受扰而头痛。
绵绵不休的头痛
苏倩倩今年31岁,是某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四年前因家庭变故再加上工作的压力,她出现了头部如箍难忍,伴颈部酸困,不能长时间看书,上网,头痛时常绵绵不休。近段时间因参加专业培训,头痛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每天痛苦不堪,每次发作都要靠药物来缓解,药停疼痛马上加剧,自感对未来生活无望。
中医大夫如是说
做会计是一种累脑子的工作,会计中发生紧张性头痛的患者比较多。医生说,紧张性头痛好发于“白领”阶层中的年轻职员,以30岁前后的女性最为多见,大多数是象苏女士这样,因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存、工作竟争压力日益激烈导致的。这些因素很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的疲劳、紧张,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痛。
紧张性头痛的症状主要以下几点:
一、头痛多发生于两额及枕、颈部,呈持续性钝痛,患者会感到头部有紧箍感。
二、头痛可在晨间醒来时或起床后出现,可有逐渐加重或整天不变的情况。
三、有些患者会出现和偏头痛并存的情况。
四、有些患者会出现“空枕头”征。
自己也能当中医
紧张性头痛是因脑血管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剧烈性头痛,其痛多在一侧,呈周期性发作,病程长,可延至数年。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按摩能缓解紧张的肌肉群,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及脑部的供血,增加肌肉组织的供氧量,减轻以及消除局部组织代谢物质的聚集,从而减轻或消除症状。
一、按摩百会穴、四神聪穴
穴位常识:百会穴位于头顶正心,可以通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四神聪穴位于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即食指中节一横指共4个穴位。
按摩方法:两手内外相叠放于百会穴上,全掌放于四神聪穴上,正反方向各按揉1分钟。
功效:安神定志、镇静。
二、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
穴位常识:太阳穴位于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风池穴位于脖子后大筋即斜方肌两旁头发边的凹窝中;合谷穴位于一手虎口张开,以另一手拇指头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尖按到处即是。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先后按揉经外奇穴之太阳穴,胆经之风池穴,大肠之经合谷穴,正反方向各按揉一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三、按摩头维穴、印堂穴、列缺穴
穴位常识:头维穴位于额角直上入发际五分处;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列缺穴位于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按到的另一手腕后高骨正中,有个小窝即是。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先后按揉胃经之头维穴,经外奇穴之印堂穴,肺经之列缺穴,正反方向各按揉一分钟。
功效: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四、浴全头穴
穴位常识:上星穴前后头正中直上1寸处;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按摩方法:两手五指分开,由前发际分别向后发际抹动,如十指梳头状,手法轻重以局部感到发灼热舒适为宜,次数根据病情而定,也可以用木梳代手指浴头。
功效:解除脑部血管痉挛、抽搐,使疼痛减轻、思维敏捷。
五、拿天柱穴
穴位常识: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食两指作拿捏动作,来回拿动各10次,每天早晚各一次。
功效:健脑、开窍镇痛。
六、冰袋冷敷法。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的部位,有利于头部血管收缩,缓解疼痛。
七、头缠毛巾。疼痛发作时,用毛巾或柔软的布条松紧适宜地缠在太阳穴周围,有利于抑制血管扩张、缓解疼痛的目的。
八、抹额印堂穴。将两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阳穴上,以食指内侧屈曲面,由正中印堂穴沿眉毛两侧分抹,双目自然闭合,1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