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
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所以,“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声吵醒,开始出来活动。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这样的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句话描述出惊蛰时节已是一个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此时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卵化。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给细菌、病毒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各种病毒和细菌开始活跃起来,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早春时节为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这些传染疾病常常以儿童为主要袭击对象。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讲究卫生,从根源上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传染病的发生都与不讲卫生密切相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措施。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吃不洁的食物,不乱丢垃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提高免疫力
儿童免疫力较成人差,平时鼓励儿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喝水,加快机体代谢功能;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
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具备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传染性最强。所以,对传染病人要尽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应进行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此外,易感人群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搞好个人卫生,消灭苍蝇、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惊蛰暖,饮食宜清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之后,天气转暖,此时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充足,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增多,良好的环境也给细菌、病毒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生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很重要。在日常饮食中应做到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以清淡饮食为主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也开始生长繁殖,此时,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豆腐、鱼、甘蔗以及新鲜蔬菜等。
另外,还要加强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它能明显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辣椒、苦瓜、甘蓝、菜花、芥菜、菠菜、木耳菜、西兰花、香菜、苋菜、芦笋、山楂、柑橘、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适当进补
惊蛰饮食原则为保阴潜阳,可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免疫功能。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的补品。像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蟹肉、银耳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下面给大家介绍两款进补食疗方:
炖龙眼党参鸽肉汤:龙眼肉、党参各30克,白鸽肉100克。先将鸽肉洗干净,切成小块,与龙眼肉、党参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炖汤,鸽肉熟后饮汤,食肉和龙眼。此汤有滋肝肾、益脾气之功效。
猪心枣仁汤:猪心1个,酸枣仁、茯苓各15克,远志5克,味精、精盐适量。先将猪心剖开,洗干净;酸枣仁、茯苓、远志用细纱布袋装好,与猪心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至猪心熟透后,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此汤具有补血养心、益肝宁神的功效。
多吃滋阴润燥食物
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干燥的气候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一些细菌也开始活动,易患呼吸道疾病。加上冬天辛热食品吃得较多,积郁的热毒惊蛰后要向外发散,吃些甘凉的东西有助于滋阴。
惊蛰时节不妨吃梨,梨,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且含丰富的果酸、维生素等。梨的吃法有很多,生食、蒸、榨汁、烤或水煮即可,下面简要介绍一些梨的食用方法:
蒸熟后食用:生梨1个,川贝母3克,冰糖10克。梨去核后,把川贝母3克研成细粉及冰糖10克放入梨中,放在蒸锅内蒸45分钟后取出食用,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榨汁食用:取生梨,去核,去皮,榨汁后取400毫升,加入冰糖10克、胖大海1枚,煮后服用,有润肺生津、利咽开音的功效。
煮水食用:切片后与冰糖、川贝母、银耳同煮,有健脾润肺止咳的功效。
但梨的性质寒凉,一次不宜多吃,否则反而会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妨选择食用酸奶、枇杷、百合、银耳、莲藕、山药等,同样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
惊蛰到,梳头理经络
晋朝嵇康在他所著的《养生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很多时候,人们只把梳头看作是美容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将梳头与一个人健康长寿联系在一起。
但是,我国古人一项崇尚梳头,并用亲身经历证明春晨梳头是一种有效的、简易可行的保健手段。“觉来如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两目神光穿夜户,一头胎发入晨梳”——这是寿终85岁高龄的南宋诗人陆游,将梳头养生的举动写入自己的诗中。
嵇康特别强调在春天早上勤梳头,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体内的阳气也在顺应自然的开始而升发。《黄帝内经》中称:“头者,精明之府”,这说明头部是人体经络汇集的重要部位,刺激头部穴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所以,在春天的早晨,在体内阳气刚刚生发之时,应适当梳梳头,以刺激头部的众多经穴,使体内阳气升发舒畅,气血流通,整个人也会变得神清气爽。
当然,梳头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每日晨醒、午休、晚睡前,或练气功或按摩结束后,用双手十指,自额上发际开始,由前向后梳至后发际,这称之为“干梳头”,就是不借助梳子梳头。动作以缓慢柔和为佳,边梳边揉擦头皮更好。次数不限,时间约10分钟。日久则感到头脑清晰、睡眠转佳,头发光润。
与“干梳头”不同的是,有些人习惯借助梳子梳头。首先,要选上一把适当的梳子,以牛角梳、木梳等不会产生静电的为最佳,同时还要注意梳齿疏密适中,齿端不能太过于尖锐,并且要时时保持梳子的清洁;
其次,就是要讲求梳法,可以先从头顶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从发根梳到发尾,然后再俯身从后颈发根向下梳到发尾;而对于那些随着年龄增长,头发已经变得稀疏甚至快掉光的老年男性来说,也可以直接用手指代替梳子来“梳头”。在进行“指梳”的时候,可以由前发际慢慢梳向后发际,边梳的同时还要边揉擦头皮。
在梳头发的时候,最好是以中等力度和速度进行,一直梳至头皮微热为好,每次至少连续进入百十下,每天早晚各一次,而时间比较充裕的老人在午休前也可以多做一次,但是必须要长期坚持才能够起到保健之效。
梳头,让梳子在头皮上轻轻划过,可刺激头皮神经末梢通过大脑皮层,调节头部神经功能,松驰头部神经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对于有神经衰弱症状或神经性头痛的人效果非常好。另外,当工作劳累时,用手指代替梳子在头上挠几下,也会使你感到轻松。
三月春雷动,人们忙运动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冬眠一季的动物们都逐渐苏醒过来了,人体的各种机能也慢慢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人类虽然不会进入冬眠,但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也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冬季人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缓慢,负责把血液运送到体内组织中去的毛细血管关闭起来。
然而,随着春季的到来,人体就发生了变化,如血液循环加快,将大量氧气和营养物质及时运送到各组织器官,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与此同时,排泄器官也在加紧工作,把代谢所产生出来的废物迅速排出体外;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活动非常活跃,代谢异常旺盛,这些变化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所以,这个时候人们的身体也该动一动了,适当参加一些运动,可以使机体更快适应这个春天,而且还能提高抗病能力,让你和春天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对于青少年来说,将能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
补脾坐功
身体自然放松,端坐,闭口,然后用鼻缓慢深长地呼吸。然后用左手向左侧用力伸展外拉,同时右肘弯曲并向右用力,摆出一副开弓射箭状。坚持2分钟,左、右交换动作,作反方向开弓势,每一次锻炼如此反复做10次。这种方法可防治肩痛、头颈痛、眼花等症状。
意想宁心功
腰背挺直,端坐在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之间呈90度,躯干伸直,身体放松,下颌向内微收,将两手掌互相磨擦64下。
然后将左手放在小腹前,手心对正小腹相距10厘米。右手抬起手心对正心脏部位,心中暗想心脏是红色的,手心离胸部约10厘米,每次做10分钟。
这种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观想丹田功
双脚并拢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放松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做到心无杂念。
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中丹田,部位在肚脐至命门分为十等份,在肚脐内三等份处。这个部位就相当于为幽门和肠腺的部位,观想此丹田促使胃肠蠕动,胃液和肠液分泌增多,气沉丹田疏通百脉。
这种方法对肝、胰、胆、胃之功能的康复以及提高都有着相当大的益处。
转趾放松功
双腿自然站立,双臂自然下垂,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住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去除心中杂念。
屈膝蹲身,双手手心紧贴两膝盖上,意念膝关节沿右脚大趾、小趾、左足跟、左脚小趾,接着左脚大趾在原地划圆弧顺时针转36圈,再向相反方向逆时针转36圈。此方法适应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疼、下肢麻木等症。
惊蛰习俗鉴赏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民间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由此可见,这个节气在农忙上的重要意义。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一些民间的习俗,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仪式等一些非常有趣的习俗。从这些习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惊蛰这一天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祈福。
饮食习俗
在惊蛰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一些饮食习俗,虽然这些习俗各不相同,但表达的意思都是相近的,都是对未来丰收的期盼。
在山东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这一天,会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会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的声音,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就连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过惊蛰的习俗,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这一天,家家都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祭白虎
中国的民间有一种传说,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找食,开口就会伤人,如果是被它咬的人,那么这个人就会在这一年之内,常遭到邪恶小人的兴波作浪,阻挠到他的前程发展,导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请求白虎不要伤害自己,祝福自己在新的一年顺风顺水。
所谓的祭白虎,就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被画作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在对它进行拜祭的时候,需要用肥猪血来喂它,使其吃饱以后不再出口伤人,接着再用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便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
雷打惊蛰节,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于是家中的爬虫走蚁就会应声而起,开始四处觅食。所以,在古时惊蛰这一天,人们会手持清蒿、艾草,熏家中四角,以这些植物的香味来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的人用来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也就是“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着纸公仔,一边口中还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手,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这纯粹就是一种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来驱赶自己身边的小人瘟神,以此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就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