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真的不会做父亲:好父亲就该这样做
6369500000010

第10章 架起父亲与孩子情感沟通的桥梁,实现亲子心灵对话(1)

尊重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日常的亲子对话通常是家长一直在做主导。无论是向孩子传授生活道理,还是辅导孩子学习功课,大多数家长都是自己在一边滔滔不绝、自说自话,而实际上孩子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太多的知识和经验。显然,这样的亲子沟通并没有多大的成效。

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林志颖与儿子的沟通方式受到许多年轻家长的欢迎。事实上,台湾的家庭教育比较注重亲子间的互动沟通,教育观念也比大陆更为精细。林志颖每次在跟儿子Kimi(人名)讲话时,都会蹲下身子平视儿子,让Kimi与自己处于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这却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尊重。作为父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实现心灵对话。

然而,在大陆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平等与尊重的沟通氛围。相反地,家长制、一言堂风气盛行于许多家庭中。在这些专制型家庭里,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是独裁统治者,他们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时常以命令式的口吻约束孩子的言行、限制孩子的自由、否定孩子的想法。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更加沉默、懦弱、缺乏主见,甚至变得叛逆,最终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家庭悲剧……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和重视。而父亲如果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孩子往往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潜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亲在家庭中的形象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你以怎样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孩子就会以怎样的态度与他人沟通。而不被尊重的孩子也往往很难学会尊重他人。

因此,父亲在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并且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这样才有利于增进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真正地实现心灵沟通。

场景一:婷婷妈与孩子沟通的态度

一天婷婷放学回家后,对爸爸说:“爸爸,我明天不想上学了。”

婷婷爸正在看一则有趣的新闻,并没有注意到婷婷说的话,只是简单地答应了一句。

婷婷看到爸爸的态度之后,低下头情绪低落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并重重地关上了房间的门。这时婷婷爸才意识到女儿情绪似乎不太对,于是赶忙跑到婷婷的房间去询问情况。

婷婷委屈地说道:“今天张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我了。”

“你是不是今天做错什么事了?”在厨房做饭的婷婷妈听到婷婷的话之后跑出来问婷婷。

“不是我的错,是老师的错。”婷婷这样冲婷婷妈喊道。

“那你说说老师怎么错了?”婷婷妈生气地说。

婷婷爸看到女儿与妻子之间即将爆发一场大战,赶紧将妻子劝回厨房做饭,并且跟婷婷妈说:“婷婷就交给我好了,你不用管了。”

“你就光知道惯着她。”婷婷听到后悄悄地在背后吐舌头,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抗议。

场景二:婷婷爸与孩子沟通的态度

“婷婷,你跟爸爸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婷婷爸轻柔地问道。

“如果我说了,你会不会跟老师一样不讲道理。”婷婷犹豫道。

“当然不会啦,爸爸是永远支持你的。”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看见前面同学身上落上了一只小虫子,于是我就站起来帮她把虫子拿掉,而张老师却说我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还当场批评了我。”婷婷委屈地说。

说完后,婷婷认真地看着婷婷爸,似乎想从爸爸这里获得信任。

“宝贝,爸爸非常清楚你现在的感觉,因为爸爸上学的时候也被老师冤枉过,有一次考试的时候,爸爸向同学借橡皮,老师却认为我在作弊,就因为这个我那门课被判了零分,我也失去了‘三好学生’的称号。”

“真的吗?爸爸,您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啊?”

之后,婷婷爸与婷婷进行了更加深入地交流,婷婷认为有人能够理解她,也更加愿意向爸爸倾诉自己的感受。

最后婷婷爸说:“你以后再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先跟老师说一声,这样老师就不会误会你了。”婷婷终于高兴地点了点头。

从上面的案例就可以看出,婷婷爸与婷婷妈在与婷婷进行沟通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态度,婷婷妈一开始没有给予孩子信任,首先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归咎为孩子犯了错;但是婷婷爸采取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首先给予了孩子尊重,引导孩子清楚地叙述具体的事件,在孩子感到委屈时,婷婷爸又主动讲述自己小时候被误会的事,引起婷婷的兴趣,与孩子进行了更深入地沟通,在谈话中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

两者比较的话,肯定是婷婷爸的沟通方式更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因此,要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学会尊重孩子。那么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为此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

要做到在沟通中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真正想什么,关注什么,有什么需求,你的沟通才会有效,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和关心。当孩子与你一起分享一些高兴的事情的时候,你应该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表扬,回来之后兴高采烈地跟你分享快乐,你可以这样说:“嗯,宝贝真棒,爸爸也替你感到高兴。”

当孩子与你分享的话题你不感兴趣时,你也不要不耐烦,要耐着性子,表示你正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时不时用一些词汇,比如说“是吗”“嗯”“然后呢”等,表明你正在认真倾听,也能够使孩子更有倾诉欲望,有时可能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和谐的沟通氛围更能激起孩子的沟通欲望。因此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沟通环境,这本身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可以在与孩子一起散步、听音乐会、参观画展、去逛街的时候,与孩子进行沟通,可以将路上的一辆车、一棵树、路人的穿着打扮、一段音乐、一幅画作为谈话的素材,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传授给孩子一些人生道理和经验,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3.尊重孩子的话语权,鼓励孩子发表意见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充分的话语权,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孩子在说什么,你都要认真地听他把话说完。有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向父母倾诉,想要得到父母的信任,但是许多父母还没听完孩子的话就误认为是孩子的错,并向孩子大发脾气,结果使孩子更加委屈。因此,父母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切记在没完全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乱发脾气。

如果你们在讨论一些家事,不妨也让孩子参与其中,虽然他的意见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他们也会学会尊重长辈。

4.保护孩子的隐私

有时候家长之间或者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谈话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孩子的缺点,比如说“今天受到老师的批评了”“昨天晚上尿床了”这样的话,虽然父母这样说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有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不好意思,有的甚至会产生怨恨的情绪。如果让孩子感觉到你这是对他的一种不尊重,他就会自动启动保护机制,你与他沟通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了。

因此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保护他们的隐私。这样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心朋友,你与孩子才会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5.多赞美,少批评

不知道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时候就是随口说出来的一句话,也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要的影响。“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看人家×××?”“我告诉你,你最好赶紧……”诸如此类的话不胜枚举,这样的话不仅没有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但是对孩子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赞美和欣赏就不一样了,你的赞美和欣赏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不仅体现了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而且还会增强孩子的自信,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因此家长要学会了解、欣赏、赞美、认可孩子。

总之,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首先应该学会尊重他们,让孩子知道自己与父母处在同一个沟通地位,这样他们才愿意与你做朋友,实现两代人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鼓励和支持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进行沟通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处在0~3岁的阶段时,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足够的安全感,这些需求母亲可以满足;但是当孩子长到4岁以后,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获得提高等方面,父亲起到的作用要远远胜过母亲。

通常情况下,父亲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与母亲截然不同。母亲更多的可能会是去关爱和保护孩子,帮助孩子远离危险的事物。而父亲就不一样了,他们会带着孩子去冒险、去探索、去尝试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这样,孩子在与父亲冒险、探索、玩游戏的同时,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认同感。

而且,当孩子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会更有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中也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真诚坦率。一般来说,经常与父亲待在一起的孩子社交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因此,父亲要经常鼓励和支持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慢慢成长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取得成功,也可能会遭遇失败,甚至也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其实更需要爸爸的鼓励和支持。因此,这个时候,父亲千万不要泼冷水,而是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与之沟通,给孩子打气鼓劲儿,有效调节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有一天,鹏鹏一脸喜悦地回到家里,冲着爸爸喊道:“爸爸,我们今天考数学了。”

“哦,是吗,这次考了多少分?”

“82分,比上次进步了10分呢。”鹏鹏得意地说道。

“嗯,是比上次进步了。对了,你知道邻居家洋洋考了多少分吗?”

“好像是90多分。”鹏鹏有点不高兴地回答。

但是爸爸似乎没有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只是接着说:“你怎么经常不如人家,你平时用点心行吗?”

“你凭什么说我不用心,我这次数学考试比上次提高了10分,连老师都说我进步很大,但你总是不满意。”鹏鹏生气地说道。

“我这么说不是为你好吗?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看看人家洋洋,每次都考得比你好,你也不知道自己争点气。”

“我怎么不争气了?你是不是觉得我考得不如人家好就给你丢人了?人家那么好,你干脆给人家当爸爸好了。”说完气冲冲地跑回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其实类似的情况很多爸爸都碰到过,前一秒两人还在很正常的对话,结果后一秒就因为某一件小事吵了起来。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爸爸都在思考,为什么孩子这么不理解父亲的苦心呢?为什么与孩子沟通就这么难呢?要说这是孩子的问题吗?当然不是。

父亲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要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沟通,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让沟通变得更加流畅和有效。

比如在前面的情境中,当父亲在听到儿子“爸爸,我们今天考数学了”的时候,结合儿子那样兴奋的表情,就可以这样对儿子说:“是吗,让爸爸猜猜,你这次考得一定比上次好,是不是?”这时候孩子就会很自豪地告诉你“82分,比上次进步了10分呢”。然后爸爸应该说:“进步10分呢,太厉害啦,我就说嘛你很有潜力,爸爸相信你下次还会有进步的。”

这样孩子听到父亲的鼓励后一定会很高兴,那么父亲就可以与孩子进行更深入地沟通了,比如说,告诉孩子就算取得进步也不能骄傲自满,要学会谦虚,还要向其他优秀的同学学习。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亲一定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快乐中收获自信。这样不仅可以使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还能鼓励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支持和安慰,而不是数落孩子,这样才能帮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当孩子情绪不高时,不要埋怨和唠叨,要注意引导孩子主动倾诉烦恼和痛苦,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道路上的难题。如果父亲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从心里接受你,会把你当作朋友和伙伴,会主动与你沟通,认真听取你的建议。

鼓励和支持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沟通,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猜疑,消除对话过程中的摩擦,还能够增进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虽然许多父亲认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但是如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进行沟通,却不是各位老爸擅长的。要想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看待和解释问题,就应该多与孩子在一起进行交流,站在他们的角度,了解和熟悉他们。